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头逐渐高挂,映照在地上的人影,慢慢被日光压矮、挤胖。
小袁吃过定心丸后,活像打了鸡血,船舱、月台、马车三头跑,一个人忙出了十个人的架势。
沈筝派人去坝上告了一个时辰假,然后站在月台上看小袁忙活。
每经过她身旁时,小袁都会高呼一声“大人好”,引得不少外人侧目驻足。
“诶,那是沈大人吧?”
“沈大人怎么来码头了?难道是要回同安县了?怎的不声不响地就回去了?”
“我看不像,沈大人好像是来接船的......谁这么大面儿啊?要沈大人亲自来接?”
百姓讨论声此起彼伏,谭管事站在沈筝身旁,感叹:“您县里的捕快真利索,年轻就是好啊......”
想他年轻之时,那也是一个顶仨的存在!
看着小袁忙活的身影,沈筝嘴角缓缓上扬。
她分明不比小袁大上多少,但每每看到小袁这般模样,便会生出一股老母亲的欣慰感。
正想着,小袁又领着力工经过,边走边回头道:“这些都是书,你们可小心着些,千万别手抖沾水......”
力工们闻言,屁股暗中使劲,走得更稳了。
又过了会儿,小袁再次经过,“这些都是布,也千万不能沾水,慢慢来,慢慢来,注意着脚下!”
他带着力工们走了一趟又一趟,搬运的货物不是书就是布,直到最后两趟,他嘴里的话变成:“这些可都是宝贝,单独放两辆......不!得三辆才装得下,都要送到我们大人府上去。”
沈筝循声看了过去——大包小包,包包紧实。
不过一转眼的功夫,那些包裹就堆成了小山包。
“小袁,你来。”看着那些包裹,沈筝情绪复杂,待小袁傻笑着过来时,她才问道:“这些......都要搬回府?”
小袁这是......把同安县衙打包带来了?
“当然!”小袁回头看了一眼,回答得很快,还有些骄傲:“这些包裹,一大半都是给您的,一小半是给伯爷和乔老他们的!本来吧,一开始只是咱衙里给您准备了东西,但后来,不知百姓从哪得了风声,在发船那日堵在坝上,不由分说就把这些东西往月台上扔。属下还没来得及拒绝,他们撒丫子就跑了,许主簿就带人整理了一番,让属下都带过来。”
要小袁说,许主簿这人心思多着呢,这么做肯定有他的理由。
至于是什么理由......
好像不难猜——这些礼物寄托了思念,大人看到之后,说不定就舍不得县里,归心似箭了呢。
沈筝看着那些包裹,神色寻常,但心中的蜜罐早已开盖冒泡。
她清了清嗓,别扭道:“可别是新鲜菜蔬,不然都半道便宜你小子了。”
表面质疑,心中好奇。
会是什么呢?
小半个时辰后,所有货物都被搬运下船,三队马车,朝着三个方向缓缓驶去。
布匹和成衣,乘坐前往布庄的马车;书册则朝着书肆进发;沈筝则带着小袁、华铎还有三马车礼物,往府里赶去。
小袁不好意思和沈筝同乘,在车板上扭扭捏捏许久,最终还是被华铎拽了进来。
刚一坐稳,他就低头道:“大人,赵哥特意吩咐过属下,说上京不比县里,得时刻注意着分寸才行......”
赵哥还说了,他若入京没有规矩,那是在丢大人的脸。
“分寸?”沈筝被他那模样逗笑,“方才你坐在地上哇哇嚎哭,就是有分寸了?行了,你奔波了一路,进来歇会,顺带给我讲讲县里。”
一听到县里,小袁立刻坐直了身子,但余光瞟到一旁的华铎之时,又下意识缩了缩。
她那大刀瞧着就吓人!
