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3章 盛世隐忧,粮仓告急-《天工开物,我在古代养妻儿》

  大宁启元十八年冬。

  距离那场几乎动摇了国本的天花大疫已经过去了整整三年。三年的时间足以让最深刻的伤口渐渐愈合,也足以让一个在废墟之上重建的伟大帝国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勃勃生机。

  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盛世。

  在安国公府那套颠覆时代的“格物之学”的全面推动下,帝国无论是农业、工业、商业还是军事、医疗都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高歌猛进。

  京城东四大街上,来自天南地北的货物琳琅满目。一个刚从“京武铁路”南段下来的行商,正眉飞色舞地向同伴炫耀着他此行的收获:“乖乖,真是不敢想。过去从苏州运一批丝绸到京城,路上少说得走两个月,还得防着水匪路霸。如今坐上火车,吃着火锅唱着歌,五天就到了!货损几乎没有!这一趟赚的,比俺过去一年都多!”

  北境的“镇北城”内,曾经的边关堡垒如今已是草原上最璀璨的商业明珠。一个驻屯的老兵刚刚领完军饷,便走进军营旁的“青石百货”,为远在江南的妻儿挑选着礼物。他看上了一件由草原狐皮硝制成的皮帽,又挑了一块来自西域的上等玉佩。他知道,这些在过去只有王公贵族才能享用的奢侈品,如今通过铁路和商会的渠道,已经变得物美价廉。他一个普通士兵的月饷,便足以让家人过上过去地主老爷都未必能有的体面生活。

  而在格物学院的朗朗书声中,一批又一批穿着统一学袍的寒门学子,正聚精会神地学习着“格物”、“算学”、“地理”等前所未闻的新知识。他们知道,在这个全新的时代,科举八股已不再是唯一的出路。只要掌握了真正的“格物”之术,他们便有机会进入皇家营造司、惠民防疫司,甚至是内阁,成为像安国公父子那样,能够真正改变世界的人。

  曾经因战争和灾荒而锐减的人口,在安定的社会环境、充裕的粮食供应以及惠民防疫司推行的全民种痘和卫生改良运动等多重利好之下,出现了爆炸性的增长。据户部最新的黄册统计,短短三年间,帝国在册人口竟激增了近两千万。这个数字让所有看到它的官员都感到由衷的自豪与振奋。人丁兴旺国力昌盛,这正是盛世最直观的体现。

  然而在这片歌舞升平的繁荣景象之下,一丝足以动摇国本的巨大隐忧却正如同冰山的水下部分,悄无声息地迅速膨胀。

  ……

  紫禁城文华殿。

  一年一度的年终内阁大议正在此处举行。皇帝宁宣宗高踞于御座之上,面带微笑地听取着各部尚书汇报着一年来帝国在各个领域取得的辉煌成就。

  工部尚书禀报南方铁路干线已全线贯通,如今从京城到江南不过五日之程。其沿线崛起的市镇已超过百座,去年一年为国库贡献的商税便足以抵得上过去整个江南三年的总和。

  兵部尚书禀报帝国第一艘蒸汽铁甲巡洋舰“镇远号”已正式下水并完成了首次远航巡弋。东洋倭寇闻风丧胆不仅再不敢犯我海疆,甚至主动遣使纳贡请求成为帝国的藩属。

  礼部尚书禀报今年前来京城朝贡的海外番邦数量比往年又多了七个,大宁天威已是四海咸服。

  一个个好消息让整个大殿都充满了乐观向上的喜庆氛围。

  然而当轮到户部尚书张豆子出列汇报时,他那张一向以冷静客观着称的年轻脸庞之上却带着一丝前所未有的凝重。他手持着一本厚厚的、写满了密密麻麻数据的账册走到了大殿中央。

  “陛下臣户部尚书张豆子有本奏。”他的声音不大却瞬间便让殿内那轻松的气氛为之一肃。所有人都知道这位掌管着帝国钱袋子的安国公么子从不说空话。他拿出的每一个数字都足以影响帝国的未来走向。

  “讲。”皇帝的笑容也收敛了些许。

  “陛下诸位大人请观此图。”张豆子没有直接汇报而是让两名户部主事展开了一副巨大的、绘制着两条醒目曲线的图表。

  “此红色一线乃是我大宁帝国自启元十年以来至今年终的在册人口增长曲线。”他指着那条几乎是呈直线上升的红色线条声音沉重。“北境平定天花弭平加之新作物的初步推广,使得我朝迎来了百年未有之‘婴儿潮’。短短数年人口激增两千万。此固然是陛下圣德感召国泰民安之象。然……”

  他的指挥棒又指向了另一条虽然也在上升但势头却明显平缓了许多的绿色线条。

  “此绿色一线乃是我朝同时间内的粮食总产量增长曲线。”

  “虽有‘青石一号’良种之功又有各地兴修水利之效,我朝粮食产量亦在逐年稳步提升。但其增长的速度,已经远远跟不上人口增长的速度!”

  “陛下诸位大人请看!”他用指挥棒在两条曲线即将交汇的那个点上重重地点了一下!“按照我户部与格物学院农学司联合推演出的最精确模型计算,若人口依旧按照如今的速度增长而粮食产量无法取得革命性的突破,那么最多不出五年!”

  “我朝的粮食总消耗便将彻底超过我们的粮食总产量!”

  “届时我朝数十年之积蓄,那足以让任何敌人都为之胆寒的皇家粮仓,将在短短数年之内被彻底耗尽!”

  “一场因‘人多地少’而引发的、波及整个帝国的……大饥荒将……无可避免!”

  轰——!!!!

  张豆子的这番话这幅图如同两记最沉重的铁锤狠狠地砸在了大殿之内,每一个还沉浸在盛世美梦中的大臣心上!整个文华殿陷入了一片死一般的寂静。所有人的脸上都血色尽褪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前所未有的巨大恐惧!

  饥荒!这两个字对于任何一个中原王朝的统治者而言都意味着动乱、民变甚至是……改朝换代!他们本以为在安国公的帮助下帝国早已彻底摆脱了这个千古的噩梦,却没想到这个噩梦竟会以一种“盛世”的面目再次悄然降临!

  “豆子……”皇帝的声音也带上了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此……此言可当真?可有……夸大之处?”

  “回陛下,”张豆子的脸上写满了凝重,“此乃户部与农学司数十名顶尖算学、农学专家耗时半年,摒弃了所有乐观预估,得出的最保守也最残酷的结论。”

  “事实上,”他补充了一句让所有人的心都沉入了谷底,“这个模型还未曾将可能发生的天灾计算在内。”

  ……

  盛世的表象之下是汹涌的暗流。一场潜在的足以动摇国本的巨大粮食危机,就这样以一种最冰冷最理性也最无可辩驳的方式被揭示了出来。

  皇帝宁宣宗看着那两条即将交汇的触目惊心的曲线,他的额头上渗出了细密的冷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