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你要是真想卖,我买了也可以-《某在拆迁棚户区寻宝捡漏》

  这情况让他感觉有些意外,但也不算特别的意外。

  毕竟在别人家老宅发现藏有东西的事情不是第一次。

  “常老板,挖到啥东西了吗?”

  见他似乎有些异样,冯师傅问了一句。

  以对方所站的角度,有橘子树的阻挡,是看不见对面常顺那边土坑的情况的。

  “是啊,挖到东西了!”

  他随口回了一句。

  目前的情形,不可能独自占有。

  “啥东西?”

  “你过来看看就知道了!”

  这样说,冯师傅就带着铁锹走了过去。

  “挖到了窖藏?”

  当看到底部被挖破的罐子时,他有点吃惊。

  “应该是!你也知道窖藏?”

  常顺笑着问他。

  “当然知道了!我没事也刷手机视频,看见过别人寻宝,有人还用那种金属探测器。

  不过你这运气也够好的!你一来就能碰到这样的事,说实话,我之前也挖过好几棵树了,都没有挖到啥!”

  对方说到使用机器探测,看来知道窖藏这种名词就不奇怪了。

  “先不说其它的,我们把罐子里面的铜元挖出来再说!”

  常顺这样一说,两人也就没有再耽误时间,开始集中精力把罐子挖了出来。

  用了大概一刻钟左右,他俩就把所有的铜元都收集起来装到了一个蛇皮袋里。

  原本蛇皮袋冯师傅是打算用来装一些土带回去的。

  现在却是用来装了铜元。

  接下来又用了差不多10分钟,两人把橘子树也挖了起来。

  为了防止周边还埋藏着铜钱、铜元或者银元,他们还往周边扩大了一定的范围与深度,不过并没有收获。

  之后一起去了冯师傅的家里。

  他俩挖土的时候也商量了如何分铜元的事。

  按照重量,一人一半。

  到了冯师傅家里,并没有其他人,称过重量之后,一共有71斤。

  最后两人每人都分了三十五斤半。

  “常老板,要不我这些铜元都卖给你吧,这些放家里也没用!”

  分好铜元之后,冯师傅考虑了下,对他说道。

  “你要是真想卖,我买了也可以!”

  他笑着回道。

  “卖!我想好了!”

  “行!那我们说一下价格!”

  接下来两人开始商量,按照目前的行情,一斤500元。

  35.5斤,一共元。

  最后,对方让他付了元,几百块钱的零头没有要。

  “常老板,今天的事情你可要保密,不要告诉其他人,你离开我家,我可是没有卖过铜元给你的!”

  当他准备离开时,冯师傅又强调了一遍。

  其实不用他强调,他也不会说。

  这年头,那些出去收货的人,人家买了东西,又有谁会随便说?

  再说这些普通的民国钱币,到处都是,又不算珍贵、稀有的文物。

  如果是珍贵文物,当场挖到的时候,常顺就会想到拿去上交。

  普通的东西,你交出去,后来东西还不知道会到谁的手里。

  他是一个喜欢收藏的人,也是愿意保护文物的人,一直做的事情,也都是在为保护文物做着贡献。

  其实所有喜欢搞收藏的人都是这样,他们都在直接或者间接的保护文物、保护古文化遗产。

  “我知道的!你放心好了!”

  他笑着回道。

  又聊了几句,常顺就离开了。

  把东西放到车上,看了下时间,17:02,还早,他就又去了刚才的那户历史建筑老房子。

  其实如果有金属探测器的话,在房子里面完完整整的扫描一遍,说不定还会有收获。

  不过他已经决定不再使用高科技,那就随缘寻宝好了。

  当然,以他多年的寻宝经验,老房子的柱础周边,过门石旁边、房子的墙脚边等位置,通常都是有货的。

  如果挖掘,出铜钱、铜元的几率很大。

  特别是老房子的四角位置,藏银元镇宅的几率大。

  不过他也不打算挖掘,把机会留给其他人。

  特别是渣土场那些捡废铁、靠着拆迁捡铁生活的人。

  这年头普通人的生活都很不容易,常顺的内心始终有一颗仁义之心。

  所以大多数时候,目前的状况,他能不跟这些普通人争抢,就尽量不去跟别人争抢。

  反正他不缺钱,把机会留给更需要的人也算是间接做了好事。

  经过岁月的沉淀,很多人也都会明白相关的道理,所以那些上了年纪、处事圆滑的有权利的人,在处理某些事情方面,会根据现实情况进行处理…………

  不仅仅是对待寻宝这类事件、包括其它方面的一些事。

  房子里面被人寻找过好几遍,有价值的物品、特别是能够卖给回收站的东西都被人捡了干净。

  但老房子,只要你细心观察,总能找到可以带走的老物件。

  等他寻找完,也找到了5件物品。

  这5件物品,一个瓷茶壶、一个手帕、一张老公交卡、一把老梳子以及一些明信片。

  瓷茶壶是民国时期的茶壶,面上画着松鹤图案。

  这把壶没有壶盖、壶嘴也残掉了,或许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别人才没有把它带走。

  手帕是六七十年代的老手帕,布料是粗布,面上画有江面、大桥、树林等场景,写有:

  “南京长江大桥公园”八个字。

  公交卡是1992年的公共交通月票卡,面上有一张照片,还贴有缴费凭证。

  这样的公交卡,他以前也遇到过一些,还有更早的卡,现在看见了,反正不用花钱,也不占地方,自然是把它顺便收集了起来。

  老梳子,材质是牛角。

  关于牛角梳,一般人不搞收藏,通常会认为是塑料的。

  这把梳子的年份很早,看上去至少民国时期,有几个齿已经断掉。

  明信片,比较杂,其中有一套完整的并且还没有用过的——八十年代末的《西游记》明信片。

  这套明信片一共有10张。

  里面的彩色插图,跟影视剧里面的看上去一样。

  这套倒是比较有收藏价值。

  关于明信片,一般零零后出生的人,是不了解它们或者书信这些东西的,但是大多数八九十年代出生或者之前出生的人,对这些应该有印象。

  大部分人肯定还用过,包括常顺自己,记得上初中、高中的时候,跟关系好的同学之间,过年过节写过明信片。

  寻找完这户人家,他看了一下时间,差不多6点了,就没有刻意再去别的地方寻找,而是直接返回去了租房子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