“停下!”
胡力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瞬间压过了队员们粗重的喘息和踩踏落叶的沙沙声。
队伍立刻静止,如同一群融入环境的石雕。
胡力蹲下身,用匕首轻轻拨开一片巨大的、边缘带着锯齿的蕨类叶子,指着叶子背面密密麻麻聚集的、米粒大小、呈暗红色的虫子。
“看到了吗?旱蚂蟥。”
胡力的声音平静得像在课堂里讲课。
“这东西嗜血,嗅觉灵敏,能感知人体散发的热量和二氧化碳。”
“它们会悄无声息地顺着裤腿、衣缝钻进来,吸饱了血才会脱落。”
说着,他用刀尖挑起一只,那虫子立刻蜷缩起来,露出吸盘状的头部。
“被它咬了,伤口容易感染化脓,在这鬼地方,一个小感染都可能要命。”
站起身,胡力目光锐利地扫过众人,语气陡然严厉。
“所有人,立刻检查!袖口、裤脚、衣领,给我用布条、用细绳...死死扎紧!领口扣到最上面一颗!”
“再热也不许解开!哪怕一丝皮肤暴露在外,都是在给这些吸血鬼发请柬!”
“王建国,你脖子后面露出来了!扎好!”
王建国一个激灵,赶紧把迷彩服高领又往上提了提,用战术围巾紧紧缠住。
胡力又走到一棵树干旁,指着上面一片灰绿色的、毛茸茸的苔藓状附着物。
“这是‘树毛衣’,潮湿环境里多得是。”
“看着无害?别碰!它上面沾满了肉眼看不见的毒虫卵和霉菌孢子,蹭到皮肤上,轻则奇痒无比,重则起泡溃烂。”
队伍继续前行,胡力走在最前面,脚步沉稳,像一本活的丛林百科全书,不断指点着沿途的危险。
“看到那些颜色鲜艳的蘑菇、浆果了吗?越是漂亮,越可能有剧毒。”
“不认识?那就统统当毒物处理,碰都别碰!”
他指着一簇红得发亮的野果警告道。
“还这种藤蔓...”
胡力用匕首鞘点了点一根缠绕在树上的、长着倒刺的藤条。
“当地人叫‘鬼见愁’,刺上有毒,划破皮肤,伤口会肿胀剧痛,几天都好不了。”
“还有水!任何静止的、看起来清澈的水洼,都可能是蚊虫的温床和寄生虫的老巢。”
“口渴?忍着!找到流动的活水再说!就算找到了,也必须处理过才能喝!”
他的讲解细致入微,从如何识别有毒蛇类的栖息地,如岩石堆、枯树洞等。
从如何通过鸟类的异常鸣叫声判断附近是否有大型掠食动物或人类活动,到如何利用特定的气味浓烈的植物揉碎涂抹在袖口裤脚,比如野薄荷,能有效驱赶部分蚊虫。
队员们听得全神贯注,如饥似渴地吸收着这些保命的学问。
雷刚一边笨拙地学着胡力的样子,把揉碎的、散发着辛辣气味的草叶汁液抹在手腕上,一边低声嘟囔着。
“团长懂得真多,这林子跟他家后院似的…”
——
日头渐渐偏西,林间的光线更加昏暗。
连续几个小时的艰难跋涉,加上精神的高度紧张和湿热环境的煎熬,队员们的体力消耗极大。
饥饿感如同钝刀子,开始一下下地切割着胃壁。
“团长…啥时候能…整点吃的?”
雷刚舔了舔干裂的嘴唇,终于忍不住问道,声音带着疲惫的沙哑。
他扛着最重的机枪,消耗也最大。
胡力停下脚步,目光锐利地扫视着四周,他觉得差不多了,饿狠了才有好戏看...
“急什么?丛林会给你答案,前提是你要学会问。”
他走到一片相对开阔、长着低矮灌木的坡地。
“现在,上生存课第一讲...找吃的!”
