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就到了曾子轩和吴嘉卉约定一起赴京上学的日子。曾子轩婉拒了父母送他去火车站的好意。表示自己已经长大成人了,哪里都可以独自去了。他将新买的皮箱和装着棉被的蛇皮袋(这棉被可是母亲赵爱荷特意请人做的,用了十斤优质棉花。她可是听别人说了,帝京那边冬天可冷了,可别冻着他心爱的儿子了!)装进乾坤袋,同时还将一根扁担收进了乾坤袋。毕竟到学校的时候,他还是要挑着行李做做样子的。
到了火车站,吴嘉卉和父母都在等着他了。曾子轩连忙上前打招呼:“叔叔阿姨,让你们久等啦!”吴栋梁摆了摆手,说:“别客气!我们也是刚刚到。”接着他又郑重地对曾子轩说:“子轩,卉卉就靠你照顾啦!到了学校,你们要努力学习,同时也要保重好身体。”曾子轩连连称是。
曾子轩、吴嘉卉这次去帝都上学,是吴栋梁托人买的卧铺票。曾子轩帮吴嘉卉拿着行李,和吴家父母道别后就上了火车。吴嘉卉也是和父母依依惜别,跟着曾子轩上了车。两个人找到自己的车厢,趁着车厢内没人注意,曾子轩找僻静的角落,将吴嘉卉的行李收入了乾坤袋。两个人都只背了个背包,装装样子。
吴嘉卉还是第一次出远门,心里未免有点忐忑不安。曾子轩少不得好言安慰一番。一路两人喁喁细语、温存无限不提。
绿皮火车在悠长的汽笛声中缓缓滑进帝都站,车轮摩擦铁轨发出沉重而疲惫的喘息,最终静止下来。车窗外,暑气蒸腾的站台上早已人声鼎沸,各色横幅和纸牌被高高举起,在热浪里微微摇晃。“帝都大学”几个遒劲有力的大字印在最大的一块红布上,醒目地闯入视野,如同投入心湖的石子,激起吴嘉卉一阵难以抑制的轻颤。
“到了!”她几乎是脱口而出,声音带着长途旅行后微哑的激动,手指下意识地攥紧了放在膝上的录取通知书。薄薄一张纸,此刻却像滚烫的烙铁,又似托着整个未来。
“别急,”身旁的曾子轩沉稳地应道,声音里带着安抚人心的力量。他穿着新买的蓝色运动衫,身板挺拔如白杨。已经利落地站起来。趁着大家都急着下车,曾子轩将吴嘉卉的行李从乾坤袋中放出来。他右手提着行李箱,左手提着一个大牛仔包。箱子很沉,他手臂的肌肉在薄薄的布料下清晰地绷紧,额角渗出一层细密的汗珠,动作却依旧利落。吴嘉卉仰头看着他专注的侧脸,心头莫名安稳了几分。从小到大,似乎只要他在旁边,天大的事也塌不下来。
车门一开,八月北京特有的、混合着尘土与喧嚣的热浪扑面而来。曾子轩一手提着那个几乎有半人高的沉重箱子,另一只手提着包,还要护着身后略显无措的吴嘉卉,如同在汹涌的人潮中艰难开辟一条航道。
举着“帝都大学”牌子的高年级男生眼尖,立刻大声招呼同伴挤了过来。接新生的中巴车车漆有点斑驳了。车里已有几个新生和他们的行李,显得更加拥挤。
“同学,上车!行李给我!”那男生嗓门洪亮,不由分说地从曾子轩手里接过大箱子,上了车,将之放到车厢的角落。吴嘉卉被曾子轩小心翼翼地托扶着坐了上去,在车辆后面找了个座位,局促得不知手脚该往哪里放。曾子轩紧挨着她坐着,两人手臂无可避免地轻轻碰在一起,又迅速分开,只留下一点细微的麻痒触感在肌肤上无声蔓延。
