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为国效力,分内之事-《大明:机甲六战机是有亿点点快》

  “那殿下打算如何反击?”曹炳麟好奇地问。

  朱桂沉吟片刻,笑道:“公开揭露。”

  “公开揭露所有向我派遣密探的藩王!”在朱桂看来,唯有如此高调的揭露,才能让那些藩王受到应有的惩罚。

  然而,朱桂这番打算在曹炳麟听来,简直不可思议!

  “殿下!”

  “这算哪门子理由?”

  曹炳麟满脸诧异,脱口而出。

  “别的藩王往咱大同府塞眼线,这还不算理由?”

  朱桂瞥了曹炳麟一眼,语气平淡。

  曹炳麟更是惊愕。

  若没记错,那些人才本就是朱桂从各藩王府挖来的。

  如今朱桂竟想拿挖墙脚衍生出的眼线问题,反过来告状?

  自家殿下是不是有点飘了!

  “藩王间安插眼线,确是弹劾的由头。”

  曹炳麟实话实说,又补了一句:

  “但这些眼线,其实是殿下您自掏腰包,从别家藩王府挖来的啊。”

  “以此为由告状,怕是要惹人笑话了。”

  朱桂不以为意:

  “之前挖墙脚的事,父皇已定性为错,功过相抵了。”

  “这回他们派眼线来,完全可以另算一桩。”

  “他们若无功抵过,不罚怎么行?”

  曹炳麟闻此,瞠目结舌,哑口无言!

  这逻辑似乎无懈可击,

  但总觉殿下有点仗势欺人?

  朱桂没心思揣摩曹炳麟的心思,

  直接着手准备,要让这弹劾声势浩大。

  首先,在大同府内部铺垫。

  朱桂召集了从各藩王府招揽的人才,

  承诺暗桩自首既往不咎,还当众奖赏千两白银。

  并让先前那两人做表率。

  效果立竿见影。

  暗桩们见识过朱桂手段后,内心已生波澜。

  如今听说有改过机会,更是摇摆不定。

  人群中有人发问:

  “暗桩的家人,多被藩王府捏着。”

  “他们若弃暗投明,家人岂不遭殃?”

  正如燕王府那人所忧,

  派出的暗桩,家人常被控制以防背叛。

  朱桂对此早有算计,笑言:

  “只要你们自曝身份,”

  “家人安全,我亲自解决。”

  此言一出,暗桩们心安不少。

  随即,多人站出:

  “我是周王府的暗桩!”

  “楚王府的!”

  “齐王府的!”

  ……

  各藩王府的暗桩纷纷现身,

  每家至少有一人。

  或许还有些非暗桩,为千两银子谎称其是。

  朱桂并未深究真假。

  对他而言,跳出来的人越多,对付藩王就越有利。

  况且,他现在不差钱。

  登记完暗桩信息后,

  朱桂动身南下,直奔应天府。

  他要亲自去那里弹劾藩王!

  为那二十座电站,朱桂觉得亲自跑一趟值。

  毕竟这种弹劾扯皮,

  朱元璋未必按他的意愿惩治藩王。

  万一任务失败,电站就泡汤了。

  为保险起见,

  朱桂亲带弹劾文书赴应天府。

  后续拍卖、接待商客等事,则全权交给管仲。

  就在朱桂抵达前,

  晋王朱棡的弹劾文书已至应天府。

  皇宫内,

  朱元璋阅毕晋王朱棡的弹劾信,

  嘴角泛起笑意。

  他清楚朱棡为何弹劾。

  根源在于朱标的病情,

  皇子间的争夺愈发激烈,明争暗斗在所难免。

  至于民间传言,

  朱元璋本不甚在意。

  但无论在意与否,皆由他一念决定。

  眼下,朱桂势头正盛,

  确实该压一压。

  树大招风嘛。

  趁自己还在世,朱元璋想给朱桂上一课。

  晋王朱棡的弹劾理由正好合适。

  正当朱元璋拟旨惩处朱桂时,

  门外锦衣卫匆匆入内,高呼:

  “陛下,代王殿下到!”

  朱元璋一愣。

  朱桂来得如此之快?

  难道他知道闯祸了,

  特来自首?

  若真如此,那因教育目的而发的惩处可以免了。

  “他来做什么?”

  朱元璋随口问道。

  锦衣卫连忙回答:

  “回陛下,代王说要弹劾十一位藩王!”

  朱元璋先是一愣,随即面色骤变。

  朱桂要弹劾十一位藩王?!

  除朱标外,他要把所有兄长都告一遍?

  想到这,

  朱元璋一时懵了。

  这是唱的哪一出?

  朱桂挖了藩王的墙角,

  转头还要告人家?

  这小子哪来的胆量?!

  于是,老朱巧妙地挡下了其他藩王的施压,用“功过相抵”的说辞帮朱桂摆脱了责难。

  同时,为了顾全大局,给其他藩王一个交代,他设了个期限,声称四个月后若朱桂拿不出新成果,便严惩不贷。

  其实,朱元璋心里有数,朱桂肯定能拿出新东西,这么说不过是给那些藩王留个念想,免得他们闹腾。

  毕竟,朱桂公开挖墙脚的事办得太不讲究,老朱不得不出来收拾残局。

  果不其然,朱桂没让朱元璋失望,按时拿出了一堆新成果,算是逃过一劫。

  朱元璋原以为,这场由朱桂引起的风波就这么过去了,可让他万万没想到的是,朱桂非但不领情,还转身去挑衅其他藩王?

  “难道是小十三这小子最近成绩太好,得意忘形了?”朱元璋这么一琢磨,感觉挺有道理,不然实在找不出朱桂这么干的动机。

  毕竟,事情起于挖墙脚,而挖墙脚这事,朱桂本就有错。可他不仅不以此为鉴,反而变本加厉,去挑衅其他藩王,这不是飘了是什么!

  “人啊,还是不能少年得志得太早!”朱元璋叹了口气。少年得志易骄傲,老朱越发觉得该给朱桂点颜色瞧瞧,否则这小子将来没了约束,恐怕是要吃大亏,甚至有性命之忧!

  思及此,朱元璋起身,迈向朝堂。

  ---

  朝堂之上,文武百官齐聚一堂。以杨靖、蓝玉为首的文武两班人马簇拥着朱桂,叽叽喳喳地说个不停。

  “殿下!”

  “您给的蒸汽机造出的船,简直是神器啊!”

  “我用它横扫了大明南海的海盗,他们连跑的机会都没有!”

  率先开口的是蓝玉,身为凉国公的他近几个月也没闲着,全心投入到大明海军的建设中,采纳了朱桂的建议,配备了蒸汽机船。

  蓝玉仅用五艘蒸汽机船小试牛刀,就击溃了数百艘海盗船,对朱桂佩服得五体投地。

  现在,他也明白了朱标为何器重朱桂。

  就凭朱桂随手拿出的东西,就能助大明荡平海盗,这样的奇才被朱标看重,也是理所当然,自己先前真是有眼不识泰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