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1章 海军这个词有点意思-《大明最强锦衣卫,一曲天外飞剑来》

  “请陛下放心,微臣有信心彻底制服扶桑,让扶桑人自己解决倭寇问题。”

  “如果他们不解决,整个扶桑就没必要存在了!”

  听到明武宗的话,高鸿志坚定有力地说。

  “我相信你能做到。”

  “不过,扶桑离我们太远。”

  “海上的危险很多,朕不希望你去冒这种风险。”

  明武宗露出一丝苦笑,说道。

  刘瑾等人也点了点头,表示赞同。

  换成别人他们或许能接受,但让高鸿志去做这件事显然不太妥当。

  高鸿志是我们大明朝的重要支柱,绝不能让他冒险。

  高鸿志轻轻一笑,向明武宗行礼,说道:“多谢陛下关心。

  这只是我的一个建议,并不是马上就要出兵扶桑。

  再说,现在沿海一带的倭寇已经基本上被清除了。

  短时间内不会再有大的威胁,老百姓也可以过一段时间安稳日子。

  而且,我也没有说过自己要去扶桑。

  时机成熟时,我会派锦衣卫的高手前往扶桑,彻底解决问题!

  当然,剑圣独孤剑和剑魔独孤求败目前还没这个实力,至少得等他们踏入神话境界才能考虑这个问题。

  所以,无论如何都要拿下凌云窟里的火麒麟。”听到这番话,明武宗松了一口气,说道:“爱卿这么说,我就放心了。”

  “陛下,既然决定开放海禁,恢复海上贸易。”

  “我们就必须建立一支强大的海军。”

  高鸿志向明武宗行礼,接着说道:“只有有了强大的海军,才能保障我国商船的安全。

  凡是获得大明海运许可的商队都应得到国家的保护。

  这样商人们才会心甘情愿地交税。

  此外,这支海军不仅能保证航海安全,还能进一步打击海盗和剩余的倭寇势力。

  这是解决倭寇问题的一个关键措施。”

  “组建海军吗?”

  “海军这个词有点意思。”

  “比起水军,更形象,是在海上航行的军队。”

  “不错,就叫海军吧,爱卿确实厉害。”

  听到这里,明武宗露出了笑容,但随后眉头一皱,问道:“沿海卫所的战船是否可用?

  能否从沿海各地抽调人员来组建海军?”

  作为大明朝皇帝,明武宗自然知道国库空虚。

  即便他的内库里也拿不出多少钱来建造新的战船。

  高鸿志摇了摇头,说:“启禀陛下,从卫所调人是可以的,但如果要用他们的战船,恐怕不合适。

  卫所的战船在近海还可以,但我需要的是能远洋航行的船只,能到达世界任何地方。”

  听到此话,明武宗脸上浮现出一丝苦笑,说:“朕想支持爱卿,但无奈国库空虚,怕是没有太多钱建新战船。”

  “陛下不用担心银子的问题,我们可以从锦衣卫这边筹集资金。”

  “我们锦衣卫可以出点钱。”

  高鸿志笑着说,“陛下您不用担心这事。”

  明武宗一听,眼睛都亮了,说:“爱卿,你们锦衣卫现在在全大明朝修路,还能有余钱造战船吗?”

  “回陛下,这次我们锦衣卫清剿海盗和倭寇,还查抄了一些沿海官员的家产,收获了不少金银财宝。”

  “这些钱,我想着一半换成米面粮油等日常用品,分给沿海百姓。”

  高鸿志顿了一下,接着说:“剩下的另一半,足够用来造战船,还有剩余。”

  虽然还没统计具体收获多少,但高鸿志猜肯定不少。

  单是南京城的那些大臣和贵族身上就能搜刮到一大笔。

  更别提魏国公府的财物了,肯定更多。

  别说建一支海军,就是建三支五支也不成问题。

  听到这里,明武宗愣了一下,脸上露出激动的神色:“说得对,这些钱正好能用在造战船上,组建咱们大明的海军!”

  “陛下英明。”

  高鸿志恭敬地拱手说道。

  “高卿觉得应该造多少艘战船,组建多大的海军呢?”

  明武宗想了想问道。

  “回陛下,我认为至少要造一百二十艘甚至两百艘战船。”

  “这战船要按郑和下西洋时的那种规格来造。”

  提到这儿,高鸿志毫不犹豫地说:“普通的战船也要大量建造,可以造一千艘,负责近海巡逻,保护商船的安全。

  大概需要十万左右的人手。”

  根据历史记载,郑和宝船最大的长148米,宽60米,当时是世界上最大的木帆船。

  船有四层,九桅十二帆,重锚数千斤,启航要动用二三百人。

  也许数字看起来不显眼,但如果跟现代航空母舰比,就知道这船有多大了。

  航母也就约300米长,而郑和宝船差不多有一半那么长,一艘战船能载几千甚至上万人。

  高鸿志当然不是每艘都要造得这么大型,顶多造几艘,其他的会小一些。

  实际上,郑和宝船并不是只一艘,而是一支庞大的远洋舰队,共有六十二艘战船。

  “那港口定在哪?”

  明武宗沉默片刻后问。

  说实话,这个数量确实让明武宗感到震撼。

  “回陛下,港口可以设在泉州、宁波、广州这三个地方。”

  “这三个都是天然良港,在这三个地方可以设立市舶司,专门管理出海贸易并收税。”

  高鸿志斟酌着说:“这样每个地方都驻扎一支海军,保障商队安全。

  而且不只是允许商队出海,我们官方也可以自己做贸易,让海军负责,因为海军的船只航行能力更强,可以获得更大利益。”

  听罢,明武宗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内心的激动,声音颤抖地说:“既然要在泉州、宁波、广州三地建港口,开放海禁,那么我们的海军人数起码要达到十五万。

  每地驻五万人,这样才能保证出海商队的安全,也能有足够的力量搞官方贸易。”

  高鸿志点头表示赞同,并充满敬意地说:“陛下英明。”

  “高卿,你去查一下锦衣卫这次到底捞了多少金子银子,看能不能造出三百艘大船。”

  “如果行的话,泉州、宁波、广州各放一百艘。”

  明武宗满怀期待地看着高鸿志。

  “遵旨。”

  高鸿志一脸肃穆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