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萱将守陵太监的供词折成小方块时,指尖的薄茧蹭过纸页上“朱允炆”三个字,像第33次轮回被他用砚台砸中额头的钝痛——那时他刚满七岁,却能面不改色地看着她额头淌血,还对吕氏说“姨娘不乖,该教训”。
【轮回次数:48 残留痛感:第33次额头伤口缝合时的拉扯感,麻药失效后整夜的灼痛,听着太医院判说“怕是要留疤”时的自嘲】
“小主,太子妃派人来了,说请您去东宫赏花。”春桃端着药碗进来,碗里是治烫伤的药膏,李萱昨天在皇陵被火星烫出的水泡已经破了,露出红肉,看着渗人。
李萱接过药碗,用棉签蘸着药膏往手背上涂,动作轻得像怕碰碎什么:“太子妃?她怎么突然想起找我?”
太子妃常氏是常遇春的嫡女,性子刚烈,眼里容不得沙子。第29次轮回,她曾当众掌掴过给太子塞美人的宫女,连马皇后都夸她“有将门之风”。她和吕氏素来不和,朱雄英死后,她更是把账记在了吕氏头上,明里暗里没少给吕氏使绊子。
“说是……园子里的牡丹开得好,请您去评评。”春桃的声音压得低,“陆百户刚递信来,说吕氏今早去东宫哭了一上午,眼睛肿得像核桃,八成是在太子妃面前告了您的状。”
李萱涂药膏的手顿了顿,棉签上沾了点血珠。她就说常氏怎么会突然请赏花,原来是吕氏搬了救兵。这女人倒是聪明,知道自己斗不过李萱,就去找太子妃当靠山——常氏作为朱雄英的生母,对任何可能伤害儿子的人,都不会手软。
“备车吧。”李萱将棉签扔进碟子里,发出清脆的响,“正好,我也有些事想跟太子妃聊聊。”
她想知道,常氏对朱雄英的死,到底知道多少。第41次轮回,朱雄英刚断气时,常氏曾抱着尸体哭晕过去,醒来后第一句话就是“这药不对劲”,只是后来被马皇后以“悲伤过度”压了下去。
东宫的牡丹园果然热闹。常氏穿着身石青色宫装,裙摆上绣着缠枝牡丹,坐在主位的凉亭里,手里把玩着串紫檀佛珠,眼神却像淬了冰。吕氏站在她身后,低着头,肩膀微微耸动,一副受了委屈的样子。周围还站着几个低位嫔妃,显然是来当见证的。
“萱嫔妹妹可算来了。”常氏抬眼看向李萱,语气听不出喜怒,“快来瞧瞧,这姚黄开得多好,是不是该请画师画下来?”
李萱屈膝行礼,目光掠过吕氏红肿的眼睛——是用盐水揉的,痕迹太刻意。“太子妃娘娘的牡丹养得好,尤其是这株姚黄,色如蜜蜡,形若绣球,确实该画下来留作念想。”她话锋一转,看向吕氏,“只是妹妹瞧着吕侧妃脸色不好,莫不是身子不适?”
吕氏的肩膀抖了抖,眼泪“啪嗒”掉在地上:“妹妹说笑了,臣妾只是……只是想起雄英,心里难受。”她抬起头,泪眼婆娑地看向常氏,“太子妃娘娘,臣妾昨天在皇陵,本想安安静静给雄英烧点纸钱,可萱嫔妹妹……她不仅抢了母亲赏的玉簪,还说……还说雄英的死另有隐情,臣妾实在……实在咽不下这口气……”
周围的嫔妃们顿时窃窃私语,看向李萱的眼神多了几分探究。
常氏手里的佛珠停了,目光落在李萱身上,带着审视:“萱嫔,吕侧妃说的是真的?”
“半真半假。”李萱走到凉亭中央,没看常氏,反而转向那些嫔妃,声音清亮,“玉簪确实掉在了火盆里,但不是我抢的;雄英小爷的死确实有隐情,但不是我说的,是吕侧妃自己说的。”
“你胡说!”吕氏尖叫起来,“我什么时候说了!”
“哦?”李萱挑眉,从袖袋里掏出个小巧的香囊,打开后倒出些晒干的迷迭草,“昨天在皇陵,我点了安神香,里面加了些迷迭草,能让人说真话。吕侧妃当时说,雄英小爷是因为发现了玉簪里的秘密,才被……”
“够了!”常氏猛地站起身,石青色裙摆扫过石桌,带倒了茶杯,茶水溅湿了她的袖口,“你是说,雄英的死,和吕氏有关?”
