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3章 接风!-《重生年代:我退婚村花捶爆丈母娘》

  回到正堂时,

  刘青山看到刚才还在门口互相“指责”、几乎要吵起来的两位老人,此刻竟像什么事都没发生过一样,又亲密无间地凑在了一起。

  他们俩几乎是头顶着头,佝偻着腰,如同两个在沙滩上发现了绝世珍宝的孩童,所有的注意力都完全被手中那张小小的照片所吸引,甚至因为谁先看、谁多看一会儿而再次争执起来。

  “哎!我说老三!你看够了没有啊?眼珠子都快掉出来了!该轮到我仔细瞧瞧了!”刘树义嘴上说着,手就已经急不可耐地伸了过去,想要把照片拿过来。

  刘树茂立刻一个敏捷的战术性侧身,用肩膀和手臂护住照片,仿佛护着什么绝密文件,头也不抬地反驳:“谁看够了?!我这刚上手,还没焐热呢!你这老家伙急什么急?投胎啊?!让我安安静静、仔仔细细地再看一会儿咋了?又看不坏!大哥又跑不了!”

  “嘿!你个老三!反了你了!快给我!长幼有序懂不懂?!”刘树义有点急了,吹胡子瞪眼,试图用哥哥的身份压人。

  “屁的长幼有序!刚才在门口谁先哭鼻子的?这会儿倒摆起哥哥的谱了?再说了,尊老爱幼你不知道吗?我先拿到的,就是我的!排队等着!”

  刘树茂毫不示弱,反而将照片抓得更紧,还故意把照片往远离刘树义的方向挪了挪,炫耀似的又低头专注地看了起来,嘴里还啧啧有声,仿佛在品鉴无价之宝。

  “你……你个混球!”

  刘树义气得够呛,却又不好真的上手硬抢,只能围着他转半圈,伸着脖子试图从各种角度再看上几眼,那急切又无可奈何的样子,哪里还有半点统兵大将的威严。

  看着两位共和国的高级将领,为了一张照片像老小孩一样你争我抢、互不相让,刘青山忍俊不禁,嘴角扬起一抹弧度。

  但同时,他心中也被深深触动了:这份毫不掩饰的珍视与近乎幼稚的争执,背后蕴含的是对大哥何等深厚的思念与情感!

  这种卸下所有身份伪装、回归最本真兄弟情谊的互动,恰恰证明了他们至情至性的真性情!

  看到刘青山和刘伟民进来,

  刘树义这才轻咳一声,迅速恢复了大家长的威严模样,但眼角眉梢的喜悦却藏不住。

  他挥了挥手,声音洪亮地吩咐道:“好了好了!这都大中午了,开饭开饭!折腾了一早上,青山肯定早饿了。伟民,别愣着,赶紧让他们端饭上来!”

  “好的,爷爷!”

  刘伟民连忙应道,又补充说,“那咱们都去餐厅吧。”

  几人移步至餐厅。

  餐厅的布置简洁而庄重,一张厚实的红木圆桌占据中央,桌面上没有繁复的雕花,只有岁月打磨出的温润光泽,周围整齐地摆放着几把样式朴实无华、却结实耐用的高背椅。

  整个空间没有任何奢华的装饰,唯有墙上悬挂的一幅巨大的军事地图和一面鲜艳的军旗,无声地诉说着这个家庭非同寻常的背景与使命。

  很快,饭菜便由一位穿着干净围裙、动作利落的勤务人员端了上来。

  尽管刘树义、刘树茂如今已是位高权重、声名显赫的军中重臣,但眼前的菜肴却与想象中的宴席相去甚远,不见丝毫奢华铺张的痕迹。

  映入眼帘的,是再实在不过的家常菜色,却透着一股令人心安的温暖与扎实。

  一大盆红烧肉炖得色泽酱红油亮,五花三层肥瘦相间,酥烂入味,浓郁的肉香扑面而来,是那种最解馋、最实在的硬菜。

  一盘清炒时蔬,火候掌握得极好,蔬菜翠绿欲滴。

  一条清蒸鱼体型不小,鱼身铺着葱丝姜片,蒸得恰到好处,鱼肉白皙,鲜香之气氤氲而上。

  外加一大海碗西红柿鸡蛋汤,红黄相间,蛋花浮沉,热气腾腾。

  最后是满满一桶晶莹剔透、颗粒分明的白米饭,散发着诱人的米香。

  虽然这些菜简简单单,但分量却是十足十的豪迈,大盘大碗,堆尖冒顶,透着一股军人家庭特有的实在与质朴,仿佛生怕有人吃不饱似的。

  这绝非精雕细琢的宴客之道,而是真正过日子的家常气息,甚至带着几分军营食堂的痛快与直接。

  从这简单的饭菜中,隐约能窥见刘树义、刘树茂两人治家严谨、不尚浮华的作风。

  这绝非刻意的节俭,而是一种深入骨髓的、与他们的军人本色融为一体的生活习惯。

  地位和权力的提升,并未改变他们质朴的本色和对基本需求的务实态度。这桌饭菜,无声却有力地彰显着这个位高权重之家未曾褪去的军人底色与根植于心的淳朴家风。

  它仿佛在无声地宣告:无论身居何位,初心不忘,本色不改。

  众人落座后,

  刘树义吩咐都动筷子,他端起碗就开始干饭。

  刘树茂也是。

  不过刘伟民注意到一个细节,今天两位爷爷吃饭的速度,明显比平时那雷厉风行的速度要慢了许多,话也多了不少,心思显然都不在吃饭上。

  这时,

  刘树义亲自夹起一大块肥瘦相间的红烧肉,不由分说地放到刘青山碗里,语气带着不容拒绝的关切:“青山,来,多吃点!正长身体的时候,瞧你瘦的!以后啊,这里就是你的家,千万别拘束!”