中巴车突突突地启动了,在自行车洪流和汽车的缝隙里惊险地穿行。风带着灼热的气息扑打在脸上,掠过帝都大学古朴庄重的门楼,掠过爬满常春藤的红砖墙,掠过林荫道上枝叶间漏下的、跳跃的光斑。吴嘉卉的眼睛亮得惊人,贪婪地捕捉着每一帧飞掠而过的陌生风景,那些曾在录取通知书照片里看过无数遍的楼宇,此刻真真切切地矗立在眼前。她兴奋地小声指给曾子轩看:“快看!那个是不是图书馆?哇,那个钟楼!……” 曾子轩只是侧头望着她因兴奋而泛红的脸颊,嘴角噙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温和笑意,目光在她脸上停留的时间,似乎比投向那些巍峨建筑的时间还要长。
车在挂着“女生宿舍”牌子的小楼前停住。楼门口进出的全是青春洋溢的女孩身影,空气里飘着洗发香波的清新气味。一个面容严肃、臂戴红袖章的阿姨像门神般立在入口处,目光如探照灯般扫视着每一个想进入的人。曾子轩刚提起箱子,阿姨锐利的目光便锁定了这个明显不该出现在此地的异性:“站住!男同学止步!东西放下,让女同学自己拿进去!”
曾子轩的脚步硬生生顿在台阶下。吴嘉卉赶紧上前,试图接过他手里沉重的大箱子,箱子却纹丝不动。曾子轩没有松手,他看着那位门卫阿姨,眼神清澈而恳切,带着一种少年人特有的真诚:“阿姨,这箱子太重了,她一个人搬不动。我是送她来报到的老乡,就送到楼门口,保证送到月亮门那儿我就回头,行吗?您看着我们走。” 他声音不高,语气却异常坚定,还夹杂着一点不易察觉的乡音。
门卫阿姨审视的目光在曾子轩诚恳的脸上停留了几秒,又看了看旁边吴嘉卉纤细的手腕和略显无助的神情,紧绷的面孔终于松动了一丝。她挥了挥手,语气依旧严厉,却带上了默许的意味:“快点!就送到月亮门!不许往里探头探脑!”
“谢谢阿姨!”曾子轩如蒙大赦,赶紧提着箱子,和吴嘉卉一起快步走进宿舍楼门洞。光线骤然暗了下来,楼内特有的、混合着石灰水和淡淡消毒水的气息钻入鼻腔。走廊两侧一扇扇紧闭的绿色木门后,隐约传来女孩们清脆的说笑声。他们沉默地走在略显空旷的走廊里,脚步声在水泥地上显得格外清晰。空气仿佛被这短暂的独处和楼内陌生的氛围所凝固,带着一丝莫名的微醺和悸动。两人相视一笑,没有更多的话语,只有行李箱轮子在水泥地上滚动的单调声响,填补着这奇异的寂静。
终于,在走廊尽头那个被称作“月亮门”的拱形通道口前,曾子轩停下了脚步。拱门外是另一片宿舍区域,光线明亮许多。他把沉甸甸的箱子轻轻放在吴嘉卉脚边,发出一声闷响。
“就……送到这儿了。等我去学校那边安顿好,周末就来找你!”他清了清喉咙,声音比平时低沉了些,目光落在吴嘉卉低垂的眼睫上。
“嗯。”吴嘉卉点点头,抬起脸。两人目光终于相遇,像被无形的丝线轻轻缠绕在一起,久久不能分开。千言万语似乎都堵在喉咙口,只化作最简单的一句:“路上小心点。”她声音很轻。
“知道。”曾子轩应着,手习惯性地伸出,想要摸摸她的头,可考虑到这环境不合适,只得又缩了回来。
曾子轩深深看了吴嘉卉一眼,摆摆手,说:“我走啦!周末见!”
