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倚目光转向文臣一侧,最终落在一位眼神精明的小胡子文官身上:“古往今来,强军需丰足军饷以支撑,而欲使百姓安居乐业则需充裕食物。然若财政之权过于分散,即便加倍努力,亦仅能收事半功倍之效。
本王深思熟虑,决意设立“凤翔度支盐铁制置使”一职,令其全权掌管凤翔府与陇州二州及下属十四县之所有财政收支、盐铁专卖等诸事!”
“张潜!”李倚蓦然点名。
户曹参军张潜心内一阵激荡,虽然早已有了心理准备,但仍然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迅速出列,深深作了一揖:“臣在!”
李倚凝视着张潜,沉声道:“自今日始,擢升你为制置使!”
说完,他将一枚崭新铸就的银印赐予张潜,继续说道:“本王授你全权,责你清查历年账目,整顿两税与商税,厘定度支开销等诸事!
首务乃确保四镇雄师及玄甲卫之粮饷器械供应无虞,次则保障官吏俸禄、民生抚恤及府兵安置!”
李倚语气愈发肃穆:“然,权责务必明晰!
制置使专司财政赋税,与刺史、县令之行政权责有别。你当速组度支司,可自本王之旧属、州县寒门士子及招募精通算学者中,遴选出二十位干练之官,分遣至各州县关键财赋之位。
原有州府财曹官吏,务须全心配合新设司衙,断不可有丝毫推脱懈怠之举!若有谁敢阳奉阴违,或贪污受贿、玩忽职守,无论其官阶品级高低,你皆有权先将其缉拿,而后上报本王及李长史,待我等严惩之!”
李倚眼神犀利,凝视着张潜,郑重地说道:“盐铁专卖,关乎大利,亦是关乎百姓生活之根本大事!”
他稍作停顿,接着道:“本王所期,官盐与官铁皆能质优量足、价稳!故,你当速立一套完备之官营购销网络,且须严惩那些私自贩卖盐铁之行为!
凡在缉拿私贩上表现卓越者,必获重赏;而纵容或勾结私贩者,则必遭严办!务须确保官营盐铁之利益畅行无阻,亦须使那些私自贩卖盐铁之行为绝迹!”
“开源之策,已至迫在眉睫之境!”李倚思维敏锐,条理分明地继续说道,“首,当大力激励行商,对其可适当减免关市之税,以重振凤翔之商路!
次,于岐州与陇州二地择适宜之地,设官营之织坊与铁器坊,如此既可满足军队与百姓之日常所需,又可增收入、省开支!
末,尚需专遣专人督办屯田与营田之事,招募那些流离失所之百姓,开垦那些荒芜之土地,将其作长久之策施行!
若短期内军资仍有缺口,可考虑发行“凤翔军兴债”。具体之法,乃向境内之富户与商贾借贷,由王府提供担保,并许诺给予合理之利息及未来盐铁专卖之优先权利。借款之数额,将由王府核定。”
张潜双手紧握着银印,只觉其重若千钧。
只是大王的指示条理分明,权责明晰,且赐予他组阁之权,令其心下稍安。
他昂首挺胸,朗声道:“臣张潜,必当竭尽所能,开源节流,理清账目,确保盐铁专卖之渠畅通无阻,使府库充盈,不负大王之厚望!”
末了,李倚的目光缓缓掠过在场诸位文臣,声音沉稳而坚定:“处理政务,自当依循朝廷之制,以安民心。然治国之要,在于脚踏实地、务求实绩。故命王府长史李振拟定了州县官吏考核之新规!”
李倚目光如炬,看着李振,缓缓说道:“此次新规,将以税赋实征、户口增益、农桑水利、地方靖安这四方面为重点!务必做到简洁明了,方便后续核查!
王府将会派遣‘观察使’,依据此新规定期巡查州县,考核其治理政绩!若有政绩卓越者,无论其出身如何,本王都将上奏朝廷,破格提拔任用!而那些碌碌无为、敷衍了事之人,则会逐步被淘汰替换!”
李振闻听此言,赶忙出列,面色沉稳地回应道:“臣遵命,堂议后将新规下发到各州县!”
堂下的州县官员们听闻此言,神色各异。有人面露期待之色,显然对这新规充满信心,认为自己有机会一展身手;也有人感到压力倍增,担心自己无法达到新规的要求。
但是众人都知道此次考评绝非走过场,而是动真格的。
片刻,李倚的声音复又拔高:“为补王府之空缺,育储备之良才,本王决意自今日始设‘幕府’!”
