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如薰的战船驶入长江口时,正是暮春时节。两岸的杨柳抽出新绿,农人在田间插秧,白鹭掠着水面飞过,一派江南水乡的生机景象。他站在船头,望着熟悉的景致,心中却满是感慨——离开大明本土两年,如今再回来,竟有种恍如隔世的感觉。
“大人,前面就是南京城了,按规矩,咱们得在这里停靠,向南京兵部报备后,才能继续北上。”赵忠指着远处的城楼,语气里带着几分激动,“听说南京的百姓都知道您在南洋打了胜仗,还被封为南洋侯,都等着想看看您呢!”
萧如薰笑着点头,吩咐战船缓缓停靠在南京码头。刚下船,就见南京兵部的官员带着一队士兵迎了上来,为首的官员拱手行礼:“下官南京兵部侍郎李谦,恭迎南洋侯大人!大人在南洋大败荷兰人,收复海疆,真是我大明的英雄!”
萧如薰拱手回礼:“李大人客气了,萧某只是尽了分内之事,不敢当‘英雄’二字。”
李谦热情地邀请萧如薰去南京兵部歇息,还特意安排了接风宴。宴会上,李谦不停地询问南洋的情况,当听到萧如薰说已经与暹罗、爪哇、澳洲建立通商关系,还在南洋开设学堂、修建水利时,不禁感叹道:“大人真是深谋远虑!南洋若是能一直这么发展下去,将来必定会成为我大明的富庶之地,大人的功绩,足以载入史册!”
萧如薰谦逊地笑了笑,又与李谦商议了报备的事宜,约定次日清晨启程北上。当晚,他住在南京兵部安排的驿馆里,辗转难眠——他不知道京城的局势如何,魏忠贤是否还在掌权,皇上对南洋的规划又有什么想法。
次日清晨,萧如薰的战船继续北上。沿着京杭大运河一路前行,所到之处,百姓们都纷纷涌上码头,想看看这位在南洋立下赫赫战功的南洋侯。有的百姓还送来鸡蛋和水果,萧如薰一一收下,心中满是感动——他知道,百姓们的认可,才是对他最大的奖赏。
半个月后,战船终于抵达通州码头。刚靠岸,就见徐光启带着一队锦衣卫迎了上来,脸上满是笑容:“萧大人,可算把您盼来了!皇上特意让我来接您,说要亲自在午门迎接您呢!”
萧如薰又惊又喜,连忙跟着徐光启往皇宫赶。到了午门,就见天启帝穿着龙袍,站在午门的台阶上,身边跟着内阁大臣和文武百官。萧如薰连忙跪下:“臣萧如薰,参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天启帝快步走下台阶,亲手扶起萧如薰,笑着说:“萧爱卿,快起来!你在南洋辛苦了,不仅打败了荷兰人,还为大明开拓了海疆,真是朕的得力干将!”
萧如薰感动得热泪盈眶:“臣能有今日的功绩,全靠皇上的信任和支持,臣不敢居功!”
天启帝拉着萧如薰的手,走进皇宫。在太和殿,天启帝举行了盛大的庆功宴,文武百官纷纷向萧如薰敬酒,称赞他的功绩。宴会上,天启帝还宣布,将南洋的税收留作南洋发展之用,不必上缴国库,还会从大明本土调派工匠和百姓去南洋,协助萧如薰建设南洋。
萧如薰连忙跪下谢恩:“皇上圣明!臣定不负皇上信任,将南洋建设成大明的坚固海疆,为大明开疆拓土!”
庆功宴结束后,天启帝单独召见了萧如薰,在御书房里,天启帝屏退左右,轻声说:“萧爱卿,朕知道你在南洋不容易,魏忠贤之前多次想找你的麻烦,都被朕压下来了。如今魏忠贤的势力已经大不如前,朕打算让你在京城待一段时间,协助朕处理朝政,顺便也让你好好休息休息。”
萧如薰心中一暖,连忙说:“皇上,臣感激皇上的厚爱。但南洋的事务还没有完全理顺,水师的训练、通商的拓展、学堂的建设,都需要臣回去主持。臣恳请皇上允许臣尽快返回南洋,为大明守护好这片海疆。”
天启帝愣了愣,随即笑着说:“朕就知道你心系南洋。好吧,朕不勉强你,你在京城待上一个月,处理完手头的事,就可以返回南洋。另外,朕给你调派五千名士兵和一千名工匠,还有十万石粮食,你带回南洋,助力南洋的发展。”
萧如薰连忙跪下:“谢皇上!臣定不辜负皇上的期望!”
