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2章 围而不打-《抗战:这个小孩有点冷》

  当凄厉绝望的嚎叫如同瘟疫般在山谷深处响起,伴随着零星的、如同垂死挣扎般的枪声传来时,胡力果断地打出了“撤退”的手势。

  特战小队如同融入林间的影子,悄无声息地退出了谷口那片危险的区域,一直撤回到数公里外一处背靠断崖、视野开阔的密林高地才停下脚步。

  这里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既能俯瞰来路,又能避开谷口方向可能的窥探。

  夕阳的余晖透过茂密的树冠,在队员们布满汗水和泥污的脸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虽然暂时安全,但山谷里传来的混乱和绝望的声浪,如同无形的重锤敲击在每个人的心头。

  那股浓烈的死亡气息,即使隔着距离,也让人感到窒息。

  “团长!鬼子都乱成那样了!跟炸了窝的蚂蚁似的!”

  雷刚一把将沉重的机枪架在一块岩石上,抹了把脸上的汗水,眼睛瞪得溜圆,声音里带着难以抑制的亢奋和跃跃欲试。

  “咱们还等啥?趁他病,要他命啊!直接摸进去,一顿突突,寺内寿一那老鬼子估计也在里面,弄他啊!“

  “还有那些饿得站都站不稳的鬼子,还不是手到擒来?早点清理完,早点回去啊。”

  他兴奋地比划着突突的动作,仿佛胜利唾手可得。

  “不行!雷刚你太冲动了!”

  苏梅立刻出声反对,她靠在一棵大树旁,脸色沉静。

  “谷口地形你也看到了,就是个‘鬼门关’!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就算鬼子现在虚弱不堪,只要在谷口两侧悬崖上安排几个还能动弹的机枪手,居高临下,我们硬冲就是活靶子!伤亡会非常大!”

  她的语速很快,条理清晰。

  “而且,里面情况不明!鬼子虽然乱,但人数基数摆在那里,困兽犹斗!”

  “我们小队满打满算才几个人?贸然冲进去,一旦被缠住,陷入混战,后果不堪设想!”

  “苏梅说的有道理。”

  周卫国低沉的声音响起,他正用一块布仔细擦拭着狙击镜。

  “鬼子是虚弱,但狗急跳墙。谷口狭窄,强攻是下策。”

  “我们得用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战果。”

  他向来冷静,更倾向于精准的猎杀而非盲目的冲锋。

  “可…可这么好的机会…”

  刘锋挠了挠头,看着谷口方向,眼神里既有渴望也有犹豫。

  “鬼子自己乱起来,总比我们强攻好打吧?要是等他们缓过劲来…”

  “缓过劲?”

  王建国嗤笑一声,带着几分疲惫和现实。

  “你看看他们那样子,像是能缓过劲的吗?缺粮缺药,伤病满地,自己人都在互相踩踏了。”

  “照我看,我们就在外面守着,围而不打,饿也饿死他们!困也困死他们!何必冒险?”

  显然,他更倾向于稳妥,保存实力。

  “围死?那得等到猴年马月?”

  李锐皱着眉头反驳。

  “山谷那么大,谁知道他们会不会有其他我们不知道的小路偷偷溜走?要是都跑了,我们这趟不是白忙活了?”

  队员们你一言我一语,争论的焦点集中在是“趁乱强攻”还是“稳妥围困”上。

  雷刚主张进攻的嗓门最大,理由简单粗暴,敌人虚弱,机会难得。

  苏梅、周卫国则坚决反对强攻,强调地形不利和风险。

  王建国、刘锋偏向稳妥围困,李锐担心目标逃脱。

  各有各的道理,谁也说服不了谁。

  声音渐渐大了起来,气氛显得有些焦躁。

  争论中,众人的目光不约而同地投向队伍的核心——胡力。

  此时的胡力,正懒洋洋地躺在一块相对平坦、被太阳晒得微微发热的大青石上。

  他双手枕在脑后,嘴里叼着一根随手拔下的、带着泥土清香的野草茎,草茎随着他嘴唇的微动轻轻摇晃。

  夕阳的金辉落在他脸上,勾勒出坚毅的轮廓,但他微眯着眼睛,似乎正在神游天外,对队员们的激烈争论充耳不闻。

  他确实在思考,但思考的并非队员们争论的焦点。

  他的思绪沉浸在自己独特的“生物雷达”扫描结果里,就在刚才撤出谷口前,他集中精神,将无形的感知力如同水银泻地般覆盖了整个山谷核心区域。

  扫描的结果清晰无比,大量的、代表着人类生命体的光点(大部分都极其黯淡,代表生命垂危),集中在山谷腹地,乱成一团,如同沸腾的蚂蚁窝。

  这些光点的特征,毫无疑问都属于倭军。

  没有安南人!

  从光点看一个都没有!

  这和他一路追踪而来的判断产生了强烈的冲突!

  从进入这片山林开始,沿途发现的那些陷阱——布置精巧,利用环境极其巧妙,手法带着浓重的地方特色,绝非仓惶逃命的倭军溃兵能在短时间内掌握的!