胡力蹲下身,动作快如闪电,拨开一片叶子,手指精准地捏住一只正在啃食叶片的、肥硕的绿色虫子,足有小拇指粗细。
“竹虫,高蛋白。”
他面不改色地将还在扭动的虫子举到众人面前,引起一阵轻微的吸气声。
尤其是苏梅,眉头微不可察地蹙了一下。
见此,胡力心里的恶趣味根本压制不住,不过面上始终保持着保持严肃。
“去掉头,直接吃,鸡肉味,嘎嘣脆。”
他说着,真的一把揪掉虫头,将剩下的部分丢进嘴里,面无表情地咀嚼起来。
“……”
众人。
“不敢?”
胡力嗤笑一声,也不强求,其实哪有什么不敢, 只是还没饿到那个程度罢了,不急...
他站起身,走到一棵不起眼的小树旁,指着树根附近冒出的一些灰白色、伞盖还未完全张开的菌类。
“鸡枞菌,山珍。认准了,菌盖灰白,菌柄粗壮,有泥土清香。”
胡力小心地采下几朵。
接着,他又快速地从一丛藤蔓上摘下几串类似小葡萄的紫黑色浆果。
“龙葵果,熟透的可以少量食用,生津止渴。”
又指着一种叶片宽大的植物根部道。
“野山药,好东西,挖出来烤熟,顶饿。”
他边说边用匕首飞快地挖掘,动作熟练得令人咋舌。
不到十分钟,胡力手里已经有了小半兜“收获”,菌子、浆果、几块沾着泥的根茎,甚至还再次找到两只竹虫。
“这只是最基础的。”
胡力将东西递给旁边看得目瞪口呆的赵小川。
“记住这些特征,自己学着找。林子里的食物多的是,但前提是——你得认识!”
“不认识?饿死也别乱碰!”
解决了食物来源的认知问题,下一个挑战是烹饪。
尤其是在敌后生火,烟雾就是最醒目的信号弹。
胡力选了一处背风的、靠近溪流的缓坡。
“第二课,无烟灶,顾名思义,就是没有烟。”
队员们立即围拢过来,充满了好奇。
生火做饭他们都会,但是无烟?闻所未闻,不过没人怀疑胡力能不能做到,看着就是...
只见胡力用匕首和工兵铲,快速地在斜坡上向下挖掘出一个深约半米的竖坑,随后用手指沾湿试了试风。
然后在竖坑的侧壁,顺着风向,又横向挖了一个进深约一米的“L”形烟道。
烟道的尽头,胡力没有直接通到地面,而是巧妙地拐了个弯,向上掏了一个细小的、如同烟囱般的排气孔。
排气孔的出口处,还用湿泥和新鲜的、带着茂密叶片的树枝做了伪装覆盖。
“看到没有?”
胡力指着结构解释道。
“火在竖坑底部燃烧,产生的烟会顺着横向烟道走,烟道只要足够长,温度就会下降,烟粒子会部分沉降附着在洞壁上。”
“最后到达排气孔时,烟已经很淡了,再被这些湿泥和树叶一过滤、分散,冒出来的那点烟气,在林子里几乎看不见,而且很快会被风吹散。”
他一边说,一边将收集来的枯枝在竖坑底部小心架好,点燃一小簇引火物。
果然,火焰升起,浓烟在竖坑内升腾,但一进入横向烟道,就像被一只无形的手拽住、稀释。
等那缕若有若无的、带着淡淡水汽的“烟气”最终从伪装过的排气孔飘出时,在几米外就已经难以察觉,完全融入了林间的湿气之中。
“我的天啦...这…这也太神奇了...”
雷刚看得眼睛都直了,蹲在灶边,像看什么稀世珍宝。
“团长,这…这招神了!你怎么知道这样就没烟的?”
