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9章 数钱数到手抽筋-《重生就退婚,白莲花前妻跳脚了》

  两天后。

  恰逢赶集的日子。

  镇子上挺热闹,来来往往的人很多。

  沿街的一家门面,挂出了“春香布店”的招牌。

  二姐和三姐把缝纫小组,搬到了这边。

  里面做成衣,外面支起一个摊子,卖的确良布料。

  “瞧一瞧,看一看了啊!的确良布料十块钱一米,不要布票,欲购从速!”一个大喇叭,循环播放着这个声音。

  听到这个,不少乡亲都是眼前一亮。

  原先,有些人听说,县城开了家卖的确良的布店,引发了排长队抢购。

  没想到,镇子这边也有了。

  众人循着声音凑过来,布摊前面很快围了里三层,外三层。

  周春香跟缝纫小组的两个学徒工,则是笑眯眯的招呼客人。

  “这不是春香妹子吗?你咋来卖布了呢?”有个妇人好奇道。

  周春香一看,这还是一位熟人,顿时笑着说道:“十三婶,我这也是干个体户,讨一口饭吃嘛,怎么样,看上了哪种颜色,给你扯几米?”

  十三婶伸手摸了摸布料,顿时啧啧感叹。

  这的确良还真是可以,摸上去滑溜溜的,跟绸缎似的。

  瞧着也挺结实,貌似真的如传说中的那样,比棉布耐磨,没那么容易破洞。

  她家里也有一套的确良衣裳,还是当年结婚的时候,爱人豁出去给买的,平时珍惜得很,不是逢年过节,还不舍得拿出来穿。

  现如今,瞧见价钱如此实惠,十三婶不由得心动了。

  “都是乡里乡亲的,就不能再便宜一点儿?”十三婶问道。

  周春香摇了摇头,说道:“婶儿,这价钱已经够低了,你要去买块别的布料,每米少说得十四块,甚至十五块。”

  “的确良布料宽,一米就能做一件衬衣,还省了好几块钱,你说多划算啊。”

  “哟,有道理啊。”十三婶来劲了,“你等着,我来赶集太匆忙,身上没带啥钱,现在回家去取,最迟半个钟就过来。”

  “你给我留三米布,家里仨个娃儿,每人做一件衣裳呗。”

  “好嘞!”周春香答道。

  十三婶急匆匆的走了。

  看得出来,她是真心想买。

  听到了这番对话,立即有乡亲按捺不住,掏腰包购买。

  眨个眼的功夫,五米布料就卖了出去。

  此时,老苟也挤进人群,冲着她眨巴眼睛:“三妹子,我打算做一套新衣裳去相亲,得多少米布啊?”

  闻言,众人哄笑起来。

  老苟是市场管理员,跟大家都很熟,平时油腔滑调的,老是喜欢逗小姑娘。

  周春香打量着他,思忖道:“两米五差不多了,苟哥你是真的想买?”

  “那必须的,”老苟一脸认真,“不把自己捯饬得精神一点,哪个姑娘能看上我啊。”

  众人又是一阵大笑。

  目测这位是刚需啊。

  难怪布料刚摆出来,就来照顾周春香的生意。

  周春香也乐了,强忍着笑帮他扯布。

  做惯了裁缝的活儿,她扯布很熟练,动作干净利索。

  其他两个学徒也差不多。

  老苟买到了合适的布料,满意的离开了。

  更多的乡亲加入了抢购的行列。

  因为这个价钱,确实够香的。

  尤其是还不用布票,可以敞开来买。

  在荷包不够鼓的情况下,省钱就等于赚到了。

  旁边由周春秀负责记账收钱。

  同时,缝纫小组做好的成衣,也由她来销售。

  因为临近预产期,她也行动不便,只能坐着干些力所能及的活儿。

  大半天的工夫,在忙碌中度过。

  就连午饭还是王秀敏送过来的。

  因为周春明预计到了这边的状况,让药材站多做几份午餐。

  “太忙了!根本忙不过来啊!”周春香喜滋滋。

  她非常喜欢这样的感觉。

  因为这个赚钱的速度,远远超越了从前。

  数钱数到手抽筋的节奏。

  到了集市结束,人群逐渐散去。

  第一批进来的五匹的确良,已经全部卖完了。

  利润达到了八百多块。

  因为周春明给两位姐姐的,是打了折的批发价,每米布六块钱。

  如果外人想来批发,那至少是八块钱每米。

  周春秀和周春香知道“岚岚布匹商行”的情况,晓得赵永红和李岚,跟周春明如今是五五分成。

  这么算起来,进货价六块钱,跟五五分成也差不多。

  她俩也就同意了。

  有钱大家赚才是硬道理。

  毕竟,如果没有周春明供货,她俩哪来的货源,根本一分钱也挣不到嘛。

  裁缝小组出品的那批成衣和裤子,也全都销售一空,非常的畅销。

  盘算了一下,周春香跟二姐笑得合不拢嘴。

  一个月能有三四次这样的机会,何愁赚不到钱啊。

  哪怕进货价再贵一些,也是完全没问题的。

  附近总共有三个公社,好几万人口呢,消费潜力不算小。

  “得好好感谢老四!”周春香说道。

  “没错!多亏他带咱们发财啊!”周春秀也郑重道。

  如今的镇子上,的确良就她们有货,等于是独家生意,没有竞争对手,垄断市场的感觉相当棒。

  这一切,全靠周春明。

  只要坚持下去,姐妹俩都能成为小富婆。

  从这个角度来看,李岚这姑娘确实有福气,居然能嫁给这么有能耐的男人,这辈子都不用为钱财发愁喽。

  与此同时。

  周春明还在药材站里。

  两位姐姐的布店生意兴隆,他也看在眼里。

  这是正常现象。

  八十年代初几乎都是卖方市场。

  谁手里有货源,谁就能挣到钱。

  哪怕再过几年,卖布发财的也大有人在。

  他整了点普洱茶,泡着喝了起来。

  老是喝白茶太寒,换一种茶喝调剂一下。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省城打来了电话。

  “喂,哪位?”周春明问道。

  对方笑了起来:“我是白鹿啊,差点成了你老婆的那位。”

  周春明怔了怔,旋即苦笑起来。

  这小女人可不是啥省油的灯。

  突然打电话过来,准没好事情。

  他保持着沉默。

  电话那头,许白鹿却是继续说道:“这次找你呢,是想邀请你,请你参加开业典礼,我投资的个体商店,开业在即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