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3章 要是往后扩大规模,门面就都弄大点-《某在拆迁棚户区寻宝捡漏》

  5号的下午,XH区贵林路,师范大学附近某小区一处200平米左右的门面房前。

  此时,这里站着两个人。

  这两人,一人是常顺,另外一人,是这个小区售卖房子的工作人员谭女士。

  昨天在联系了刘老板、沈老板等人,确定在这个周末,也就是10号请客后,他就开始找起了开书店的门面房。

  经过一天多时间的寻找,打听,他来到了这里。

  这个小区,房子是九十年代末盖的。

  不过并不是所有的房子已经全部卖完,目前还有少量的房源在售。

  这处门面房,分上下两层,每层的面积103个平米,地理位置算不上特别好,不是在最繁华的主路段。

  但也不是特别差。

  它靠近小区,门面房的前面有一条长长的巷子,人流量不算小。

  “常老板,5000一个平米真的卖不了,几年前刚售房的时候都不止这个价。

  现在最低5600,这也是我们售楼部出售此房的最低价格了。”

  之前他了解了大概的价格,附近的门面房在7000到7500左右,也有靠近主路的一万多一个平米。

  不过那些都没有这里的面积大,基本上只有一层,面积也在80平米以下。

  开书店,这里,他觉得是最合适的。

  常顺跟她谈论了一番,想把价格说到5000,但对方并不答应。

  “5200,能行吗?”

  他又加了200。

  毕竟买的面积大了,一个平米哪怕是只少100元,200平米就是2万。

  “真不行!你要是能够买,我们可以送你一些被褥、床单、枕头之类的礼品,但价格真的不能再低了。”

  谭女士继续说道。

  “不行吗?那算了。”

  说完,他转身就准备离开,打算再试一下。

  实在不行,那就回过头来再往上加点。

  做生意,都是往中间的价位靠近。

  “最多只能再少100了,5500,能行你就买,不行我们也不勉强。”

  谭女士对着他又说了一句。

  “那行吧!5500就5500。”

  回过头仔细看了对方几秒,确定真的不可能再把价格往下还,他就答应了。

  如果只有一楼,单价肯定会贵很多,但搭上二楼,就便宜了不少。

  随后,两人一起去了售楼部,按照流程签了合同,然后常顺交了2万块钱的定金。

  房子两层,面积206平米,总价元。

  他是全款买房,不需要贷款那么复杂,约定明天上午过来一起去办手续,他就离开了。

  想到车上带着的现金差不多已经用完,路过一处银行,他又取了2万块钱。

  “雨晴、阿静,估计用不了多久,你们两人就要有一人去另外一处书店帮忙看店了。”

  回到农学院附近的旧书店,常顺微笑着对她俩说道。

  宋芫也在这里,他转头也对她笑了笑。

  本来准备假期休息一个星期、6号开业的,但常静、叶雨晴过来后,只是在昨天又玩了一天,今天就营业了。

  刘国明昨晚也打了电话,常顺让他休息,不过他只是上午休息了半天,下午也来上班了。

  “哥!难道你这么快就把房子看好了吗?”

  常静有些诧异。

  叶雨晴也看向了他。

  “是啊!看好了。”

  “地方在哪里?”

  宋芫问道。

  “在师范大学那边,距离这里不算远。”

  “阿顺哥,不算远是多远?”

  “哥,城市太大,我们对这里还是不熟悉,你就说下到这边多少里路吧!”

  常静说的很直接。

  “大概20里路左右。”

  “20里路,那还是很远的!”

  叶雨晴想了想,又说道。

  “帮我们看下这些书多少钱?”

  她刚说完,两名挑选好了书籍的顾客走了过来。

  大家停止了聊天。

  等常静算了价格,两人付了钱离开后,四人才又继续聊了起来。

  “哥!那边的门面房,面积有多大?”

  常静再次问道。

  “上下两层,一共有206平米。”

  他笑了笑。

  “206平米吗?那不是有这边的四倍大!”

  叶雨晴道。

  “是啊,要是往后扩大规模,门面就都弄大点。”

  “那你又要招人了!”

  宋芫刚说完,常顺的手机响了起来。

  看了下,是之前在拆迁区古井那边寻宝,开挖机挖沟渠埋管道修路的杜师傅。

  他走出了书店,然后接通了电话:

  “常老板,你还记得我是谁吗?”

  那边直接问道。

  “知道!你是杜师傅,开挖机的,我们留的有电话。”

  “还记得我就好!我也不拐弯抹角了,打你电话,是想出售点东西给你。

  你现在有时间吗?有时间的话,到我这边来一趟,看看东西!”

  对方又说道。

  “你说一下位置,我怕有些远了,我现在在MH区。”

  “我也在MH区,位置是…………”

  杜师傅说了一个地点,在Q B镇,距离这边很近,就四五里路。

  “行!我们距离很近,我现在就过来。”

  挂了电话,他看了一眼时间,16:51。

  跟宋芫、常静、叶雨晴、刘国明说了一声有事,他就开车离开了。

  不到10分钟,两人就见了面。

  杜师傅是在镇上租的房子住,一样是民房,他的老婆也在这边。

  房子是二楼,两室一厅。

  到了房子里面,他的老婆先帮他泡了一杯茶。

  “常老板,你看下这些东西。”

  没过多久,杜老板就把想出售的物品拿了出来。

  常顺看了一眼,有:

  一大串铜钱、两块铜镜、一个秤砣,一个狮子形烛台以及一个青花罐。

  他先把铜钱拿到手里看了起来。

  这串钱币,被一节粗铜丝串着,大概有四五百个。

  铜钱主要还是清朝时期的钱币,另外明朝、宋朝时期的也有一部分。

  其它朝代的很少。

  粗略看了一遍,稍微好点的大钱有一枚“永昌通宝”折五、一枚“咸丰重宝”当十。

  其它的钱币也有少量价值稍大的。

  从其中一些钱币表面的包浆、锈迹看,它们应该是才被发现不久。

  这说明杜师傅很大可能没把铜钱都拿出来出售。

  两块铜镜,一块是汉代的“云雷连弧纹”铜镜,一块是明朝时期的“五子登科”镜。

  它们看上去都被人为的除过锈。

  镜子的表面,有磨痕,特别是有那种砂纸打磨过的痕迹。

  有些可惜,虽然锈是除掉了一些,但包浆也被破坏了,价值大打折扣。

  秤砣是铁秤砣,葫芦形,高度有12公分左右,比较大,重约两斤,年代是清朝时期的。

  狮子形烛台,最大高度约18公分,是陶瓷的,黄釉,年份明朝时期。

  它的局部有少许磨损、划痕,不过也不是特别的影响品相。

  青花罐,高度约15公分,最大肚径13公分,表面有“福”字,花卉图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