沈筝反应过来,看着二人道:“对了,还没介绍你们认识。小袁,这是华铎,是沈府护卫首领,力气很大,一手大刀耍得很好。华铎,这是小袁,我同安县的捕快,是县里老资历了,我初到县中那会,他就已经在县衙任职了。”
二人转头互看一眼,眼神礼貌,但又夹杂了一丝打量。
“你好,华铎。”
“你好,小袁。”
如此一来,二人便也算正式认识了。
简短的招呼过后,二人不再开口,直到沈筝问了小袁县中变化,小袁双眼一亮,直接打开了话匣子。
“主簿大人下令拓了一条主街,也铺了三合土!沿街的商铺有些旧了,门面又各有高低,看起来不太好看,主簿大人便和知府大人商量了一番,准备重新修葺商铺,都修一样高。大人,您觉着怎么样?”
“码头越来越热闹了,每天都有船来,有船走。有些船从很远的地方过来,带了很多新奇玩意,县民很爱去凑热闹,若是遇到喜欢的玩意,便会掏钱买下。”
“有很多外来人想去村子里买地盖房子,但主簿大人和里正们都没答应,说您没回去,他们半寸地都不会往外卖。”
“今年所有水田都种上了水稻,那叫一个好看,从远处望去,跟翠玉地似的,可惜大人您没能看到......您不知道,来观赏的外地人特别多,每个村的巡逻队都增加了人手,免得有人误伤稻子!”
“还有还有,大人,吴里正家门口的李子树,今年结了好多果子,荷花做了许多腌李子给您,我都带来了!”
“还有好多泉阳学子想来咱们县学读书,李山长没答应。但主簿大人说,咱们县学还可以再扩一扩,扩建之后,就可以招收外地学子了,但外地的来读书,得交钱!”
“还有还有......”
他想到什么说什么,讲得声情并茂眉飞色舞,沈筝静静听着,神色淡然,实则一颗心早已被勾回了同安县。
入京几月以来,她无时无刻不在思念。
和她设想的一样,她走之后,许主簿确实把县里打理得很好,让她没了后顾之忧,但思念依旧不会停歇。
她想亲眼看看新拓的主街,也想和县民一起凑热闹,还想吃吴里正家门口的新鲜李子。
快了,快了。
喜欢穿成荒年女县令,带家国走向繁荣
小袁吃过定心丸后,活像打了鸡血,船舱、月台、马车三头跑,一个人忙出了十个人的架势。
沈筝派人去坝上告了一个时辰假,然后站在月台上看小袁忙活。
每经过她身旁时,小袁都会高呼一声“大人好”,引得不少外人侧目驻足。
“诶,那是沈大人吧?”
“沈大人怎么来码头了?难道是要回同安县了?怎的不声不响地就回去了?”
“我看不像,沈大人好像是来接船的......谁这么大面儿啊?要沈大人亲自来接?”
百姓讨论声此起彼伏,谭管事站在沈筝身旁,感叹:“您县里的捕快真利索,年轻就是好啊......”
想他年轻之时,那也是一个顶仨的存在!
看着小袁忙活的身影,沈筝嘴角缓缓上扬。
她分明不比小袁大上多少,但每每看到小袁这般模样,便会生出一股老母亲的欣慰感。
正想着,小袁又领着力工经过,边走边回头道:“这些都是书,你们可小心着些,千万别手抖沾水......”
力工们闻言,屁股暗中使劲,走得更稳了。
又过了会儿,小袁再次经过,“这些都是布,也千万不能沾水,慢慢来,慢慢来,注意着脚下!”
他带着力工们走了一趟又一趟,搬运的货物不是书就是布,直到最后两趟,他嘴里的话变成:“这些可都是宝贝,单独放两辆......不!得三辆才装得下,都要送到我们大人府上去。”
沈筝循声看了过去——大包小包,包包紧实。
不过一转眼的功夫,那些包裹就堆成了小山包。
“小袁,你来。”看着那些包裹,沈筝情绪复杂,待小袁傻笑着过来时,她才问道:“这些......都要搬回府?”
小袁这是......把同安县衙打包带来了?