吴嘉卉站在原地,望着那个方向,直到那抹熟悉的蓝色彻底不见。楼外,一株高大的玉兰树在午后的热风中婆娑作响,筛下满地支离破碎的光斑。她轻轻吸了一口气,空气里还残留着一丝若有若无的、属于曾子轩身上的、干净皂角的清爽气息。她弯腰,重新握住了行李箱的拉杆,冰凉的金属触感让她指尖微颤。她拉开行李袋的拉链,准备找钥匙,手却先摸到了袋子深处一个方方正正、带着棱角的硬物——是那台曾子轩偷偷塞进来的、贴着英文标签的崭新随身听。她指尖在那冰冷的塑料外壳上停顿了片刻,仿佛能感受到另一个少年沉默的心跳,隔着薄薄的袋布,微弱而执拗地传来。
宿舍楼外,玉兰树的叶子在无风的午后兀自轻轻摇晃着,筛下的光斑无声地跳跃。
曾子轩乘坐公共汽车来到了水木大学。打探到计算机系的报到地方。迎新的学姐很热情,陪着他走完了所有的报到流程,并把他送到寝室楼前。
和学姐道别后,找了个无人的角落,曾子轩提着行李上了楼。
八月底的帝都,空气里蒸腾着湿漉漉的热气,水木大学宿舍楼里更是人声鼎沸。曾子轩拖着沉重的行李箱站在307室门前,门板上贴着一张薄纸,墨迹新鲜地写着四个名字。指尖轻触,曾子轩三字排在最前,墨迹尚未干透,洇开一点模糊的晕痕。推门进去,一股混合了新鲜油漆、尘土与隐约消毒水的气息扑面而来。
“吱呀”一声门响,倒像给这间屋子按下了暂停键。屋里三个人动作都顿住了,目光齐刷刷朝曾子轩扎过来。那是一种生疏又好奇的审视,空气霎时凝滞片刻,唯有窗外涌进来的热浪,裹挟着楼下鼎沸的喧嚷声,执着地填塞着沉默的缝隙。
靠窗左侧上铺,一个壮硕的汉子正光着膀子,露出黝黑结实的臂膀。他奋力擦拭着铁架床的栏杆,床板被擦得吱吱作响,汗水顺着他宽阔的脊背蜿蜒而下。他闻声扭过头,浓眉下眼睛一亮,声如洪钟地招呼:“哟嗬!可算来了!赶紧的,就差你啦!”他动作利落,翻身跳下床,赤脚踩在水泥地上,“咚”的一声闷响,震得地面仿佛都晃了晃,脚下的水泥地也似乎微微震颤了一下。他几步跨到曾子轩面前,蒲扇般的大手不由分说就接过了曾子轩手中最沉的箱子,轻松得像是拈起一根草:“东北那疙瘩来的,郭大勇!”他咧开嘴,笑容爽朗得如同穿透密林的阳光,“兄弟咋称呼?”
