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3章 关羽诈败?败走?-《三国:开局长坂坡,赵云是我叔?》

  前文曾言,关羽自傲而非自大,惯以全力施为,谋定而后动。

  昨日夜里,自赵林亲卫处得了军情战报,遂因势而定计,早令关平率一部人马星夜伏于隐山左近。

  夏侯惇拥五万之众,又多骑兵。

  宛城以北,博望以南,地势平缓,少有孤山,不成险要,似此平原用兵,极为倚重骑军。

  关羽所部分兵迁徙百姓,守备两处堤坝,又有周仓领水军两万驻于高处,以为放水之时接应之用。

  如此,关羽麾下能用之兵仅有万余,且只有不足千余骑军。

  赵林倒是有五千汉羌铁骑,但为图全功,早命其伏于博望城西。

  事实上,便是叫赵林麾下铁骑充作左右两翼,与夏侯惇大军交战,亦不足以扭转劣势。

  以关羽自傲性格,能使出诈败之计,可见用谋之深,欲克敌之心何坚也。

  距离稍远,追兵目及败军而不及羽身,关羽遂将肩头箭矢抛下,谓左右曰:

  “传令弓弩队,沿途多抛衣甲;长兵队,舍短兵疾走。”

  左右闻之,速速口口相传,使军令传递至两部。

  也就是荆州军有江陵水车作坊,才有如此豪华配置。

  弓弩着铁甲,虽只半身,且铁甲覆胸而不及背。

  须知以曹军之精锐,弓弩手亦多为皮甲,可见荆州军兵甲之盛。

  长兵士卒腰配环首刀,更是天下兵马无有能效仿者。

  一水车工坊,一曲辕犁。

  工坊锻造效率十倍于曹孙,曲辕犁使原本便有沃土的荆、益、交三州产粮几近倍增。

  科技改变生活,更改变天下大势!

  若弓弩无铁甲,岂不是要刀盾卸甲?

  长兵不配短兵,岂不是要抛弃利器!

  届时,如何以赤手空拳回军战之!

  若不丢盔弃甲,又如何能赚得夏侯惇中计!

  昔日赵林攻交州时,有智将杨历使诈败之计诱骗谢旌中伏,当时杨历曾率军三战谢旌,每战折损数百精锐,方骗得谢旌中计。

  如今关羽兵少,若无兵甲豪华配置,便要以士卒性命为引,不知死伤何其众矣。

  博望坡,夏侯惇,敌军溃败,率军追击。

  似曾相识的一幕,夏侯惇岂能不生疑?

  只可惜,他不知何为后见之明偏差(hindsight bias)。

  向日诸葛亮火烧博望坡,夏侯惇先被赵云诈败引诱,又遭刘备亲自为饵,再行诈败诱骗,最终失了智,被东汉火法师一把火险些烧尽十万大军。

  今日之战,夏侯惇在故地行故事,焉能不备?

  昔日赵云迎战之时,麾下士卒号衣繁杂,兵甲不备,阵列散乱,然败走之时,那乌合之众却脚程极快,鲜有落伍被俘者。

  今日关羽被我压着打,又以神射伤其左臂,其败军虽也少有被俘者,却丢盔弃甲,溃不成军。

  如何能是诈败?

  昔日刘大耳亲自诱敌,乃引我入博望坡草木茂密之处,终以火攻伤我。

  今日关羽溃败,慌不择路,竟走隐山山脚!

  此地除却隐山一侧地势稍有起伏,其余三面皆为平原,便有少许林地,如何能施展火攻之计?

  副将谏言有伏兵?

  呵呵,莫非当我夏侯惇不知兵!

  便有伏兵,必在隐山上,那关羽眼见便要逃出隐山山脚,若有伏兵,此时不现身,更待何时?

  等到关羽逃出唯一能设伏之地,等到我大军追上前去,斩尽杀绝,再跳出来找死吗?

  夏侯惇思及此处,不屑的看了一眼忧心忡忡的副将,心中暗道:

  “我自从军近三十载,历经大小战事,何止百余,须用你提醒?

  哼,往日兵败博望坡,乃中诸葛村夫奸计也!今番我誓要捉了那红脸贼,一雪前耻!”

  夏侯惇不听副将谏言,直叫左右快马加鞭,追击关羽。

  沿途追上丢盔弃甲的步卒,只叫左右留下数人收降,夏侯惇不作停留,只管领骑军向前。

  此时,曹军骑兵在前,步卒在后,骑军追逐斩将夺旗之功,步卒贪图路上甲胄铁器财货,两者间距愈远。

  便在曹军骑军追逐向前,转过一片树林之时,忽有排刺、竹枪、羽箭、弩矢自山脚处倾斜而下。

  曹军骑兵猝不及防,瞬间落马数十众。

  夏侯惇见状,惊诧一瞬,又瞬间冷静,谓左右曰:“吾早知伏兵必在隐山,速速结阵避箭,去追...”

  话未说完,独眼猛的睁大,望着前方,失声叫道:“关羽败兵何在?!”

  却是已不见了关羽所部。

  副将急报曰:“山脚有林,形似列树(路旁行道树),关羽引军向南,必是过林而走,袭我步卒去也!”

  胡说!关羽骑兵不多,即便诈败,如何敢绕回去袭击步卒?

  若是只率骑军袭击,一着不慎,恐陷进我军阵中,反被围杀。

  若率全军迂回,那步卒两条腿,怎快得过我军铁骑?

  恐怕不等交战,我铁骑已追至矣!

  不过...关羽既是在此设下一部伏兵,必有诡计,若来时路上亦有伏兵...

  嘶...难道真是去袭我步卒?

  夏侯惇强自镇定心神,环视战场,见骑卒无盾牌以遮挡箭雨,中箭落马者络绎不绝,遂急命向前突围。

  此时向来路回军已然不及,不如继续向前,远离山脚,危局自解。

  且夏侯惇心中尚有疑惑。

  既是伏兵于此,为何只见弓弩陷阱,不见敌军堵路截杀?

  那箭矢也不甚众,以夏侯惇的眼力,自是能瞧出埋伏于此的弓弩手不过一两千人。

  关羽南征北战,岂会如此不智,以为两千弓弩手便可将数千骑军尽数射杀于此?!

  此间必然有诈!

  那隐山林密,骑军攻之不易,且脱离弓弩射程,再作计较!

  “绕右侧林地,回援步军!”

  眼见骑军大部脱离弓弩射程,夏侯惇策马前出,欲亲领骑军绕林而走。

  谁知,甫一转道,却见南方烟尘滚滚,关羽正率军向南疾奔。

  其军阵散乱,不是溃败逃窜,又是为何!

  夏侯惇见状大惊,转头去看隐山伏兵,又转回头来,独眼死死盯着丢盔弃甲,哭喊着“踏马逃命!”的荆州溃兵,忽咧嘴一笑,谓左右曰:

  “我道那伏兵为何只以箭矢伤人,却无兵卒拦路截杀!哈哈哈哈...红脸贼计穷矣!竟是以弓弩舍命断后,自去逃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