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你出的价格是不是低了-《某在拆迁棚户区寻宝捡漏》

  刚刚购买东西,并没有耽误多久的时间。

  一路骑行,能够听见“碰、碰、碰”的声音,这是拆迁工人上班工作打砸门窗特有的声响。

  按照吴老板说的位置,很快他就到了。

  远远的,常顺看见对方的三轮摩托车车厢上被窗帘布遮挡住,窗帘突出车厢位置很高,里面有不少东西的样子。

  那里除了吴老板,还有另外一人。

  这人年龄60岁左右,常顺在这边的拆迁区闲逛,之前也看见过他,是某个单位的门卫。

  不过此处并不是那处单位的门口。

  “常老板,这是老何!今天的东西,是我跟他合作的!”

  刚见面,对方向他介绍道。

  “你好!”

  常顺拿出烟,给他俩一人散了一根。

  “你好!”

  老何也跟他打了招呼。

  “这边人多,我们换个地方!”

  吴老板接过烟,用打火机点燃吸了一口,又对他说道。

  “行!那就换个地方。”

  随后他们离开了这里,三人找了一处比较偏僻的“角落”。

  当窗帘被揭开后,里面的东西露了出来,是一些用床单或者包袱皮包裹住的物品。

  要不是之前吴老板在电话中说了是啥,他此时看不出来。

  常顺把最面上的一个用床单包裹的东西打开了,露出来的是一些木头制作的步枪。

  步枪都是一样的,长度大约一米。

  数了一下数量,有27支。

  这些步枪属于道具枪,枪面刷了油漆,看着跟真枪差不多,但只是木头、空有枪的样子。

  看着它们的包浆情况,以前被人使用过,肯定是拍过电影。

  道具枪的年份比较早,应该是六十年代左右制作出来的。

  重新用床单把它们包起来,常顺把这个包裹提起来放到了地面上。

  “我们把它们都拿下来打开你看吧!反正都要挨着看一遍的。”

  见他准备拿另外一个包裹,吴老板道。

  说着,他跟老何二人也开始把车厢上的东西往下拿。

  拿完把包裹都打开了,只有最边缘的几箱电影胶片、一个电影放映机在车厢里没被拿下来。

  常顺看了那些打开的包裹,有各式手枪、冲锋枪、手榴弹以及手雷。

  这些道具的数量有近200个。

  除了少数几个品相不好,九成以上看着都不错。

  这些物品只要不细看,看不出真假,用作拍戏——拍抗战时期的战争片刚刚好。

  把它们买下来,以后就不用去别的地方租了。

  “吴老板、老何,你们说说价格?”

  看完,他问价道。

  “枪平均一支50块钱,手榴弹、手雷一个20元,怎样?”

  吴老板跟老何商量了一下,然后说道。

  “步枪、冲锋枪体积大,50没有问题,手枪值不了那么多,其它的手榴弹、手雷,10块钱一个差不多了,价格再高买着就不划算。

  这些东西一般人买了也没用、不实用。

  这样,枪平均30元一支,手榴弹、手雷10元一个,你们给我也留点赚钱的利润空间!”

  常顺想了想,还价道。

  “你出的价格是不是低了,我们本来就没有喊高!”

  老何道。

  “不低!现在是科技年代,你手机上网查,网上卖的这些道具很多,价格都不贵!”

  常顺回道。

  “那你查一下我看看。”

  常顺也没磨叽,直接用手机查了起来,搜索商品,里面售卖的大量都是,价格真的不贵。

  步枪三四十块钱,手榴弹10块钱左右。

  “你查到的都是新的,我们这些是老的,不一样!”

  吴老板看了看,随后说道。

  “都是民俗用品,都是道具,几十年的东西能有多老?我们先清点一下数量,然后适当的跟你们加点钱,你们看咋样?”

  这样说,两人对视了一眼,点了点头。

  随后他们开始计算总数。

  各类枪支一共135支,4050元。

  手榴弹、手雷82枚,820元。

  那些坏掉的没有算到数量里面。

  合计:4870元。

  常顺加了130元凑了个整数,5000。

  “你再看下那些电影胶片、电影放映机。”

  商量好木制枪支、手雷、手榴弹道具的事,吴老板看向了他。

  “好,不过我们先把这些包裹重新包起来!”

  “也行!”

  三人又把打开的包裹重新包上了。

  没有急着装车,常顺走到三轮车厢旁又看起了电影胶片。

  这些电影胶片有6份,都装在专用的铁盒子里。

  铁盒的侧面有用红漆写着的电影名字,分别是:

  《渡江侦查记》、《铁道游击队》、《地雷战》、《闪闪的红星》、《鸡毛信》、《上甘岭》。

  这些盒子表面脱漆处有一些锈迹,但里面的胶片却是保存完好,说不定还能够播放。

  看完胶片,他又看起了电影放映机。

  电影放映机是“长江牌”,年代是七十年代。

  机器看上去比较旧,以前应该是经常使用,不知道是不是好的。

  不过哪怕是好的,不是专业人士也不会用。

  看了一遍,三人又商量了价格:

  六盒老电影胶片,600元。

  电影放映机,1000元。

  车上放着的东西价格都谈好,常顺就付了钱,依然是扫码支付,钱付给了吴老板,至于对方跟老何怎样分,那是他俩的事。

  “常老板,你平时主要收购那些东西?”

  帮他把物品往车上放时,老何跟他闲聊。

  “给!我这里有名片!”

  说着,他拿出钱包,从里面抽出一张名片递到了对方的手里。

  “你还收旧衣服?”

  看了看名片,老何问他。

  “收!那些搞回收的人,很多都把衣服卖给我了。”

  “跟这些枪支类道具配套的衣服、也就是仿的民国时期那种八路军的衣服你收吗?”

  老何又问。

  “当然收!”

  他想都没多想就直接回道。

  对方说跟枪支配套,那应该也是同时期制作,属于几十年前的衣服。

  “怎么收的?”

  老何再次问他。

  “这个等我看了再说,不论是搞古玩或者做其它买卖,都是先看东西再谈价,不见到东西谈价没有意义。”

  “你说的也对!那就等你看了再说。”

  听他那样分析,老何点了点头。

  “你有多少?”

  常顺随口问他。

  “有300套左右。”

  “老何,看来你又要发一笔财了!这拆迁真好!要是不拆迁,说不定你就发现不了这批过时的物资了!”

  听了两人谈话,吴老板笑道。

  “你们搞回收的不也是指望着拆迁吗!”

  ………………

  几人聊了会儿,东西就都搬到了常顺的三轮车上,他又用带着的绳子固定好。

  关于购买衣服的事情,常顺跟老何约定的时间是下午两点。

  没其它事情,他们也不在这里耽误时间,就各自离开了。

  喜欢某在拆迁棚户区寻宝捡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