“曾子轩。”曾子轩嘴里应着,目光不由得转向旁边。靠门的下铺,一个清瘦白皙的男生正慢条斯理地铺展着一条崭新的草席。他穿着熨帖的短袖衬衫,纽扣一直系到领口,此刻正用一方叠得方方正正的白手帕,极其仔细地擦拭着席子的边缘。他抬头,扶了扶鼻梁上那副金丝边眼镜,镜片后的目光锐利而含蓄。他朝曾子轩微微颔首,带着一种彬彬有礼的距离感:“包小刚,上海人。”他的普通话带着一种特有的、被水乡浸润过的软糯腔调,尾音轻扬,如同黄浦江上掠过的微风,“侬好。” 他身旁的书桌上,已然整整齐齐码放着一摞书,最上面是一本崭新的英文杂志,书脊上的字母在斜射进来的阳光里闪着光。
这时,对面下铺传来一点极轻微的响动。一个肤色黝黑、身形精干的男生正埋着头,默默整理着床铺上几件洗得发白、摞补丁的蓝布衣服。他的动作轻巧而利落,带着一种山野间特有的安静力量。他抬头望向我,眼神清亮却带着点山涧般的腼腆,只低声说了三个字:“卢小华。”口音带着一种黔南山地特有的、硬朗而短促的腔调。他顿了顿,似乎想再说点什么,终究只是抿了抿薄薄的嘴唇,无声地拿起自己那个磕碰得露出铝底的旧搪瓷缸,走到角落的暖水瓶边,给曾子轩倒了满满一杯温开水,轻轻放在门边的空桌上。杯底与桌面磕碰,发出一声短促而清晰的轻响。
“曾子轩?这名儿听着就带劲儿!” 郭大勇把曾子轩的藤箱稳稳墩在唯一剩下的空铺——靠门的上铺旁边,粗粝的手指在那张名单上曾子轩的名字处一点,嗓门洪亮,震得小小的宿舍嗡嗡作响,“嘿!哥几个快看!这名字排第一的,就是咱们这位兄弟吧?状元郎驾到啊!” 他那双明亮坦率的眼睛直直望向我,毫不掩饰那份直白的惊叹与好奇。
包小刚擦拭席子的手终于停了下来。他再次抬眼看向我,金丝眼镜后的目光里,先前那种克制的审视瞬间被一种更为复杂的、带着精确衡量意味的锐利所取代。他嘴角似乎极细微地向上牵动了一下,与其说是笑容,不如说是一个无声的确认符号。
就连一直沉默的卢小华,也停下了折叠衣服的动作,黝黑的面庞微微抬起,那双清亮的眼睛里,映着窗外的光,也映着一种无声的、沉甸甸的讶异。他望着我,仿佛重新辨认一件突然被拂去尘埃的器物。
曾子轩脸上腾地一下热了起来,慌忙摆手,眼镜差点从汗湿的鼻梁上滑落:“不是,不是……快别这么叫……”喉咙有些发干,声音也滞涩起来,“叫我子轩就好,真的……” 目光不由自主地垂落,恰好落在敞开的藤箱里,那里面,一只边缘磕掉了好几块瓷的旧搪瓷盆正露着面,盆底赫然印着几个褪色却依旧清晰的红字:“奖给先进工作者”。
郭大勇顺着他的目光也看到了那只旧盆,他蒲扇般的大手用力拍在曾子轩肩上,那力道沉甸甸的,带着北地特有的实在:“行!子轩兄弟!甭管啥状元不状元的,往后一个锅里搅马勺,就是亲兄弟!”他爽朗的笑声像滚雷般在小小的空间里回荡,“赶紧收拾,一会儿哥带你认认食堂大门朝哪边开!”
包小刚嘴角那抹克制的弧度似乎真切地加深了一点点,他重新拿起手帕,这次却轻轻推了推眼镜,对着曾子轩微微颔首。卢小华没再说话,只是安静地拿起暖水瓶,又给曾子轩的搪瓷缸默默续上了些水,热水注入缸中,发出持续而安稳的声响。
曾子轩爬上属于自己的上铺,铁架子床随着动作发出轻微的、有节奏的呻吟。铺开同样家里特意新做的被褥,目光却忍不住再次投向床下。那只旧搪瓷盆,此刻被郭大勇的大手随意地放在了他的床脚边。午后灼热的光线从高高的窗户斜射进来,恰好落在那斑驳的盆底。那几个红字——“奖给先进工作者”——在光线下异常清晰,像几粒不肯熄灭的旧火种,又像几枚穿越时光、轻轻叩击此刻的印记。
光斑在冰冷的铁架床栏杆上缓缓游移,如同少年初识的生涩与悄然滋长的好奇。这沉默的307室,四张床铺,四样行李,四个从地图不同角落被命运之笔骤然圈拢于此的名字。未来四年漫长光阴的卷轴,就在这混着汗味、油漆味与消毒水味的空气里,被那只印着旧日荣光的搪瓷盆轻轻压住了一角,悄然铺展——那盆底的红字安静地沉在光里,仿佛一个来自时间深处的锚点,稳稳地系住了这方小小的、喧哗初定的天地。
