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二十年间多变幻-《为了抄古诗词,我把历史写成小说》

  第一百八十六章,二十年间多变幻

  杨仪等人扶诸葛亮灵柩到成都,刘禅带着文武百官,尽皆挂孝,出城二十里相迎。

  刘禅放声大哭,上至公卿大夫,下及山林百姓,男女老幼,无不痛哭,哀声震地。

  后将灵柩送至定军山安葬。

  谥号忠武侯。

  后世杜甫有诗曰: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后世白居易有诗曰:

  【先生晦迹卧山林,三顾那逢圣主寻。】

  【鱼到南阳方得水,龙飞天汉便为霖。】

  【托孤既尽殷勤礼,报国还倾忠义心。】

  【前后出师遗表在,令人一览泪沾襟。】

  后世陆游有诗曰: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后世杨万里有诗曰:

  【先生晦迹南阳卧,紫髯将军三顾频。】

  【汉室未兴星已陨,长留遗恨在君臣。】

  后世文天祥有诗曰:

  【斜谷事不济,将星殒营中。】

  【至今出师表,读之泪沾胸。】

  【汉贼明大义,赤心贯苍穹。】

  【世以成败论,操懿真英雄?】

  至此,三国再次进入了相对平稳的时期。

  四年后,魏主曹睿因病驾崩。

  曹睿死前,诏司马懿、曹爽等忠臣托孤。

  曹睿拉着司马懿的手道:“当年刘玄德在白帝城病危,以幼子刘禅托孤于诸葛孔明,孔明因此竭尽忠诚,至死方休。偏邦尚且如此,何况大国乎?朕幼子曹芳,年才八岁,不堪掌理社稷。请你务必竭力相辅,无负朕心。”

  又对曹芳道:“仲达与朕一体,你要敬之礼之。”

  曹芳抱着司马懿的脖子不放手,曹睿笑了,对司马懿道:“太尉勿忘幼子今日相恋之情!”

  说罢,潸然泪下。

  司马懿顿首流涕。

  曹睿驾崩,曹芳继位。

  曹睿谥明帝,改元正始。

  时光匆匆,十年既过。

  这十年间蒋公琰、费文伟相继执政,偶有北伐,但收效甚微。

  魏国曹爽独揽大权,嚣张跋扈。

  这日,曹爽又派李胜试探司马懿。

  司马懿装病。

  李胜进到床前,道:“今天子命我为荆州刺史,特来拜辞。”

  司马懿道:“并州边陲,你要好好守备。”

  李胜道:“是荆州刺史,不是并州刺史。”

  司马懿道:“哦,你是并州来的啊!”

  李胜道:“汉上荆州耳!”

  司马懿道:“哦,你是荆州来的啊!”

  李胜道:“太傅怎么病成这个样子了?”

  接下来司马懿又是喝汤表演,喝了一衣服。

  李胜回去告诉了曹爽,曹爽大喜——吾无忧也。

  接下来,曹爽带着皇帝曹芳出城去祭拜明帝。

  司马懿起兵……清君侧。

  桓范建议曹爽道:“咱们带着皇帝去许都,再慢慢以天子的名义调兵讨伐司马懿。”

  曹爽道:“我一家老小都还在城里呢。”

  曹爽犹豫不决。

  许允对曹爽道:“司马懿只是觉得你兵权太重了,就想削一下你的兵权,没别的意思。”

  最终,司马懿指着洛水发誓:“只削你兵权,别无它意。”

  曹爽一看信了,道:“我情愿弃官,做个富家翁。”

  桓范气的大骂:“真是猪脑子!”

  曹爽解了兵权,回到府中,还有些担心。

  司马懿给送了些金银,他就放心下来了。

  还没好好享受呢,曹爽兄弟三人以及亲信统统被拉到市曹斩了首。

  曹芳封司马懿为丞相,加九锡,让司马懿父子三人,同领国事。

  远在雍州的夏侯霸听闻曹爽被满门抄斩,司马懿统领国事,连忙造反,投降了姜维。

  姜维接收了夏侯霸,问道:“司马懿父子掌权,有攻打我国的意思吗?”

