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章 执意北上-《开局被闯贼俘虏,我朱慈烺不服!》

  “原来在这里等着呢!”

  陈洪范和马绍愉惊出一身冷汗,顿时被吓得噤若寒蝉,低头不语,而左懋第却从容起身,言辞激昂地说道:

  “国不可一日无君,家不可一日无主,福王登基,实乃情势所迫,不得已而为之。”

  “大胆!先皇驾崩前已留有遗诏,指定太子即位,唐王监国,你们却驱逐唐王,擅自拥立新君,如今竟还不知悔改,在殿下面前大言不惭!”

  黎玉田闻言,立即怒声斥责,朱慈烺听到这些,也深感意外,他没想到这位有如明代文天祥般的忠臣左懋第竟是来向他讲理的,于是,他挥手示意左懋第继续说下去。

  “唐王毕竟是外藩,担任监国之位难以安抚江南人心,且其政令多有不切实际之处,导致江南人心惶惶,这才引发众怒,被迫离开南京。”

  左懋第义正言辞地阐述,朱慈烺听后微微一笑,看来左懋第确实是个固执己见之人,说白了便是认死理,不知变通,于是接着问道:“那么,福王登基之后,你们又将孤置于何地?”

  “殿下为何在山东滞留数月,不前往南京?以致生出如此祸端。福王登基之事于本朝法度并非无据,实乃众望所归,殿下尚且年轻,可稳居东宫,勤奋学习,待将来登基,造福万民。”

  左懋第说完,陈洪范等人心中一惊,暗自捏了一把汗,心中已将左懋第的祖宗十八代痛骂了一遍,唯恐太子一怒之下,将他们一并治罪。

  此时,陈洪范刚要抬头解释,却被朱慈烺一个严厉的眼神制止,吓得再不敢吭声。

  朱慈烺有些哭笑不得地看着左懋第,此人不但固执己见,而且胆大包天,难怪能成为明代的文天祥,其家人也都是忠烈之辈。

  据史书记载,京城沦陷、崇祯帝自缢的消息传来,左懋第的母亲陈氏便悬梁自尽,而左懋第本人在任上也政绩斐然,体恤百姓,口碑甚佳。

  在历史上,他代表南明出使清廷时,与清廷针锋相对,坚决维护大明尊严,在高官厚禄的诱惑面前不为所动,最终以死明志。

  对于左懋第,朱慈烺心中充满敬意,没想到此人如此刻板,而且胆大妄为,竟敢跑到济宁来训斥自己。

  在左懋第看来,太子实在不该在济宁做出剥削宗室和侮辱圣裔之事,对朱聿键以远藩身份监国也颇有微词。

  最重要的是,朱聿键在江南的施政过于激进,在左懋第看来,如今只剩半壁江山,这样做唯恐破坏江南的稳定。

  马士英等人拥立福王后,左懋第反而认为这是好事,可以让太子有足够的时间成长,主少国疑,历来都是国家灭亡的征兆,因此他支持拥立福王。

  “满口胡言!你也读过史书,历朝历代,岂有叔侄相让之事?哪一次不是导致同室操戈、生灵涂炭?你的书读到狗肚子里去了?”

  王永吉对左懋第破口大骂,恨不得冲上去狠狠踢他一脚,但被朱慈烺制止,朱慈烺看着他问道:“南堂派你等出使清廷?”

  左懋第老老实实回到道:“回禀殿下,臣是领了这个差事。”

  朱慈烺道:“孤已经誓师讨伐南堂,你等此刻前来,真的不怕死?”

  左懋第道:“臣一片赤诚,日月可见,若殿下要臣死,臣即可遵命,殿下若是领兵南下,稳定江南,就证明殿下有成祖之风,臣也死而无憾!”

  于是朱慈烺道:“你们准备和清廷怎么谈?”

  左懋第道:“现今清廷势大,应效仿宋真宗时期澶渊之盟为例,与清廷暂且签订盟约,朝廷连年征战,百姓需要休养生息,待日后我朝恢复元气,在图辽东也不迟呀!”

  “清廷有逐鹿中原,夺我华夏神器之野心,又怎肯轻易议和,孤正是用人之际,把福王的伪旨给烧了,你们且留在济宁吧!”朱慈烺道。

  听到这话,陈洪范几人算是松了口气,小命算是保住了,以后的事情以后再说,可不曾想,左懋第却道:“恕臣难以从命,就算不为朝廷的旨意,为了大明千万百姓,臣愿去试试!”

  左懋第见生灵涂炭,想要大明休养生息,宋朝澶渊之盟以后,迎来了近百年的和平,所以一心想通过和谈的手段停止战争。

  朱慈烺不愿与左懋第多费口舌,现在整个山东上下,都在准备南征事宜,按照计划,先稳定江南,然后进行北伐。

  他知道左懋第的性格是拗不过来的,于是道:“既然卿执意前往,孤也无话可说,好自为之吧!”

  于是便放使团离开,不再理会,现在中央军团已经有十二万的兵力,在训练一段时日,等装备补齐,便可以南征了。

  前些时日,黄得功弃守庐州,带领手下精锐五万多士兵,一路北上,在徐州同高杰部打了一仗之后,终于赶到了济宁。

  此举正中朱慈烺下怀,中央军团因此可以组建完毕,黄得功被授予中将军衔,并委任为第三军团长,三万士兵被编成了第七、第九、十一野战师。

  黄得功下首总兵翁之琪为第七师长、邓林祖为九师长、十一师长原本黄得功推荐的总兵马得功,被朱慈烺换成了另一个副总兵杨彪。

  朱慈烺知道原本历史上,黄得功战死之后,手下总兵翁之琪、邓林祖和杨彪皆力战而死,而田雄和马得功等人却挟持朱由崧降了清。

  原本历史上有污点的人,在朱慈烺这里是过不了政审的,唯有一个吴三桂例外,因为起事之初需要吴三桂和关宁军的支持,且只要有足够的利益,吴三桂也是一员猛将。

  原本第三军团定的称号是“五军”,但朱慈烺觉定五军军团叫起来有点绕口,加上黄得功原本的勇卫营也是京营的一部分,且战功赫赫,于是改称:“勇卫五军”,简称“勇卫”。

  就这样朱慈烺手下三大军团组建完成,分别是:“神机军团、三千军团、勇卫军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