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1章 接近核心圈层-《重生官场:从基层公务员干起》

  联合执法、人大调研、刑事案件侦查……

  这些行动堂堂正正,让对方有苦说不出,“规则压制”的阳谋效果大打折扣。

  对方显然没料到李东沐竟然会运用规则进行博弈,一次有针对性的行动就此哑火。

  只是,对方的“底蕴”依旧深厚,多年的经验让各种手段尽出。

  很快,一些来自京城部委的“咨询函”、“情况了解”电话开始打到岭西省相关部门,语气客气却目的明确,询问某些案件的具体情况,关心干部队伍稳定和地方经济发展……

  甚至在一些有影响力的学术论坛、经济研讨会中,一些有知名度的专家学者借用岭西省的事件,隐隐提出“运动式反F影响经济活力”的言论。

  这些来自更高层面、更隐晦的压力,让程岗和李东沐都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沉重,这不再是岭西内部的斗争,已经引发了更高层面的关注和博弈。

  “难道沙昆说的那位领导,真的出手了?”

  李东沐想到过这个层面,但是很快又否定了。那个级别的领导轻易不会让自己置身泥潭,尤其是上级对这件事是有苗头性的关注的。

  这个时候,程岗给予了李东沐最大的底气。

  “顶住压力,越是这个时候,越要沉住气。只要我们手里掌握的是铁证,最终胜利就一定属于我们。”

  “上面的压力,我来应对。你的任务,就是尽快拿出最扎实的东西!”

  有了程岗的支持,李东沐有了继续坚持下去的勇气。不过他也知道时间紧迫,毕竟时间拖的越久,对他们越是不利,毕竟流言猛于虎。

  经过一番研判和深思,李东沐决定来一次兵行险招。

  那就是对最核心的几个圈层人物,进行一次精准的“敲山震虎”。

  经过一番筛选,最终决定将目标锁定在郎黎平的前任大秘书身上。

  对方如今已在某实权部门担任领导职务,他虽然已经离开省政府办公厅,但依然被外界认为是郎最信任的智囊和亲信。

  锁定目标后,调查组很快便以信访举报核实为由,将王树行叫到纪委“函询”,了解一些过去工作的。谈话地点虽然在纪委,但是并未安排到谈话点,而是安排在办公室,气氛相对和缓。

  王树行年纪四十多岁,但是处事非常沉稳,而且跟着大领导见过世面,因此态度和回应表现的十分谨慎。

  在谈话过程中,调查人员无意地提及了几个与沙昆资金流向相关的时间点和项目名称,并出示了一些模糊的资金往来截图,以此来试探王树行的反应。

  王树行是个极其聪明的人,立刻明白了这次“谈话”的真正用意。

  他表面保持镇定,对所有问题都回答得滴水不漏,但做与不做之间,人的肢体语言和眼神还是有不同变化的,因此这些变化被经验丰富的调查人员捕捉到。

  按照之前定好的谈话提纲,逐步的让王树行跳进扎尕好的圈子中。

  整个谈话下来,王树行的额头上渗出了细细的汗珠,离开的脚步也明显变得虚浮。

  可以说,这次敲打的效果十分显着。

  借着这次谈话,王树行也被纳入了监控范围。离开没多久,便监测到王树行便启用了一个新的保密号码,与调查组正在监控的另一位商人进行了通话,语气中满是惊慌,不停地询问着“老板知不知道纪委找我谈话的事”、“是不是那边出问题了”

  王树行自认为zz意识还是比较强的,但是没想到自己已经被监控,更没想到通话内容也已经被调查组捕捉到。

  尽管通话时间很短,且没有提及具体人和具体内容,但恐慌情绪已经暴露无遗。

  更重要的是,技术组终于成功定位了接听电话的那位商人的位置,正在省政府家属院附近的一处私人会所内。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压力已经传导过去了。郎黎平想必应该已经知道了王树行被约谈的事情,他应该正在思索如何办……”

  “不出意外的话,接下来应该有两条路。要么壮士断腕,弃掉王树行;要么……就是铤而走险,对我们的逼近调查进行更极端的反扑……”

  经过多次的博弈,李东沐已经摸清了对方的思路和套路,并进行了有针对性的预判。

  果然,几天后,王树行突然向组织部提交了“因病退出领导岗位”的申请,且很快获得批准……进而迅速消失在了公众视野。

  这次施压,可以说是成功的,这让对方核心圈的力量一点点剥离,其可用的资源和信任的人越来越少。

  对方的每一次切割,虽然保全了自身,却也削弱了整体力量,并可能留下新的破绽。

  王树行的主动退出领导岗位,在体制内还是引起了一定的议论,毕竟他有领导秘书身份加持,且正处于四十多岁的黄金时期。

  调查组也没有因为王树行的离职而就此结束调查,而是下令对他的整个离职流程、经手的所有项目、及其家庭成员进行秘密调查,寻找其隐藏在背后的真正原因和可能遗留的证据。

  多线作战是劳累且辛苦的,但是成果也是不断得到完善的。

  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查,对那家涉嫌洗钱拍卖行的调查也取得了重大突破。

  技术组通过持续监控,成功捕获了一次拍卖行负责人与境外账户控制人的通讯,其中明确提到了“L先生那批古董已安全送达,款项结清”的通话内容。

  “L先生”

  这个代号再次出现,且与境外直接关联。

  李东沐看着捕获通讯内容,心中不觉得有些惊喜。他知道距离揭开真相又近了一步。

  这段时间的调查成效显着,但是目前证据链依旧不完整,尤其是还缺少最关键的环节,那就是证明“L先生”就是郎黎平本人,以及找到那笔“款项”最终流入郎黎平或其家人账户的证据。

  这条证据链的最后一环,会藏在哪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