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两个箱子,不仅仅只是箱子-《某在拆迁棚户区寻宝捡漏》

  昨天一天没去拆迁区那些搬走了的住户家里寻宝。

  第二天早上,常顺骑上三轮车,吃过早饭,就去了那边。

  (本来还有一处废品收购站可以去的,但他打算等到了中午再抽时间过去一趟。)

  在接近那片区域时,能时不时的听见玻璃被敲碎或者罐子被砸碎的声音。

  他知道,这是负责拆迁房子的工人开始工作了。

  今天寻找,常顺带着目的性,准备先去那些“历史建筑”老房子看看。

  毕竟“房子越老,东西越早”的道理,他还是明白的。

  推着三轮车,找了不到5分钟,他就发现了一处想要寻找的那种“历史建筑”(老房子)。

  房子外面的墙面上还有油漆写着的大字: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房子是两层楼的木式结构,从外面看,墙面衔接处还有几根木柱。

  二楼的整个“墙面”、“窗户”也都是木头制作,看上去很“沧桑”、很陈旧。

  (这样的房子,青砖青瓦的,一看就知道有年头,至少民国时期。)

  房子木制的大门已经被拆除,靠墙摆放着。

  把三轮车推到门内锁好,常顺开始观察起里面的情况。

  刚才从外面看,他没有看出房子的大小,进来之后,扫了一眼,发现挺大的。

  他现在站立的位置,是大厅,里面还有房间,靠近边缘的墙上有木式楼梯通往二楼。

  顺着一楼连接着房间的“走廊”往里看,能看见屋后还有院子。

  房子的墙面上,有些位置贴着奖状或者明星照片。

  有的位置,挂着挂历,还有“玻璃画”。

  地上有不少被进来拆迁的工人打、砸、扔弄坏了的罐子、碗、瓶子的残片。

  少许的旧衣服、鞋子、生活用品类的杂物同样被扔在了地面上。

  简单又扫了两眼后,他开始在房子里寻找起来。

  墙上挂着的玻璃画,图案是“嫦娥奔月”。

  画面很唯美,左下角印上去的还有日期,1978年。

  搞拆迁的工人并没有把它砸掉,或许是忘记了。

  常顺把它取了下来。

  奖状、明星照片是九十年代的,价值不高,他没要。

  客厅正对大门的那面墙有一个老实木柜子,他走过去找了一遍,从里面找出来了一把镇尺。

  镇尺是石头制作的,跟一些砚台的材质类似,颜色暗中泛绿。

  他仔细看了尺子的表面,雕刻有精美的纹饰图案。

  这些纹饰,有花卉、蝙蝠、童子等。

  表面岁月痕迹明显,长条形的边缘位置已经被磨损的相当圆润。

  这物件,年份至少是民国时期。

  算是一件比较好的文房用品了,绝对比普通的砚台值钱。

  拆迁的工人应该是不懂收藏,不然肯定会拿走。

  柜子的柜门,抽屉门,常顺也仔细查看过。

  并没有铜钱钉在上面,不然他肯定会把它们撬下来。

  找完大厅,他又顺着门洞往里走,在卧室寻找着。

  光线很暗,常顺就把头灯拿出来戴上了。

  卧室里面同样有柜子,不过是老衣柜,是八十年代带玻璃大门、过时了的那种。

  这年头这样的柜子除了老房子里面还有人在用。

  那些新盖的楼房,新装修的住房,已经不用这种家具了。

  看了一眼柜子里面,衣服不少。

  他在房间找了个蛇皮袋,把那些看上去比较干净,没有破损的外套、裤子都装进了袋子里。

  (穿在里面的衣服,他肯定不会要,那些别人不会买。)

  在装这些旧衣服时,常顺用手把所有衣服带口袋的位置都摸了一遍。

  至于为啥这样做,还是因为之前开出租车,他在听“拆迁寻宝”类小说时,听到过相关的故事情节。

  说的是有的人,把贵重物品或者现金藏在那些旧衣服里。

  特别是年龄大的老人,通常会这样做。

  他们活着的时候,无人知晓。

  直到一些老人去世,那些钱、东西才被后人发现或者被别人发现。

  不只是小说,而在现实生活中,常顺就听到过,甚至经历过类似的事情。

  他的大舅妈,在18年突然离世后,他的表姐们在清理老人家的旧衣服、旧被套、旧枕头时,都从里面找到了现金。

  当时找出来的还不少,有接近两万块钱。

  那时很多亲朋都感觉挺意外的,但后来想想又不意外。

  那么多年,儿子、女儿孝敬她的钱,国家补贴给她的钱,她用的很少。

  没地方放,就到处藏。

  现在遇到这样的情况,不管能不能找到,他认为顺手找找总是好的。

  摸完所有旧衣服,钱币没找到,不过找到了两枚男女一起“办事”的小物件。

  常顺直接把它们扔到了床下。

  (拆迁区看见这个太正常了。)

  除了旧衣服,在这间房子里,他在抽屉里还找出来了一本明信片、一个木质的小印章。

  明信片是八十年代的健美题材图片。

  小印章是“私章”。

  这两样物品的价值不大,但同样有人收藏,便宜处理,也会有人购买。

  像这种轻便小巧的物件,看见了,他当然也会顺手捡起来。

  跟这间卧室相邻的同样是一间卧室。

  不过里面简陋了很多,柜子比较小,上面放着两个老木箱子。

  柜子跟箱子都被打开了,同样散落着一些旧衣服。

  常顺再次把这里的衣服“过滤”了一遍。

  把那些能要的,售卖给工人可以当工作服穿的都捡起来装到了袋子里。

  这边的衣服都很“干净”,没有额外发现。

  考虑到以后需要用箱子存放物品,常顺把两个木箱子都搬了下来,放到了床上。

  准备一会儿离开时带回去。

  刚才寻找物品,他仔细看过这些家具的木料,都很一般。

  两个箱子,不仅仅只是箱子。

  之前拿旧衣服时,在其中的一个箱子里,他发现贴在箱子内侧的“纸片”,是一些很有年份的烟盒纸。

  也就是“老烟标”!

  在头灯的照射下,他看见有“哈德门”、“中华”、“老刀牌”、“大前门”、“劳动牌”、“牡丹”等。

  这些烟标的纸张泛黄,一看就很有年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