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4章 常老板的意思应该是换成钱吧-《某在拆迁棚户区寻宝捡漏》

  “常老板,这大石头盆子、石臼弄出去可不容易啊!”

  大厅里,罗师傅跟张师傅二人正在用带下来的绳子绑着一个石盆。

  罗师傅一边绑,一边跟他闲聊道。

  他们三人下来拿东西上去,是互相换着休息的。

  吴师傅现在在洞口看着。

  “辛苦了!不过等拿上去了,就能换米了!”

  常顺笑着道。

  不久之前,他把第四个通道也查看了一遍。

  这个通道,有两处地方被封了起来。

  一处跟第二个通道差不多。

  另外一处,是一条宽阔的“大路”。

  这条大路,是在通道的一侧,直接呈坡度往上,连接地面。

  路面很宽阔,有三米左右。

  这样的路,可以用板车运送物品。

  因为刚才在其中的一个房间,他就看见了一辆废弃的板车。

  板车车身还在,轮子不见了。

  他看过,是被人新撬下来的,不知道是不是罗师傅他们干的。

  刚才的通道,有7间房,他从里面找出来了一个“虎子”,一套织网的工具,以及一把梳子。

  虎子就是夜壶。

  它是黑釉,不是很大,约半个足球大小,应该是小孩用的,年份清朝时期。

  织网的工具,是“梭子”,大小一共有五个,其中的两个是骨头材质。

  梳子为牛角梳,颜色泛黄,一看就是黄牛角。

  要是普通人看见它,认为是木头的可能性很大。

  织网的工具、梳子,年份都是民国时期。

  “换米?啥意思?”

  老张有些不解。

  这年头还不流行把钱说成米。

  “常老板的意思应该是换成钱吧?”

  罗师傅笑着道。

  “是的!就是那个意思。”

  他也笑了笑。

  “用米代替,这说法倒是新奇!”

  老张又道。

  “罗师傅,张师傅,我看那边洞口一处房间里有个板车,它的轮子被人卸下来了,是你们做的吗?”

  常顺问出了心中的疑惑。

  “是啊!除了我们,工地上的其他工人都在做事,那些开挖机、开渣土车的师傅也都很累,晚上要加班,有空都在休息,并没有时间下来。”

  罗师傅直接承认道。

  “不只是那两个轮子,看见大厅里面的这两个压水井没,一会儿卖完东西,我们也会把它们弄走!”

  张师傅笑着道。

  “两个压水井,铁的重量加起来,也有好几十斤,花点时间弄走,几包烟钱有了!”

  罗师傅再次笑着道。

  说着话,他们就绑好了石盆。

  把扁担插到绳子口,两人调试好位置,就抬着盆子离开了。

  本来常顺也打算跟着一起出去的,但当头灯扫向伟人铁皮画像时,他考虑了下,还是打算把它取下来带走。

  这样的铁皮画像,也有人收藏。

  虽然之前没想过要这个。

  但现在也没啥可以带的了,加上它并不重。

  画像挂得有点高,常顺从压水井旁边把那个空着的水缸挪了过来。

  站在上面刚好可以把它取下来。

  铁皮画像是贴着墙面的,当他晃动画像时,两个物件很快掉落在了地面上。

  顺着头灯灯光看去,黄亮亮的两个物件出现在了他的视线里。

  一个圆形,是手镯,另外一个两头尖,是扁条形的发簪。

  想了想,为了以防万一,画像他不打算取了。

  不过他又晃了几下画像,还用头灯照了一下墙面,看了被挡住的位置,并没有其它发现。

  把铁皮画像重新归位,常顺快速的从水缸上走下去,把手镯、发簪捡了起来,然后用塑料袋装着放到了裤子口袋里。

  在捡的时候,他看过表面,手镯、发簪都有工艺,是花卉、吉庆图案。

  他也试过重量,两个应该有六七十克。

  怕罗师傅他们过来知道了情况,他又把水缸挪回了原来的位置。

  在铁皮画像后面发现东西,这是他之前完全没想到过的事情。

  不过这也算是意外收获。

  在墙面一些挂着的物件,比如说玻璃画、老镜框油画、一些其它装饰品里藏东西,并不稀奇。

  这个在拆迁区经常遇见。

  刚才的铁皮伟人画像,并不是像画或者书页一样是平面,它的背面是有凹陷空间的,不然物品也不可能藏在其后面。

  谁藏的东西并不重要,反正那人是找不到了。

  如果常顺不发现,这两样饰品可能会跟随着渣土车倒土永久埋没。

  当然,也有极低的几率被渣土场捡铁的人发现。

  过了一会儿,张师傅跟吴师傅下来搬东西了,他俩并没有发现有啥不一样的地方。

  这次,常顺倒是跟着他们二人一起去了洞外。

  到了三点半左右,里面的物品,能够售卖的,并且有些价值的,都被弄了上来。

  随后几人就出了工地,向着罗师傅他们租住的房子走去。

  大家也没磨叽,很快开始谈论起了价格。

  17个青花罐子,好坏不论,一口价5000元。

  常顺看了,里面虽然没有官窑,但有两个可是精品中的精品。

  一个青花罐,面上画的是人物,主要是以童子、蝙蝠为画面,这个一看就是“多子多福”的美好寓意。

  童子间相互嬉闹、玩耍,蝙蝠飞在上空,另外有山水风景图案。

  罐子的年份为清中期。

  另外一个,是仿元青花,面上的图案为荷塘景色,以荷叶、荷花、水草、鸳鸯、鱼等为主体图案。

  为啥说仿,这个从青花发色就能看出来。

  罐子的青花很蓝很艳丽,并没有那种暗色铁锈斑。

  没有铁锈斑,就不是用的“苏麻离青”料。

  但不管咋说,老仿老,也是老。

  毕竟不是现代仿品。

  其它的虽然差点,但平均一个卖八百到一千,还是没有问题的。

  那些盘子、碗、茶杯等三四十个瓷器,也有几样精品。

  比如说一个清代的粉彩侍女人物茶盏、一个八宝纹吉庆图案碗、两个精品“五福捧寿”盘子。

  这些瓷器,作价3000元,均价也就八九十块钱一个。

  三个伟人瓷像,300元。

  其它铜油灯、铜盆、锡茶壶、扁壶、喊话老喇叭等杂件,600元。

  从洞子里面又弄出来的那些民俗物品,他又给了三人1100元。

  凑了个整数,共计:元。

  罗、张、吴三位师傅,也算是跟着工地发了一次小财。

  他们除了花了点力气,并没有花本钱。

  这1万块钱,平均分下来,也是他们三四个月的工资。

  常顺当然也跟着摸了点荤腥。

  跟着拆迁、工地做事,像他们这样的散工,额外收入,有时比正式工资高。

  东西有些多,特别是那些石器很重,常顺在付了购买物品的钱后,让罗师傅开着三轮摩托车帮忙运送了一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