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大师,来咱们喝一杯。”一个四十来岁的中年人举起酒杯,神色恭敬:“听说大师好酒,这是我特意带来的金门高粱酒,希望你能喜欢。”
这人生得白白胖胖,穿着一件羽绒服,说话的时候时刻带着笑容,很有亲和力。
孙朝阳和他碰了一杯,笑道:“老兰,别什么大师不大师的,和大家一样,我也是个写手,只不过出道早了二十多年。”在零零年代初期,大师这个名词还是褒誉,不像后世成为骗子的专属。
碰完一口饮下,瞬间被辣得几乎跳脚。我们的孙大师人到中年发胖,有点三高的架势。上一世他就是因为血糖血压的原因挂掉,重开一号后自然非常小心,烟是不碰的,酒也喝得少了,平日里还会锻炼身体。
就算有商务宴请,喝得也多是红酒、花雕,当做养生。此刻,烈酒下喉,竟有种说不出的难受。
那个叫老兰的中年男人继续微笑道:“孙大师,你可是当今最知名的作家,未来的矛盾奖必然有你一席之地。你在大陆,就好像是我们岛上的百先勇、三茅、李熬,你的书是每一个纯文学爱好者的必读科目。”
他口中提到的这几位作家都是岛上最优秀的,百先勇出身名门,以创作短篇小说为主,乃是当年文坛领袖。他的小说《金大班的最后一夜》曾经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风行一时。
至于三茅,更不用说了。虽然是写散文的,但销量和琼摇女士不相上下。她的作品大多写自己和丈夫摩西在国外的日常生活,充满了台式小确幸,很符合文学女青年的胃口。
书名取得也好,《梦里花落知多少》《万水千山走遍》《雨季不再来》充满了中国古典诗词的意象。
当年那边的作家都喜欢用古诗词做书名。比如琼摇女士的《庭院深深》就用的是欧阳修的“庭院深深深几许。”另外,琼女士《情深深雨朦朦》主题歌中“美人如玉剑如红”“多少楼台烟雨中”“车如流水马如龙”都是古诗词中的名句。
这在后世大数据时代或许不算什么,网上搜一搜,拼凑一下就行。但在八十年代,却可以看出琼女士国学素养之高,阅读量之大。
至于李熬,那却是孙朝阳最喜欢的作家之一,尤其是看他在电视上骂人,过瘾极了。
没错,老兰来自宝岛,是个出版公司的老板:“孙大师不但严肃文学搞得好,通俗文学也是好手,我可是看你的《寻秦记》长大的。”
说着,就变戏法似地从公文包里掏出一本在岛上出版的繁体字竖排的《寻秦记》第一部,请孙朝阳签名。
孙朝阳道:“老兰,你跟我一样年纪,怎么可能是读我的书长大的?欺心了。还有,我这狗爬搔字,给你签名怕是要被笑话了。”
陪坐众人都笑,但不管怎么说,孙朝阳还是给老兰签了字。
孙朝阳又道:“老兰,现在我跟你一样都是搞文学出版业的老板,只不过你是在线下,我在线上。当我是朋友的话,就叫我名字孙朝阳。”
旁边,马奔很细心地给孙朝阳的杯子里倒上了茅台。金门高粱酒太辣,即便是他这个东北人也受不了。
老兰和孙朝阳又喝了一杯:“好的,孙总。咱们是朋友,今后要好好合作。”
孙朝阳指了指围坐在大圆桌边上几人,笑道:“别今后了,就现在。我把我们书站最好的作家都带过来了,你瞧得上那个,尽管谈。谈好明天就签出版协议,时间就是金钱,咱们做生意的就应该雷厉风行。”
老兰:“好说,好说,现在大陆的网络文学很红,我也看好这种新的文学类型,不然今天也不会坐在这里。”
孙朝阳又道:“老兰,那边的出版究竟是怎么回事,作家们也不知道,你跟大伙儿扫个盲呗。”
“行,我大概说说。”老兰吃了一口菜,侃侃而谈。
