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先说好,普通的我可不要-《某在拆迁棚户区寻宝捡漏》

  民工打扮的男人在太岁卖完后,就赶紧离开了。

  常顺并没有凑热闹。

  以他的经验,八成以上的可能,这太岁是假的。

  这种东西,谁也没见过,最容易造假。

  而最初购买的那个40多岁的男人,还有那个30多岁的男人,跟民工打扮的人,很大可能是一伙的。

  他们一起做局,下了套子,让别人往里面钻。

  后世,他听很多人说过假太岁的传闻。

  要是买到了真太岁,花这钱,倒是没啥。

  但买一个人造的假货,喝了其泡的水或者食用,对身体不但没有好处,说不定还有坏处。

  而那些买太岁的人,把它们放到家里,看着它,更多的是一种美好的寓意,寻求“长生”。

  让自己能够尽可能的健康长寿,也就是活的久一点。

  象征意义更大。

  没有热闹看,他就去面包车那边把购买的酒坛、沉香放到了车里。

  车在公共场合,停的位置有保安看管,也不怕别人砸车拿东西。

  这年头车停在偏僻角落,也不能保证没人敢砸车!

  期间宋芫打了他的电话,问他怎么这么慢,他把刚才发生的事情简单说了下。

  “常老板,咋空着手,没看见喜欢的东西吗?”

  正走着的时候,迎面而来的沈老板看见了他,跟他打着招呼道,他旁边还有一人,是周呈瑞。

  之前他还卖过灵芝形玉佩给他。

  “买了个酒罐,刚放到车里,我看你们手里拿着的东西不少,收获可以啊!”

  说着话,他对周老板点了点头,算是也打过了招呼。

  此时他们二人手里都提着东西。

  “还行!今天过来的人多,有不少稀奇古怪的好货。”

  沈老板又说道。

  “常老板,上次多亏了你,有了那玉佩,算是成事了,你那里要是有其它好货,高档的东西,可以联系我,我买着备用。”

  周老板笑着对他说道。

  “目前没有,等弄到了,我一定联系你。”

  “常老板,我刚才好像看见你捡到身份证的那个女孩了,那次她请你吃饭了没?”

  关于自己跟宋芫的事情,他并没有跟别人提过,哪怕是家里人,目前都没提,所以沈老板是不清楚的。

  “请了!今天我们一起过来的,刚才放东西,让她们在那边等我!”

  “是吗?挺好的,那你赶紧过去,别让人家一直等着,我们也去放东西了。”

  说完他跟周老板就离开了。

  常顺向宋芫她们那边走去。

  “不好意思,刚才又遇到了两个熟人!”

  再次跟两个女孩见面后,他略微带点歉意道。

  “没关系!你刚才说遇到有人卖太岁,早知道这样,我们也跟着一起去看看热闹了,我们还没见过太岁呢。”

  宋芫笑了笑,似乎有点遗憾。

  “那太岁大半可能是假的,没啥好看的,以后遇到机会,我买真的让你好好看,天天看都行!”

  “真的吗?那我可等着你买了。”

  “要是有多的,帮我也弄点,我出钱。”

  方玲跟着说道,她也很感兴趣。

  “行!等遇到了,我告诉你。”

  说着话,他们继续逛起了外面的地摊摊位。

  在走过几处连着的售卖杂货的摊位后,三人来到了一处售卖奇石的地摊前。

  这处摊位售卖的石头,跟拆迁区那户人家扔掉的石头种类差不多。

  摊位前有几个人正在挑选着。

  老板时不时的用水往上淋一下,确保它们湿润,那样石头看着更好看。

  “这2个石头多少钱?”

  过了大概3分钟,其中一人选好了石头,问价道。

  2个石头,一个黄蜡石,一个造型石。

  黄蜡石成年人拳头大小,表面很油润,有点像玛瑙。

  造型石,形状像蘑菇,跟五六岁小孩的巴掌大小差不多。

  “你挑选的都是精品,我就说个最低价,两个石头200块钱!”

  地摊老板,一个年龄50岁左右的男人,思索了几秒,然后说道。

  并没有说几万甚至几十万的价格。

  常顺觉得这才是卖家,真心做生意的。

  “行!那就200。”

  买石头的人也没还价,两人痛快的完成了交易。

  付了钱,那人拿着石头离开了。

  接着又有一人选了个石头,看着像牛角,比较大,应该是“化石”。

  这个石头要贵一些,600块钱被选石头的人买走了。

  “老板,你这里收石头吗?”

  趁着还有一个选石头的人石头还没选好,目前摊主不忙,常顺跟他打着招呼道。

  “收!带过来了吗?”

  “没有!你确定要了,我送过来。”

  “你有多少?”

  “有很多,至少2000个。”

  “那么多?先说好,普通的我可不要,你也看见了,这些买石头的人,过来挑选的都是精品。”

  “这个我知道,我们留个电话,晚点我把石头弄来你看了再说,其实我是收古玩的,你要是有古玩,我用石头跟你换古玩也可以。”

  “行!”

  两人聊了会儿,常顺把新印的那种收购精品古玩的名片拿了一张递给他。

  对方也拿了一张名片给了他。

  看着名片信息,这售卖奇石的老板姓杨。

  把他的电话保存好,约定最晚明天下午就把石头送过来后,他们就离开了。

  “阿顺,你那里还有奇石吗?”

  离开那处地摊不远,宋芫问他道。

  “是啊,有一些!”

  “那我们明天再跟着你,看看你弄到的石头。”

  “行!反正明天你们休息。”

  说着话,他们继续逛着。

  接下来的时间,等把外面那些剩余没逛完的摊位逛完,常顺在一处地摊上发现了3串饰品,在另外两个地摊上看见了两枚徽章。

  3串饰品,都是绿松石材质的,2串手串,一串项链,都是新的。

  不过不是秦古料,也不是常见的那种马料,而是铜陵籽料。

  铜陵籽料材质也是相当好的,高瓷高蓝,它们的个头通常都很小。

  绿松石高峰期时的克价不比秦古料低。

  手串跟项链都是选择的天然的石头打孔,并没有其它加工。

  手串他让方玲买了一串,另外一串跟项链他买了下来。

  项链送给了宋芫,手串他打算拿回去送给常静。

  手串都是150元一串,项链350元。

  两枚徽章,一枚是民国时期的拥护委员长,抗战到底奖章。

  还有一枚是五十年代的全国地质先进生产者代表会议纪念章。

  目前徽章、像章的价格还没被炒作起来,一些特别版本的,收藏价值很高,以后涨幅巨大。

  这两枚,他花了160元。

  逛完外面的摊位,三人又去了古玩城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