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莱恩推开酒馆的门,铃铛再次响起,将他重新投入弗吉尼亚夏夜的怀抱。
空气中的闷热感依旧,但比起酒馆里混杂的气味,多了几分清爽。
街道上行人寥寥,只有偶尔一辆老式的福特或者雪佛兰汽车拖着尾灯的光芒缓缓驶过。
路灯发出昏黄的光晕,吸引着几只飞蛾不知疲倦地扑打着。
远处传来火车经过的汽笛声,悠长而寂寞,更衬托出夜晚的宁静。
典型的60年代米酱小镇夜晚景象。
克莱恩沿着人行道不紧不慢地走着,皮鞋踩在水泥地上发出轻微的嗒嗒声。
走了大约一百多米,他在一根老旧的路灯杆下停住脚步。
路灯的光线在他脸上投下明明暗暗的阴影,从口袋里摸出一包香烟,抽出一根叼在嘴上,又拿出一个镀铬的打火机,“啪”地一声点燃。
深吸了一口,辛辣的烟雾涌入肺部,让克莱恩紧绷的神经稍微松弛了一些。
他看似随意地拿出刚才老杰克找给他的零钱,手指在几张纸币和硬币中看似无意地翻检着。
很快,他的指尖触碰到了一张和其他纸币质感略有不同的纸条,它被巧妙地折叠并混在了零钱之中。
克莱恩借着路灯的光亮,迅速且隐蔽地展开纸条。
上面只有一个用打字机打出的地址,位于花生炖特区的一个偏僻街区。
他的目光死死地盯着那个地址,夹着香烟的手指微微颤抖了一下。
“武器吗…”
“而且,很可能就掌握在那个神秘的复兴军手里…”
克莱恩缓缓吐出一口浓白的烟雾,烟雾在昏黄的路灯下缭绕、变形,仿佛一个个狰狞的鬼影。
“呵呵…”
克莱恩发出一声意义不明的低笑,声音沙哑而干涩,带着无尽的嘲讽。
倭国那两座城市的毁灭,还有后续的调查,各种数据在他脑海里闪现。
他太了解了,正因为了解,才让他感到无尽的恐惧。
“潘多拉的盒盖…是要真的被彻底打开了吗?”
他将烟头扔在地上,用鞋底狠狠碾灭,仿佛要碾碎某种不安的预兆。
然后,他将纸条紧紧攥在手心里,环顾四周,确认无人注意后,快步融入了弗吉尼亚州的夜色之中,背影很快消失在街道的拐角。
克莱恩的步伐看似平稳,但只有他自己知道,他的内心正掀起何等惊涛骇浪。
——
三天后,花生炖特区。
夏日的阳光炙烤着沥青路面,空气微微扭曲,带着汽车尾气和城市特有的燥热气息。
在杜邦环岛附近一条相对安静的辅路上,一个身影不紧不慢地踱着步。
此人戴着一顶略显破旧的棒球帽,帽檐压得很低,脸上架着一副遮住了半张脸的廉价墨镜,身上穿着一件与这个季节稍显不合的深色夹克,领子竖起。
这副打扮在人群中也并不算特别突兀,只是巧妙地模糊了他的年龄和显着特征。
这正是经过简单伪装的克莱恩。
克莱恩的目光看似随意地扫过街道两侧,最终停留在一个不起眼的绿色铁皮信箱上。
信箱固定在墙上,没有任何显眼的标识,只在投递口下方有一行几乎难以察觉的小字——商业咨询收件箱。
但这正是中情局设置的众多“非正式信息接收点”之一,内部人员都知道。
这个位于杜邦环岛附近的信箱,专门用于接收那些无法或者不愿通过正式渠道传递的匿名情报。
克莱恩没有直接靠近信箱,他靠在街对面一家已经关门的书店门廊的阴影里,看似在等待什么人,目光却如同猎鹰般搜寻着合适的目标。
很快,一个目标进入了他的视线。
那是一个年轻的黑人精神小伙,大约十八九岁,穿着一件色彩鲜艳、略显宽大的篮球背心,下身是肥大的牛仔裤和磨损严重的篮球鞋。
小伙歪戴着棒球帽,耳朵里塞着耳机,身体随着听不见的节奏微微晃动,正漫无目的地在街上闲逛,眼神里带着这个年纪特有的迷茫和一丝对周遭的不耐烦。
克莱恩深吸一口气,调整了一下墨镜,穿过街道,径直走向那个年轻人。
“嘿,伙计。”
克莱恩开口,声音刻意压得有些低沉沙哑。
精神小伙被吓了一跳,摘下一边耳机,警惕地打量着眼前这个打扮有点古怪的白人男子。
“干嘛?”