稍作停顿,缓缓看向四周,接着道:“凡精于经史、谙熟律令、擅于算学、通晓军务、晓知农桑水利者,不论出身门第,皆可投自荐书!
经王府之考校,将依其才具录用,授参军事、推官、掌书记等职!日后若有外放之机,此等之人必为州县之得力干员!”
此令一出,再加之前面的破格提拔张潜,使得堂下诸多寒门出身之佐吏明白这位亲王不是说说而已,眼中不由得闪过亮光。
“凡涉战后流民安置、土地纠纷等特殊情形,州县务须据实禀报,不得隐瞒或虚报。王府将据实际状况,斟酌奏请朝廷颁行相应之“教令”,或依律法,采权宜之策处置。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然无论如何,皆须秉持公正、高效之原则,速解民众之困!此外,王府之法曹需加强对州县刑狱及徭役征发之监督,严惩任何枉法害民之行为!”
李倚说完,堂内肃穆异常,悄然无声。
文武诸臣皆沉醉于适才那一连串条理分明、务实高效且雄心壮志之方略中,良久不能自醒。
此非割据一方之策,实乃强藩兴治、以待王命之根本之图!
李倚缓缓站起身来,他身上的紫袍随风拂动,发出轻微的声响。
他的声音如同金玉交击一般,清脆而响亮,在梁宇之间回荡着:
“诸位!我等坐镇岐陇,绝非为了个人私欲!乃是镇守此西陲门户,为黎民百姓守护这一方安宁!
今日所定之策略,皆为使军队强盛、粮食充裕,使吏治清正,共襄国家之中兴!望诸位各尽所能,齐心协力!本王在此,与诸位共勉!”
短暂的沉寂过后,整个场面突然变得喧闹起来。
以李振、张全义、高仁厚、张潜和四位军将为首,满堂的文武官员们纷纷离席。他们动作迅速而有序,每个人都面带庄重之色,面向着李倚,深深地躬身长揖。
这一长揖,不仅仅是一种礼节,更是一种表达忠诚和决心的方式。
伴随着这一举动,众人的声音汇聚成一股强大的声浪,充满了信心与激昂:“大王英明!臣等(末将等)谨遵王命!必竭忠尽智,推行新政,强兵足食,肃清吏治,使我岐陇固若金汤,成为西陲之藩屏!”
喜欢唐末,开局就被软禁
本王深思熟虑,决意设立“凤翔度支盐铁制置使”一职,令其全权掌管凤翔府与陇州二州及下属十四县之所有财政收支、盐铁专卖等诸事!”
“张潜!”李倚蓦然点名。
户曹参军张潜心内一阵激荡,虽然早已有了心理准备,但仍然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迅速出列,深深作了一揖:“臣在!”
李倚凝视着张潜,沉声道:“自今日始,擢升你为制置使!”
说完,他将一枚崭新铸就的银印赐予张潜,继续说道:“本王授你全权,责你清查历年账目,整顿两税与商税,厘定度支开销等诸事!
首务乃确保四镇雄师及玄甲卫之粮饷器械供应无虞,次则保障官吏俸禄、民生抚恤及府兵安置!”
李倚语气愈发肃穆:“然,权责务必明晰!
制置使专司财政赋税,与刺史、县令之行政权责有别。你当速组度支司,可自本王之旧属、州县寒门士子及招募精通算学者中,遴选出二十位干练之官,分遣至各州县关键财赋之位。
原有州府财曹官吏,务须全心配合新设司衙,断不可有丝毫推脱懈怠之举!若有谁敢阳奉阴违,或贪污受贿、玩忽职守,无论其官阶品级高低,你皆有权先将其缉拿,而后上报本王及李长史,待我等严惩之!”
李倚眼神犀利,凝视着张潜,郑重地说道:“盐铁专卖,关乎大利,亦是关乎百姓生活之根本大事!”
他稍作停顿,接着道:“本王所期,官盐与官铁皆能质优量足、价稳!故,你当速立一套完备之官营购销网络,且须严惩那些私自贩卖盐铁之行为!
凡在缉拿私贩上表现卓越者,必获重赏;而纵容或勾结私贩者,则必遭严办!务须确保官营盐铁之利益畅行无阻,亦须使那些私自贩卖盐铁之行为绝迹!”
“开源之策,已至迫在眉睫之境!”李倚思维敏锐,条理分明地继续说道,“首,当大力激励行商,对其可适当减免关市之税,以重振凤翔之商路!
