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7章 邪神的来历-《师命难违,闪婚百亿女总裁》

  甫一降临,一片死寂的灰暗天幕下,一座庞大到令人窒息的城池便撞入眼帘。

  它通体由一种不祥的黑曜石垒砌而成,城墙高耸入晦暗的云层,扭曲的轮廓如同巨兽狰狞的脊骨。

  城墙上密布着尖锐的塔楼,形似枯骨利爪,直指铅灰色的苍穹。整座巨城散发着令人骨髓冻结的寒意,仿佛凝聚了世间所有的绝望与怨毒。

  没有灯火,只有城墙缝隙间偶尔渗出幽绿色的磷火,如同无数双贪婪的眼睛在黑暗中窥视。

  空气中弥漫着浓重的、混合了铁锈与腐肉的腥臭。死寂之中,隐约能听到风穿过嶙峋城堞时发出的呜咽,如同万千亡魂在深渊中发出的绝望哀鸣。

  仅仅是远远望见,一股源自灵魂深处的恐惧便攫住了释迦牟尼——这绝非生者应踏足之地,而是亡者的永恒囚笼!

  释迦牟尼推测,那所谓的‘死神’,便盘踞于这座不祥之城深处。

  他要去将这位死神彻底度化!

  他与同批的‘祭品’们,朝着那座压抑得令人喘不过气的巨城走去。

  未行多远,一条小河横亘在前。河宽仅五六米,水流平缓,众人便欲涉水而过。

  可一踏入河中,释迦牟尼便被一股力量拉入了一处……诡异的空间。

  待他从中脱身,发现自己已安然抵达对岸。

  然而,那原本清澈的河水,竟已被染成刺目的血红!

  释迦牟尼凝神感知数息,悚然发现与他同来的‘祭品’,竟已悉数消失无踪。

  他推测,那些人没能通过其中的关卡,已然殒命河中。

  “这便是你的献祭手段吗?”释迦牟尼对那神秘的邪神愈发好奇,继续前行。

  很快,第二条河拦在面前。

  此地禁绝飞行,纵是佛祖,也只能徒步涉水。

  身体一旦触及河水,便会被拉入某个关卡,通过则抵达彼岸,失败则葬身河底。

  释迦摩尼修为精深,一身佛力更是通天彻地,自然不会被阻拦,十分轻松的便通过了第二关。

  如此这般,释迦牟尼接连闯过九条护城河,终于站到了那漆黑如墨、散发着无尽阴冷与凶戾之气的恐怖城池之下。

  站在城下,更是亲身感受到了,此城的恐怖。

  一种无法形容的、阴森、恐怖、邪恶的气息,仿佛要将他吞噬。

  释迦牟尼高呼佛法,体内金光将周身阴煞全部驱除,他心静目明,抬头看去。

  两扇高达百米的巨门紧闭。

  当释迦牟尼欲发力推开时,门内却传来一个威严而冰冷的声音:

  ‘此地非汝应至,念汝修行不易,饶汝一命,速速退去!’

  这声音中带着一股无法匹敌的伟力,强大如释迦摩尼,亦是感觉自己无法抗衡!

  然未见邪神真容,释迦牟尼岂肯罢休?

  今日便是无法将其度化,纵是死于邪神手下,他也要一窥阵容,看一看,这天地至邪至恶之人,到底是什么样!

  他运起神力,猛地推向巨门。

  大门应声而开,一道强光骤然刺向他的面门!

  他下意识闭眼,同时催动佛力防御,可过了许久,也未感受到攻击,再睁眼时,骇然发现自己竟已回到了王国的祭坛之上!

  释迦牟尼心中剧震!他竟未感受到丝毫力量加身,便被传送了回来!

  他不禁苦笑。

  那一刻,他明白了,那邪神的实力远在他之上,甚至……无法匹敌!

  若非对方不想杀他,他早已圆寂在城门之下。

  深深的挫败感让他感到无力。

  不过这段经历,也让他的佛法精进不少。他继续云游传法,十年后再度回到那个王国。

  这一次,他直接站上了祭坛。然而,祭坛再无反应。

  他知晓,是那‘邪神’不愿见他。

  释迦牟尼并未立刻离去。他在王国传播佛教,宣扬佛法,广收门徒。

  你不见我?

  那我便逼你出来!

  释迦牟尼想得很简单:邪神依赖此国信仰,他便传播佛法,争夺其信仰根基。信仰动摇,邪神自然坐不住,定会现身。

  可释迦牟尼传道十年,那‘邪神’依旧杳无踪影。

  某一日,释迦牟尼忽有所悟。

  他觉察到自己着相了,滞留此地,传道之心已失,反倒成了与邪神的意气之争。

  这绝不是一尊‘佛’能做出的事情。

  于是他放下执念,离开了那里,继续其度化众生的宏愿。

  最终云游三百年,度化邪魔无数,度化误入歧途者甚多,行善积德,救助苍生。

  当他返回蓝毗尼园之时,一身修为已是经天纬地,天下无出其左右者。

  ……

  “此乃先师所传之佛门密辛。释迦牟尼所遇之邪神,与万劫邪皇殿供奉之邪神,十之八九为同一尊!”

  枯寂禅师声音低沉,“且,似这等信奉邪神的王国、宗门,恐怕不止一个。只是皆秘而不宣罢了。”

  陆尘深以为然。

  财不外露!连万劫邪皇殿这等庞然大物都讳莫如深,那些小国小派更会守口如瓶。天地间信奉邪神者究竟几何,实难估量。

  况且!

  那小王国是十年一祭。

  万劫邪皇殿是千年一祭。

  这时差之大,不知两种献祭方式是否有所区别。

  “释迦牟尼未曾提及,那九道关卡具体是何模样?”陆尘好奇追问。

  “未曾。”枯寂禅师摇头,目光深邃地看着陆尘,“观施主神色,是决意要去救人?”

  “嗯,乱锋芒是我朋友。若袖手旁观,我道心难安。”陆尘坦然道。

  “那便需做好万全准备。”枯寂禅师并未劝阻。

  修道之人,最重——心念通达!

  此‘通达’并非狭义的行善积德,而是随心而动,活个痛快淋漓!

  若有人辱你,你心不忿,骂回去便是!若骂完仍不解气,那便打回去!若还不痛快?

  嘿嘿,灭了他便是!

  只要灭杀对方后,你心无愧怍,反倒浑身舒泰,那便是对的!

  莫信什么‘善恶到头终有报’,没听过‘好人不长命,祸害遗千年’吗?

  这道理听着很不‘佛教’?

  但这便是‘道之真谛’!

  若不去救乱锋芒,陆尘心中郁结,乃至愧疚,那他就必须去!

  否则,此念便会如一根毒刺,永远扎在陆尘心底。

  未来某日,陆尘若重伤垂危,或垂垂老矣时,这根刺便会化作心魔,纠缠他、折磨他、最终毁掉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