她的声音发颤,手紧紧攥着佛珠,指节发白。朱雄英是她唯一的儿子,死时才八岁,她这两年表面平静,夜里不知哭醒过多少次。
“臣妾不敢妄言。”李萱垂下眼帘,“但守陵太监和郭宁妃派来的黑衣人都在暗牢里,他们或许知道些什么。”
吕氏的脸瞬间惨白,扑通跪倒在地:“太子妃娘娘明鉴!臣妾是被冤枉的!是李萱陷害我!她嫉妒我有儿子,嫉妒陛下宠她,才想出这种毒计!”
“是不是陷害,审一审便知。”李萱看向常氏,“太子妃娘娘是将门之女,最是明辨是非,想必不会让小爷死得不明不白。”
常氏的目光在李萱和吕氏之间来回扫视,最终落在吕氏身上,眼神冷得像冰:“吕侧妃,既然你说自己是冤枉的,那就随我去见陛下,让陛下查个清楚。”
吕氏的身体抖得更厉害了,头摇得像拨浪鼓:“不……不能去见陛下!臣妾……臣妾没做亏心事,可……可不想惊扰陛下……”
“没做亏心事,为何不敢见陛下?”常氏步步紧逼,“还是说,你心里有鬼?”
周围的嫔妃们也看出了不对劲,看向吕氏的眼神充满了怀疑。
就在这时,太子朱标急匆匆地走了进来,脸色铁青:“出什么事了?吵吵闹闹的像什么样子!”
吕氏像见了救星,连滚带爬地扑到他脚边:“殿下!您可来了!李萱她陷害臣妾,说臣妾害死了雄英!您一定要为臣妾做主啊!”
朱标皱着眉,看向常氏:“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常氏将事情的经过说了一遍,最后补充道:“殿下,臣妾觉得此事蹊跷,不如请陛下彻查,还雄英一个清白。”
朱标的脸色更难看了。他向来疼爱朱允炆,对吕氏也多有纵容,自然不相信她会害死朱雄英。“不过是些捕风捉影的话,何必惊动父皇。”他看向李萱,眼神带着责备,“萱嫔,你也是,不好好待在承乾宫,跑到东宫来捣什么乱?”
李萱心里冷笑。果然是护短的性子。第45次轮回,朱标为了维护朱允炆,连朱元璋的话都敢顶,更别说她这个“外人”了。
“殿下息怒。”李萱屈膝行礼,语气却不卑不亢,“臣妾也不想捣乱,只是小爷死得冤枉。若殿下不肯查,那臣妾只能去御书房求陛下了。”
“你敢!”朱标怒喝一声,“父皇日理万机,岂能为这点小事烦扰!”
“在殿下看来是小事,在臣妾看来,却是人命关天的大事。”李萱抬起头,直视着他的眼睛,“小爷是陛下的嫡长孙,是大明的希望,他的死因不明,难道不该查吗?还是说……殿下怕查出什么?”
朱标的脸一阵青一阵白,被噎得说不出话。
常氏见状,上前一步:“殿下,萱嫔说得对,此事必须查。就算是为了堵住悠悠众口,也该查清楚。”
周围的嫔妃们也纷纷附和:“太子妃娘娘说得是,该查!”
朱标看着众人的眼神,知道这事躲不过去了。他深吸一口气,压下怒火:“好!那就查!但若是查不出什么,萱嫔,你可别怪我不客气!”
“臣妾愿意承担一切后果。”李萱回答得干脆。
她心里清楚,朱标只是想做个样子,未必会真查。但她要的不是朱标查,是把事情闹大,闹到朱元璋那里去——只有朱元璋,才有能力彻底查清真相,也只有朱元璋,才不会因为朱允炆而徇私。
果然,朱标派去查的人,都是吕氏的亲信,查了半天,只带回些“守陵太监疯言疯语”“黑衣人嘴硬不说”的结果。
吕氏得意起来,看向李萱的眼神充满了挑衅:“殿下你看,臣妾就说被陷害了吧!”
朱标也松了口气,看向李萱:“萱嫔,你还有什么话说?”
李萱没说话,只是从袖袋里掏出个小瓷瓶,扔给常氏:“太子妃娘娘,这是从黑衣人身上搜出的药粉,和当年小爷死前抽搐的症状一模一样,您可以让太医院的人验验。”
常氏接住瓷瓶,打开闻了闻,脸色瞬间变得惨白:“这是……牵机引!”