  他的动作自然流畅,仿佛早已将刘青山视为家中一员。

  刘树茂也不甘示弱,连忙舀了一大勺鸡蛋盖在刘青山碗里的米饭上:“对对对,多吃鸡蛋,补脑子!写文章费神!以后常来,想吃什么就跟……跟你三爷爷说!”

  他差点顺口说“跟我孙子说”,及时改了口,脸上带着一丝找到合理身份的得意。

  接着,

  刘树义放下筷子,神情变得异常郑重,他看着刘青山,一字一句地正式介绍道:“青山,正式认识一下。我,刘树义,是你爷爷刘树德的二弟,也就是你的二爷爷。”

  他指了指旁边的刘树茂,“他,刘树茂,是你三爷爷。”

  刘树茂立刻挺直了腰板,配合着重重点头。

  介绍完毕,

  两位老人的目光中都充满了赞赏和一种与有荣焉的骄傲。

  刘树茂这时开口说道,语气中满是欣慰:“好孩子!你的事,我们都听说了,也看了报纸。好样的!真有出息!全国的高考状元,那可是全国独一份!”

  “文章写得好,诗也写得好!《一代人》,短短两句,道尽了咱们这代人的精气神!写得好!真没想到,咱们老刘家,还能出你这么个文曲星!”

  “这要是搁在古代,那就是正儿八经的御前钦点状元郎!是要披红挂彩、跨马游街、光宗耀祖的!”

  “哈哈哈哈哈,老三说的对!”

  刘树义也大笑起来,“岂止是文曲星?我看青山是文武双全,心智坚毅,沉稳果敢!面对那么大的冤屈和压力,能忍常人所不能忍,谋定而后动,不出手则已,一出手便是雷霆万钧,直击要害!这份心性,这份谋略,分明是大将之风范!将来必定能成大器!”

  “没错。以后看谁还敢说我是大老粗?看老子不兜他两个大嘴巴子!”

  刘树茂梗着脖子,大声道:“老子有个状元孙子,谁有?尤其是老许那个狗日的,回头老子就上他家去!”

  两人你一言我一语,毫不吝啬赞美之词,听得一旁的刘伟民都与有荣焉,频频点头。

  刘青山被夸得有些不好意思,但心中却暖流涌动。

  他能感受到,这份夸奖背后,是两位爷爷发自内心的认可、骄傲和浓浓的亲情。

  夸完之后,

  刘树义脸上的笑意稍稍收敛,又恢复了大家长的威严。

  他转头看向刘伟民,语气不容置疑地吩咐道:“伟民,吃完饭你就立刻去通知,让家里所有人,我说的是所有人,今天晚上必须都给我回来!一个都不能少!有任务的想办法请假,在外地的想办法赶回来!”

  “这是命令,不得有误!!”

  说完,他转向刘青山,语气缓和了许多,带着一种浓浓的关切:“青山,你下午该上课还是去上课,学业不能耽误。等下课了,让伟民去接你。晚上过来,二爷爷给你正式接风洗尘,也让你认认门,和家里人都见见面,熟悉熟悉。以后这里就是你的家,家里人你必须都得认识。”

  一旁的刘树茂听了,立刻插嘴,带着几分老小孩似的任性:“上什么课啊!那些课什么时候不能上?青山下午就别去了!留在家里陪三爷爷我说说话,咱爷俩儿好好唠唠!我有一肚子话想问你呢!”

  他眼巴巴地看着刘青山,满是期待。

  刘青山看着三爷爷像个孩子般希冀的眼神,心中好笑又温暖,正欲点头答应。

  “胡闹!”

  刘树义立刻板起脸斥责道,打断了刘树茂的话,“你多大年纪了还这么不着调?青山是学生,学业是正事!跟你一个老头子有什么好唠的?再说了,晚上他就过来,到时候有的是时间让你唠个够!差这一下午?”

  刘青山见状,赶紧笑着打圆场,语气恭敬又带着让人舒服的体贴:“二爷爷,三爷爷,没事的。我现在在中文系,课程内容对我来说相对轻松,压力不大,偶尔缺一堂课影响不大。”

  “不瞒您二位说,我现在的日常重心其实是放在创作上,上课更多是一种沉淀和积累,丰富生活体验。既然三爷爷想聊聊,我下午就留下来陪陪三爷爷和二爷爷。”

  他这话既顺从了三爷爷的心意,又解释得合情合理,丝毫不显得怠惰。

  众人闻言都笑了起来。

  刘伟民在一旁凑趣道:“爷爷,青山现在可是名副其实的大作家,名扬全国,家喻户晓!作品读者无数呢!上学对他来说不重要,就是一种经历罢了,少上一天半天课,真没什么大碍。”

  刘树茂一听,顿时得意地哼了一声,腰板都挺直了些,斜睨了刘伟民一眼:“那是!也不看看是谁家的种!比你小子强多了!”

  刘伟民立刻一缩脖子,讪讪地不敢接话,赶紧拿起酒瓶,乖巧地给两位爷爷和刘青山斟满酒杯,转移话题:“来来来,满上满上!”

  “来!”

  刘树义举起酒杯,目光扫过众人,最后落在刘青山脸上,眼神欣慰,“为了咱们老刘家今日团圆,干杯!”

  “干杯!”

  酒杯碰撞发出清脆的响声,餐厅里充满了欢声笑语,洋溢着浓浓的、失而复得的亲情温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