他的语气充满了戒备和不客气。
克莱恩从夹克口袋里掏出一张十米币的钞票,用手指夹着,在精神小伙眼前晃了晃。
“有个轻松的活,赚点零花钱,干不干?”
十米币在这个年代对于这样一个街头精神小伙来说,可不是小数目。
小伙子的眼睛立刻亮了一下,但警惕性并未完全消除。
“什么活?违法的事我可不干。”
他嘴上这么说,眼睛却死死盯着那张钞票。
“简单得很。”
克莱恩可不管这个精神小伙睁着眼睛说着丧良心的话,用下巴指了指街对面的那个绿色信箱。
“看到那个绿色的信箱了吗?你帮我把这个…”
说到这,他另一只手从夹克内袋里拿出一个没有任何标记的牛皮纸档案袋。
“投进去就行了,投进去,这十块钱就是你的了,怎么样?”
小伙子看了看信箱,又看了看克莱恩手里的档案袋和钞票,脸上露出怀疑的神色。
“就这?就这么简单?你干嘛不自己去投?”
他是黑,但不傻,感觉这事有点蹊跷。
克莱恩早就准备好了说辞,他耸了耸肩,露出一副无奈又有点尴尬的表情。
“唉,别提了,我跟里面那家咨询公司有点小纠纷,不想让他们知道是我寄的材料。”
“你就帮个小忙,神不知鬼不觉地扔进去,对你没任何影响,还能赚十块钱,够你看好几场电影了,不是吗?”
他的语气听起来很诚恳,像是个遇到麻烦的普通生意人。
精神小伙犹豫了一下,可十米币的诱惑力实在太大,飞快地扫视四周,觉得这光天化日之下,只是投个信应该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最终,他还是伸出了黑手,一把抓过钞票和档案袋,嘟囔道。
“行吧,就这么说定了,投进去就行,对吧?”
“对,投进去就行,然后你就走你的,忘了这事。”
克莱恩强调道。
“知道了。”
小伙子把十米币钞票塞进裤兜,手里捏着档案袋,左右看了看车辆,快步穿过街道。
他走到绿色信箱前,再次警惕地回头看了克莱恩一眼,克莱恩依旧站在街对面阴影里,对他微微点头。
见此,精神小伙像是扔垃圾一样,迅速将档案袋塞进了投递口。
做完这一切,小伙子像是完成了什么重大任务,立刻转身,拉上帽子,双手插兜,脚步飞快地消失在街道的另一头,连头都没回。
克莱恩看着精神小伙消失的背影,又盯着那个绿色信箱看了几秒钟,确认档案袋已经被投进去。
这才转身,压低帽檐,混入人行道上稀疏的人流中,很快也消失了踪影。
精神小伙不知道的是,在那个牛皮纸档案袋的右下角,一个极其不起眼的角落,用铅笔轻轻写着一个看似随意的数字组合——REF-739-X21。
而这个编号,将会在不久后,成为引爆中情局内部一颗重磅炸弹的引信。
次日的清晨,八点刚过,花生炖联合车站早已经开始忙碌起来。
西装革履的商务人士、拖着行李的旅客、穿着制服的铁路工作人员…人潮涌动。
广播里不时传来列车到发的信息,夹杂着脚步声和谈话声,充满了大都市清晨的活力。
克莱恩再次出现了,今天他换了一身看起来更体面些的灰色西装,打着领带,手里提着一个常见的黑色公文包。
看起来就像无数个赶早班通勤火车进入花生炖的正府雇员或者律师。
他的脸上经过些许修饰,显得比实际年龄苍老一些,眼神也更加疲惫,完美地融入了周围的环境。
克莱恩没有在大厅过多停留,而是径直走向车站内相对僻静的一处角落。
