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9章 技术威胁论-《抗战:这个小孩有点冷》

  沙联,拜科航天发射场。

  原本计划在一个月后进行的卫星发射,因为前期准备过于仓促,在最后的综合检测阶段发现了一系列难以快速排除的技术故障。

  发射计划被迫推迟,工程师和技术人员们顶着巨大的正治压力,日夜不停地排查、修正、再测试。

  这一拖,就是两个多月过去了。

  当所有问题似乎都已经解决,新的发射日期被再次郑重对外公布后,整个发射场的气氛紧张且充满期待。

  沙联迫切需要这颗卫星来挽回一些在太空竞赛中落后的颜面。

  然而,不出意外的话就会再次出现意外,命运也似乎开了玩笑。

  ——

  花家,京城,一场备受瞩目的新闻发布会正在举行。

  发言人章毅站在台上,面带从容的微笑,却抛出了一枚足以重塑世界认知的重磅炸弹。

  “首先,我谨代表花家郑重宣布...”

  章毅的声音通过麦克风清晰地传遍会场。

  “经过最高决策层批准,我们决定向国际社会披露一项已持续进行多年的太空计划。”

  “事实上,人类历史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并非将于近日由某个国家发射。”

  “而是早在二十年前,便已经由我国成功送入预定轨道。”

  会场内瞬间一片死寂,所有记者都瞪大了眼睛,仿佛怀疑自己听错了。

  紧接着,是如同潮水般的哗然和窃窃私语!

  章毅没有理会下方的骚动,继续平静地宣读。

  “自此之后的二十年里,本着和平利用太空、服务国家建设和人类福祉的原则,已经陆续成功向近地轨道、地球同步轨道等多种轨道发射了总计375颗各类人造卫星。”

  “并且,目前仍保持着年均约50颗的发射能力和计划。”

  说到这,他身后的大屏幕亮起,展示出一幅复杂的全球轨道模拟图,上面密密麻麻地布满了光点和小字标注的轨道参数,直观地展示了花家宣称的卫星网络。

  “我国决定,将部分卫星的导航、定位、授时等基础服务,向全球民间用户免费开放,相关接口协议和技术标准将通过官方渠道公布。”

  他顿了顿,看着台下已经完全懵了的各国记者,尤其是面色惨白的沙联和米酱记者,微笑道。

  “其次,我们将借此机会,向全世界推广我们的‘华夏网’信息技术体系。”

  “并欢迎各国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就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技术标准制定、应用开发等领域展开深入合作。”

  接下来的记者提问环节彻底陷入了疯狂。

  几乎所有记者的注意力都如同被磁石吸引般,死死钉在了那375颗卫星上!

  米连社记者约翰·史密斯第一个抢到话筒,几乎是在吼叫。

  “发言人先生!您声称二十年前就发射了第一颗卫星!这简直难以置信!”

  “请问有什么证据?为什么过去的二十年里全世界对此一无所知?这难道不是一场精心策划的欺骗吗?”

  章毅脸上保持着职业化的微笑,语气温和却不容置疑道。

  “史密斯先生,关于首次发射的具体细节和时间,属于国家最高机密,目前尚未到达解密的年限。”

  “至于外界为何不知情,我想,这或许和我国过去一段时间相对低调内敛的发展策略有关。”

  “毕竟我们更倾向于脚踏实地地做事,而非急于宣传。”

  发薪社记者玛丽安紧接着站起来,语速飞快。

  “发言人先生,年均50颗的发射速度远超当前任何国家的航天能力!”

  “请问你们是如何解决火箭发射成本、可靠性以及如此庞大的测控需求的?”

  “这些卫星的具体用途是什么?军事用途占多大比例?”

  章毅眯着眼听完,随后笑着道。

  “关于技术细节和具体用途,很抱歉,这位女士,其中涉及大量保密内容,我不便透露。”

  “但我可以重申,花家的太空事业始终秉持和平目的。”

  沙联社记者伊万诺夫脸色铁青询问道。

  “发言人先生,贵国选择在此时公布这个消息,是否有特定意图?是否针对某些国家的航天计划?”

  章毅微笑以对。

  “我们只是认为,到了该让世界了解花家在太空领域所做努力和贡献的时候了。”

  “时机的选择是基于我们自身的发展节奏,不针对任何第三方。”

  随后,无论记者们如何追问、质疑、甚至隐含指责,章毅始终像一块温润却坚不可摧的玉石。

  用“属于机密”、“不便透露”、“需要进一步了解”等标准话术,将一切尖锐问题轻轻化解。

  看着台上那位始终面带微笑、态度无可挑剔却什么实质信息都不给的发言人,台下的记者们气得牙痒痒,恨不得冲上去给他一拳,却无计可施。

  “各位,还有什么关于今天发布内容的问题吗?”

  章毅看了看手表,笑容越发“和蔼可亲”。

  “我今天时间还算充裕,大家可以畅所欲言。”

  台下记者们一阵无语,内心几乎都在咆哮。

  “问个锤子!什么都问不出来!”