牵机引是种剧毒,服下后会全身抽搐,状若牵机,极其痛苦。太医院的人曾说过,朱雄英的症状很像中了这种毒,只是马皇后当时压着,没敢深查。
“吕氏!”常氏猛地转向吕氏,眼神里的恨意几乎要溢出来,“是你!真的是你害死了我的雄英!”
她扑过去就要撕打吕氏,被朱标拦住:“你冷静点!”
“我怎么冷静!”常氏哭喊道,“那是我的儿子!是你的嫡长子!你就这么容得下一个毒妇在东宫兴风作浪吗?”
吕氏吓得缩在朱标身后,抖得像筛糠:“不是我!真的不是我!是李萱栽赃陷害!”
“是不是栽赃,去见父皇就知道了!”常氏甩开朱标的手,拉起李萱就往外走,“萱嫔,我们走!去御书房!”
李萱被她拉着,踉跄了几步,回头看向朱标和吕氏。朱标的脸色铁青,吕氏的眼神里充满了怨毒。
她知道,这下彻底把朱标和吕氏得罪死了。但她不在乎。
因为她是李萱,是从48次轮回里爬起来的李萱。她早就明白,在这后宫里,想活得好,就不能怕得罪人。
通往御书房的路很短,常氏的手却很烫,像握着一团火。李萱能感觉到她的颤抖,不是害怕,是愤怒,是悲痛,是压抑了两年的委屈终于找到了出口。
“谢谢你。”常氏突然开口,声音很低,“若不是你,我恐怕这辈子都不知道雄英是怎么死的。”
李萱看着她泛红的眼眶,心里突然有些发酸。第48次轮回,这是她第一次和常氏站在同一战线。这个刚烈的将门之女,其实和她一样,都只是想为孩子讨个公道的母亲。
“该谢的是小爷。”李萱轻声说,“是他在天有灵,想让害他的人付出代价。”
御书房的门就在眼前,李萱深吸一口气。她知道,进去之后,等待她的可能是朱标的报复,是吕氏的反扑,甚至可能是朱元璋为了“大局”的牺牲——第47次轮回,他就曾为了安抚太子,亲手将她打入冷宫。
但她不后悔。
因为她是李萱,她不能让朱雄英白死,更不能让自己在无数次轮回里,白白承受那些痛苦。
她推开御书房的门,阳光洒在她身上,带着一丝暖意。
好戏,才刚刚开始。
喜欢我在大明后宫和马皇后争宠
【轮回次数:48 残留痛感:第33次额头伤口缝合时的拉扯感,麻药失效后整夜的灼痛,听着太医院判说“怕是要留疤”时的自嘲】
“小主,太子妃派人来了,说请您去东宫赏花。”春桃端着药碗进来,碗里是治烫伤的药膏,李萱昨天在皇陵被火星烫出的水泡已经破了,露出红肉,看着渗人。
李萱接过药碗,用棉签蘸着药膏往手背上涂,动作轻得像怕碰碎什么:“太子妃?她怎么突然想起找我?”
太子妃常氏是常遇春的嫡女,性子刚烈,眼里容不得沙子。第29次轮回,她曾当众掌掴过给太子塞美人的宫女,连马皇后都夸她“有将门之风”。她和吕氏素来不和,朱雄英死后,她更是把账记在了吕氏头上,明里暗里没少给吕氏使绊子。
“说是……园子里的牡丹开得好,请您去评评。”春桃的声音压得低,“陆百户刚递信来,说吕氏今早去东宫哭了一上午,眼睛肿得像核桃,八成是在太子妃面前告了您的状。”
李萱涂药膏的手顿了顿,棉签上沾了点血珠。她就说常氏怎么会突然请赏花,原来是吕氏搬了救兵。这女人倒是聪明,知道自己斗不过李萱,就去找太子妃当靠山——常氏作为朱雄英的生母,对任何可能伤害儿子的人,都不会手软。
“备车吧。”李萱将棉签扔进碟子里,发出清脆的响,“正好,我也有些事想跟太子妃聊聊。”
她想知道,常氏对朱雄英的死,到底知道多少。第41次轮回,朱雄英刚断气时,常氏曾抱着尸体哭晕过去,醒来后第一句话就是“这药不对劲”,只是后来被马皇后以“悲伤过度”压了下去。
东宫的牡丹园果然热闹。常氏穿着身石青色宫装,裙摆上绣着缠枝牡丹,坐在主位的凉亭里,手里把玩着串紫檀佛珠,眼神却像淬了冰。吕氏站在她身后,低着头,肩膀微微耸动,一副受了委屈的样子。周围还站着几个低位嫔妃,显然是来当见证的。
“萱嫔妹妹可算来了。”常氏抬眼看向李萱,语气听不出喜怒,“快来瞧瞧,这姚黄开得多好,是不是该请画师画下来?”