  尤其是那种用坚韧藤蔓配合弹性竹片设置的反曲捕兽夹,以及利用毒箭木汁液涂抹的竹签陷阱,绝对是安南丛林战的老把戏!

  他一路都在提防着那些如同幽灵般的安南兵,认为他们是倭军溃兵中一股不可忽视的、更狡猾更难缠的力量。

  他甚至推断,倭军能支撑着逃到这个山谷,很大程度上是依赖了这些熟悉地形的安南向导和猎人。

  可现在,“生物雷达”冷酷地告诉他,山谷里,只有倭人!那些布置陷阱的安南人,如同人间蒸发,踪迹全无!

  他们去哪了?是提前离开了?还是…被倭军自己处理掉了?

  胡力咀嚼着草茎,一丝不易察觉的冷意掠过眼底。

  如果安南人真的存在过,又在半途消失,这背后的原因…恐怕比眼前这群垂死的倭军更值得玩味。

  “团长!”

  雷刚粗犷的声音打断了胡力的沉思。

  “你倒是说句话啊!我们到底打不打?你说打,我老雷第一个冲进去!”

  他见胡力一直没表态,有些急了,忍不住提高了嗓门问道,眼神里充满了期待,仿佛胡力一点头,他就能立刻扛着机枪杀进去。

  胡力被这大嗓门吼得眉头一皱,没好气地翻了个白眼,吐掉嘴里的草茎,坐起身来,眼神带着几分嫌弃地看向雷刚。

  “打打打!就知道打!你脑子里除了突突突,还能装点别的吗?莽夫!”

  雷刚被噎得老脸一红,梗着脖子想反驳,但看到胡力那锐利的眼神,张了张嘴,最终还是没敢顶撞,只是不服气地嘟囔了一句。

  “那…那也不能干看着啊…”

  胡力没再理会雷刚的小情绪,他目光扫过围拢过来的队员们,眼神变得严肃起来。

  “都别争了。”

  他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掌控力,瞬间压下了所有的议论声。

  “强攻谷口?那是拿兄弟们的命去填无底洞!倭军再虚弱,临死前拉几个垫背的力气还是有的。”

  “那地形,就是绞肉机!”

  说着,他指向山谷方向,语气冰冷。

  “围困?更没必要!你们听听那动静,看看那冲天而起的怨气和死气!还用我们动手吗?他们自己就能把自己折腾死!”

  “饥饿、疾病、恐慌、绝望…这些才是最致命的武器!不出十天半月,里面还能喘气的,估计剩不下几个了!”

  队员们顺着胡力指的方向,看了过去。

  想想他们之前看到的惨状,众人不由得沉默下来,心里对胡力的判断多了几分认同。

  确实,让敌人自生自灭,似乎是最省力也最安全的选择。

  “所以,鬼子死定了?”

  刘锋忍不住问道,语气里带着一丝难以置信的轻松。

  “必须滴,那是板上钉钉的事。”

  胡力肯定地点了点头,随即话锋一转,眼神陡然变得锐利如鹰。

  “现在,最让我在意的,不是谷里这群必死的倭寇!”

  他停顿了一下,加重语气。

  “而是那些安南仆从军!他们去哪了?!”

  “安南人?”

  雷刚、王建国等人一愣,显然没太跟上胡力的思路。

  苏梅和周卫国的眼神却同时亮了起来,若有所思。

  “对,安南人!”

  胡力站起身,走到一块相对空旷的地方,用匕首在地上简单画了个示意图,代表他们追踪的路线和山谷位置。

  “从我们追踪的痕迹来看...”

  胡力用刀尖点着路线沿途。

  “那些布置精巧、带着浓厚安南特色的陷阱,绝对不是仓惶逃命的倭军能弄出来的!”

  “尤其是进入这片区域后,陷阱出现的频率和密度都增加了!这说明什么?说明当时倭军溃兵中,绝对有相当数量的安南仆从军或者向导!”

  “是他们,用这些陷阱提供食物、拖延追兵,保护倭军主力逃进了这个山谷里!”

  说到这里,他用刀尖重重地点在代表山谷的位置。

  “可是!我们到了这里,山谷里却只有鬼子!一个安南人的踪迹都没有!”

  胡力的目光扫过众人,带着强烈的疑问。

  “那些安南人呢?他们不可能凭空消失!是在路上就分道扬镳了?”

  “还是被倭军过河拆桥,卸磨杀驴了?或者…咳咳...他们根本就没进这个山谷,而是潜伏在别处,伺机而动?”

  胡力的分析抽丝剥茧,将众人忽略的关键点清晰地摆在了面前。

  雷刚等人恍然大悟,脸上露出了然和凝重的神色。

  是啊,那些难缠的安南兵仆从军,怎么可能说没就没了?