这里并排设置着几个深蓝色的金属邮箱,邮箱上方有清晰的标识区分,“普通邮件”和“联邦机构邮件/官方公务”。
后者由米酱邮政局专人负责收取和押运,中途享有免检特权,以确保正府机构间通信的安全和效率。
克莱恩的目光快速扫过周围,寻找着他的目标。
很快,他看到了一个符合要求的人,那是一个蜷缩在暖气通风口附近、裹着破旧毯子的老年流浪汉。
老人头发花白杂乱,脸上布满皱纹和污垢,眼神浑浊,身边放着一个装了几个空瓶子的塑料袋。
克莱恩走过去,从西装内袋里掏出钱包,再次取出了一张十米币的钞票。
他蹲下身,让视线和老人平行。
“早上好,先生。”
克莱恩的声音平和,甚至带着一丝礼貌。
老人被惊醒,茫然地抬起头,看到克莱恩手里的钞票,浑浊的眼睛里闪过一丝渴望和疑惑。
“有个小忙想请你帮一下。”
克莱恩将钞票递到老人面前,同时从公文包里拿出另一个同样没有任何标记的牛皮纸档案袋,比昨天那个稍薄一些。
“看到那边的蓝色邮箱了吗?标着‘联邦机构邮件’的那个。”
老人顺着他的目光看去,点了点头,嘴唇哆嗦着,似乎想说什么。
克莱恩继续用缓慢清晰的语气说道。
“你帮我把这个袋子,投进那个联邦邮箱里,投进去,这十块钱就是你的酬劳。”
“很简单,对吧?”
老人看了看钞票,又看了看邮箱,最后目光回到克莱恩脸上,似乎在判断这是不是某种恶作剧。
十米币足够他吃好几顿饱饭了,甚至还能找个便宜的旅馆住一晚。
最终,渴望金钱的本能压过了疑虑。
老人伸出颤抖、布满老茧的手,接过了钞票和档案袋,紧紧攥住,仿佛怕它们飞走。
“投…投进去就行?”
老人的声音沙哑干涩。
“对,投进去就行,然后你就忘了这事。”
克莱恩站起身,整理了一下西装。
“祝你今天好运。”
说完,他没有再看老人,提着公文包,像其他匆忙的旅客一样,快步向车站出口走去。
老人看着克莱恩走远,又低头看了看手里的东西。
他挣扎着站起身,裹紧破毯子,蹒跚地走向那排蓝色的邮箱。
他辨认了一下,找到那个标着“联邦机构邮件”的投递口,费力地将手里的牛皮纸档案袋塞了进去。
做完这一切,老人像是耗尽了力气,又慢慢挪回原来的角落,蜷缩起来,将那张十米币的钞票小心翼翼地藏进贴身的衣袋里,脸上露出一丝满足的神情。
老人投递的那个档案袋上,收件人一栏清晰地用打字机打着“中央情报局 信息分析处”,下方是一行编号。
“739”。
这个编号,并不是随意编写,而是中情局曾在某些内部指引或半公开渠道中隐晦使用过的、用于标识“高优先级民间信息”的特殊编码之一。
它就像一把特殊的钥匙,注定会开启一扇通往未知和风暴的大门。
两份来自同一源头、通过不同渠道、看似匿名投递的“礼物”,已然就位。
它们正静静地躺在各自的信箱里,等待着被收取、被发现,然后像两颗投入平静水面的石子。
在中情局内部,乃至更广阔的世界里,激起无法预料的涟漪。
空气中的闷热感依旧,但比起酒馆里混杂的气味,多了几分清爽。
街道上行人寥寥,只有偶尔一辆老式的福特或者雪佛兰汽车拖着尾灯的光芒缓缓驶过。
路灯发出昏黄的光晕,吸引着几只飞蛾不知疲倦地扑打着。
远处传来火车经过的汽笛声,悠长而寂寞,更衬托出夜晚的宁静。
典型的60年代米酱小镇夜晚景象。