李萱屈膝行礼,目光掠过吕氏红肿的眼睛——是用盐水揉的,痕迹太刻意。“太子妃娘娘的牡丹养得好,尤其是这株姚黄,色如蜜蜡,形若绣球,确实该画下来留作念想。”她话锋一转,看向吕氏,“只是妹妹瞧着吕侧妃脸色不好,莫不是身子不适?”
吕氏的肩膀抖了抖,眼泪“啪嗒”掉在地上:“妹妹说笑了,臣妾只是……只是想起雄英,心里难受。”她抬起头,泪眼婆娑地看向常氏,“太子妃娘娘,臣妾昨天在皇陵,本想安安静静给雄英烧点纸钱,可萱嫔妹妹……她不仅抢了母亲赏的玉簪,还说……还说雄英的死另有隐情,臣妾实在……实在咽不下这口气……”
周围的嫔妃们顿时窃窃私语,看向李萱的眼神多了几分探究。
常氏手里的佛珠停了,目光落在李萱身上,带着审视:“萱嫔,吕侧妃说的是真的?”
“半真半假。”李萱走到凉亭中央,没看常氏,反而转向那些嫔妃,声音清亮,“玉簪确实掉在了火盆里,但不是我抢的;雄英小爷的死确实有隐情,但不是我说的,是吕侧妃自己说的。”
“你胡说!”吕氏尖叫起来,“我什么时候说了!”
“哦?”李萱挑眉,从袖袋里掏出个小巧的香囊,打开后倒出些晒干的迷迭草,“昨天在皇陵,我点了安神香,里面加了些迷迭草,能让人说真话。吕侧妃当时说,雄英小爷是因为发现了玉簪里的秘密,才被……”
“够了!”常氏猛地站起身,石青色裙摆扫过石桌,带倒了茶杯,茶水溅湿了她的袖口,“你是说,雄英的死,和吕氏有关?”
她的声音发颤,手紧紧攥着佛珠,指节发白。朱雄英是她唯一的儿子,死时才八岁,她这两年表面平静,夜里不知哭醒过多少次。
“臣妾不敢妄言。”李萱垂下眼帘,“但守陵太监和郭宁妃派来的黑衣人都在暗牢里,他们或许知道些什么。”
吕氏的脸瞬间惨白,扑通跪倒在地:“太子妃娘娘明鉴!臣妾是被冤枉的!是李萱陷害我!她嫉妒我有儿子,嫉妒陛下宠她,才想出这种毒计!”
“是不是陷害,审一审便知。”李萱看向常氏,“太子妃娘娘是将门之女,最是明辨是非,想必不会让小爷死得不明不白。”
常氏的目光在李萱和吕氏之间来回扫视,最终落在吕氏身上,眼神冷得像冰:“吕侧妃,既然你说自己是冤枉的,那就随我去见陛下,让陛下查个清楚。”
吕氏的身体抖得更厉害了,头摇得像拨浪鼓:“不……不能去见陛下!臣妾……臣妾没做亏心事,可……可不想惊扰陛下……”
“没做亏心事,为何不敢见陛下?”常氏步步紧逼,“还是说,你心里有鬼?”
周围的嫔妃们也看出了不对劲,看向吕氏的眼神充满了怀疑。
就在这时,太子朱标急匆匆地走了进来,脸色铁青:“出什么事了?吵吵闹闹的像什么样子!”
吕氏像见了救星,连滚带爬地扑到他脚边:“殿下!您可来了!李萱她陷害臣妾,说臣妾害死了雄英!您一定要为臣妾做主啊!”
朱标皱着眉,看向常氏:“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常氏将事情的经过说了一遍,最后补充道:“殿下,臣妾觉得此事蹊跷,不如请陛下彻查,还雄英一个清白。”
朱标的脸色更难看了。他向来疼爱朱允炆,对吕氏也多有纵容,自然不相信她会害死朱雄英。“不过是些捕风捉影的话,何必惊动父皇。”他看向李萱,眼神带着责备,“萱嫔,你也是,不好好待在承乾宫,跑到东宫来捣什么乱?”
