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半都得拿去付利息,最后国库空空如也,朝廷拿什么养兵、治水、救灾?”
这话一出,不少官员纷纷点头。
大家心里都清楚,眼下这国有银行听着是为民谋利,可光出不进,哪能长久?
“赚钱”这事,大家其实都懂。
这词早从晋朝葛洪的《抱朴子》就有了,说“一心只想赚钱的,不过是小人罢了”。
可到了如今,谁不知道“盈利”是啥意思?
“刘公的顾虑,本公早有打算。”
高鸿志不慌不忙,微微一笑,声音不急不缓:“这大明国有银行,本就是为了百姓而设。
所以拿朝廷税收做支撑,并非不可行。”
“我们根本不必强求它非得盈利。”
“等到大明朝真正富起来,每年光是农税、商税,翻上十倍、几十倍都不稀奇。”
“尤其是商税,那增长,恐怕超乎所有人想象。”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全场:“所以,哪怕把一大部分税收拿来发利息,分给存钱的百姓、地主、商人,也只是占总收入的一小块罢了。”
“再说了,这国有银行,也不是只会存钱。”
“它也能放贷。”
“无论是普通老百姓,还是地主、商人,乃至勋贵、皇亲国戚,只要有需要,都能来借钱。”
“而借钱,就得付利息。”
“当然,我们是朝廷办的银行,不是街头放高利贷的混混。”
“所以贷款利息定得低,但比存款利息高一些。”
“差价这一块,就是银行的收入来源。”
“那要是有人借了钱不还呢?”刘希贤立刻追问。
这可不是小事。
哪怕借的是朝廷的钱,也保不准有人耍无赖,赖账不还。
百官纷纷侧目,这事太常见了。
真没规矩管着,连街上的泼皮无赖都敢来借钱,借了就跑,朝廷岂不是成了冤大头?
“借钱可以,但得拿东西押着。”
“押什么?金银细软、房契地契,都行。”
“甚至,一些朝廷还没收全的武功秘籍,也能当抵押品。”
“比如哪位家里藏着本《九阳真经》或者《葵花宝典》残卷,拿来估值,也能换钱。”
高鸿志眼神一凛,声音低沉却有力:“银行会请专人评估这些东西值多少,估完价,东西收进银行统一保管。”
“然后签契约,定还款期限。
还清了,原物奉还。”
“可要是到期还不上?”
“那对不起,抵押的东西,归银行了。”
“我们有权拍卖、变卖,所得归国有。”
他顿了顿,补充道:“本来我想过,要是还了一部分,就该把抵押品卖掉,把多出的钱还给人家。
可后来一想——哪有这么好的事?”
“借钱就得出代价,想空手套白狼?想都别想。”更何况,眼下这个条件,已经算得上是宽厚得离谱了。
高鸿志话音刚落,内阁首辅刘希贤愣了好一会儿,脸上渐渐浮起震撼之色,忍不住脱口而出:“镇国公这一招,等于把那些赖账不还的泼皮无赖,彻底堵在了门外。
普通百姓也好,地方乡绅也罢,甚至那些商人,想借钱?行,拿东西来押。
但押了东西,就能借到八成现款,利息还低得吓人。
谁还傻乎乎去借那种利滚利、倾家荡产都还不起的高利贷?
从今往后,不管是谁要借钱,第一个想到的,肯定就是咱们大明国有银行。
这银行一开,别的钱庄还开个屁,全得关门喝西北风去!”
满朝文武听了,脸上纷纷露出赞同神色。
自家的钱存进去不光没手续费,还能拿利息,这么划算的事儿,谁还往私人钱庄送钱?
谁还低声下气求乡绅、商人放贷?
大明国有银行一立,啥都不用说了,老百姓心里自有秤。
高鸿志嘴角轻扬,淡然道:“这正是办这家银行的用意。”
群臣纷纷投来敬佩目光。
镇国公这招,实实在在是为国为民,利在千秋。
大明朝这回,怕是真的要走上富强之路了。
这时,正德皇帝明武宗忽然开口,看向高鸿志:“高卿,朕记得,你们锦衣卫下面,不是也管着几家钱庄?”
