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0章 要对钢铁产业动刀了啊!-《最牛大专校长,干翻七个工业国!》

  在燕京大学待了一下午。

  李墨白受益匪浅。

  果然搞教育这事儿,还真就不能闭门造车。

  就得看看人家资深玩家是怎么玩儿的。

  有些东西,你自己琢磨是琢磨不出来的。

  带着略显疲惫的温馨告别了方正圆后,李墨白心满意足的驱车往回赶。

  心中充实的同时又加深了对温馨的感激。

  他心里很清楚。

  方正圆能倾囊相授,知无不言。

  就是看在温馨的面子上。

  若不是有温馨陪着自己过来。

  只怕人家压根儿就不会搭理自己。

  山河学院的校长,在燕京大学的副校长面前,还真没啥面子。

  什么叫关系?这就叫关系。

  往常温馨都是要睡个午觉的。

  但是今儿个为了陪李墨白,硬是扛着瞌睡坚持到了现在。

  回去的路上,人就在闭目养神了。

  李墨白跟温国民几乎是前后脚到家。

  疲惫的温馨跟老父亲,老母亲打个招呼后,晚饭都没吃,就回去躺着了。

  得知小两口是在燕京大学待了一下午。

  温国民就猜到李墨白是跑去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去了。

  饭桌上,温国民告诫李墨白。

  燕京大学固然很好。

  但是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很多管理办法,可能燕京大学用着好使。

  但并不适合你山河学院。

  毕竟师资不同,生源也不同。

  不能一味的邯郸学步。

  你自己就是邯郸人,应该懂这个成语的意思。

  学习别人的长处当然是好的。但也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加以改善。

  温国民这番话说的很含蓄,也挺委婉的。

  多少是有点顾及了李墨白的自尊心。

  其实言外之意就是燕京大学的生源都是全国最顶尖的好苗子!

  几千万高中生的佼佼者。

  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挑出来的精英。

  说是天才集中营也不为过。

  山河学院可没有这样的优质生源!

  所以不能照葫芦画瓢。

  天才是天才的培养方法。

  人才是人才的培养方法。

  普通人是普通人的培养方法。

  得有自己的主见!

  “伯父您放心,我心里有数。”

  “我们山河学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但是没关系!”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李墨白向温国民表态道。

  我也不傻。

  不可能指望一辆自行车跑出宝马的速度来。

  见李墨白心里有数。温国民也不再多言!

  吃完晚饭后,温国民拉着李墨白一起下象棋。

  那边打完盹的温馨也起来吃饭了。

  端着燕窝牛奶粥在一旁观战。

  说是下棋,其实就是给李墨白传授一些做人做事的技巧!

  又或者就是云淡风轻之间。

  给李墨白透露一些不作为外人道也的消息。

  “你在北河的钢铁厂。还在进一步的扩产吧。”

  温国敏一边拱兵,一边对李墨白平静道。

  “是的,伯父。”

  “山河钢铁厂主要是想生产国内所急需的高端钢,特种钢。”

  “为此我们还成立了一个精干的研发团队。”

  “也正在积极的从海外进口先进的高炉。还有冶金设备。”李墨白对温国民汇报道。

  “嗯!”

  “如果你们山河集团要在钢铁产业发力的话,得抓紧时间。”

  “六月份将会有一项针对钢铁产业的大规模整顿行动!”

  “你们如果手续齐全的话,就查不到你们头上。”

  “如果有什么没有办理的手续,要尽快去搞定。”

  “过了六月份,原则上除非特殊情况,否则轻易不会再批准新的高炉动工了。”

  “国内的钢铁市场产量有点过于饱和了,带来的各种污染问题也不容小觑!”

  “目前的现行政策是要保证国有钢铁企业的生存和盈利空间。”

  “未来钢铁产业要高技术化,低污染化!”

  “该淘汰的落后产能肯定是要被淘汰的。所以你们心里要有数。要走技术路线。”

  温国民这云淡风轻的一句话,信息含量实在太高了。

  基本就是决定了一个涉及数百万就业的大型工业项目的生死。

  听到这话的李墨白连连点头,并没有表现的多么吃惊!

  对于这一点,他是有所耳闻。

  甚至于说早在一年前就察觉到了这一动向了。

  为了能在温国民面前展示一下自己的能力,李墨白主动出击。

  他试探性的开口道:“伯父,是要对苏江常洲下手吗?”

  听到这话的温国民抬头正眼看了李墨白一眼。

  显然是惊讶,李墨白怎么会知道这事儿?

  “平安跟你说的。”

  温国民看了李墨白一眼,低头继续思考棋局。

  “没有,我还没跟赵秘书私下接触呢。”

  “去年我跟我们复兴区的林书记就聊过这事儿。”

  “我当时在网上看到了一些关于常洲钢铁项目的报道。”

  “直觉告诉我,他们那么干是不行的。得出事儿。”

  “现在听到您这么说。我觉得应该就是要收拾常洲了。”

  李墨白一边把自己的车调了出来。

  一边向温国民展示自己的眼力劲儿跟判断力。

  本以为是自己秘书透露消息的温国民,淡定的吃下李墨白的过河卒。

  随后又考验道:“那你给我说说看。你是怎么看出来他们要出事儿的?”

  面对考验,李墨白自然要把握机会表现自己。

  “一个就是他们动静太大了。”

  “上来就是八百万吨的项目。”

  “本身市场就比较饱和。”

  “而且根据披露消息来看,他们也不是搞高端钢铁,就是普通钢铁的生产。”

  “如此一来,只能加剧市场的内卷。”

  “行业再次陷入价格战的内耗循环,利润有限!”

  “而且这么大规模的钢铁项目按照道理来说,应该得到中枢的审批才行。”

  “常洲那边显然是没有的。直接就上马了。”

  “最关键的是我在网上看到。当地事先没有做好准备工作。很多被征用土地的老百姓并没有得到妥善的安置。”

  “我觉得是有些操之过急了。”

  李墨白冷静的汇报道。

  (兄弟们,五一假期过半了啊!关注一下我账号。给个五星好评。送个免费礼物。感激不尽。谢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