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4章 理工科博士之前,小镇做题家出路!-《最牛大专校长,干翻七个工业国!》

  国外理工科的教育要比文科严苛的多。

  上课的教授什么的基本都是会点名的,然后还会有很多课后作业什么的。

  毕业考试也相当正规。

  监考严格。

  不像那些文科专业。

  混一混就能混过去。

  你需要通过非常严谨的毕业答辩!

  你的毕业论文得经过所有导师的认可,才会给你拿到一张毕业证书。

  尤其是在像德国这样的国家。

  理工科的文凭含金量更是很高。

  在德国。

  你一旦取得了博士文凭,你是可以在自己的身份证上标注出来你是一名博士的!

  也算是德国版的光宗耀祖。金榜题名。

  所以人家在工业上能够有一定程度的领先也是情理之中的事儿。

  人家尊重科学。

  尊重理工科的人才呀。

  人家好的一面咱们得学习,人家差的一面咱们得摒弃。

  对李墨白来说。

  他反正是亲眼见证过很多文科毕业生,出了校门找不到工作。

  可能现在还稍微好一点,没有那么卷!

  你过个10来年,你别说文科的本科生了。

  读到博士。可能毕业之后除了考公考编,貌似也没有什么其他更好的选择。

  但是理工科不一样。

  绝对不至于说找不到工作。

  不说别的。

  各个公办大学为了引进人才都会对博士们给予安家费政策。

  或者解决配偶就业什么的。

  稍微留意观察一下就不难发现。

  理工科博士的待遇,无论是安家费还是其他政策上面都要比文科博士高出一大截。

  很多大学甚至都不要文科博士。

  直接把话挑明了,我们只要世界排名前100的顶尖大学的理工科博士。

  很显然这些大学心里也清楚这些文科博士文凭的含金量。

  大家都是聪明人。

  彼此心里都有数。

  你说你拿个麻省理工的理工科博士。跟牛津大学的神学博士。

  根本就不是一个档次的。

  医学院这边为了吸引到更加优秀的人才,直接给校办打了个申请。

  希望学校能够对山河四省达到二本以上分数线,但是选择来山河学院医学院的考生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

  比如说减免一部分学费。

  或者减免住宿费,发放补助等等。

  从而吸引到一些整体知识储备比较丰厚的学生。

  山河四省的大专生,相当于一些省份的二本生!

  山河四省的二本生,那就相当于一些省份的一本,甚至211了。

  所以,这样的学生,学医再合适不过了。

  面对这个要求,李墨白也爽快的答应了。

  医学院是重点建设科目。

  跟别的专业不一样。

  医学这玩意儿很考验底蕴的。

  就拿顶尖的大学,复旦大学,交通大学来说。

  复旦大学医学院的前身是中海医科大学。

  而中海医科大学的前身又是中海第一医学院。

  很多人其实不知道的是中海第一医学院当年其实是相当牛逼的!

  甚至于要比复旦大学强的多。

  国家当年刚开始对大学教授们进行评级。

  教授分为一级教授,二级教授,三级教授三个级别。

  这一级教授就是院士。

  准确的说,一级教授比院士更有含金量。

  一句话来说,一级教授肯定是院士!

  但是院士不一定是一级教授。

  可以理解为成为一级教授的难度要比院士还要难。

  就像985大学跟211大学的概念一样。

  985大学肯定也是211大学。

  但是211大学不一定是985大学。

  那会儿复旦大学好像才十几个一级教授。

  但是中海医科大学一级教授的数量是复旦大学的一倍多。

  所以这两所学校合并某种意义上来说,中海医科大学还吃亏了。

  很多内行人都表示,复旦大学直接一波肥。

  这波合并血赚。

  因为如果让复旦大学自己从头开始进行医学院建设的话,那没个二三十年,是很难出成绩的。

  这也是为什么燕京大学医学院在行业内不受待见的缘故。

  就算你顶着个燕大的头衔又怎样?

  外行人觉得很厉害,但是真正的了解医学系统的人是瞧不上燕大医学院的!

  没有什么底蕴。

  从头开始搞的。

  妥妥的小老弟。

  咱们做手术搞科研的时候,你燕大医学院还在撒尿和泥玩儿呢。

  李墨白作为一所民办大学的校长。

  是希望很多优秀的小镇做题家,家里没有背景的乡镇青年。

  只要你分数线达到了,就踏踏实实的学一门能让你在社会立足,能安家立命的专业技术!

  你说你有个二本的分数线,你学医,我不敢说是最好的选择。

  但也是你人生比较好的选择之一了。

  作为同样接受过大学教育的过来人,如果不是顾及一些社会影响,有些话不好明说的话,李墨白真的很想对所有普通的家长还有考生们说一句:“家里没钱,没背景。就别想那些有的没的了!”

  “稀奇古怪的专业不要碰。”

  “文科类尽量少碰,当然除了文科师范类专业。什么汉语言文学,英语教育,学前教育之类的,能够考公考编的!”

  “小姑娘家家的,可以学学这些专业,毕业之后好好准备考编。进一个公办的小学,中学。”

  “咱不说大富大贵,光宗耀祖吧,但至少也算是实现阶级跃迁。”

  “这辈子旱涝保收的。说出去也体面一些,在某某小学当老师。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至少家长多多少少的肯定要对你恭敬一些。”

  “你说你在认真教学,努力工作个十年,评个一级教师。”

  “如果找的丈夫给力一点,帮你运作一下,又或者说自身确实优秀,再上个副高级职称,这辈子就相当可以了。”

  普通人家的小姑娘。能够走到这一步,就算是人生大圆满。

  你的孩子,肯定要比你的选择空间广阔的多了!

  有了这样的条件还要什么自行车呀?

  不用背井离乡的去大城市打拼。

  找个同为体制内的男朋友结婚生子,日子富足。

  在小城市里,各种人脉关系也都有。

  何尝不是一种幸福呢?

  这是普通人努力能达到的一个极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