“回陛下,确有其事。”高鸿志拱手,神色端正,“目前锦衣卫的钱庄,已遍布全国各府州县,几乎处处皆有。”
“那不如,把这些钱庄,统一改名为‘大明国有银行’。”
皇帝笑了笑,目光温和,“而你,就兼着当这银行的行长,如何?”
话一出口,殿中气氛瞬间凝固。
刘希贤、谢于乔、王鏊,乃至满朝文武,脸色齐齐一变。
高鸿志手里攥着锦衣卫、东厂、西厂三大衙门,手里有刀。
掌着大明水师,手里有兵。
如今再把全国银钱命脉交到他手上……
那岂不是财、权、兵、特,全捏在他一人之手?
他要是真有异心……
可念头刚起,众人又立刻摇头。
镇国公若真想反,大明早翻天了,还轮得到今天?
对高鸿志的信任,早已深入骨髓。
皇帝这么信他,也不是一天两天了。
多一个行长头衔?无非是名正言顺罢了。
“微臣,叩谢陛下隆恩。”高鸿志跪地行礼,声音沉稳。
正德帝微微颔首:“高卿,可还有事要奏?”
“回陛下,臣暂无他事。”高鸿志站起身,略一沉吟,又道,“但臣建议,刚才提到的几项政令,可交由内阁统筹推行。
请内阁下发公文,通令全国各布政使司、府、州、县,将朝廷新定的农税标准张榜公布。
同时向天下百姓宣告:朝廷即将重新分配田地,让每家每户都有地可种。
从此以后,再不用给人当佃户,给人白干活。
过去签的那些租地文书,一律作废。
另外,要告诉那些地主乡绅:凡田产超过五十亩,重税等着。
他们也可以选择把地卖给官府,官府按市价收购,绝不压价。
这些事由地方官府执行,但全程由我锦衣卫派人监督。
缇骑将入驻各地衙门,盯着办事,一旦发现贪赃枉法,当场拿人。”
他顿了顿,又补充道:“此外,内阁还需制定配套政策——”
这话一出,不少官员纷纷点头。
大家心里都清楚,眼下这国有银行听着是为民谋利,可光出不进,哪能长久?
“赚钱”这事,大家其实都懂。
这词早从晋朝葛洪的《抱朴子》就有了,说“一心只想赚钱的,不过是小人罢了”。
可到了如今,谁不知道“盈利”是啥意思?
“刘公的顾虑,本公早有打算。”
高鸿志不慌不忙,微微一笑,声音不急不缓:“这大明国有银行,本就是为了百姓而设。
所以拿朝廷税收做支撑,并非不可行。”
“我们根本不必强求它非得盈利。”
“等到大明朝真正富起来,每年光是农税、商税,翻上十倍、几十倍都不稀奇。”
“尤其是商税,那增长,恐怕超乎所有人想象。”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全场:“所以,哪怕把一大部分税收拿来发利息,分给存钱的百姓、地主、商人,也只是占总收入的一小块罢了。”
“再说了,这国有银行,也不是只会存钱。”
“它也能放贷。”
“无论是普通老百姓,还是地主、商人,乃至勋贵、皇亲国戚,只要有需要,都能来借钱。”
“而借钱,就得付利息。”
“当然,我们是朝廷办的银行,不是街头放高利贷的混混。”
“所以贷款利息定得低,但比存款利息高一些。”
“差价这一块,就是银行的收入来源。”
“那要是有人借了钱不还呢?”刘希贤立刻追问。
这可不是小事。
哪怕借的是朝廷的钱,也保不准有人耍无赖,赖账不还。
百官纷纷侧目,这事太常见了。
真没规矩管着,连街上的泼皮无赖都敢来借钱,借了就跑,朝廷岂不是成了冤大头?