到了火车站,吴嘉卉和父母都在等着他了。曾子轩连忙上前打招呼:“叔叔阿姨,让你们久等啦!”吴栋梁摆了摆手,说:“别客气!我们也是刚刚到。”接着他又郑重地对曾子轩说:“子轩,卉卉就靠你照顾啦!到了学校,你们要努力学习,同时也要保重好身体。”曾子轩连连称是。
曾子轩、吴嘉卉这次去帝都上学,是吴栋梁托人买的卧铺票。曾子轩帮吴嘉卉拿着行李,和吴家父母道别后就上了火车。吴嘉卉也是和父母依依惜别,跟着曾子轩上了车。两个人找到自己的车厢,趁着车厢内没人注意,曾子轩找僻静的角落,将吴嘉卉的行李收入了乾坤袋。两个人都只背了个背包,装装样子。
吴嘉卉还是第一次出远门,心里未免有点忐忑不安。曾子轩少不得好言安慰一番。一路两人喁喁细语、温存无限不提。
绿皮火车在悠长的汽笛声中缓缓滑进帝都站,车轮摩擦铁轨发出沉重而疲惫的喘息,最终静止下来。车窗外,暑气蒸腾的站台上早已人声鼎沸,各色横幅和纸牌被高高举起,在热浪里微微摇晃。“帝都大学”几个遒劲有力的大字印在最大的一块红布上,醒目地闯入视野,如同投入心湖的石子,激起吴嘉卉一阵难以抑制的轻颤。
“到了!”她几乎是脱口而出,声音带着长途旅行后微哑的激动,手指下意识地攥紧了放在膝上的录取通知书。薄薄一张纸,此刻却像滚烫的烙铁,又似托着整个未来。
“别急,”身旁的曾子轩沉稳地应道,声音里带着安抚人心的力量。他穿着新买的蓝色运动衫,身板挺拔如白杨。已经利落地站起来。趁着大家都急着下车,曾子轩将吴嘉卉的行李从乾坤袋中放出来。他右手提着行李箱,左手提着一个大牛仔包。箱子很沉,他手臂的肌肉在薄薄的布料下清晰地绷紧,额角渗出一层细密的汗珠,动作却依旧利落。吴嘉卉仰头看着他专注的侧脸,心头莫名安稳了几分。从小到大,似乎只要他在旁边,天大的事也塌不下来。
车门一开,八月北京特有的、混合着尘土与喧嚣的热浪扑面而来。曾子轩一手提着那个几乎有半人高的沉重箱子,另一只手提着包,还要护着身后略显无措的吴嘉卉,如同在汹涌的人潮中艰难开辟一条航道。
举着“帝都大学”牌子的高年级男生眼尖,立刻大声招呼同伴挤了过来。接新生的中巴车车漆有点斑驳了。车里已有几个新生和他们的行李,显得更加拥挤。
“同学,上车!行李给我!”那男生嗓门洪亮,不由分说地从曾子轩手里接过大箱子,上了车,将之放到车厢的角落。吴嘉卉被曾子轩小心翼翼地托扶着坐了上去,在车辆后面找了个座位,局促得不知手脚该往哪里放。曾子轩紧挨着她坐着,两人手臂无可避免地轻轻碰在一起,又迅速分开,只留下一点细微的麻痒触感在肌肤上无声蔓延。
中巴车突突突地启动了,在自行车洪流和汽车的缝隙里惊险地穿行。风带着灼热的气息扑打在脸上,掠过帝都大学古朴庄重的门楼,掠过爬满常春藤的红砖墙,掠过林荫道上枝叶间漏下的、跳跃的光斑。吴嘉卉的眼睛亮得惊人,贪婪地捕捉着每一帧飞掠而过的陌生风景,那些曾在录取通知书照片里看过无数遍的楼宇,此刻真真切切地矗立在眼前。她兴奋地小声指给曾子轩看:“快看!那个是不是图书馆?哇,那个钟楼!……” 曾子轩只是侧头望着她因兴奋而泛红的脸颊,嘴角噙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温和笑意,目光在她脸上停留的时间,似乎比投向那些巍峨建筑的时间还要长。
车在挂着“女生宿舍”牌子的小楼前停住。楼门口进出的全是青春洋溢的女孩身影,空气里飘着洗发香波的清新气味。一个面容严肃、臂戴红袖章的阿姨像门神般立在入口处,目光如探照灯般扫视着每一个想进入的人。曾子轩刚提起箱子,阿姨锐利的目光便锁定了这个明显不该出现在此地的异性:“站住!男同学止步!东西放下,让女同学自己拿进去!”