克莱恩沿着人行道不紧不慢地走着,皮鞋踩在水泥地上发出轻微的嗒嗒声。
走了大约一百多米,他在一根老旧的路灯杆下停住脚步。
路灯的光线在他脸上投下明明暗暗的阴影,从口袋里摸出一包香烟,抽出一根叼在嘴上,又拿出一个镀铬的打火机,“啪”地一声点燃。
深吸了一口,辛辣的烟雾涌入肺部,让克莱恩紧绷的神经稍微松弛了一些。
他看似随意地拿出刚才老杰克找给他的零钱,手指在几张纸币和硬币中看似无意地翻检着。
很快,他的指尖触碰到了一张和其他纸币质感略有不同的纸条,它被巧妙地折叠并混在了零钱之中。
克莱恩借着路灯的光亮,迅速且隐蔽地展开纸条。
上面只有一个用打字机打出的地址,位于花生炖特区的一个偏僻街区。
他的目光死死地盯着那个地址,夹着香烟的手指微微颤抖了一下。
“武器吗…”
“而且,很可能就掌握在那个神秘的复兴军手里…”
克莱恩缓缓吐出一口浓白的烟雾,烟雾在昏黄的路灯下缭绕、变形,仿佛一个个狰狞的鬼影。
“呵呵…”
克莱恩发出一声意义不明的低笑,声音沙哑而干涩,带着无尽的嘲讽。
倭国那两座城市的毁灭,还有后续的调查,各种数据在他脑海里闪现。
他太了解了,正因为了解,才让他感到无尽的恐惧。
“潘多拉的盒盖…是要真的被彻底打开了吗?”
他将烟头扔在地上,用鞋底狠狠碾灭,仿佛要碾碎某种不安的预兆。
然后,他将纸条紧紧攥在手心里,环顾四周,确认无人注意后,快步融入了弗吉尼亚州的夜色之中,背影很快消失在街道的拐角。
克莱恩的步伐看似平稳,但只有他自己知道,他的内心正掀起何等惊涛骇浪。
——
三天后,花生炖特区。
夏日的阳光炙烤着沥青路面,空气微微扭曲,带着汽车尾气和城市特有的燥热气息。
在杜邦环岛附近一条相对安静的辅路上,一个身影不紧不慢地踱着步。
此人戴着一顶略显破旧的棒球帽,帽檐压得很低,脸上架着一副遮住了半张脸的廉价墨镜,身上穿着一件与这个季节稍显不合的深色夹克,领子竖起。
这副打扮在人群中也并不算特别突兀,只是巧妙地模糊了他的年龄和显着特征。
这正是经过简单伪装的克莱恩。
克莱恩的目光看似随意地扫过街道两侧,最终停留在一个不起眼的绿色铁皮信箱上。
信箱固定在墙上,没有任何显眼的标识,只在投递口下方有一行几乎难以察觉的小字——商业咨询收件箱。
但这正是中情局设置的众多“非正式信息接收点”之一,内部人员都知道。
这个位于杜邦环岛附近的信箱,专门用于接收那些无法或者不愿通过正式渠道传递的匿名情报。
克莱恩没有直接靠近信箱,他靠在街对面一家已经关门的书店门廊的阴影里,看似在等待什么人,目光却如同猎鹰般搜寻着合适的目标。
很快,一个目标进入了他的视线。
那是一个年轻的黑人精神小伙,大约十八九岁,穿着一件色彩鲜艳、略显宽大的篮球背心,下身是肥大的牛仔裤和磨损严重的篮球鞋。
小伙歪戴着棒球帽,耳朵里塞着耳机,身体随着听不见的节奏微微晃动,正漫无目的地在街上闲逛,眼神里带着这个年纪特有的迷茫和一丝对周遭的不耐烦。
克莱恩深吸一口气,调整了一下墨镜,穿过街道,径直走向那个年轻人。
“嘿,伙计。”
克莱恩开口,声音刻意压得有些低沉沙哑。
精神小伙被吓了一跳,摘下一边耳机,警惕地打量着眼前这个打扮有点古怪的白人男子。
“干嘛?”
