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7章 惊人发现-《重生官场:从基层公务员干起》

  当今的拍卖行,已经不再是纯粹的拍卖行,而是承担着一些灰色的金融属性。

  调查组怀疑,这很有可能是通过拍卖行洗钱,并转化为合法财产的手段。

  沿着这条线索核查下去,虽然技术壁垒很高,但是依然有收获。

  技术组派出一位擅长社会工程学的调查员,伪装成一名狂热但笨拙的艺术品投资客,故意在拍卖行的一次小型预展上,不小心的且精准的将咖啡洒在了网络接口柜附近,导致线路暂时短路。

  随后,在拍卖行技术人员赶来维修的短暂混乱中,另一名行动组成员利用特制设备,成功在其内部网络植入了一个微小的监听程序。

  这种电影中出现的桥段,正是源于生活。

  当然,这也仅限于民间,对于官方层面怕是已经行不通了。

  就是这个小小的程序,最终捕获到了拍卖行负责人与正受监测的岭西商人一次关键的通讯。两人对话中明确提到了几个关键词。比如“老板的画款已收到,会按老规矩处理”以及“照顾好生病的人”等等。

  而“画款”、“老板”、“生病的人”这些暗语,与秘书妻子的异常举动完美对应。

  这份通话录音,虽然仍非直接证据,但却是第一条将L先生与异常资金流动及其秘书关联起来的电子证据,其价值巨大。

  李东沐看着技术分析报告,知道他们已经无限接近核心,但L先生的防御依然坚固。如何将这根针刺进去,还需要一个更巧妙的时机和更强大的力量。

  下一步的落子,将决定整盘棋的胜负,而郎黎平,绝不会坐以待毙,更凶猛的反扑或许已经在酝酿之中。

  他拿起那部红色的保密电话,再次向程岗汇报最新进展,并商讨下一步的行动计划。

  ……

  通话结束后,李东沐回想着刚才的对话内容。

  “要继续深挖更直接、更无法辩驳的证据链,尤其是能将资金流水与L先生或其直系亲属精准挂钩的铁证,仅凭目前掌握的证据是远远不够的。”

  李东沐和程岗都十分清楚,当证据越接近核心,阻力就会越大。

  调查组气氛并未因新证据而放松,反而更加凝重。所有人都明白,他们面对的不是一个普通的对手,而是一个精通权术、深谙规则、且已察觉到危险迫近的封疆大吏。

  如李东沐所想,郎黎平确实没有坐以待毙,他的反击比预想的更加精准和老辣。

  首先,他持续强化着支持反F的公众形象。

  他在几次公开会议上大谈特谈优化营商环境要与反F倡廉同步推进,强调要保护企业家合法权益,区分一般违规与严重犯罪,话语间巧妙地将沙昆案定性为个别企业的严重犯罪,试图将调查范围锁定在沙昆犯罪团伙本身,暗示不应扩大化。

  其次,他以工作缘由。向省委发出提请,对省政府组成部门的一把手进行了微调。将几个有利益关联,但立场相对模糊的一把手调离了关键岗位,安排到闲职。

  这一手舍车保帅,既切割了潜在风险点,又向外界展示了他的决心,同时安插了更听话的心腹到关键位置,进一步巩固了对政府系统的控制力。

  更厉害的是,他主动向省委提出,鉴于沙昆案情重大复杂,且涉及边境贸易、矿产资源等专业领域,建议由省政府牵头,成立一个善后协调领导小组,他亲自担任组长,成员包括政法委、公安、海关、商务、自然资源等多个部门一把手。

  美其名曰更好地协调各方力量,配合纪委办案,维护社会稳定和经济秩序。

  这个提议极其高明。一旦通过,郎黎平就能以配合办案为名,合法地介入案件调查,轻而易举地掌握调查进度和关键信息,甚至可以利用领导小组的架构,对调查方向进行协调和指导,变相地引导、限制乃至扭曲调查。

  这一招出来,连省委书记程岗都感到棘手。如果断然拒绝,显得省委不信任政府,不利于团结,也可能打草惊蛇;如果同意,无异于引狼入室。

  在省委常委会上,郎黎平势在必得,而程岗在李东沐的配合下,勉强达成了一个折中方案。

  成立省委善后工作专班,组长由程岗担任,郎黎平担任常务副组长,办公室设在省政府办公厅,但是所有重要决定必须报省委常委会批准。

  最为重要的是,任何人不得干预纪委的独立调查权,尤其是不得以任何名义要求汇报案情。

  这个结果,维护了调查的独立性,但郎黎平还是成功地将手伸了进来。

  纪委案情不好打探,他便频繁地听取各部门关于沙昆案的汇报,省政府办公厅更是以“领导关心进展”为由,厚着脸皮向“熔炉”行动组询问整体情况,这种无孔不入的窥探感让人极度不适。

  “这是在用阳谋挤压我们的空间,试探我们的底线。”

  李东沐一针见血地指出了问题,并强调加快速度,尽快找到突破口。

  突破口的选择至关重要。直接强攻难度极大且容易暴露。

  思索再三后,李东沐决定采取“农村包围城市”的策略,将重点放在沙昆走私链条上的其他关键人物和环节,特别是那些郎黎平可能忽视或来不及切割的毛细血管上。

  技术组加大了对已恢复的服务器残存数据的深度挖掘力度,他们不再单纯追踪“L”代号,而是尝试恢复所有被删除文件的原始创建和修改信息。

  经过无数次的算法尝试和数据比对,竟然真的成功恢复了部分被删除文件和最后一次修改者的登录ID!

  其中一个修改频率极高的ID,引起了技术组的注意,因为这个ID不属于沙昆或其已知的核心技术人员。

  顺藤摸瓜,技术组震惊发现,这个ID竟然来自于省政府办公厅信息处的一个内部办公IP段。

  虽然无法精确到具体个人,但其位置指向性已经足够惊人。

  这完全可以证明,郎黎平身边的核心圈层里,有人直接参与过沙昆犯罪集团核心数据的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