曾子轩的脚步硬生生顿在台阶下。吴嘉卉赶紧上前,试图接过他手里沉重的大箱子,箱子却纹丝不动。曾子轩没有松手,他看着那位门卫阿姨,眼神清澈而恳切,带着一种少年人特有的真诚:“阿姨,这箱子太重了,她一个人搬不动。我是送她来报到的老乡,就送到楼门口,保证送到月亮门那儿我就回头,行吗?您看着我们走。” 他声音不高,语气却异常坚定,还夹杂着一点不易察觉的乡音。
门卫阿姨审视的目光在曾子轩诚恳的脸上停留了几秒,又看了看旁边吴嘉卉纤细的手腕和略显无助的神情,紧绷的面孔终于松动了一丝。她挥了挥手,语气依旧严厉,却带上了默许的意味:“快点!就送到月亮门!不许往里探头探脑!”
“谢谢阿姨!”曾子轩如蒙大赦,赶紧提着箱子,和吴嘉卉一起快步走进宿舍楼门洞。光线骤然暗了下来,楼内特有的、混合着石灰水和淡淡消毒水的气息钻入鼻腔。走廊两侧一扇扇紧闭的绿色木门后,隐约传来女孩们清脆的说笑声。他们沉默地走在略显空旷的走廊里,脚步声在水泥地上显得格外清晰。空气仿佛被这短暂的独处和楼内陌生的氛围所凝固,带着一丝莫名的微醺和悸动。两人相视一笑,没有更多的话语,只有行李箱轮子在水泥地上滚动的单调声响,填补着这奇异的寂静。
终于,在走廊尽头那个被称作“月亮门”的拱形通道口前,曾子轩停下了脚步。拱门外是另一片宿舍区域,光线明亮许多。他把沉甸甸的箱子轻轻放在吴嘉卉脚边,发出一声闷响。
“就……送到这儿了。等我去学校那边安顿好,周末就来找你!”他清了清喉咙,声音比平时低沉了些,目光落在吴嘉卉低垂的眼睫上。
“嗯。”吴嘉卉点点头,抬起脸。两人目光终于相遇,像被无形的丝线轻轻缠绕在一起,久久不能分开。千言万语似乎都堵在喉咙口,只化作最简单的一句:“路上小心点。”她声音很轻。
“知道。”曾子轩应着,手习惯性地伸出,想要摸摸她的头,可考虑到这环境不合适,只得又缩了回来。
曾子轩深深看了吴嘉卉一眼,摆摆手,说:“我走啦!周末见!”