接下来的一个月,萧如薰在京城忙碌起来。他先是与内阁大臣商议南洋的发展规划,制定了详细的通商和移民政策;然后又去兵部和工部,协调调派士兵和工匠的事宜;还抽空去了孙承宗的老家高阳,看望被软禁的孙承宗。
见到孙承宗时,他正在院子里种菜,虽然头发花白,却依旧精神矍铄。看到萧如薰过来,孙承宗笑着说:“萧大人,没想到你还会来看我这个被贬的老头。”
萧如薰连忙上前,扶起孙承宗:“孙大人,您是大明的功臣,若不是您在朝中为臣辩解,臣也不会有今日。臣这次来,是想告诉您,皇上已经知道了您的冤屈,打算恢复您的官职,让您重新入朝为官。”
孙承宗又惊又喜:“真的吗?皇上真的愿意原谅我?”
萧如薰点头:“皇上已经下了旨意,不日就会派人来高阳接您回京城。您放心,以后有臣在,魏忠贤再也不敢随意陷害您了。”
孙承宗感动得老泪纵横:“好!好!有你这句话,老夫就放心了!以后,老夫愿意协助你,为大明的江山社稷出一份力!”
一个月后,萧如薰带着五千名士兵、一千名工匠和十万石粮食,踏上了返回南洋的征程。天启帝亲自在通州码头为他送行,握着他的手说:“萧爱卿,朕等着你的好消息,希望你能早日将南洋建设成大明的富庶之地,让大明的旗帜,永远飘扬在南洋的天空下!”
萧如薰郑重地点头:“臣定不负皇上期望!”
战船缓缓驶离通州码头,萧如薰站在船头,望着越来越远的京城,心中满是豪情。他知道,这次回南洋,他肩负着皇上的信任和百姓的期望,他一定要努力建设南洋,让南洋成为大明最坚固、最富庶的海疆,为大明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力量。
海风拂过脸颊,带着海水的咸腥味。萧如薰望向远处的海平面,心中充满了期待——南洋在等着他,那里有他的弟兄,有他的百姓,有他为之奋斗的事业。他相信,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南洋的未来,一定会更加美好。
“大人,前面就是南京城了,按规矩,咱们得在这里停靠,向南京兵部报备后,才能继续北上。”赵忠指着远处的城楼,语气里带着几分激动,“听说南京的百姓都知道您在南洋打了胜仗,还被封为南洋侯,都等着想看看您呢!”
萧如薰笑着点头,吩咐战船缓缓停靠在南京码头。刚下船,就见南京兵部的官员带着一队士兵迎了上来,为首的官员拱手行礼:“下官南京兵部侍郎李谦,恭迎南洋侯大人!大人在南洋大败荷兰人,收复海疆,真是我大明的英雄!”
萧如薰拱手回礼:“李大人客气了,萧某只是尽了分内之事,不敢当‘英雄’二字。”
李谦热情地邀请萧如薰去南京兵部歇息,还特意安排了接风宴。宴会上,李谦不停地询问南洋的情况,当听到萧如薰说已经与暹罗、爪哇、澳洲建立通商关系,还在南洋开设学堂、修建水利时,不禁感叹道:“大人真是深谋远虑!南洋若是能一直这么发展下去,将来必定会成为我大明的富庶之地,大人的功绩,足以载入史册!”
萧如薰谦逊地笑了笑,又与李谦商议了报备的事宜,约定次日清晨启程北上。当晚,他住在南京兵部安排的驿馆里,辗转难眠——他不知道京城的局势如何,魏忠贤是否还在掌权,皇上对南洋的规划又有什么想法。
次日清晨,萧如薰的战船继续北上。沿着京杭大运河一路前行,所到之处,百姓们都纷纷涌上码头,想看看这位在南洋立下赫赫战功的南洋侯。有的百姓还送来鸡蛋和水果,萧如薰一一收下,心中满是感动——他知道,百姓们的认可,才是对他最大的奖赏。
半个月后,战船终于抵达通州码头。刚靠岸,就见徐光启带着一队锦衣卫迎了上来,脸上满是笑容:“萧大人,可算把您盼来了!皇上特意让我来接您,说要亲自在午门迎接您呢!”
