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白家招待-《妻子恨我三年,离婚后她却崩溃了》

  杜浩轩那嚣张的气焰瞬间将所有人的目光都吸引了过来。

  见状,杜浩轩的得意更是溢于言表。

  他清了清嗓子,故意用一种洪亮而清晰的语调,将林弦方才的赌约一字不差地重复了一遍。

  “各位都听见了!大伙儿可都替我做个证,免得将来我们把案子破了,某些人却要耍赖不认账!”

  他口中的“某些人”,自然是意有所指,目光轻蔑地瞥向林弦。

  见他这副小人得志的嘴脸,赵明脸色铁青,一股怒火直冲脑门,他猛地抬脚,就要上前给杜浩轩一点教训。

  “老赵!”

  林弦的声音适时响起,不疾不徐。

  赵明硬生生止住了脚步,回头看向林弦,胸膛还在剧烈起伏。

  “要不是看在我的身份是警察上,我真给他两拳!”

  赵明忍不住气愤,两人之前被调查的事情,多半也是他干的!

  现在他居然还敢如此得瑟。

  “看他那样子,破案就破案,调查就调查,非要搞得跟开新闻发布会似的!

  看到他,我这心里的火气就不打一处来!”赵明咬牙切齿地说道。

  林弦淡淡地看了赵明一眼:

  “老赵,什么时候变得这么冲动了?我们是来破案的,不是来置气的。让他跳,到时候跳得越高,摔得越狠。”

  一番话让赵明瞬间冷静下来。

  他深吸一口气,想到林弦破案的能力,他随后心情平复下来。

  别人不知道,他还不知道吗?

  论破案,恐怕没人能超过林弦。

  ······

  夜幕降临,杜浩轩的侦探公司办公室内灯火通明,亮如白昼。

  杜浩轩正襟危坐,双手交叉撑在桌上,眼神灼灼地盯着他手下的几名得力干将。

  “怎么样?有什么发现?”

  几名探员对视一眼,其中一名看似领头的中年男子上前一步,压低了声音,却难掩激动:

  “老板,我们找到了一个关键证人,他提供了一个……决定性的证词。”

  “哦?”杜浩轩猛地从椅子上弹了起来,身体前倾,双眼放光,“快说!”

  “老板,为了让这个人开口,我们确实费了不少功夫。

  不过,功夫不负有心人,这份证词,大概率可以让我们锁定杀害陈国栋的真凶!”

  “别卖关子!”杜浩轩不耐地打断他,“我只想知道,证人是谁,证词是什么!”

  见老板如此急切,那名探员也变得愈发亢奋:

  “老板,证人是化工厂里的一名普通工人。

  他亲耳听到,工厂老板吴世坤和保安队长赵大虎曾秘密商议,要除掉陈国栋!”

  “而且……”他顿了顿,抛出了最重磅的炸弹,“他还录下了当时的对话!”

  “什么?!”杜浩轩大喜过望,一拳砸在桌上,

  “太好了!人证物证俱在,这回他们插翅也难飞!”

  剩下的话,他不必再说。

  有了这份铁证,赌约的胜利已是囊中之物!

  一想到林弦将在众目睽睽之下向他下跪、自扇耳光的狼狈模样,杜浩轩的眼睛就眯成了一道缝,心情瞬间从云端跌入蜜罐,愉悦无比。

  与此同时,林弦的家中。

  他简单地洗漱了一番。

  墙上的时钟刚刚指向八点,林弦却已躺在了床上。

  平日里他绝不会这么早休息,但为了探寻那被迷雾掩盖的真相,他必须提前进入状态。

  身体接触床榻的刹那,一股浓重的睡意如潮水般涌来,眼皮仿佛有千斤重。

  意识沉入黑暗,那片熟悉的、浓稠如墨的雾霾再次出现。

  他信步向前,一扇木门悄然浮现。

  对这个空间,林弦已是轻车熟路。

  他径直走向那扇挂着“死亡图书馆”的房门,伸手推开。

  眼前依旧是那片无边无际的书籍海洋,看不到尽头。

  林弦来到对应的书架前,认真翻找着关于“陈国栋”的资料。

  “抗战老兵,95岁……”

  这个范围很明确,很快,他的目光锁定了一本书。

  “找到了。”

  一丝欣喜在眼底闪过,林弦翻开书页。

  那股奇异的感知力量瞬间涌现,周围的一切开始变得虚幻、扭曲,浓雾也随之缓缓消散。

  当雾霾彻底散尽,林弦的视野已出现在恒发化工厂附近一条僻静的小路上……

  一个小时后,林弦从沉睡中醒来。

  他睁开眼,回想着在“死亡图书馆”中看到的一切,眉头微微蹙起,眼神复杂。

  “原来……是这样。”

  他喃喃自语,心中已有了答案。

  见时间尚早,他调整了一下呼吸,决定踏踏实实地再睡个好觉。

  另一边,白家别墅。

  整座别墅灯火辉煌,璀璨的水晶吊灯将大厅映照得亮如白昼。

  长长的餐桌上,珍馐佳肴琳琅满目,奢华至极。

  白家家主白振山精神矍铄,脸上堆着谦卑而热情的笑容,恭敬地望着主座上的王伯。

  他身旁的儿子白弘更是小心翼翼,脸上挂着恰到好处的客气。

  偌大的餐桌上,只有王伯与白家父子三人。

  然而,四周却肃立着一圈垂手侍立的仆人。

  在王伯到来之前,白振山已三令五申,务必要将这位贵宾伺候得无微不至。

  王伯是从林家来的,这层关系,他们白家必须不惜一切代价打理好。

  这绝非一次普通的宴请,而是白家能否更上一层楼的关键转折点。

  因此,大厅里的气氛,与其说是热情,不如说是一种近乎虔诚的尊敬。

  “让你们破费了。”王伯淡淡地开口,语气客气却带着一股威严。

  白振山闻言,连忙摆手,笑容愈发诚恳:

  “王伯,您太客气了!您能莅临寒舍,是我们白家几辈子修来的福分,何谈破费二字!”

  他说着,向儿子白弘递了个眼色。

  白弘立刻会意,躬身道:“王伯,家父时常提起您,对您敬佩不已。今日您能大驾光临,我们父子真是欣喜若狂。”

  “嗯。”

  王伯客气的点点头,让白振山紧绷的神经稍稍放松。

  “那我就打扰你们几天了。”

  “不麻烦,不麻烦!”

  白振山连忙接话,“要不是知道王伯日理万机,我们真盼着您能在此多住些时日呢!”

  王伯摇了摇头:“这次来苏杭,恐怕不能长住。办完手头的事,我就得回去。”

  “办事?”

  白振山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个词,尾音微微上扬。

  王伯并未在意,只是放下筷子,神情变得严肃起来:

  “我过来,是为了陈国栋的案子。”

  此话一出。

  白振山的笑容瞬间凝固。

  他小心翼翼地试探道:

  “王伯,恕我冒昧……这陈国栋是何许人也?

  竟能劳动您大驾亲自跑一趟苏杭,想必……必定是位了不得的大人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