吴嘉卉站在原地,望着那个方向,直到那抹熟悉的蓝色彻底不见。楼外,一株高大的玉兰树在午后的热风中婆娑作响,筛下满地支离破碎的光斑。她轻轻吸了一口气,空气里还残留着一丝若有若无的、属于曾子轩身上的、干净皂角的清爽气息。她弯腰,重新握住了行李箱的拉杆,冰凉的金属触感让她指尖微颤。她拉开行李袋的拉链,准备找钥匙,手却先摸到了袋子深处一个方方正正、带着棱角的硬物——是那台曾子轩偷偷塞进来的、贴着英文标签的崭新随身听。她指尖在那冰冷的塑料外壳上停顿了片刻,仿佛能感受到另一个少年沉默的心跳,隔着薄薄的袋布,微弱而执拗地传来。
宿舍楼外,玉兰树的叶子在无风的午后兀自轻轻摇晃着,筛下的光斑无声地跳跃。
曾子轩乘坐公共汽车来到了水木大学。打探到计算机系的报到地方。迎新的学姐很热情,陪着他走完了所有的报到流程,并把他送到寝室楼前。
和学姐道别后,找了个无人的角落,曾子轩提着行李上了楼。
八月底的帝都,空气里蒸腾着湿漉漉的热气,水木大学宿舍楼里更是人声鼎沸。曾子轩拖着沉重的行李箱站在307室门前,门板上贴着一张薄纸,墨迹新鲜地写着四个名字。指尖轻触,曾子轩三字排在最前,墨迹尚未干透,洇开一点模糊的晕痕。推门进去,一股混合了新鲜油漆、尘土与隐约消毒水的气息扑面而来。
“吱呀”一声门响,倒像给这间屋子按下了暂停键。屋里三个人动作都顿住了,目光齐刷刷朝曾子轩扎过来。那是一种生疏又好奇的审视,空气霎时凝滞片刻,唯有窗外涌进来的热浪,裹挟着楼下鼎沸的喧嚷声,执着地填塞着沉默的缝隙。
靠窗左侧上铺,一个壮硕的汉子正光着膀子,露出黝黑结实的臂膀。他奋力擦拭着铁架床的栏杆,床板被擦得吱吱作响,汗水顺着他宽阔的脊背蜿蜒而下。他闻声扭过头,浓眉下眼睛一亮,声如洪钟地招呼:“哟嗬!可算来了!赶紧的,就差你啦!”他动作利落,翻身跳下床,赤脚踩在水泥地上,“咚”的一声闷响,震得地面仿佛都晃了晃,脚下的水泥地也似乎微微震颤了一下。他几步跨到曾子轩面前,蒲扇般的大手不由分说就接过了曾子轩手中最沉的箱子,轻松得像是拈起一根草:“东北那疙瘩来的,郭大勇!”他咧开嘴,笑容爽朗得如同穿透密林的阳光,“兄弟咋称呼?”
“曾子轩。”曾子轩嘴里应着,目光不由得转向旁边。靠门的下铺,一个清瘦白皙的男生正慢条斯理地铺展着一条崭新的草席。他穿着熨帖的短袖衬衫,纽扣一直系到领口,此刻正用一方叠得方方正正的白手帕,极其仔细地擦拭着席子的边缘。他抬头,扶了扶鼻梁上那副金丝边眼镜,镜片后的目光锐利而含蓄。他朝曾子轩微微颔首,带着一种彬彬有礼的距离感:“包小刚,上海人。”他的普通话带着一种特有的、被水乡浸润过的软糯腔调,尾音轻扬,如同黄浦江上掠过的微风,“侬好。” 他身旁的书桌上,已然整整齐齐码放着一摞书,最上面是一本崭新的英文杂志,书脊上的字母在斜射进来的阳光里闪着光。
