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章 文职特级=上将!跟大佬合影!-《最牛大专校长,干翻七个工业国!》

  李墨白没想到,在这里,会看到军队的文艺工作者。

  而且。

  级别不低。

  部队文工团,是龙国文艺界的重要组成力量。

  眼下很多文工团都还没裁撤呢。

  规模庞大。

  海陆空三军,二炮部队,各大军区,警备区,卫戍区,乃至倵警部队,都有自己的文工团。

  老头的姓名牌上有名字,张海峰。

  李墨白知道对方。

  空军文工团知名的音乐家。

  创作了很多经典音乐作品。

  空军文工团的一级编剧,专业技术一级,文职二级,享受正军职生活待遇和政府特殊津贴。

  他本人不能算是家喻户晓吧。

  但是他创作的作品,作词作曲的歌曲,那是真的家喻户晓的。

  影响太大了。

  而且李墨白知道。

  这位老爷子,还会继续升的。

  等他去世的时候,已经是文职特级,享受大军区正职生活待遇。

  什么意思呢。

  文职特级,对应上将。

  文职一级,对应中将。

  文职二级,对应少将。

  说他是部队文工团中泰山北斗级的大佬,真的是一点都不夸张。

  这样的顶尖文艺工作者,李墨白自然是敬重有加。不敢携带。

  张海峰看到李墨白也是相当的高兴。

  “你那首《祖国不会忘记》写的好,真的好。有些年,没有听到这么好听的歌了。”

  当着无数文化界名人的面,张海峰毫不吝啬自己对李墨白的夸赞。

  这时候,众人才反应过来。

  原来你小子啊。

  张海峰太德高望重了。

  有了他的认可,那其他人也立刻围了上来。

  殷勤的表示,李墨白真是了不起啊。后生可畏啊。

  这番态度,真就是,前倨后恭,令人发笑。

  “坐,别客气。未来是你们年轻人的。龙国的文艺界,就需要你们这样的年轻人来扛起大旗!”

  张海峰非常欣赏李墨白。

  部队文工团出身的他,一眼就看出来,李墨白有过军旅经历。

  要不然,没有这么强的气场。

  难怪能写出这样的好歌呢。

  有了张海峰的认可,外加李墨白是来领奖的。

  那他坐在第二排就没问题了。

  也有人上来主动跟李墨白套近乎了。

  社会就是这么的现实。

  下午两点,颁奖仪式正式开始。

  宣传部来的是常务副部长。

  文化部来的是部长。

  但都是正部级。

  张海峰老爷子竟然也上台发表了一番慷慨激昂的讲话。

  引得阵阵掌声。

  然后就是颁奖典礼。

  给李墨白颁奖的是宣传部常务副部长上官杰。

  “后生可畏,年轻有为!”

  上官杰的气场,基本上跟戴安民是差不多的。

  不过又有些细微的不同。

  戴安民更强势一点。

  毕竟是地方大员。

  常务副省,属于块块上的官。一管一大片的那种。

  上官杰是中枢部委的大佬,属于条条上的管,一管一条线。

  “领导过奖了,晚辈争取再接再厉,再创佳绩!”

  李墨白毕恭毕敬道。

  上官节满意的点点头,拍拍李墨白的肩膀,二人一起合影。

  随后,又是一张大合影,然后获奖者们走下台去。

  整个颁奖典礼就算是进入尾声了。

  也没有什么大佬对普通人一见如故的小说情节。

  李墨白可以称得上是青年才俊。

  但是龙国这么大,最不缺的就是青年才俊了。

  上官杰这样的大佬,见过的优秀年轻人太多太多了。

  随着领导们退场,一众参会的嘉宾们开始在一块儿唠嗑了。

  得承认,人民大礼堂在接待方面,做的无可挑剔。

  每个人面前都有一个烟灰缸,一个精品白瓷茶杯,里面是清香的绿茶,还有一瓶矿泉水。

  贴心的准备了草稿纸,签字笔。

  而且,稿纸跟笔都是可以拿走的。

  矿泉水也可以带走。

  上面印有人民大礼堂的标识,也算是订制矿泉水。

  当然,如果你的脸皮足够厚的话,偷偷摸摸的,也可以把烟灰缸跟白瓷茶杯带走。

  但是吧,参加这会议的,都是文人雅士。

  都是知识分子。

  应该不至于干出这么没素质的事儿。

  “这茶杯真不错,这国徽logo,威武霸气啊。”

  李墨白喝着绿茶,格外的惬意。

  来的时候就注意到了。

  所有座位上的水,烟灰缸,草稿纸,签字笔,都摆放的整整齐齐的不说。

  关键是,前后左右,也是全部对齐的。

  可想而知,要求是多么的严格了。

  虽然说,会被人抨击形象工程,面子工程。

  但是,当你身在其中的时候,就会感觉到很舒服了。

  就好像,普通人会抨击特权,但是你让他享受特权后,他就会维护特权!

  没买房的人抨击高房价。

  可一旦买房之后,就巴不得房价涨到天上去。

  刚才太紧张了,都没顾得上喝水。

  “李,墨白啊。晚上我请客,咱们一起聚聚。交个朋友!”

  一位胖乎乎的,文艺范儿十足的作家主动跟李墨白搭讪道。

  是苏江省作家协会的一位副主席。

  刚开始调侃李墨白的,就有他一份儿。

  但是随着李墨白被张海峰看中,然后又跟上官杰合影之后,他就起了结交的心思了。

  后生可畏啊。

  拉近一下关系是有必要的。

  听说,还是个什么民办大专的校长,企业家。

  在北河省那边,关系挺深的呢。

  就刚刚开会的功夫,这帮文化名流已经开始各种托关系打听了。

  他们不认识李墨白,总会有朋友认识李墨白。

  朋友不认识,那就再拜托朋友的朋友帮忙打听一下。

  总能摸出一些情况来的。

  人情社会嘛。

  不要小瞧了这些文艺工作者。

  说不定就能跟省市宣传部的官员扯上关系了。

  很多人都是跟各大报刊杂志关系密切,定期供稿的。

  别小瞧了拿笔杆子的。

  混得好的,会写文章的文人,那是相当吃香的。

  哪怕是体制内。

  文字秘书也是很受器重的。

  领导身边缺不了这样的人。

  不有小说作者一路高升到厅级的例子吗?

  哦!

  不对。

  现在这位老哥还没开始写《明朝那些事儿》呢。

  (给00后,10后的小兄弟读者解释一下,桃酥不是桃子做的,是面粉鸡蛋油酥做的。现在确实少见。过去是乡下孩子逢年过节才吃到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