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偷机不成蚀把米!-《重生就退婚,白莲花前妻跳脚了》

  “投机办”的人刚到,就惊动了周学芬这一家子。

  他们急匆匆的跑出来,伸长了颈脖看热闹。

  小脚老太太本来已经躺下了,也被周学芬拉起来,生怕错过这难得的场面。

  马军标和马慧慧,脸色那叫一个亢奋,巴不得周春明立即被带走,还被罚款、被没收财产并且蹲号子。

  马军盛也双手环抱在胸前,嘴角扬起一抹冷笑,不住的摇着头。

  那神色似乎在说,叫你小子不肯听劝,这下翻车了吧!

  就连马从良也眉头紧锁,悄悄的叹了一口气。

  然而。

  事情急转直下,完全超出了他们一家的预料。

  周春明这小兔崽子,居然悄眯眯的,加入了集体企业,等于是搞到了一张护身符。

  这就意味着,“投机办”这些人,也拿他没办法。

  只要能证明,不是私人单干,而是为了公家和集体出力,那都不是问题。

  他们当然也不知道,为了避免有人故意找茬,周春明特地让老书记,把开证明的日期提前十天。

  “卧槽!不是吧!这都让老四逃过一劫?!”马军盛心里很不是滋味。

  自从知道周春明最近日入数千,很有可能已经成为万元户,马军盛就嫉妒得发狂。

  他完全没办法接受,这位原先平平无奇的后辈,突然发力,将他远远的超越。

  要知道,哪怕马军盛大学毕业,分配到一个好单位,月收入也不会超过一百块。

  刨去各种日常开销,想要攒够一万块,那要等到猴年马月。

  “这么说,证明是真的?”马军标也气得不轻。

  马慧慧嘴巴张大得像地笼,完全被震惊到了。

  她做梦都没想到,老四居然藏得这么深。

  难怪这小子之前坚决否认,说是绝对没有投机倒把。

  公家的生意,确实跟这四个字不沾边。

  生平头一回,马慧慧感觉到了,自己与周春明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距。

  虽然生活在同一屋檐下,但是自己确实比不上人家。

  周春明压根就不象19岁的年轻人,更象一只老谋深算的狐狸。

  难怪都快五十岁的邱副队长,遇到他也要栽跟头。

  就连马从良都傻眼了。

  他都是头一回听说,周春明加入了集体企业。

  小脚老太太黄朝英,瞧见情况不对劲,看到邱振江都快急哭了,所以低声问了女儿几句。

  听到周学芬的解释,黄朝英愣在了当场。

  原来周春明的靠山,竟然是公社一把手。

  自己这一家子,又怎么跟人家斗。

  周占魁生了个好儿子啊!

  这边,“投机办”的人很快离开。

  邱振江也不敢逗留,一张老脸皱成了苦瓜,跑得比兔子还快。

  他心里那叫一个后悔。

  早知如此,就不该擅作主张,把孔队长这些人请过来。

  现在好了,偷鸡不成蚀把米,明天国营饭店这顿酒怕是赖不掉了。

  真让人头大啊。

  目送这伙人离开,周春明脸色毫无波澜。

  小场面而已。

  不过,他也暗暗提醒自己,做事要更细致,考虑得更全面。

  不要让人轻易抓到把柄。

  “老四,你这证明能让我看看吗?”马军盛又走过来。

  “看吧。”周春明很大方。

  此时,马军标和马慧慧,也趁机凑过来。

  兄妹三人看了又看, 神色复杂。

  马军盛意味深长道: “老四啊,这张证明你要保管好,如果没有它,你今天就麻烦大了 !”

  周春明淡然道: “我觉得问题不大,这张证明哪怕被人偷走了,或是被撕毁了, 甚至是烧掉了, 那都不要紧。”

  “大不了我再去找老书记,另开一张新证明。”

  听到他这么说,马家三兄妹同时沉默了。

  想悄悄的使坏,貌似也没用。

  这小王八蛋太难对付了。

  转眼,已经到了次日。

  周家依旧人来人往。

  都是青壮年给周春明送蝎子来的。

  不到九点钟。

  他又得到了160斤蝎子。

  该缴“学费”的,几乎都完成了。

  进度比周春明预期的更快。

  还有几个人迟迟不缴,打算当老赖,那也无所谓。

  下回不带他们赚钱就行了。

  这个时候,周朝旺又跑了过来,拎了只野鸡,好说歹说,非得送给周春明。

  周春明微笑道:“朝旺哥看起来心情不错,这几天没少挣吧?”

  周朝旺嘿嘿一笑:“那必须的,我们没有门路和时间,把全蝎卖到县城里,所以都卖给了代销店。”

  “托老四你的福,哥哥我这几天挣了一百五十多块。”

  “听说小赵挣得也不少,可把他给得意的。”

  周春明点了点头:“那还不错,等于你半年的工资了。”

  周朝旺笑道:“那可不是,不过,现在用新方法逮蝎子的人越来越多,山上的资源越来越少。”

  “很多机灵一点的,晚上都转移了阵地,宁可多跑几十里山路,也要到其他公社的地盘去,那边没啥竞争对手,一晚上逮十斤都正常。”

  周春明点了根烟,表示可以理解。

  既然是僧多粥少,必然会出现这种状况。

  然后,周朝旺叹了一口气,又说道:“但是,问题也来了。”

  “卖这个的人太多,代销店资金紧张,开始拖欠收购款,甚至打白条了。”

  闻言,周春明并未感到奇怪。

  事实上,在1980年的当下,“统购统销”的体制,早已满足不了市场需求。

  作为收购主力的供销社,不仅体制老旧,而且给的收购价偏低,拖欠收购款是常态,所以各个公社的药材场没啥积极性。

  但是,各大中西医院和药材公司需求旺盛,药材处在紧缺状态。正因为如此,这类单位已经着手绕开供销社,把一些主要品种的药材,通过各种渠道自行收购。

  时代背景就是如此。

  周春明崛起的机会,已经到来了。

  他不紧不慢的说道:“下午两点,我会召集水生和二顺他们,再过来聊一聊。”

  “有一条新的财路。”

  “朝旺哥你如果有兴趣的话,也可以过来听。”

  周朝旺眼前一亮:“好!这个好!下午两点是吧,我跟领导请假也要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