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再怎么仿,它们始终是仿!-《某在拆迁棚户区寻宝捡漏》

  清朝时期的一两,重量约37.3克,那时采用16两秤,一斤跟现在的500克也不一样,那时约为596.8克。

  一两鸡窝银锭,看着跟成年男人的大拇指前端弯曲的指关节大小差不多。

  这银锭,常顺看了下,是真的,不是一些摊位上售卖的那种灌铅的假货。

  顾客在看过之后,跟摊主协商,以800元的价格将其买了下来。

  之后就离开了这处地摊。

  他的目的很明确,就是买银锭、银元宝,至于其它钱币、银元,并不购买。

  “海哥,你说古玩地摊没真货,我发现这边连着的几处摊位好像都是售卖真货的!”

  常顺往前逛着时,一道声音从身后响起。

  “这下你承认了!他们是用机器在渣土场寻宝的?好眼力!这个你也看得出来吗?”

  那道声音很快又传了出来。

  他转过头往后看了一眼,发现是一名主播,这人年龄30岁左右。

  他拿着一部手机正对着别人的地摊拍摄着。

  “你有朋友也玩探测寻宝吗?原来如此!感谢海哥送的墨镜,感谢芸姐送的大啤酒,谢谢支持!”

  30岁左右的男人接着又说道。

  不过在这人来了之后,部分摊主就把他们摊位上摆放出来的一些东西用旧报纸之类的物品盖了起来。

  如今这年头,并不是所有东西都让玩,哪怕一些东西是仿品,被人注意上可能也会产生麻烦。

  很多直播鉴宝,那些拿着东西找人鉴定的,翻车的都有不少。

  甚至在这人走过一处地摊时,摊主直接不让他拍摄。

  倒不是说有啥重要的东西,主要是人家够小心谨慎。

  常顺没有跟着这名开直播的人一起走,对方在每处摊位停留的时间都不长,也就几秒钟而已。

  “强子,刚才你为啥那么坚决不让对方拍摄?你摊位上不就是几件仿品青铜制品吗?”

  直播的人走远后,一名地摊老板对另外一名摊主说道。

  “我们自然知道它们是仿品,但别人并不一定知道,要是被人举报说是真的,会比较麻烦,很耽误时间。

  另外万一整顿古玩行业,搞一次严打…………”

  被称之为强子的摊主说道。

  “你想多了,严打肯定是不会严打的,也不可能严打,还记得16年吗?那时候不是风声鹤唳,到后来最终还是没有进行。”

  先前那名摊主道。

  提到16年的“严打”事件,这些常顺也知道,据说起因于“张献忠”的江口沉船宝藏。

  这宝藏的发掘,在前几年可是相当轰动的。

  “石牛对石鼓,金银万万五,谁人识得破,买到成都府。”

  这种流传了几百年的童谣,所言非虚。

  在那之前,有人分不同的时间段从沉船附近断断续续的发现过一些银器、钱币、银元宝之类可以换“米”的物件。

  特别是13年后到15年之间,又有盗掘团伙为了发财,购买了各种高科技装备,在夜间使用潜水设备到岷江非法打捞。

  在他们打捞的结果中,“水鬼”自然不会无功而返,那些人打捞出了不少有价值的物品。

  银两、饰品不必多说,这些价值还不算大。

  就连“西王赏功”钱币、金册等文物都被他们捞到了,甚至还包括最为贵重的“永昌大元帅”金印(张献忠自用印)都被人获取。

  这些贵重的物件随后相继流入到了黑市。

  特别是金印,听说被人炒到了800万的高价。

  不过最终,警察叔叔通过金印顺藤摸瓜,将相关人员全部捉拿归案。

  据说当年也正是因为这个事件,所以相关部门反应,想在全国范围内对所有搞古玩的人或者从事古玩行业的人进行一次全面的调查。

  不过后来因为涉及到的人员十分庞大,很多事情根本无法进行,就偃旗息鼓了。

  为啥无法进行,所有收藏者或者相关经营者人数太多,而他们手里的物件就更多了。

  大家手里的东西,基本上是没有备案的,也不可能备案。

  就拿你逛古玩地摊来说,你买一件物品,你会让别人开票吗?

  就算对方开票,又真的有用吗?这些又不是某些权威机构开的票。

  不能证明什么。

  当然,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在高压状态下,一些无法证明出处的东西,拥有者既然自己得不到,那就破坏、偷摸着扔掉,或者栽赃陷害的可能性会出现…………

  总之,说不定会像某些年代那样造成文物的大量损坏、流失。

  上面的人,人家比普通人更加聪明,考虑的更加深远,都是深思熟虑、开会讨论之后才会做出决策。

  所以综合考虑,古玩行业严打行不通。

  为了更好的保护文物,还需要支持广大的人民群众参与收藏。

  到最后只能抓典型。

  而当年也确实是那样干的,抓了不少涉嫌盗墓的人。

  随着时间的推移,严打慢慢的也淡化了。

  “这行业就算不严打,目前玩的人都比几年前更少了,还需要严打吗?我看往后年轻人都不玩了,这行也就没落了!”

  被称之为强子的人又说道。

  “也没你想象的那么差吧!你看今天过来的人不是很多吗?大家都售出了不少东西,也有很多藏友购买了大量的物品!”

  先前说话的那人跟着分析道。

  “希望像你说的那样,刚刚你提到严打,我觉得严打就该打击那些制作假货的人!

  这些人,是导致大家不敢玩古玩、说我们是骗子的罪魁祸首。”

  强子似乎对那些制作假货的人很是气愤。

  “你还说别人呢?你自己售卖的不就有仿品!

  再说古玩这个行业,从古至今都有假货,买卖东西,考察的是个人眼力,捡漏或者打眼,全凭自己的本事。”

  跟他一起摆摊的摊主看了看那几样铜器,笑着道。

  “我那几样不是别人跟我换东西换的吗?早知道这么不好出售,当初再便宜我都不跟他换!”

  “实在不行,你还可以当铜卖掉!如果舍不得,再放几百年,它们也能成为古董,老仿老也是老!”

  “老仿老还是算了!再怎么仿,它们始终是仿!过两年实在卖不出去,我就当铜处理!”

  ……………………

  又听两人聊了一会儿,常顺离开了他们这边的摊位。

  对于这几处地摊上的东西,哪怕是真的,他也不感兴趣。

  毕竟这些东西虽有价值,但现在在他眼中,或许还没有一本好书的价值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