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都不看好,震动全场-《我靠残玉知晓一切》

  文夭夭闻言也是露出好奇之色,看着王鼎的背影。

  “那是诗仙词圣花风月。”

  “原来是他?”

  “听说他进入了天下学宫的儒家担当诗词教习。”

  “这人实在是太有才了,天下学宫居然聘请他当教习。”

  一时间,四周都是讨论之声,王鼎听在耳中,脸上却是一片平静。

  此时,站在台上的是一位外表四十岁左右的中年儒雅男子。

  此人乃是出身于名家,名字叫做文山西。

  擅长口舌之辩,他着作的篇章是《以言治天下》。

  在他的篇章中,语言是一门统治艺术,

  所有官员都要由名家修士来担任,然后对所有百姓进行定期定点的辩论说服。

  利用超凡力量将他们的理念植入所有人心中。

  最终所有人都将幸福生活在名家的道理下,按照名家的治国思维来运转国家。

  只要所有人都受到了名家之理的影响,那么所有内部竞争都会停留于口舌之辩,每个人的生存都将拥有一个最高的底线。

  做到真正以理服人,说不过那就是你输了,输了就要认,这都是通过名家之术的超凡之力来完成。

  文山西看着登台而上的王鼎,脸上露出了一丝淡淡笑容。

  “原来是诗仙词圣当面。”

  “你的诗词我也看过,确是精彩绝艳,不过论道台上诗词只是小道。”

  “不知阁下是要用诗词之道教化天下?还是想娱乐一下所有人呢?”

  文山西一上来就是言语打压,似乎要当众击溃王鼎的心灵。

  王鼎淡淡笑了笑,“道友这就着相了。”

  “谁说我就只会写诗词了呢?”

  听到这话,论道台四周的所有人都是微微惊讶。

  立刻有人窃窃私语起来。

  “花风月他不作诗吗?”

  “难道他还会写文章?”

  “他这么年轻,恐怕写不出什么好文章?”一个老者捏着胡子说道。

  “他虽然天资横溢,但累积绝对不会太多,想写出惊世文章绝不可能,”一个二十岁左右的年轻书生脸上带着一丝肯定说道。

  “对呀,对呀,诗词可以靠天赋,但文章道理靠的是阅历和累积,这是两个方向。”

  “看来这花风月要出一次大丑了。”

  ……

  一时之间议论纷纷,渐渐形成了一股不看好的潮汐。

  台下方玉龙眼神深邃,“也许能从这一次窥见他的一些底细。”

  “论道台上,以道见高低。”

  “若是真有大才,此人恐怕必定是某个重生者大能,否则不会前世不出。”

  “我做很多事情就要小心了。”

  ……

  另外一个方向,张百忍看着论道台上的王鼎,也是眼中露出担忧和坚定。

  “花教习,你一定可以的,我相信你绝对不是无的放矢。”

  ……

  皇城之上,景泰帝的目光落在了王鼎身上。

  “花风月吗?皇后,这人就是洛神赋的作者。”

  明德皇后微微点头,“不错,确实是仪表堂堂,气质非凡。”

  “而且深不可测。”

  景泰帝眼神深邃,“就是不知道此人能带来什么惊世之作了。”

  ……

  儒家学院院长林天祥此时听到王鼎的话,脸上露出了一片焦急,“他怎么放弃自己最擅长的。”

  “道理篇章那根本不是年轻人可以写出来的。”

  “古往今来,哪个不是三十岁之后才能写出惊世之作。”

  “就算是中古诸子那批最惊才绝艳的存在,也至少是三十岁之后才能着书立作。”

  “这下糟了,我儒家学院恐怕要出个大丑。”

  林天祥心情有些糟糕,但脸色依然维持着平静,只是眉宇间有一丝阴霾。

  ……

  唐牧之也是眉头微皱,“太托大了,恐怕要栽一个跟斗了。”

  “看错人了吗。”唐牧之不由叹了口气。

  就连李天一也是一脸担忧。

  李清水倒是一脸的嘲弄,仿佛胜券在握。

  ……

  一时间,会场各处都流露着不看好王鼎的暗流。

  文山西面色肃穆看着往底微微拱手,“既然如此,那就请指教了。”

  王鼎坐在了自己的位置上,九千神魂念头化作一道朦胧身影腾空而起。

  神魂笼罩在朦胧光辉中,让人看不真切。

  一缕神魂之力弥漫而出,在他头顶化作了一片宽广的世界,

  淡淡的意念从演化的世界之中传出。

  “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

  ……

  随着声音响起,头顶的世界开始了演化。

  最初鸿蒙一片不分东南西北,不分过去未来,只有一片什么都没有的虚无。

  不知什么时候,道诞生了。

  道的诞生,预示着一切的开始。

  道似乎化作了一道奇妙之门,门中喷出了天与地,世界诞生了。

  世界开始演化,万物随天地而焕发生机,世界进入了春夏秋冬的循环。

  人诞生了,火也随之诞生,人有欲,演化世间百态。

  文明发展到了极致,王朝不断更替,但天地永恒,秩序轮转。

  渐渐有智慧者出生于世,阐述天地大道,奥妙玄机,逐渐领悟世间如苦海,红尘因果深。

  有人悟天地大道而超脱,与天道相合,与大道相融。

  得自在,得逍遥,得大道。

  然天地有寿,五浊世间,随着世界走向末法,一切归于虚无。

  唯有得道者,方可超脱天地循环寂灭。

  想要得道,必有文明之演化,汇聚文明之奥秘,领悟人间之百态,方可入道,方可得道。

  鸿蒙中唯道永恒,得道者也可永恒。

  所有人的目光都看着王鼎神魂中演化出的《道德经》。

  很多人眼中闪烁着震惊神色,他们在这篇经文中仿佛看到了自己的道。

  水不争,万物莫可与之争。

  他们看到了水的无穷威力,至刚至柔。

  景泰帝则是看到了治世之道。

  有道家高人看到了天地无情,以万物为刍狗。

  无论是诸子百家,又或者三千宗门,或者朝廷勋贵,甚至平民百姓都看到了自己的东西。

  这一刻,全场都震惊了,沉醉在那演化的世间百态天地轮转之中。

  方玉龙面色震撼,“怎么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