  苏梅眼里精光闪烁,她向前一步,接着胡力的话说道。

  “团长分析得非常透彻。安南人的消失,确实比谷里那群垂死的倭军更值得警惕。”

  “有几种可能,第一,如团长所说,在进入山谷前,双方因为利益(比如仅存的食物、药品分配不均)或者信任破裂而分道扬镳。”

  “安南人熟悉山林,很可能自己找地方藏匿起来了。”

  “第二,倭军为了节省本就极度匮乏的资源,或者出于某种猜忌,在进入山谷这个相对安全的据点后,清除了安南人这个‘累赘’或‘隐患’。”

  “第三,也是最危险的一种可能——安南人根本没走远!他们或许知道这个山谷,或许在别处建立了观察点,甚至可能在等待机会!”

  “如果我们贸然进攻山谷,或者放松警惕,很可能被他们从背后捅刀子!”

  她的分析条理清晰,考虑周全,不仅点明了安南人消失的可能原因,更敏锐地指出了潜在的巨大威胁——来自暗处的安南人。

  胡力看着苏梅,眼里毫不掩饰地流露出赞赏之色。

  这个年轻的队员,不仅枪法精准、胆识过人,更难得的是她拥有敏锐的战场洞察力和缜密的大局观。

  这份冷静的头脑和全局意识,是成为一个优秀指挥官的基石!

  胡力不由得想起明台,那个才华横溢却因违抗军令将前途未卜的年轻人。

  明台的伤势就算痊愈,以华军铁一般的纪律,他重返一线领兵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最好的结局恐怕也是转入后方担任教官。

  胡力心里暗下定决心,苏梅,这颗好苗子,他必须全力培养起来!她就是自己为华军未来特种作战留下的宝贵种子!

  明台?半吊子而已,这么多年,冲动的毛病一点没变,还是重新练个号得了。

  “苏梅说得很好!”

  胡力肯定地点了点头,目光扫过众人。

  “所以,现在问题的关键,不是山谷里那些死定了的鬼子!而是那些消失的安南人!必须弄清楚他们的去向!”

  “否则,我们就算解决了谷里的倭军,也如同芒刺在背,寝食难安!”

  其实胡力最担心的是这些安南仆从军,仗着对山林的熟悉,要是翻山越岭流窜到国内...

  那么后果将不堪设想,这才是他非要找出他们的根本原因。

  还有一个重要原因,胡力在找两个人...

  想到这里,胡力的目光最终落在了雷刚身上,嘴角勾起一丝带着戏谑的弧度。

  “雷大炮!”

  雷刚一个激灵,挺直了腰板。

  “到!”

  胡力慢悠悠地说道。

  “刚才你不是嚷嚷着要冲进去突突突吗?不是觉得鬼子不堪一击了吗?”

  雷刚有些尴尬地挠了挠头。

  “团长…我…”

  “行!”

  胡力打断他,语气陡然变得不容置疑。

  “既然你这么有自信,觉得鬼子都是软脚虾了,那这个任务就交给你了!”

  闻言,雷刚眼睛一亮。

  “啥任务?团长您说!保证完成任务!”

  胡力指着山谷谷口方向,眼神锐利。

  “去!给我抓个‘舌头’回来!要活的!最好是军官,至少也得是知道点内情的军曹!”

  “必须弄清楚,那些安南人到底去哪了!什么时候走的?为什么走的?一个细节都不能漏!”

  “啊?抓…抓舌头?”

  雷刚脸上的兴奋瞬间凝固,变成了一丝错愕和…不易察觉的紧张。

  强攻和抓舌头,那可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强攻只需要勇气和火力,抓舌头却需要技巧、耐心和极大的风险!

  尤其是在敌人已经惊弓之鸟、混乱不堪的情况下,潜入进去抓个活口再带出来,难度可想而知!

  “怎么?刚才那股子豪气干云呢?这就怂了?”

  胡力似笑非笑地看着他。

  “谁…谁怂了!”

  雷刚被这么一激,脖子又梗了起来,黝黑的脸膛涨得通红。

  “抓就抓!保证给你抓个明白人回来!我这就去!”

  说着,就要去拿装备。

  “急什么?”

  胡力叫住他,神情严肃起来。

  “你以为这是去赶集?苏梅,周卫国!”

  “到!”

  两人立刻应声。

  “你们俩,配合雷刚行动!苏梅负责侦察和渗透路线,周卫国远程掩护,确保撤退路线安全!雷刚负责动手抓人!”

  “记住,行动要快!要静!目标要准!一旦得手,立刻撤退!”

  “绝不能恋战!明白吗?”

  胡力详细部署道。

  “明白!”

  三人齐声应道。

  “其他人,原地待命,保持警戒!李锐、刘锋,你们负责侧翼安全!”

  “王建国、赵小川,注意后方!”

  胡力迅速安排好其他队员的任务。

  雷刚深吸一口气,检查着自己的装备,尤其是绳索和堵嘴用的布条。

  苏梅已经伏在地上,摊开简易地图,和周卫国低声讨论着最佳的潜入和撤离路线。

  周卫国则默默地检查着狙击枪的消音器和夜视瞄准镜,他已经做好行动拖到天黑的心理准备。

  胡力看着他们忙碌的身影,目光再次投向山谷深处那片笼罩在死亡阴影下的混乱之地。

  安南人的去向,如同一片不祥的阴云,笼罩在他的心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