他的语气充满了戒备和不客气。
克莱恩从夹克口袋里掏出一张十米币的钞票,用手指夹着,在精神小伙眼前晃了晃。
“有个轻松的活,赚点零花钱,干不干?”
十米币在这个年代对于这样一个街头精神小伙来说,可不是小数目。
小伙子的眼睛立刻亮了一下,但警惕性并未完全消除。
“什么活?违法的事我可不干。”
他嘴上这么说,眼睛却死死盯着那张钞票。
“简单得很。”
克莱恩可不管这个精神小伙睁着眼睛说着丧良心的话,用下巴指了指街对面的那个绿色信箱。
“看到那个绿色的信箱了吗?你帮我把这个…”
说到这,他另一只手从夹克内袋里拿出一个没有任何标记的牛皮纸档案袋。
“投进去就行了,投进去,这十块钱就是你的了,怎么样?”
小伙子看了看信箱,又看了看克莱恩手里的档案袋和钞票,脸上露出怀疑的神色。
“就这?就这么简单?你干嘛不自己去投?”
他是黑,但不傻,感觉这事有点蹊跷。
克莱恩早就准备好了说辞,他耸了耸肩,露出一副无奈又有点尴尬的表情。
“唉,别提了,我跟里面那家咨询公司有点小纠纷,不想让他们知道是我寄的材料。”
“你就帮个小忙,神不知鬼不觉地扔进去,对你没任何影响,还能赚十块钱,够你看好几场电影了,不是吗?”
他的语气听起来很诚恳,像是个遇到麻烦的普通生意人。
精神小伙犹豫了一下,可十米币的诱惑力实在太大,飞快地扫视四周,觉得这光天化日之下,只是投个信应该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最终,他还是伸出了黑手,一把抓过钞票和档案袋,嘟囔道。
“行吧,就这么说定了,投进去就行,对吧?”
“对,投进去就行,然后你就走你的,忘了这事。”
克莱恩强调道。
“知道了。”
小伙子把十米币钞票塞进裤兜,手里捏着档案袋,左右看了看车辆,快步穿过街道。
他走到绿色信箱前,再次警惕地回头看了克莱恩一眼,克莱恩依旧站在街对面阴影里,对他微微点头。
见此,精神小伙像是扔垃圾一样,迅速将档案袋塞进了投递口。
做完这一切,小伙子像是完成了什么重大任务,立刻转身,拉上帽子,双手插兜,脚步飞快地消失在街道的另一头,连头都没回。
克莱恩看着精神小伙消失的背影,又盯着那个绿色信箱看了几秒钟,确认档案袋已经被投进去。
这才转身,压低帽檐,混入人行道上稀疏的人流中,很快也消失了踪影。
精神小伙不知道的是,在那个牛皮纸档案袋的右下角,一个极其不起眼的角落,用铅笔轻轻写着一个看似随意的数字组合——REF-739-X21。
而这个编号,将会在不久后,成为引爆中情局内部一颗重磅炸弹的引信。
次日的清晨,八点刚过,花生炖联合车站早已经开始忙碌起来。
西装革履的商务人士、拖着行李的旅客、穿着制服的铁路工作人员…人潮涌动。
广播里不时传来列车到发的信息,夹杂着脚步声和谈话声,充满了大都市清晨的活力。
克莱恩再次出现了,今天他换了一身看起来更体面些的灰色西装,打着领带,手里提着一个常见的黑色公文包。
看起来就像无数个赶早班通勤火车进入花生炖的正府雇员或者律师。
他的脸上经过些许修饰,显得比实际年龄苍老一些,眼神也更加疲惫,完美地融入了周围的环境。
