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6章 接招,进行审计调查-《重生官场:从基层公务员干起》

  郎黎平这一手,以退为进,极其高明。

  他抢在熔炉行动组可能取得更突破性进展之前,主动将自己置于被审查的位置,瞬间化被动为主动。

  李东沐迅速在脑海中进行了分析,至少有四方面对他是极为有利的。

  第一,他成功塑造了自己“襟怀坦荡、主动接受监督”的光明形象,占据了道德制高点,将之前的各种传闻和身边人的问题,轻巧地归结为“风言风语”和“个人问题”,与自己切割开来。

  第二,他巧妙地将审查范围限定在自己直接分管且重大的项目和资金上,这范围可大可小,解释权很大程度上在他自己手中,为其操作留下了空间。

  第三,他提出“公开、透明”,实则是将调查工作从纪委的秘密行动,拖到相对公开的行政审计程序,这无疑会大大增加调查难度,也便于他利用规则进行应对和化解。

  第四,他拉上了省委和干部群众的大旗,使得程岗和李东沐难以直接拒绝,否则就显得省委不信任同志,不敢接受监督。

  程岗眼神中也是无尽的思索,沉吟片刻后缓缓说道:“黎平同志主动要求审计,这种态度是好的,体现了对组织负责、对自己负责的精神。省委对此全力支持。”

  “只是后续如何进行,我会让办公厅牵头,纪委、审计厅、财政厅配合,拿出一个稳妥的方案,提请常委会审议。”

  郎黎平愣了一下,程岗的回答在他的预想之内,但是又似乎有所出入。

  “那就等候常委会尽快研究,尽快还我清白。”

  说罢,郎黎平径直起身离开……

  “东沐,来我办公室。”

  两人到办公室后,神情一致的眉头紧锁。

  “他这是给我们出了一道难题。同意审计,等于让他牵着鼻子走,调查节奏和范围都会被打乱,很多秘密调查手段无法使用。不同意,则正中他下怀,会被他反咬一口,说我们不敢透明操作,心里有鬼。”李东沐说道。

  程岗点点头道:“是啊,这是一步阳谋。但我们没有更好的选择,必须接招。不过,接招的方式可以灵活。审计可以搞,但怎么搞,搞多深,主动权不能完全让他掌握。”

  “东沐,这件事虽然由省委办公厅牵头,但是行动草案还是由你还牵头把关,我们两个定好调子,然后再由省委办公厅报请常委会……”

  程岗此刻只能相信李东沐,也必须相信李东沐,只有他对这个案件是最了解的,也只有他与郎黎平经过了多回合的博弈,知己知彼……

  经过一周左右的反复修改调整,正式提请了省委常委会研究审议。

  表决环节,郎黎平毫无意见的举手同意。

  很快,一个由省委办公厅、省纪委、省审计厅、省财政厅联合组成的“省长分管重大项目及资金专项审计调查组”正式成立。

  关于组长的人选,常委会也是多轮议论,若是由省委或省政府部门领导担任,似乎都不太中立,因此选来选去,最终选择了一位曾经有过纪检工作履历的政协副主席担任。

  副组长则由省纪委常务副书记赵明远和审计厅厅长担任。

  审计范围表面上尊重了郎黎平的意见,但程岗和李东沐巧妙地在方案中加入了一条,那就是根据审计中发现的情况,必要时可延伸审计相关关联单位和个人。

  这一条意见,为后续调查留下了极大的操作空间。

  审计调查组刚一成立,便感受到了无形的压力,毕竟调查对象可是省长。

  郎黎平表现得极其配合,开放了所有声称的相关文件记录,但其秘书班子提供的材料浩如烟海,且编排方式刻意琐碎复杂,许多关键文件的审批流程被隐藏在海量的常规文件中,需要极大的耐心和专业知识去梳理。

  这明显是在用信息洪水战术消耗审计组的时间和精力。

  同时,郎黎平阵营的舆论机器再次开动。这次不再是攻击,而是大肆宣扬“郎省长主动接受审计彰显担当”、“岭西省政治生态清明开放”等论调,试图将这次审计包装成一场“ZZ秀”,给审计组戴上“必须客观公正,但不能查出问题”的紧箍咒。

  审计进展缓慢而艰难。审计组发现,郎黎平直接批示的项目,表面程序往往完备,难以挑出硬伤,毕竟三重一大项目不仅要经政府常务会研究,还要向省委常委会汇报。

  这些流程都是在审计工作的合理规则之内的,因此从这方面看确实很难看出问题。

  可是,赵明远带领的纪委人员却敏锐地注意到,几个获得巨额补贴或优惠政策的项目,其最终受益人虽然看似与郎黎平毫无关联,但这些企业的控股股东或幕后投资人,却总能隐隐与郎黎平已经潜逃的妻弟,以及堂妹郎玉娟的基金会、甚至沙昆案中的某些空壳公司扯上关系。

  赵明远将此情况向李东沐进行了汇报。李东沐也敏锐的察觉到其中潜藏的问题。

  “他在用合法的程序,掩盖非法的目的。所有的利益输送都经过了精心包装和多次转手。”

  “我们就顺着这些关联企业往下查,审计组的身份正好是个掩护。”

  “我们可以用把需要延伸审计了解情况作为理由,对这些企业进行公开查账。重点查他们获得政府项目或资金后的真实用途和资金流向。”

  一周后,调查果然有了成效,而且还击中了郎黎平的要害。

  那些关联企业被调查审计后顿时慌了神,他们是生意人,不像郎黎平那样沉得住气。

  很快,各种说情、打招呼的电话开始打到审计组甚至省委领导那里,以“影响企业正常经营”、“破坏营商环境”为由进行施压。

  郎黎平本人也受到这些影响,开始在一些场合无意间强调审计工作要把握好度,不能变成扰民伤企的运动。

  审计是省长亲自分管的,他的这些表态,无疑让审计人员不知所措。

  查,还是不查?

  压力再次传导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