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老酒、老药材、成品药-《某在拆迁棚户区寻宝捡漏》

  下午的时间,搞回收废旧的人生意好了很多。

  当他到了出租房放东西时,手机响了起来,看了下,是魏老板打过来的。

  魏老板就是那次跟他的同乡合作、“丢失”老酒的人。

  上午过来,对方也看见了他。

  电话响了不久他就接听了:

  “常老板,我这里弄到了几瓶老酒,一些老药材、成品药,都是老的,你过来看看要不要?”

  那边传出魏老板的话语声。

  搞回收的人通常都很直接,有事直接说事,那样彼此都不耽误时间。

  “你说个地方,我一会儿就过来!”

  听说有老酒、老药材,他比较感兴趣。

  “你大概要多久?”

  魏老板又问。

  “我正在拆迁区放东西,几分钟就好,看你在哪里了!”

  他随口回道。

  “那我们很近,我在…………”

  对方说了地方,那里比较偏僻,可能他不想让别人看见。

  “我最多10分钟就能到。”

  “行!那就这样说。”

  挂了电话,放好剩下的几样物品,常顺出门锁好房门骑上电动三轮车直接向约定的地方驶去。

  “常老板,东西都在这里!”

  到了后,魏老板指着他的车厢道。

  常顺扫了一眼,有:

  10多瓶老酒、一些灵芝、两盒人参、三盒“漳州片仔广”、两盒铁盒装“高丽参”。

  这些都是高档货。

  他先看起了老酒,这些老酒有两瓶八三年的茅台、6瓶九零年的五粮液,4瓶九五年的剑南春、两瓶86年的四特酒以及两瓶装在木盒里面的洋酒。

  茅台跟大多数一斤装不同,这两瓶是半斤装。

  关于半斤装,也不是没有,只是相对比较少见。

  装在木盒里面的洋酒,他用手机搜索了一下,是麦卡伦,这种酒也算是高档酒。

  白酒、洋酒一共有16瓶。

  看过一遍,他又仔细检查了一遍,酒水清澈、气泡散的比较慢,酒应该都没有问题,不是假酒。

  “魏老板,你先说说这些酒的价格,想卖多少钱?”

  常顺的想法,能打包购买最好。

  “我们还是一样样的说吧!”

  对方不考虑打包。

  “也行!那你说说这茅台想卖多少钱?”

  半斤装83年茅台,能确定真品的前提下,价格通常在1万块钱到2万块钱左右。

  从别人那里收购,价格变动自然会更大,肯定不能超过1万去收,万一打了眼买了假酒,那就是纯亏。

  毕竟这年头买瓶子做假酒的专业人士不少。

  “1万一瓶,能要吗?”

  听他问价,魏老板想了想,然后说了价格。

  “不要!有花一万块钱,我为啥不去专卖店买?

  这样的茅台酒,假酒很多,我最多出5000一瓶,你能卖的话我就要,不行你问问别人!”

  说实话,现在对于这些酒,他可买可不买。

  哪怕知道它们应该没有问题,也无所谓一定就要买下来。

  “6瓶五粮液呢,你打算卖多少钱?”

  见对方沉默,常顺又问他道。

  其实常顺心里清楚,自己的出价肯定不会比其他人低,又不是一斤装的酒,再说哪怕是其他人收酒,人家必然也要赚钱,同时也会考虑买到假酒的风险。

  “6瓶应该值吧?”

  听他问价,魏老板又说道。

  按照现在的行情,一瓶五粮液老酒,收购价2500到3000块钱左右,卖出去的话大概五六千块钱一瓶。

  “我可以给你一万五,高于这个价格我不要!”

  “你这价砍的也太狠了吧!”

  听他报价,魏老板道。

  “不狠,你这里不是专卖店,你开票吗、有售后吗,买到假货可以退吗?”

  这也是客观实际情况。

  如果你拿几瓶老酒、名酒,随便摆在路边售卖,价格便宜,三五百块钱或许有人买,但是超过1000,买的人就会变少,超过2000,会更少。

  人家有花那么多钱的,为啥不去买正品?

  “行!一万五就一万五。”

  科技时代,不是常顺不想把价格压得更低,而是现在大多数人都会用手机上网,太低别人自然不会出售。

  发展到现在,懂行的人之间基本已经到了很少可以捡大漏的境况。

  除非是外行人不懂行、不清楚价值。

  接下来,两人又谈论起了剑南春、四特酒、麦卡伦的价格。

  4瓶九五年的剑南春,2000元。

  两瓶86年的四特酒,1000元。

  两瓶装在木盒里面的麦卡伦洋酒,3000元。

  除了之前的半斤装茅台,这些说的都很顺利。

  “常老板,茅台你多少再加点钱,我还是卖给你算了!”

  准备扫码付款时,魏老板道。

  “既然你这么说了,那我再给你加两百!”

  想了想,他加了价格。

  肯定不能加得太多。

  “行!那就按照之前的5000一瓶,两瓶一万,加200,。”

  随后他就扫码付款,把购买老酒的钱都付了,然后把酒都放到了三轮车的座椅下铁箱子里。

  弄好这些,常顺又拿起灵芝看了起来。

  这些灵芝有6大块,它们大小不同、颜色不一,品种看着不一样。

  其中三块黄灰色,看着像朽木的颜色一样。

  两块红色,这个他认识,是赤灵芝。

  还有一块很特别,错综复杂,似很多木耳组合在一起。

  两个不知道品种的,他拿出手机搜索查找了一下,很快就弄明白了。

  之前土灰色的那种叫做平盖灵芝,如同众多木耳聚在一起的是云灵芝。

  从外观看,这几种灵芝的年份至少30年以上。

  当然,这年份不是说灵芝自身的生长年份,而是九十年代的时候就被人采摘了,然后放到现在至少超过了30年。

  它们保存的很好,没有任何发霉、变质的地方。

  常顺拿着都闻了一遍,有灵芝特有的“药香”味。

  其实对于老药材来说,野生的几率更大。

  这种几十年前的,大多数都是野生,不像后世,人工大量种植。

  野生药材,哪怕过了几十年,药效说不定都比人工种植短时间催生出来的效果好。

  把灵芝放下,他又拿起人参看了起来。

  两个人参都被装在精美的包装盒内。

  其中的一株人参,上面写着年份50年,出土时间2001年,另外一株,写着30年,出土时间,2002年。

  都是20多年之前的药材。

  喜欢某在拆迁棚户区寻宝捡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