  夏侯霸道:“司马懿刚篡位,还无暇顾及别国。但是魏国有两个新人,乃是咱们以后的大患。”

  姜维问道:“谁啊?”

  夏侯霸道:“一个是邓艾,一个是钟会。”

  姜维便上书皇帝刘禅,趁现在魏国内乱,北伐吧!

  接下来又是十三年的北伐。

  姜维率兵多次北伐,依旧无功而返。

  这十三年间,费文伟也被刺杀而死。

  皇帝刘禅便直接撤销了丞相之职,姜维为大将军,总领军事。

  魏国那边,更乱……

  司马懿,在杀了曹爽的第二年后也跟着死了。

  司马懿死后,权力移交给了儿子司马师。

  三年后,司马师废除皇帝曹芳,贬为齐王。

  另立曹髦为皇帝。

  又过了一年,司马师病逝,权力又移交到了弟弟司马昭手上。

  直到三年前,曹髦不甘为傀儡,率侍卫冲出皇宫,讨伐司马昭,大喊:“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最终被司马昭心腹成济当街斩杀。

  后司马昭立曹奂为皇帝,直至今日。

  东吴那边,孙权也已去世十年了。

  孙权去世之前,也变得昏聩不堪,废原太子孙和,改立幼子孙亮。引发了二宫之争。

  不少忠臣重臣受牵连而死。

  又因猜忌,逼死了陆逊等。

  孙权死后,幼子孙亮年仅十岁,托孤于诸葛恪、孙弘。

  此后,东吴内斗加剧。

  权臣诸葛恪专权,仅仅一年后就被宗室孙峻诛杀。

  接下来又是孙峻专权,诛杀大臣,奢侈暴虐。

  孙峻死后,其弟孙綝接任,继续专权。

  孙綝直接废了孙亮,改立孙休为皇帝。

  孙休继位后,设计诛杀了孙綝,吴国才算是相对平稳下来。

  ……

  蜀汉景耀五年,姜维再次上书北伐。

  魏国邓艾迎敌。

  两方杀的有来有回,夏侯霸身死,邓艾退回祁山寨不出。

  却说成都刘禅那边,重信宦官黄皓,沉迷于酒色,不理朝政。

  有大臣刘琰妻子胡氏,长的很漂亮,进宫去拜见皇后,结果被留在了后宫之中,一个月后才出来。

  刘琰当众打了妻子胡氏。

  刘禅直接杀了刘琰。

  至此,贤人渐退,小人日进。

  宦官黄皓为了争功,让刘禅把姜维换了下来,刘禅准奏。

  姜维知道后,气的要杀这个宦官,直接向刘禅进言。

  刘禅道:“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你一个大将军,连个小小宦官都容不下吗?”

  皇帝不杀黄皓,那姜维的祸事就不远了。

  姜维避祸,请奏去陇西屯田。

  第二年,司马昭令钟会引大军出征,邓艾引兵三万,往来接应。

  出师之时,太尉王祥问刘寔道:“钟会邓艾二人,可平蜀汉?”

  刘寔道:“定能平蜀汉,但不一定能回来。”

  姜维知道了魏国发兵,上书皇帝刘禅。

  刘禅每天与宦官黄皓宫中游乐,这等大事,不召群臣,而是问黄皓。

  黄皓道:“这是姜维为了立功,吓唬你的呢!我认识个神婆,能断吉凶,召来问问。”

  神婆跳了半天大神,道:“太平的很!再过几年,魏国的疆土都是陛下的!”

  刘禅大喜,重赏神婆。

  刘禅深信神婆的话,不理睬姜维。姜维多次上书,都被黄皓藏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