这简直颠覆了他对野外生火的认知。
“没别的,脑子好使而已。”
胡力稍微装了逼,随后淡淡道。
“都看明白了?以后自己找合适地形挖。记住,灶口要背风,烟道要顺着风向挖长一点,排气口伪装要自然。”
随后他又走到溪边,指着流动的溪水道。
“第三课,找水、净水。流动的水源相对安全,但也不能直接喝。”
他拿出一个空的军用水壶,又在急救包里拿出干净的纱布在壶口蒙上两层,然后用匕首削了一小段中空的竹筒。
竹筒里面塞满一层细土、一层木炭碎屑、再一层细土,做了一个简易的过滤装置。
随后他将浑浊的溪水先通过纱布过滤掉大的杂质,再倒入竹筒过滤器中,反复几次,流出的水变得清澈了许多。
“这只能过滤泥沙和部分杂质,杀不死寄生虫和细菌。”
胡力将过滤后的水倒掉。
“最保险的还是烧开。但如果情况紧急,过滤后的水,配合急救包里消毒片,或者用干净的布包裹着水,放在太阳下暴晒几个小时,也能大大降低风险。”
他详细讲解着不同情况下的处理方式。
当一缕烤山药的香气混合着菌类的鲜香,从那个神奇的无烟灶口飘散出来的时候,队员们早已饥肠辘辘,就着烤熟的菌子、微甜的龙葵果和粉糯的野山药吃了起来。
食物虽然简单,却是在这危机四伏的丛林里最踏实、最美味的慰藉。
看着胡力平静地吃着烤竹虫(最终还是他扛下了所有),众人心里的敬佩早已无以复加。
这个团长,不仅是战场上的杀神,更是这蛮荒丛林里无所不能的生存大师。
休整一夜后,小队继续向着地图上标注的“野狼峪”外围区域挺进。
随着越来越深入山脉腹地,环境变得更加原始和险恶。
参天古木遮天蔽日,林下植被愈发茂密,藤蔓纵横交错,如同天然的迷宫。
空气中湿度极大,汗水浸透了衣服,紧紧贴在身上,闷热得令人窒息。
各种毒虫的嗡鸣声不绝于耳,即使防护严密,队员们裸露的手背和脖颈上,还是不可避免地留下了几个红肿的叮咬痕迹。
但危险,可不仅仅只来自微观世界...
胡力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瞬间压过了队员们粗重的喘息和踩踏落叶的沙沙声。
队伍立刻静止,如同一群融入环境的石雕。
胡力蹲下身,用匕首轻轻拨开一片巨大的、边缘带着锯齿的蕨类叶子,指着叶子背面密密麻麻聚集的、米粒大小、呈暗红色的虫子。
“看到了吗?旱蚂蟥。”
胡力的声音平静得像在课堂里讲课。
“这东西嗜血,嗅觉灵敏,能感知人体散发的热量和二氧化碳。”
“它们会悄无声息地顺着裤腿、衣缝钻进来,吸饱了血才会脱落。”
说着,他用刀尖挑起一只,那虫子立刻蜷缩起来,露出吸盘状的头部。
“被它咬了,伤口容易感染化脓,在这鬼地方,一个小感染都可能要命。”
站起身,胡力目光锐利地扫过众人,语气陡然严厉。
“所有人,立刻检查!袖口、裤脚、衣领,给我用布条、用细绳...死死扎紧!领口扣到最上面一颗!”
“再热也不许解开!哪怕一丝皮肤暴露在外,都是在给这些吸血鬼发请柬!”
“王建国,你脖子后面露出来了!扎好!”
王建国一个激灵,赶紧把迷彩服高领又往上提了提,用战术围巾紧紧缠住。
胡力又走到一棵树干旁,指着上面一片灰绿色的、毛茸茸的苔藓状附着物。
“这是‘树毛衣’,潮湿环境里多得是。”
“看着无害?别碰!它上面沾满了肉眼看不见的毒虫卵和霉菌孢子,蹭到皮肤上,轻则奇痒无比,重则起泡溃烂。”
队伍继续前行,胡力走在最前面,脚步沉稳,像一本活的丛林百科全书,不断指点着沿途的危险。
“看到那些颜色鲜艳的蘑菇、浆果了吗?越是漂亮,越可能有剧毒。”
“不认识?那就统统当毒物处理,碰都别碰!”