没错,老兰是搞实体书出版的。岛屿那边就两千万人,市场相比起大陆确实要小得多。不过,因为约束少,监管松懈,什么书都敢出。而且,年轻人也有阅读的习惯,出版业很兴旺。
在那边,大大小小有几十家出版公司,大的出版社很多都有外资背景,比如《角川书屋》。专门经营通俗文学的出名的大约有《雨蝶》《飞象》《河图》《新昌》等几家,老兰就是《新昌》的老板。
就因为市场规模小,而竞争激烈。所以,各大出版社单纯靠卖书也卖不出去几本。因此,岛上的出版业,特指通俗小说出版业,却孕育出独特的生态——专一走租书店——也就是说,一部小说出版发行后,除了放在书店卖,还专门开发出租书店这个市场。
租书店老板买了书,放店里出租,量很大。
孙朝阳:“原来是专门走租书店啊,这个我熟,以前还开过一家。”
众人都用疑惑的目光看着孙朝阳,孙总一出道就成为全国知名作家,财务自由,什么时候开过租书店了?哎,孙总才喝两三杯酒就醉了,可见酒量这种东西要经常锻炼。
老兰接着说,一本书好不好,放在租书店里不几天就能看出来。在那边,根据书籍的销量,又弄了个出租率排行榜。对,就是《雨蝶》出版社搞的,非常公正,你按照排行榜去租书看,绝对差不了。
孙朝阳问:“你们那边的稿费如何,怎么支付,汇兑上有没有问题?”
听到他问,其他几个作家的都竖起了耳朵,这才是他们最关心的话题,经济社会嘛,付出劳动,就应该有收获。
老兰回答:“得看书的质量,看作家的口碑和销量。作家的咖啡不同,稿费也不一样。”
孙朝阳又指了指其他人:“这里都是我站最好的作家,也是国内最好的一波。”
今天过来一起和老兰吃饭的人有马奔、杨华、一块大馒头、牛肉板面、油炸树上知鸟猴,都是《西红柿》文学网刚签的长约作家。既然要和老兰谈出版的事情,自然要带上他们,好面对面交流。
喜欢1981,文豪从返城知青开始
这人生得白白胖胖,穿着一件羽绒服,说话的时候时刻带着笑容,很有亲和力。
孙朝阳和他碰了一杯,笑道:“老兰,别什么大师不大师的,和大家一样,我也是个写手,只不过出道早了二十多年。”在零零年代初期,大师这个名词还是褒誉,不像后世成为骗子的专属。
碰完一口饮下,瞬间被辣得几乎跳脚。我们的孙大师人到中年发胖,有点三高的架势。上一世他就是因为血糖血压的原因挂掉,重开一号后自然非常小心,烟是不碰的,酒也喝得少了,平日里还会锻炼身体。
就算有商务宴请,喝得也多是红酒、花雕,当做养生。此刻,烈酒下喉,竟有种说不出的难受。
那个叫老兰的中年男人继续微笑道:“孙大师,你可是当今最知名的作家,未来的矛盾奖必然有你一席之地。你在大陆,就好像是我们岛上的百先勇、三茅、李熬,你的书是每一个纯文学爱好者的必读科目。”
他口中提到的这几位作家都是岛上最优秀的,百先勇出身名门,以创作短篇小说为主,乃是当年文坛领袖。他的小说《金大班的最后一夜》曾经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风行一时。
至于三茅,更不用说了。虽然是写散文的,但销量和琼摇女士不相上下。她的作品大多写自己和丈夫摩西在国外的日常生活,充满了台式小确幸,很符合文学女青年的胃口。
书名取得也好,《梦里花落知多少》《万水千山走遍》《雨季不再来》充满了中国古典诗词的意象。
当年那边的作家都喜欢用古诗词做书名。比如琼摇女士的《庭院深深》就用的是欧阳修的“庭院深深深几许。”另外,琼女士《情深深雨朦朦》主题歌中“美人如玉剑如红”“多少楼台烟雨中”“车如流水马如龙”都是古诗词中的名句。
