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只能说“彼一时、此一时”-《某在拆迁棚户区寻宝捡漏》

  第二天早上,一行人吃过早饭,直接开车去了秦古镇。

  到的时候,接近中午。

  没有提前联系王师傅,他们打算3号买了东西就返回。

  这次过来不打算买石头,只是想看看曾经来过的地方,找点以前的回忆。

  因为明天才打算返回,所以到了后,他们还是先找了地方住下。

  跟20年前相比,镇子的变化也挺大的,房屋建筑面积扩大了几倍,不过那条通往最大矿山的路,还是那样。

  镇子变化大,但也没有地标性建筑,也没有武当镇繁华。

  听说这边的矿山三年前就封了矿,所以繁华程度也不如开矿的时间。

  找好宾馆住宿后,他们又找地方吃了午饭。

  休息了一会儿,到了两点半左右,他们出发向矿场驶去。

  “爸爸,我看见这边有的山上竹子也很多,怎么都那么小!”

  路上,常书怡问他。

  常顺他们坐的是宋鹏的车,他自己的房车停在了镇上。

  “品种不一样!”

  他笑着回道。

  相比较老家的竹子,这里山上的竹子,确实小了太多。

  当然,偶尔也能看见稍大的,但还是没有他们老家的竹子大。

  “他们这里的竹子不大,但是山比我们那边的多,也比我们那边的大!”

  想了想,他又补充道。

  “嗯!山多、山大我也看出来了,我们坐车基本上都是在山里面跑!

  琦琦,你脚还疼吗?”

  常书怡说着,转移了话题。

  “不疼了!”

  宋琦回话。

  “不疼了就好,一会儿跟柠柠姐,我们三人一起爬山。”

  “今天爬山不会再走那么远吧?”

  常书怡那么说,宋琦问。

  “这个我也不知道,应该不会吧!”

  她看向了常顺。

  “今天我们是边走边玩,走不了多远!”

  他笑着回道。

  距离不算远,用了五六分钟,他们就到了地方。

  拐弯处有一块平整地,这里停放的有一些摩托车、电动三轮车,应该是当地人的。

  绿松石价值大,他们会过来刨矿渣找绿松石原矿碎石。

  找了一处空位,常志武、宋鹏把车停了下来。

  拐弯处也有监控,不怕别人搞破坏。

  科技年代,哪怕是农村偏远山区,一些路口、转弯的地方,现在都装上了监控。

  “玉莲嫂子,你跟武哥就是在这边认识的吧!一会儿可要带我去你们相识的地方看看!”

  大家沿着峡谷往上走去时,宋芫笑着说。

  “这么多年没来,说不定那里已经被矿渣盖住了!”

  听了她说的话,黄玉莲道。

  “应该没有!”

  常顺往上扫了一眼,感觉这里有少许的变化,但是变化并不明显。

  毕竟这里的范围太广阔,要是真把之前的位置弄得无法辨认,至少要挪移几座山或者说用几座山来填平。

  之前在镇上吃饭他就打听过,在这边开矿也是断断续续、时开时停。

  “真看不出来,绿松石是从这些黑乎乎的石头里面产出来的!”

  看着脚下的矿渣,彭思洁道。

  “这有啥,莲藕还是从淤泥里面长出来的呢!”

  宋鹏笑道。

  “书怡、柠柠、琦琦,你们看着脚下的石头,看看能不能找到绿松石矿石!”

  往上又走了一段距离,常顺笑着对三个小孩说。

  他这样,也是想让她们体验一下寻宝的乐趣。

  想找到个头大的好石头基本上不可能,毕竟每天都有人从这里来来回回的路过,哪怕以前有漏网之鱼,这么多年下来,表面的也被人都找干净了。

  “就是那种混在黑色石头里面绿色的石头吗?”

  常柠问。

  “是的!就是这样的!”

  常顺说着从地上捡起一块鹌鹑蛋大小的石头说道。

  这个石头的局部位置有绿豆那么大的面积泛着浅绿色,并且很薄,几乎只剩下了皮壳。

  这样的石头除了当做标本,没有其它价值。

  “哦!那我找一下看!”

  常柠说着开始在地面上的黑石层矿渣寻找起来。

  常书怡、宋琦也跟着寻找着。

  虽然只是含有一点绿色,但表层这样的石头也不多见,毕竟标本一年年的被人找寻,基本上也找完了。

  记得20年前他们来的时候,地面上到处都是含有绿色皮壳的石头,那时根本就没人捡。

  论斤称重的年代,大家还要挑质量好的。

  现在论克算价,高品质的比黄金都贵,再差的都有人捡。

  只能说“彼一时、此一时”。

  “阿顺!还是你有眼光!”

  跟常志武走在一起,对方笑着对他说。

  常顺当年买的石头,他知道很少的一部分,大多数情况并没有告诉他。

  他也送了一些给他,还劝堂哥买了些,他们都赚到了钱。

  “我那时只是觉得这些原矿石很好看,会像翡翠、和田玉那样升值,没想到后来真的就升值了!”

  常顺笑着回道。

  “不只是石头,前年、去年上半年,那些数字藏品,你也很有眼光,要不是你阻止,提前有了告知,说不定后来我还会亏钱。

  就算不亏,也会少赚很多的钱!”

  宋鹏跟着说道。

  这话他相信,很多玩数字藏品的人先前都赚到了钱,但后来又盲目的购买,没有看清形势,把赚的钱亏进去,反而欠了很多债的也不在少数。

  数字藏品,毕竟不是真正的藏品。

  现实的状况实体藏品都凉了一大半,更别说那些图片了。

  不过对于他来说,两波红利,不论实的还是虚的,他自己都赶上了,也从中获得了最大的利益。

  “我们家阿顺确实挺有远见!”

  宋芫笑着道。

  “姐夫!那你能再说说我们以后干嘛可以赚到大钱吗?”

  彭思洁问他。

  “你们又不是没钱,还想着赚啥大钱,保持现状、少承受风险,直接躺平不好吗?”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如果钱赚到了千万级别,的确可以躺平。

  毕竟一般人的工资,按5000块钱计算,100年不吃不喝,也只能存600万。

  而人也不可能不吃不喝。

  普通人,很多只想存够100万。

  但就是这样的梦想,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都没有实现。

  别说100万,能拿出50万的又有几人?

  财富集中在了少数人的手里。

  另外负债的人,占比很大。

  没人负债,就没有那么多的网贷,仔细看看,这年头哪个大的平台不对外放贷?

  如今有了钱,不去承担任何的风险,小心谨慎不被别人用任何方式行骗,躺平是比较正确的一种做法。

  当然,也有人比较有野心,那样的人除外,至于结局,看个人的机遇、运气与能力。

  对于常顺自己而言,躺平是一方面,另外不花本钱或者说花不了多少本钱、又能赚到钱的事,他会去做。

  喜欢某在拆迁棚户区寻宝捡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