萧如薰又惊又喜,连忙跟着徐光启往皇宫赶。到了午门,就见天启帝穿着龙袍,站在午门的台阶上,身边跟着内阁大臣和文武百官。萧如薰连忙跪下:“臣萧如薰,参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天启帝快步走下台阶,亲手扶起萧如薰,笑着说:“萧爱卿,快起来!你在南洋辛苦了,不仅打败了荷兰人,还为大明开拓了海疆,真是朕的得力干将!”
萧如薰感动得热泪盈眶:“臣能有今日的功绩,全靠皇上的信任和支持,臣不敢居功!”
天启帝拉着萧如薰的手,走进皇宫。在太和殿,天启帝举行了盛大的庆功宴,文武百官纷纷向萧如薰敬酒,称赞他的功绩。宴会上,天启帝还宣布,将南洋的税收留作南洋发展之用,不必上缴国库,还会从大明本土调派工匠和百姓去南洋,协助萧如薰建设南洋。
萧如薰连忙跪下谢恩:“皇上圣明!臣定不负皇上信任,将南洋建设成大明的坚固海疆,为大明开疆拓土!”
庆功宴结束后,天启帝单独召见了萧如薰,在御书房里,天启帝屏退左右,轻声说:“萧爱卿,朕知道你在南洋不容易,魏忠贤之前多次想找你的麻烦,都被朕压下来了。如今魏忠贤的势力已经大不如前,朕打算让你在京城待一段时间,协助朕处理朝政,顺便也让你好好休息休息。”
萧如薰心中一暖,连忙说:“皇上,臣感激皇上的厚爱。但南洋的事务还没有完全理顺,水师的训练、通商的拓展、学堂的建设,都需要臣回去主持。臣恳请皇上允许臣尽快返回南洋,为大明守护好这片海疆。”
天启帝愣了愣,随即笑着说:“朕就知道你心系南洋。好吧,朕不勉强你,你在京城待上一个月,处理完手头的事,就可以返回南洋。另外,朕给你调派五千名士兵和一千名工匠,还有十万石粮食,你带回南洋,助力南洋的发展。”
萧如薰连忙跪下:“谢皇上!臣定不辜负皇上的期望!”
接下来的一个月,萧如薰在京城忙碌起来。他先是与内阁大臣商议南洋的发展规划,制定了详细的通商和移民政策;然后又去兵部和工部,协调调派士兵和工匠的事宜;还抽空去了孙承宗的老家高阳,看望被软禁的孙承宗。
见到孙承宗时,他正在院子里种菜,虽然头发花白,却依旧精神矍铄。看到萧如薰过来,孙承宗笑着说:“萧大人,没想到你还会来看我这个被贬的老头。”
萧如薰连忙上前,扶起孙承宗:“孙大人,您是大明的功臣,若不是您在朝中为臣辩解,臣也不会有今日。臣这次来,是想告诉您,皇上已经知道了您的冤屈,打算恢复您的官职,让您重新入朝为官。”
孙承宗又惊又喜:“真的吗?皇上真的愿意原谅我?”
萧如薰点头:“皇上已经下了旨意,不日就会派人来高阳接您回京城。您放心,以后有臣在,魏忠贤再也不敢随意陷害您了。”
孙承宗感动得老泪纵横:“好!好!有你这句话,老夫就放心了!以后,老夫愿意协助你,为大明的江山社稷出一份力!”
一个月后,萧如薰带着五千名士兵、一千名工匠和十万石粮食,踏上了返回南洋的征程。天启帝亲自在通州码头为他送行,握着他的手说:“萧爱卿,朕等着你的好消息,希望你能早日将南洋建设成大明的富庶之地,让大明的旗帜,永远飘扬在南洋的天空下!”
萧如薰郑重地点头:“臣定不负皇上期望!”
战船缓缓驶离通州码头,萧如薰站在船头,望着越来越远的京城,心中满是豪情。他知道,这次回南洋,他肩负着皇上的信任和百姓的期望,他一定要努力建设南洋,让南洋成为大明最坚固、最富庶的海疆,为大明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力量。
海风拂过脸颊,带着海水的咸腥味。萧如薰望向远处的海平面,心中充满了期待——南洋在等着他,那里有他的弟兄,有他的百姓,有他为之奋斗的事业。他相信,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南洋的未来,一定会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