  看着记者们憋屈的表情,章毅心满意足,适时地将话题引了回来。

  “既然大家对卫星的好奇心暂时得到了满足,那么我们可以多花点时间聊聊‘华夏网’。”

  “这是一个旨在促进全球信息互联互通、消除数字鸿沟的伟大工程。我们欢迎…”

  随后,记者们虽然意兴阑珊,但出于职业要求,还是就“华夏网”的技术标准、合作模式、潜在应用等提出了不少问题。

  章毅对这些问题倒是知无不言,回答得清晰详细,和之前关于卫星的讳莫如深形成了鲜明对比。

  毕竟,这些常驻花家的各国记者,最短的也来了两年多,对“华夏网”早已有了直观了解,宣传起来阻力小得多。

  ——

  花家公布的消息,如同在全球的正直和经济的湖面上投下了一颗巨型炸弹。

  虽然关于卫星的具体细节寥寥无几,但“二十年前”、“375颗”、“年均50颗”这几个数字本身,就足以引发山呼海啸般的震撼和难以置信。

  各国征服、军方、航天机构、情报部门陷入了一片混乱和紧急评估之中。

  如果花家所言非虚,那意味着世界的科技实力对比、战略平衡乃至未来发展轨迹,都需要被彻底重新审视!

  紧接着,一股借“洽谈华夏网合作”为名的外交和商业代表团涌向花家。

  偶州、压州、甚至热州和拉米的国家都纷纷派出高级别代表团,迫切地希望深入了解“华夏网”,同时也试图窥探花家航天技术的冰山一角。

  当然,这其中有多少是真心合作,有多少是借机打探,没人能说清,但花家无疑成为了世界瞩目的绝对焦点。

  ——

  次日傍晚,在钟表国一处风景如画但戒备极其森严的私人庄园里,一场高度隐秘的会议正在举行——彼尔德俱乐部年度会议。

  厚重的天鹅绒窗帘垂下,隔绝了外界的一切光线,华丽的会议室里,椭圆形的长桌旁坐着十几位身影。

  空气里弥漫着高级雪茄的烟雾和昂贵香水的味道。

  与会者无一不是西方世界最具影响力的正商学界核心人物,他们中有前正府首脑、国际银行家、跨国企业巨头、传媒大亨…

  会议气氛凝重得可怕。

  “先生们,女士们...”

  会议主持者,是一位满头银发、气质威严的前偶州某国总理,他缓缓开口,声音低沉。

  “我想,无需我过多赘述,来自东方的这次‘宣言’,意味着什么。”

  “我们面临的,或许不仅仅是技术上的挑战,更是对整个现有世界秩序和权力结构的颠覆性冲击。”

  “375颗卫星!上帝!他们是怎么做到的?难道他们的火箭不需要成本吗?”

  一位米酱的军工巨头,威廉·罗斯柴尔德,难以置信地摇头,手指烦躁地敲打着桌面。

  “更重要的是他们选择公布的时机!”

  雅各布·沙逊是来自偶州的能源大亨,他是与会的三位犹豫财团核心人物之一。

  “几乎精准地掐断了摩斯试图挽回颜面的最后努力,这不仅仅是炫耀,这是一次精心计算的地缘正治打击!”

  “我们必须正视现实...”

  犹豫财阀代表,塞缪尔·沃伯格冷静地分析,他更关注金融层面。

  “花家已经展示了在尖端科技领域拥有我们无法忽视甚至暂时领先的能力。”

  “‘华夏网’的推广,如果成功,将意味着他们试图制定未来的信息技术标准,这将深刻影响全球产业格局和资本流向。”

  “打压?如何打压?”

  约国的前外交大臣冷哼一声。

  “通过贸易壁垒?技术封锁?”

  “别忘了,在很多领域,现在可能是我们有求于他们!”

  “他们的卫星对民用是免费的!他们的网络技术是现成的!那些发展中国家会怎么选?”

  “或许…我们需要改变策略。”

  一个,声音这时响起,是来自米酱东海岸古老财团的代表,他摩挲着手里的酒杯道。

  “纯粹的遏制可能已经失效,是否可以考虑…有限的接触?”

  “通过合作渗透进去,获取我们需要的技术,同时尝试从内部影响他们的发展方向?”

  “这是一个危险的游戏!”

  立刻有人反对。

  “这很可能是在养虎为患!”

  “但什么都不做,难道坐视他们彻底掌控太空和网络这两个未来战略制高点吗?”

  沙逊反问道。

  “我们必须采取行动。我建议,立即协调各方资源,成立一个特别工作组。”

  “全面评估花家航天和网络技术的真实水平、薄弱环节以及我们可以利用的一切杠杆。”

  “同时,在国际舞台上,不能让他们如此轻松地赢得人心,必须设置障碍,质疑他们的透明度。”

  “我们还可以宣扬...技术威胁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