这在后世大数据时代或许不算什么,网上搜一搜,拼凑一下就行。但在八十年代,却可以看出琼女士国学素养之高,阅读量之大。
至于李熬,那却是孙朝阳最喜欢的作家之一,尤其是看他在电视上骂人,过瘾极了。
没错,老兰来自宝岛,是个出版公司的老板:“孙大师不但严肃文学搞得好,通俗文学也是好手,我可是看你的《寻秦记》长大的。”
说着,就变戏法似地从公文包里掏出一本在岛上出版的繁体字竖排的《寻秦记》第一部,请孙朝阳签名。
孙朝阳道:“老兰,你跟我一样年纪,怎么可能是读我的书长大的?欺心了。还有,我这狗爬搔字,给你签名怕是要被笑话了。”
陪坐众人都笑,但不管怎么说,孙朝阳还是给老兰签了字。
孙朝阳又道:“老兰,现在我跟你一样都是搞文学出版业的老板,只不过你是在线下,我在线上。当我是朋友的话,就叫我名字孙朝阳。”
旁边,马奔很细心地给孙朝阳的杯子里倒上了茅台。金门高粱酒太辣,即便是他这个东北人也受不了。
老兰和孙朝阳又喝了一杯:“好的,孙总。咱们是朋友,今后要好好合作。”
孙朝阳指了指围坐在大圆桌边上几人,笑道:“别今后了,就现在。我把我们书站最好的作家都带过来了,你瞧得上那个,尽管谈。谈好明天就签出版协议,时间就是金钱,咱们做生意的就应该雷厉风行。”
老兰:“好说,好说,现在大陆的网络文学很红,我也看好这种新的文学类型,不然今天也不会坐在这里。”
孙朝阳又道:“老兰,那边的出版究竟是怎么回事,作家们也不知道,你跟大伙儿扫个盲呗。”
“行,我大概说说。”老兰吃了一口菜,侃侃而谈。
没错,老兰是搞实体书出版的。岛屿那边就两千万人,市场相比起大陆确实要小得多。不过,因为约束少,监管松懈,什么书都敢出。而且,年轻人也有阅读的习惯,出版业很兴旺。
在那边,大大小小有几十家出版公司,大的出版社很多都有外资背景,比如《角川书屋》。专门经营通俗文学的出名的大约有《雨蝶》《飞象》《河图》《新昌》等几家,老兰就是《新昌》的老板。
就因为市场规模小,而竞争激烈。所以,各大出版社单纯靠卖书也卖不出去几本。因此,岛上的出版业,特指通俗小说出版业,却孕育出独特的生态——专一走租书店——也就是说,一部小说出版发行后,除了放在书店卖,还专门开发出租书店这个市场。
租书店老板买了书,放店里出租,量很大。
孙朝阳:“原来是专门走租书店啊,这个我熟,以前还开过一家。”
众人都用疑惑的目光看着孙朝阳,孙总一出道就成为全国知名作家,财务自由,什么时候开过租书店了?哎,孙总才喝两三杯酒就醉了,可见酒量这种东西要经常锻炼。
老兰接着说,一本书好不好,放在租书店里不几天就能看出来。在那边,根据书籍的销量,又弄了个出租率排行榜。对,就是《雨蝶》出版社搞的,非常公正,你按照排行榜去租书看,绝对差不了。
孙朝阳问:“你们那边的稿费如何,怎么支付,汇兑上有没有问题?”
听到他问,其他几个作家的都竖起了耳朵,这才是他们最关心的话题,经济社会嘛,付出劳动,就应该有收获。
老兰回答:“得看书的质量,看作家的口碑和销量。作家的咖啡不同,稿费也不一样。”
孙朝阳又指了指其他人:“这里都是我站最好的作家,也是国内最好的一波。”
今天过来一起和老兰吃饭的人有马奔、杨华、一块大馒头、牛肉板面、油炸树上知鸟猴,都是《西红柿》文学网刚签的长约作家。既然要和老兰谈出版的事情,自然要带上他们,好面对面交流。
喜欢1981,文豪从返城知青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