克莱恩没有在大厅过多停留,而是径直走向车站内相对僻静的一处角落。
这里并排设置着几个深蓝色的金属邮箱,邮箱上方有清晰的标识区分,“普通邮件”和“联邦机构邮件/官方公务”。
后者由米酱邮政局专人负责收取和押运,中途享有免检特权,以确保正府机构间通信的安全和效率。
克莱恩的目光快速扫过周围,寻找着他的目标。
很快,他看到了一个符合要求的人,那是一个蜷缩在暖气通风口附近、裹着破旧毯子的老年流浪汉。
老人头发花白杂乱,脸上布满皱纹和污垢,眼神浑浊,身边放着一个装了几个空瓶子的塑料袋。
克莱恩走过去,从西装内袋里掏出钱包,再次取出了一张十米币的钞票。
他蹲下身,让视线和老人平行。
“早上好,先生。”
克莱恩的声音平和,甚至带着一丝礼貌。
老人被惊醒,茫然地抬起头,看到克莱恩手里的钞票,浑浊的眼睛里闪过一丝渴望和疑惑。
“有个小忙想请你帮一下。”
克莱恩将钞票递到老人面前,同时从公文包里拿出另一个同样没有任何标记的牛皮纸档案袋,比昨天那个稍薄一些。
“看到那边的蓝色邮箱了吗?标着‘联邦机构邮件’的那个。”
老人顺着他的目光看去,点了点头,嘴唇哆嗦着,似乎想说什么。
克莱恩继续用缓慢清晰的语气说道。
“你帮我把这个袋子,投进那个联邦邮箱里,投进去,这十块钱就是你的酬劳。”
“很简单,对吧?”
老人看了看钞票,又看了看邮箱,最后目光回到克莱恩脸上,似乎在判断这是不是某种恶作剧。
十米币足够他吃好几顿饱饭了,甚至还能找个便宜的旅馆住一晚。
最终,渴望金钱的本能压过了疑虑。
老人伸出颤抖、布满老茧的手,接过了钞票和档案袋,紧紧攥住,仿佛怕它们飞走。
“投…投进去就行?”
老人的声音沙哑干涩。
“对,投进去就行,然后你就忘了这事。”
克莱恩站起身,整理了一下西装。
“祝你今天好运。”
说完,他没有再看老人,提着公文包,像其他匆忙的旅客一样,快步向车站出口走去。
老人看着克莱恩走远,又低头看了看手里的东西。
他挣扎着站起身,裹紧破毯子,蹒跚地走向那排蓝色的邮箱。
他辨认了一下,找到那个标着“联邦机构邮件”的投递口,费力地将手里的牛皮纸档案袋塞了进去。
做完这一切,老人像是耗尽了力气,又慢慢挪回原来的角落,蜷缩起来,将那张十米币的钞票小心翼翼地藏进贴身的衣袋里,脸上露出一丝满足的神情。
老人投递的那个档案袋上,收件人一栏清晰地用打字机打着“中央情报局 信息分析处”,下方是一行编号。
“739”。
这个编号,并不是随意编写,而是中情局曾在某些内部指引或半公开渠道中隐晦使用过的、用于标识“高优先级民间信息”的特殊编码之一。
它就像一把特殊的钥匙,注定会开启一扇通往未知和风暴的大门。
两份来自同一源头、通过不同渠道、看似匿名投递的“礼物”,已然就位。
它们正静静地躺在各自的信箱里,等待着被收取、被发现,然后像两颗投入平静水面的石子。
在中情局内部,乃至更广阔的世界里,激起无法预料的涟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