“当然!”小袁回头看了一眼,回答得很快,还有些骄傲:“这些包裹,一大半都是给您的,一小半是给伯爷和乔老他们的!本来吧,一开始只是咱衙里给您准备了东西,但后来,不知百姓从哪得了风声,在发船那日堵在坝上,不由分说就把这些东西往月台上扔。属下还没来得及拒绝,他们撒丫子就跑了,许主簿就带人整理了一番,让属下都带过来。”
要小袁说,许主簿这人心思多着呢,这么做肯定有他的理由。
至于是什么理由......
好像不难猜——这些礼物寄托了思念,大人看到之后,说不定就舍不得县里,归心似箭了呢。
沈筝看着那些包裹,神色寻常,但心中的蜜罐早已开盖冒泡。
她清了清嗓,别扭道:“可别是新鲜菜蔬,不然都半道便宜你小子了。”
表面质疑,心中好奇。
会是什么呢?
小半个时辰后,所有货物都被搬运下船,三队马车,朝着三个方向缓缓驶去。
布匹和成衣,乘坐前往布庄的马车;书册则朝着书肆进发;沈筝则带着小袁、华铎还有三马车礼物,往府里赶去。
小袁不好意思和沈筝同乘,在车板上扭扭捏捏许久,最终还是被华铎拽了进来。
刚一坐稳,他就低头道:“大人,赵哥特意吩咐过属下,说上京不比县里,得时刻注意着分寸才行......”
赵哥还说了,他若入京没有规矩,那是在丢大人的脸。
“分寸?”沈筝被他那模样逗笑,“方才你坐在地上哇哇嚎哭,就是有分寸了?行了,你奔波了一路,进来歇会,顺带给我讲讲县里。”
一听到县里,小袁立刻坐直了身子,但余光瞟到一旁的华铎之时,又下意识缩了缩。
她那大刀瞧着就吓人!
沈筝反应过来,看着二人道:“对了,还没介绍你们认识。小袁,这是华铎,是沈府护卫首领,力气很大,一手大刀耍得很好。华铎,这是小袁,我同安县的捕快,是县里老资历了,我初到县中那会,他就已经在县衙任职了。”
二人转头互看一眼,眼神礼貌,但又夹杂了一丝打量。
“你好,华铎。”
“你好,小袁。”
如此一来,二人便也算正式认识了。
简短的招呼过后,二人不再开口,直到沈筝问了小袁县中变化,小袁双眼一亮,直接打开了话匣子。
“主簿大人下令拓了一条主街,也铺了三合土!沿街的商铺有些旧了,门面又各有高低,看起来不太好看,主簿大人便和知府大人商量了一番,准备重新修葺商铺,都修一样高。大人,您觉着怎么样?”
“码头越来越热闹了,每天都有船来,有船走。有些船从很远的地方过来,带了很多新奇玩意,县民很爱去凑热闹,若是遇到喜欢的玩意,便会掏钱买下。”
“有很多外来人想去村子里买地盖房子,但主簿大人和里正们都没答应,说您没回去,他们半寸地都不会往外卖。”
“今年所有水田都种上了水稻,那叫一个好看,从远处望去,跟翠玉地似的,可惜大人您没能看到......您不知道,来观赏的外地人特别多,每个村的巡逻队都增加了人手,免得有人误伤稻子!”
“还有还有,大人,吴里正家门口的李子树,今年结了好多果子,荷花做了许多腌李子给您,我都带来了!”
“还有好多泉阳学子想来咱们县学读书,李山长没答应。但主簿大人说,咱们县学还可以再扩一扩,扩建之后,就可以招收外地学子了,但外地的来读书,得交钱!”
“还有还有......”
他想到什么说什么,讲得声情并茂眉飞色舞,沈筝静静听着,神色淡然,实则一颗心早已被勾回了同安县。
入京几月以来,她无时无刻不在思念。
和她设想的一样,她走之后,许主簿确实把县里打理得很好,让她没了后顾之忧,但思念依旧不会停歇。
她想亲眼看看新拓的主街,也想和县民一起凑热闹,还想吃吴里正家门口的新鲜李子。
快了,快了。
喜欢穿成荒年女县令,带家国走向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