他指着一簇红得发亮的野果警告道。
“还这种藤蔓...”
胡力用匕首鞘点了点一根缠绕在树上的、长着倒刺的藤条。
“当地人叫‘鬼见愁’,刺上有毒,划破皮肤,伤口会肿胀剧痛,几天都好不了。”
“还有水!任何静止的、看起来清澈的水洼,都可能是蚊虫的温床和寄生虫的老巢。”
“口渴?忍着!找到流动的活水再说!就算找到了,也必须处理过才能喝!”
他的讲解细致入微,从如何识别有毒蛇类的栖息地,如岩石堆、枯树洞等。
从如何通过鸟类的异常鸣叫声判断附近是否有大型掠食动物或人类活动,到如何利用特定的气味浓烈的植物揉碎涂抹在袖口裤脚,比如野薄荷,能有效驱赶部分蚊虫。
队员们听得全神贯注,如饥似渴地吸收着这些保命的学问。
雷刚一边笨拙地学着胡力的样子,把揉碎的、散发着辛辣气味的草叶汁液抹在手腕上,一边低声嘟囔着。
“团长懂得真多,这林子跟他家后院似的…”
——
日头渐渐偏西,林间的光线更加昏暗。
连续几个小时的艰难跋涉,加上精神的高度紧张和湿热环境的煎熬,队员们的体力消耗极大。
饥饿感如同钝刀子,开始一下下地切割着胃壁。
“团长…啥时候能…整点吃的?”
雷刚舔了舔干裂的嘴唇,终于忍不住问道,声音带着疲惫的沙哑。
他扛着最重的机枪,消耗也最大。
胡力停下脚步,目光锐利地扫视着四周,他觉得差不多了,饿狠了才有好戏看...
“急什么?丛林会给你答案,前提是你要学会问。”
他走到一片相对开阔、长着低矮灌木的坡地。
“现在,上生存课第一讲...找吃的!”
胡力蹲下身,动作快如闪电,拨开一片叶子,手指精准地捏住一只正在啃食叶片的、肥硕的绿色虫子,足有小拇指粗细。
“竹虫,高蛋白。”
他面不改色地将还在扭动的虫子举到众人面前,引起一阵轻微的吸气声。
尤其是苏梅,眉头微不可察地蹙了一下。
见此,胡力心里的恶趣味根本压制不住,不过面上始终保持着保持严肃。
“去掉头,直接吃,鸡肉味,嘎嘣脆。”
他说着,真的一把揪掉虫头,将剩下的部分丢进嘴里,面无表情地咀嚼起来。
“……”
众人。
“不敢?”
胡力嗤笑一声,也不强求,其实哪有什么不敢, 只是还没饿到那个程度罢了,不急...
他站起身,走到一棵不起眼的小树旁,指着树根附近冒出的一些灰白色、伞盖还未完全张开的菌类。
“鸡枞菌,山珍。认准了,菌盖灰白,菌柄粗壮,有泥土清香。”
胡力小心地采下几朵。
接着,他又快速地从一丛藤蔓上摘下几串类似小葡萄的紫黑色浆果。
“龙葵果,熟透的可以少量食用,生津止渴。”
又指着一种叶片宽大的植物根部道。
“野山药,好东西,挖出来烤熟,顶饿。”
他边说边用匕首飞快地挖掘,动作熟练得令人咋舌。
不到十分钟,胡力手里已经有了小半兜“收获”,菌子、浆果、几块沾着泥的根茎,甚至还再次找到两只竹虫。
“这只是最基础的。”
胡力将东西递给旁边看得目瞪口呆的赵小川。
“记住这些特征,自己学着找。林子里的食物多的是,但前提是——你得认识!”
“不认识?饿死也别乱碰!”
解决了食物来源的认知问题,下一个挑战是烹饪。
尤其是在敌后生火,烟雾就是最醒目的信号弹。
胡力选了一处背风的、靠近溪流的缓坡。
“第二课,无烟灶,顾名思义,就是没有烟。”
队员们立即围拢过来,充满了好奇。
生火做饭他们都会,但是无烟?闻所未闻,不过没人怀疑胡力能不能做到,看着就是...
