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9章 回家了,隔代亲-《1981,文豪从返城知青开始》

  孙朝阳又问迟春早:“老迟,颁奖仪式什么时候举行?”

  迟春早调侃:“朝阳,你先前还云淡风轻,说对这奖无所谓,现在竟然问起颁奖仪式的时间了。我也打听得清楚,十一月在乌镇。离上海挺近,你过去也容易,不用受舟车劳顿之苦。”

  “十一月份浙江已经冷下去,江南苦寒之地啊。”孙朝阳说着话,忽然记起文学界老前辈们说起第一届矛盾文学奖的情形,人家直接把颁奖仪式放在人民大会堂,规格不可谓不高。

  最近几届矛盾奖的仪式都放在浙江乌镇,那里是茅盾先生的老家,以为纪念。

  但比起最早两届矛盾奖的规模和影响力,却差了许多。

  文学黄金时代早已落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孙朝阳靠文抄在这个时空打出一片天地,文学是他起家的资本,想到这里有点唏嘘:“老迟,这也是我办西红柿文学网的原因,我对文学是真的热爱。然而,时代不同了,传统文学的路越来越窄,未来是属于网络的。”

  迟教授:“说起手头的生意,你赚钱的项目多了,之所以弄文学网站,还不是不甘心离开舞台,你要做上面最闪亮的那个。当然,我很认同你的观点。文学首先要能让读者看得下去,要有趣,你们网站的那本《武侠演义》挺不错,作家写作功力深厚,很有点传统文学的味道。对了,我一个学生留校做老师,她打算研究网络文学,到时候免不得要麻烦你一下。”

  孙朝阳:“搞网络文学研究?老迟,你是沈学大拿,你的高徒跟着你的步伐干就是了。”

  迟春早解释说,自己的带的博士生多了,大家都想出成果,想弄课题。问题是,僧多粥少,分到的资源有限。而且,很多课题都是老生常谈,没有点新鲜的东西,还真不能说服人。

  他那个学生灵机一动,忽然想起搞网络文学研究。现在国内还没有弄网络文学理论,这个赛道宽可走马,课题容易通过,还很容易做出成绩。

  学术界最难的是弄新课题,这可是开宗立派啊。

  所以,对于学生这个想法,迟教授是非常支持的。

  孙朝阳点点头:“这样,你那学生有时间到上海找我。说来也巧,我们公司刚给头部作家签了长约,安排集中居住,她去了很容易拿到一手资料。不过,我要在北京呆一个月,要找的话,下个月吧。”

  说话间,迟教授的车就停在孙朝阳家所在小巷的街口。他驾驶技术不行,不敢开进去。

  孙朝阳就拖着行李箱朝家门方向走去。

  有一段时间没有回来,巷子边上停满了汽车,堵得厉害。回忆起自己第一买房的时候,这里宽得很,怎么忽然变窄了呢?

  “爸!”忽然一条人影扑过来,跳到孙朝阳背上。

  压得老孙一个趔趄:“喜悦,你干什么,我差点摔了。“

  没错,正是孙朝阳的女儿喜悦,她穿着宽大的校服放学回家,刚进巷子,就看到了老父亲,高兴坏了。她从孙朝阳背上跳下来,挽住胳膊,咯咯笑着:“爸,我想你了。”

  孙朝阳:“喜悦,学习成绩如何?”

  喜悦笑道:“不行。”

  喜悦现在读高中,明年考大学,成绩怎么说呢,按照四川土话讲就是……就是“稀撇。”长期吊车尾,大学估计也就个三本大专。

  孙朝阳鼓励她道:“认真学习,成绩就能拿上去。”

  喜悦依旧笑得阳光灿烂:“我上课也仔细听了,可就是不懂。上过辅导班,还是不懂。我妈还抽了我,她越抽我越不懂。哈哈,看到妈妈生气的样子,好好笑。”

  真是个没心没肺的家伙,老孙顿时无语。这娃从小学习成绩就不行,学啥都学不会。唯二的优点,一是长得好看,跟她妈妈一样;二是情绪稳定,无论母亲如何怒骂,都笑嘻嘻的,跟她爸爸一样。

  看来,要想娃将来有大出息是不可能的,只希望她一辈子平庸然后过平庸的一生吧,要不怎么样,你也没辙啊.

  “听不懂就算了,我也不对你做过多要求,给我搞个大学文凭,到时候找个班上就行。”

  喜悦挽着父亲的胳膊,亦步亦趋:“爸爸,将来大学毕业,我去你公司上班,咱们父女联手天下无敌。”

  孙朝阳:“你又不懂网络文学,去了能干什么?还有,我也管不了你,你干脆去你妈那里上班好了,好歹她能照顾你生活。”

  “我才不跟她在一起,每天被骂。”喜悦笑着说:“不懂文学可以学啊,到时候让迟叔叔给介绍一个学校,介绍一个老师,我念中文,将来不就能接你的班。有迟叔叔的关系,混个大专毕业证还是简单的。”

  “你倒安排得妥当。”孙朝阳再次无语。

  说话间,父女二人走到四合院门口,恰好孙朝阳父亲孙老太爷出来。喜悦喊了一声爷爷,老爷子喜得眼睛都眯成一条缝,一把接过孙的书包,嘘寒问暖:“喜悦,今天过得怎么样,读书累不累,遇到好玩的事情没有。”

  喜悦:“还不是那样,就是在教室里坐了一天,尽走神儿了,读书好无聊,心好累。”

  “快回家,爷爷给你做最爱吃的折耳根炒火腿。”老爷子横了孙朝阳一眼:“你回来干什么?”

  然后拉着孙女进院,砰一声把门关上。

  孙朝阳苦笑摇头:“隔代亲得太过分了,老头眼睛里现在就没我。”

  喜欢1981,文豪从返城知青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