“借钱可以,但得拿东西押着。”
“押什么?金银细软、房契地契,都行。”
“甚至,一些朝廷还没收全的武功秘籍,也能当抵押品。”
“比如哪位家里藏着本《九阳真经》或者《葵花宝典》残卷,拿来估值,也能换钱。”
高鸿志眼神一凛,声音低沉却有力:“银行会请专人评估这些东西值多少,估完价,东西收进银行统一保管。”
“然后签契约,定还款期限。
还清了,原物奉还。”
“可要是到期还不上?”
“那对不起,抵押的东西,归银行了。”
“我们有权拍卖、变卖,所得归国有。”
他顿了顿,补充道:“本来我想过,要是还了一部分,就该把抵押品卖掉,把多出的钱还给人家。
可后来一想——哪有这么好的事?”
“借钱就得出代价,想空手套白狼?想都别想。”更何况,眼下这个条件,已经算得上是宽厚得离谱了。
高鸿志话音刚落,内阁首辅刘希贤愣了好一会儿,脸上渐渐浮起震撼之色,忍不住脱口而出:“镇国公这一招,等于把那些赖账不还的泼皮无赖,彻底堵在了门外。
普通百姓也好,地方乡绅也罢,甚至那些商人,想借钱?行,拿东西来押。
但押了东西,就能借到八成现款,利息还低得吓人。
谁还傻乎乎去借那种利滚利、倾家荡产都还不起的高利贷?
从今往后,不管是谁要借钱,第一个想到的,肯定就是咱们大明国有银行。
这银行一开,别的钱庄还开个屁,全得关门喝西北风去!”
满朝文武听了,脸上纷纷露出赞同神色。
自家的钱存进去不光没手续费,还能拿利息,这么划算的事儿,谁还往私人钱庄送钱?
谁还低声下气求乡绅、商人放贷?
大明国有银行一立,啥都不用说了,老百姓心里自有秤。
高鸿志嘴角轻扬,淡然道:“这正是办这家银行的用意。”
群臣纷纷投来敬佩目光。
镇国公这招,实实在在是为国为民,利在千秋。
大明朝这回,怕是真的要走上富强之路了。
这时,正德皇帝明武宗忽然开口,看向高鸿志:“高卿,朕记得,你们锦衣卫下面,不是也管着几家钱庄?”
“回陛下,确有其事。”高鸿志拱手,神色端正,“目前锦衣卫的钱庄,已遍布全国各府州县,几乎处处皆有。”
“那不如,把这些钱庄,统一改名为‘大明国有银行’。”
皇帝笑了笑,目光温和,“而你,就兼着当这银行的行长,如何?”
话一出口,殿中气氛瞬间凝固。
刘希贤、谢于乔、王鏊,乃至满朝文武,脸色齐齐一变。
高鸿志手里攥着锦衣卫、东厂、西厂三大衙门,手里有刀。
掌着大明水师,手里有兵。
如今再把全国银钱命脉交到他手上……
那岂不是财、权、兵、特,全捏在他一人之手?
他要是真有异心……
可念头刚起,众人又立刻摇头。
镇国公若真想反,大明早翻天了,还轮得到今天?
对高鸿志的信任,早已深入骨髓。
皇帝这么信他,也不是一天两天了。
多一个行长头衔?无非是名正言顺罢了。
“微臣,叩谢陛下隆恩。”高鸿志跪地行礼,声音沉稳。
正德帝微微颔首:“高卿,可还有事要奏?”
“回陛下,臣暂无他事。”高鸿志站起身,略一沉吟,又道,“但臣建议,刚才提到的几项政令,可交由内阁统筹推行。
请内阁下发公文,通令全国各布政使司、府、州、县,将朝廷新定的农税标准张榜公布。
同时向天下百姓宣告:朝廷即将重新分配田地,让每家每户都有地可种。
从此以后,再不用给人当佃户,给人白干活。
过去签的那些租地文书,一律作废。
另外,要告诉那些地主乡绅:凡田产超过五十亩,重税等着。
他们也可以选择把地卖给官府,官府按市价收购,绝不压价。
这些事由地方官府执行,但全程由我锦衣卫派人监督。
缇骑将入驻各地衙门,盯着办事,一旦发现贪赃枉法,当场拿人。”
他顿了顿,又补充道:“此外,内阁还需制定配套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