只见胡力用匕首和工兵铲,快速地在斜坡上向下挖掘出一个深约半米的竖坑,随后用手指沾湿试了试风。
然后在竖坑的侧壁,顺着风向,又横向挖了一个进深约一米的“L”形烟道。
烟道的尽头,胡力没有直接通到地面,而是巧妙地拐了个弯,向上掏了一个细小的、如同烟囱般的排气孔。
排气孔的出口处,还用湿泥和新鲜的、带着茂密叶片的树枝做了伪装覆盖。
“看到没有?”
胡力指着结构解释道。
“火在竖坑底部燃烧,产生的烟会顺着横向烟道走,烟道只要足够长,温度就会下降,烟粒子会部分沉降附着在洞壁上。”
“最后到达排气孔时,烟已经很淡了,再被这些湿泥和树叶一过滤、分散,冒出来的那点烟气,在林子里几乎看不见,而且很快会被风吹散。”
他一边说,一边将收集来的枯枝在竖坑底部小心架好,点燃一小簇引火物。
果然,火焰升起,浓烟在竖坑内升腾,但一进入横向烟道,就像被一只无形的手拽住、稀释。
等那缕若有若无的、带着淡淡水汽的“烟气”最终从伪装过的排气孔飘出时,在几米外就已经难以察觉,完全融入了林间的湿气之中。
“我的天啦...这…这也太神奇了...”
雷刚看得眼睛都直了,蹲在灶边,像看什么稀世珍宝。
“团长,这…这招神了!你怎么知道这样就没烟的?”
这简直颠覆了他对野外生火的认知。
“没别的,脑子好使而已。”
胡力稍微装了逼,随后淡淡道。
“都看明白了?以后自己找合适地形挖。记住,灶口要背风,烟道要顺着风向挖长一点,排气口伪装要自然。”
随后他又走到溪边,指着流动的溪水道。
“第三课,找水、净水。流动的水源相对安全,但也不能直接喝。”
他拿出一个空的军用水壶,又在急救包里拿出干净的纱布在壶口蒙上两层,然后用匕首削了一小段中空的竹筒。
竹筒里面塞满一层细土、一层木炭碎屑、再一层细土,做了一个简易的过滤装置。
随后他将浑浊的溪水先通过纱布过滤掉大的杂质,再倒入竹筒过滤器中,反复几次,流出的水变得清澈了许多。
“这只能过滤泥沙和部分杂质,杀不死寄生虫和细菌。”
胡力将过滤后的水倒掉。
“最保险的还是烧开。但如果情况紧急,过滤后的水,配合急救包里消毒片,或者用干净的布包裹着水,放在太阳下暴晒几个小时,也能大大降低风险。”
他详细讲解着不同情况下的处理方式。
当一缕烤山药的香气混合着菌类的鲜香,从那个神奇的无烟灶口飘散出来的时候,队员们早已饥肠辘辘,就着烤熟的菌子、微甜的龙葵果和粉糯的野山药吃了起来。
食物虽然简单,却是在这危机四伏的丛林里最踏实、最美味的慰藉。
看着胡力平静地吃着烤竹虫(最终还是他扛下了所有),众人心里的敬佩早已无以复加。
这个团长,不仅是战场上的杀神,更是这蛮荒丛林里无所不能的生存大师。
休整一夜后,小队继续向着地图上标注的“野狼峪”外围区域挺进。
随着越来越深入山脉腹地,环境变得更加原始和险恶。
参天古木遮天蔽日,林下植被愈发茂密,藤蔓纵横交错,如同天然的迷宫。
空气中湿度极大,汗水浸透了衣服,紧紧贴在身上,闷热得令人窒息。
各种毒虫的嗡鸣声不绝于耳,即使防护严密,队员们裸露的手背和脖颈上,还是不可避免地留下了几个红肿的叮咬痕迹。
但危险,可不仅仅只来自微观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