次,于岐州与陇州二地择适宜之地,设官营之织坊与铁器坊,如此既可满足军队与百姓之日常所需,又可增收入、省开支!
末,尚需专遣专人督办屯田与营田之事,招募那些流离失所之百姓,开垦那些荒芜之土地,将其作长久之策施行!
若短期内军资仍有缺口,可考虑发行“凤翔军兴债”。具体之法,乃向境内之富户与商贾借贷,由王府提供担保,并许诺给予合理之利息及未来盐铁专卖之优先权利。借款之数额,将由王府核定。”
张潜双手紧握着银印,只觉其重若千钧。
只是大王的指示条理分明,权责明晰,且赐予他组阁之权,令其心下稍安。
他昂首挺胸,朗声道:“臣张潜,必当竭尽所能,开源节流,理清账目,确保盐铁专卖之渠畅通无阻,使府库充盈,不负大王之厚望!”
末了,李倚的目光缓缓掠过在场诸位文臣,声音沉稳而坚定:“处理政务,自当依循朝廷之制,以安民心。然治国之要,在于脚踏实地、务求实绩。故命王府长史李振拟定了州县官吏考核之新规!”
李倚目光如炬,看着李振,缓缓说道:“此次新规,将以税赋实征、户口增益、农桑水利、地方靖安这四方面为重点!务必做到简洁明了,方便后续核查!
王府将会派遣‘观察使’,依据此新规定期巡查州县,考核其治理政绩!若有政绩卓越者,无论其出身如何,本王都将上奏朝廷,破格提拔任用!而那些碌碌无为、敷衍了事之人,则会逐步被淘汰替换!”
李振闻听此言,赶忙出列,面色沉稳地回应道:“臣遵命,堂议后将新规下发到各州县!”
堂下的州县官员们听闻此言,神色各异。有人面露期待之色,显然对这新规充满信心,认为自己有机会一展身手;也有人感到压力倍增,担心自己无法达到新规的要求。
但是众人都知道此次考评绝非走过场,而是动真格的。
片刻,李倚的声音复又拔高:“为补王府之空缺,育储备之良才,本王决意自今日始设‘幕府’!”
稍作停顿,缓缓看向四周,接着道:“凡精于经史、谙熟律令、擅于算学、通晓军务、晓知农桑水利者,不论出身门第,皆可投自荐书!
经王府之考校,将依其才具录用,授参军事、推官、掌书记等职!日后若有外放之机,此等之人必为州县之得力干员!”
此令一出,再加之前面的破格提拔张潜,使得堂下诸多寒门出身之佐吏明白这位亲王不是说说而已,眼中不由得闪过亮光。
“凡涉战后流民安置、土地纠纷等特殊情形,州县务须据实禀报,不得隐瞒或虚报。王府将据实际状况,斟酌奏请朝廷颁行相应之“教令”,或依律法,采权宜之策处置。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然无论如何,皆须秉持公正、高效之原则,速解民众之困!此外,王府之法曹需加强对州县刑狱及徭役征发之监督,严惩任何枉法害民之行为!”
李倚说完,堂内肃穆异常,悄然无声。
文武诸臣皆沉醉于适才那一连串条理分明、务实高效且雄心壮志之方略中,良久不能自醒。
此非割据一方之策,实乃强藩兴治、以待王命之根本之图!
李倚缓缓站起身来,他身上的紫袍随风拂动,发出轻微的声响。
他的声音如同金玉交击一般,清脆而响亮,在梁宇之间回荡着:
“诸位!我等坐镇岐陇,绝非为了个人私欲!乃是镇守此西陲门户,为黎民百姓守护这一方安宁!
今日所定之策略,皆为使军队强盛、粮食充裕,使吏治清正,共襄国家之中兴!望诸位各尽所能,齐心协力!本王在此,与诸位共勉!”
短暂的沉寂过后,整个场面突然变得喧闹起来。
以李振、张全义、高仁厚、张潜和四位军将为首,满堂的文武官员们纷纷离席。他们动作迅速而有序,每个人都面带庄重之色,面向着李倚,深深地躬身长揖。
这一长揖,不仅仅是一种礼节,更是一种表达忠诚和决心的方式。
伴随着这一举动,众人的声音汇聚成一股强大的声浪,充满了信心与激昂:“大王英明!臣等(末将等)谨遵王命!必竭忠尽智,推行新政,强兵足食,肃清吏治,使我岐陇固若金汤,成为西陲之藩屏!”
喜欢唐末,开局就被软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