这时,对面下铺传来一点极轻微的响动。一个肤色黝黑、身形精干的男生正埋着头,默默整理着床铺上几件洗得发白、摞补丁的蓝布衣服。他的动作轻巧而利落,带着一种山野间特有的安静力量。他抬头望向我,眼神清亮却带着点山涧般的腼腆,只低声说了三个字:“卢小华。”口音带着一种黔南山地特有的、硬朗而短促的腔调。他顿了顿,似乎想再说点什么,终究只是抿了抿薄薄的嘴唇,无声地拿起自己那个磕碰得露出铝底的旧搪瓷缸,走到角落的暖水瓶边,给曾子轩倒了满满一杯温开水,轻轻放在门边的空桌上。杯底与桌面磕碰,发出一声短促而清晰的轻响。
“曾子轩?这名儿听着就带劲儿!” 郭大勇把曾子轩的藤箱稳稳墩在唯一剩下的空铺——靠门的上铺旁边,粗粝的手指在那张名单上曾子轩的名字处一点,嗓门洪亮,震得小小的宿舍嗡嗡作响,“嘿!哥几个快看!这名字排第一的,就是咱们这位兄弟吧?状元郎驾到啊!” 他那双明亮坦率的眼睛直直望向我,毫不掩饰那份直白的惊叹与好奇。
包小刚擦拭席子的手终于停了下来。他再次抬眼看向我,金丝眼镜后的目光里,先前那种克制的审视瞬间被一种更为复杂的、带着精确衡量意味的锐利所取代。他嘴角似乎极细微地向上牵动了一下,与其说是笑容,不如说是一个无声的确认符号。
就连一直沉默的卢小华,也停下了折叠衣服的动作,黝黑的面庞微微抬起,那双清亮的眼睛里,映着窗外的光,也映着一种无声的、沉甸甸的讶异。他望着我,仿佛重新辨认一件突然被拂去尘埃的器物。
曾子轩脸上腾地一下热了起来,慌忙摆手,眼镜差点从汗湿的鼻梁上滑落:“不是,不是……快别这么叫……”喉咙有些发干,声音也滞涩起来,“叫我子轩就好,真的……” 目光不由自主地垂落,恰好落在敞开的藤箱里,那里面,一只边缘磕掉了好几块瓷的旧搪瓷盆正露着面,盆底赫然印着几个褪色却依旧清晰的红字:“奖给先进工作者”。
郭大勇顺着他的目光也看到了那只旧盆,他蒲扇般的大手用力拍在曾子轩肩上,那力道沉甸甸的,带着北地特有的实在:“行!子轩兄弟!甭管啥状元不状元的,往后一个锅里搅马勺,就是亲兄弟!”他爽朗的笑声像滚雷般在小小的空间里回荡,“赶紧收拾,一会儿哥带你认认食堂大门朝哪边开!”
包小刚嘴角那抹克制的弧度似乎真切地加深了一点点,他重新拿起手帕,这次却轻轻推了推眼镜,对着曾子轩微微颔首。卢小华没再说话,只是安静地拿起暖水瓶,又给曾子轩的搪瓷缸默默续上了些水,热水注入缸中,发出持续而安稳的声响。
曾子轩爬上属于自己的上铺,铁架子床随着动作发出轻微的、有节奏的呻吟。铺开同样家里特意新做的被褥,目光却忍不住再次投向床下。那只旧搪瓷盆,此刻被郭大勇的大手随意地放在了他的床脚边。午后灼热的光线从高高的窗户斜射进来,恰好落在那斑驳的盆底。那几个红字——“奖给先进工作者”——在光线下异常清晰,像几粒不肯熄灭的旧火种,又像几枚穿越时光、轻轻叩击此刻的印记。
光斑在冰冷的铁架床栏杆上缓缓游移,如同少年初识的生涩与悄然滋长的好奇。这沉默的307室,四张床铺,四样行李,四个从地图不同角落被命运之笔骤然圈拢于此的名字。未来四年漫长光阴的卷轴,就在这混着汗味、油漆味与消毒水味的空气里,被那只印着旧日荣光的搪瓷盆轻轻压住了一角,悄然铺展——那盆底的红字安静地沉在光里,仿佛一个来自时间深处的锚点,稳稳地系住了这方小小的、喧哗初定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