李萱心里冷笑。果然是护短的性子。第45次轮回,朱标为了维护朱允炆,连朱元璋的话都敢顶,更别说她这个“外人”了。
“殿下息怒。”李萱屈膝行礼,语气却不卑不亢,“臣妾也不想捣乱,只是小爷死得冤枉。若殿下不肯查,那臣妾只能去御书房求陛下了。”
“你敢!”朱标怒喝一声,“父皇日理万机,岂能为这点小事烦扰!”
“在殿下看来是小事,在臣妾看来,却是人命关天的大事。”李萱抬起头,直视着他的眼睛,“小爷是陛下的嫡长孙,是大明的希望,他的死因不明,难道不该查吗?还是说……殿下怕查出什么?”
朱标的脸一阵青一阵白,被噎得说不出话。
常氏见状,上前一步:“殿下,萱嫔说得对,此事必须查。就算是为了堵住悠悠众口,也该查清楚。”
周围的嫔妃们也纷纷附和:“太子妃娘娘说得是,该查!”
朱标看着众人的眼神,知道这事躲不过去了。他深吸一口气,压下怒火:“好!那就查!但若是查不出什么,萱嫔,你可别怪我不客气!”
“臣妾愿意承担一切后果。”李萱回答得干脆。
她心里清楚,朱标只是想做个样子,未必会真查。但她要的不是朱标查,是把事情闹大,闹到朱元璋那里去——只有朱元璋,才有能力彻底查清真相,也只有朱元璋,才不会因为朱允炆而徇私。
果然,朱标派去查的人,都是吕氏的亲信,查了半天,只带回些“守陵太监疯言疯语”“黑衣人嘴硬不说”的结果。
吕氏得意起来,看向李萱的眼神充满了挑衅:“殿下你看,臣妾就说被陷害了吧!”
朱标也松了口气,看向李萱:“萱嫔,你还有什么话说?”
李萱没说话,只是从袖袋里掏出个小瓷瓶,扔给常氏:“太子妃娘娘,这是从黑衣人身上搜出的药粉,和当年小爷死前抽搐的症状一模一样,您可以让太医院的人验验。”
常氏接住瓷瓶,打开闻了闻,脸色瞬间变得惨白:“这是……牵机引!”
牵机引是种剧毒,服下后会全身抽搐,状若牵机,极其痛苦。太医院的人曾说过,朱雄英的症状很像中了这种毒,只是马皇后当时压着,没敢深查。
“吕氏!”常氏猛地转向吕氏,眼神里的恨意几乎要溢出来,“是你!真的是你害死了我的雄英!”
她扑过去就要撕打吕氏,被朱标拦住:“你冷静点!”
“我怎么冷静!”常氏哭喊道,“那是我的儿子!是你的嫡长子!你就这么容得下一个毒妇在东宫兴风作浪吗?”
吕氏吓得缩在朱标身后,抖得像筛糠:“不是我!真的不是我!是李萱栽赃陷害!”
“是不是栽赃,去见父皇就知道了!”常氏甩开朱标的手,拉起李萱就往外走,“萱嫔,我们走!去御书房!”
李萱被她拉着,踉跄了几步,回头看向朱标和吕氏。朱标的脸色铁青,吕氏的眼神里充满了怨毒。
她知道,这下彻底把朱标和吕氏得罪死了。但她不在乎。
因为她是李萱,是从48次轮回里爬起来的李萱。她早就明白,在这后宫里,想活得好,就不能怕得罪人。
通往御书房的路很短,常氏的手却很烫,像握着一团火。李萱能感觉到她的颤抖,不是害怕,是愤怒,是悲痛,是压抑了两年的委屈终于找到了出口。
“谢谢你。”常氏突然开口,声音很低,“若不是你,我恐怕这辈子都不知道雄英是怎么死的。”
李萱看着她泛红的眼眶,心里突然有些发酸。第48次轮回,这是她第一次和常氏站在同一战线。这个刚烈的将门之女,其实和她一样,都只是想为孩子讨个公道的母亲。
“该谢的是小爷。”李萱轻声说,“是他在天有灵,想让害他的人付出代价。”
御书房的门就在眼前,李萱深吸一口气。她知道,进去之后,等待她的可能是朱标的报复,是吕氏的反扑,甚至可能是朱元璋为了“大局”的牺牲——第47次轮回,他就曾为了安抚太子,亲手将她打入冷宫。
但她不后悔。
因为她是李萱,她不能让朱雄英白死,更不能让自己在无数次轮回里,白白承受那些痛苦。
她推开御书房的门,阳光洒在她身上,带着一丝暖意。
好戏,才刚刚开始。
喜欢我在大明后宫和马皇后争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