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4章 我觉得多放放肯定更值钱-《某在拆迁棚户区寻宝捡漏》

  在陈师傅家的老宅用机器探测时,常顺看过那些老家具,除了一个小的梳妆盒材质是紫檀的,其它的都很一般。

  这个梳妆盒整体长度约40公分,宽度、高度约一尺,盒子的面上彩绘有梅兰竹菊图案,同样是一个多功能盒。

  它有四个抽屉——上下各一个,中间两个。

  面上有一个长方形的镜子,可以折叠,年份民国时期。

  “陈师傅,我们现在看看你想出售的东西吧!”

  探测寻找完,把机器拆卸重新收起来后,他对对方说道。

  之前的聊天,他们就说到过购买东西的事。

  “我不懂古玩,你跟我一起到房子里面看看,哪些能要的你说一声,我把它们拿出来,到时候谈价就行。”

  对方这样说,他们就一起到房子里面看了起来。

  经过查看,他找出来的东西有:

  两个老算盘、一个搪瓷杯、一个木盆、一个石臼、一个陶筷子篓、一个砚台、一对铜火锅。

  一个笔筒、一把紫砂壶、一对花瓶、一个青花罐、一个虎子、那个紫檀老梳妆盒以及三个老石器。

  算盘的材质很普通,但年份很早,上面有标志,写着“上海朱锡记…………”,是民国时期的老算盘。

  搪瓷杯特殊年代,是“口号杯”,面上画着飞机图案,写有:

  “全力以赴,务歼入侵之敌。”

  木盆面上有工艺,用油漆绘制的有花鸟图案。

  另外固定木盆的环是两个铜环,不像其它大多数木盆,用的都是铁环。

  石臼造型很像一口大碗,另外它的外部雕刻有莲花纹饰,看上去很精美。

  陶筷子篓表面镂空有铜钱纹,这样的筷子篓,也算是比较有特色的物品。

  砚台是一个“门”字砚。

  “门”字砚,就是砚台正面看上去像一个门字。

  关于这种砚台,常顺去古玩市场曾经还专门听人讲解过,说的是古人制作这种砚台的讲究,其背面一般会挖空一些砚台的“石料”。

  挖空的好处一是为了防滑,二是为了更方便用手拿。

  这个砚台就是那样。

  砚台的材质是端石,年份很早,明朝时期。

  铜火锅还是那种老式烧炭的火锅,不过这个火锅的造型很奇特,它是八边形。

  之前购买的那些火锅,主体基本上都是圆形的。

  火锅的年份是民国时期。

  笔筒是青花瓷,面上的图案是山水风景,年份清朝时期。

  紫砂壶是一个大号的提梁壶,直筒形,面上彩绘的有花卉、戏曲人物表演图案。

  花卉是桃花,表演的内容为双人对练。

  花瓶不是青花瓷,而是老琉璃的,酱色,素面没有纹饰,能看见玻璃里面有大小不同的气泡。

  这也是老琉璃制品的一个特点。

  青花罐为“囍”字缠枝花卉罐,罐子的面上画有缠枝莲花卉、四个大的“囍”字,这样的罐子做为民窑瓷器,曾经烧制的很多。

  不过也有粗糙与精细的区别。

  这个罐子瓷白细腻,画工很好,是民窑精品,年份应该是嘉庆时期。

  据陈师傅所说,曾经这样的罐子是一对,后来摔坏了一只就只剩下一个了。

  “虎子”也就是夜壶,这只虎子表面绿釉,造型像坛子。

  虎子的年份同样是清朝时期。

  在看夜壶的时候,陈师傅还说了相关方面的谜语:

  “它圆乎乎带个把,不占地方用处大,不用吊、不用挂,一般都放在床底下。

  半夜起床你怕冷,不用排队不用等。左手一定要提稳,右手握着“XX”一定要对准。

  提在手里像悬胆,三泡五泡装不满,功能大,声音小,半夜不用到处跑。

  用完顺手床下放,一觉睡到大天亮。”

  说的很顺口。

  紫檀梳妆盒就是之前提到过的那个梳妆盒。

  三个老石器——一个小石槽、一个石盆以及之前看见的那个石象。

  其它的石础,大石槽之类,不好搬运,加上那样的物件其它地方很多,渣土场、拆迁区能够免费捡到,他就没有购买。

  小石槽椭圆形,长度约80公分,最大宽度约一尺,虽然是素面,但雕刻的很精致。

  石盆中间圆形,外部花瓣形,花瓣面上雕刻有童子、“福禄寿”三星人物,古色古香。

  石象差不多有150斤重,他一个人搬着很费力,是两人一起抬出来的。

  当然,陈师傅老宅里面的物品,除了他找出来想要购买的,还有一些老农具、煤油灯之类的民俗类物品他没要,那些数量庞大,基本上没有价值。

  东西都摆放在一起,看完两人商量了价格:

  两个老算盘,40元。

  搪瓷杯,20元。

  木盆,30元

  石臼,50元。

  陶筷子篓,20元。

  砚台,30元。

  一对铜火锅,150元。

  青花笔筒,100元。

  紫砂壶,150元。

  一对花瓶,50元。

  青花“囍”字罐,200元。

  虎子,30元。

  紫檀老梳妆盒,200元。

  石槽,30元。

  石盆,100元。

  石象,300元。

  合计:1500元。

  紫檀木梳妆盒,陈师傅并不清楚其材质,价格常顺问过后,200元也是对方说的。

  买东西,只要对方不是刻意询问,他也不能跟别人说真实情况,不然卖家知道了价值不可能便宜卖掉。

  当然,哪怕别人特意问,他就算知道也会说看不出来。

  这也不能说他不厚道。

  做生意,捡漏的人谁都不会告诉别人实情,不然怎么捡漏?

  哪怕是同行之间关系好,除非也是特意问、请教,不然哪怕知道,恐怕也不会说实话。

  古玩就是这样,大多数时候只能靠自己的眼力,不论是买家还是卖家。

  “陈师傅,今天离开你这边之后,我在你这可是啥东西都没有探测到!”

  把购买的物品都搬到了面包车上,付了钱,准备离开时,常顺强调道。

  之前这样的话,两人聊天时,他说到过。

  包括一些原因,两人探讨过。

  “我知道的,你放心好了!我的东西我也不会跟别人说,财不外露。

  你没看出来今天为了寻宝,除了你,我没带其他任何人跟过来吗?”

  陈师傅笑着道,一些道理他也明白。

  “另外几年之内,我也不会把分到的物件出售,我觉得多放放肯定更值钱!”

  他接着又说了一句。

  “现在喜欢收藏古玩的人越来越多!多放放确实更值钱!”

  随后,两人又聊了几句,他就告辞离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