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古人看假如龙国强制服兵役?一个张伟方阵40余万人!-《视频通古代,盘点现代封神人物》

  “此物竟然比我蜀中所有商贾加起来还要赚钱。”刘备注视着天幕中飞速跳动的数字。

  “主公,这后世的焰草确实非同寻常。”诸葛亮缓缓展开羽扇。

  “不过更令人惊叹的是,他们竟用这些钱财来强军备战。”

  法正点头附和。

  “而且这些钱财全靠百姓自愿消费。”

  “他们不但不觉得吃亏,反而以此为荣。这比我们从商人那里收税要高明得多。”刘备想起自己卖草鞋的岁月。

  深知百姓赚钱不易。可这后世的龙国。

  竟然能让百姓心甘情愿地消费。还美其名曰为国发电。

  这种既能富国又能得民心的手段。

  比他当年坐在街边摆摊强了太多。

  正当三人为后世的巧妙理财之道感叹不已时。

  天幕画面突然一转。显示出新的标题。

  “假如龙国强制征兵,必须服兵役会怎样?”

  “哦?这倒是个有趣的话题。”

  诸葛亮的眼睛一亮。

  “我们正为扩充军力发愁,不妨看看后世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确实,北伐在即,我们正需要更多将士。”

  法正也来了兴致。

  “不知后世的征兵之法是否能给我们一些启示。”刘备摸着自己的长须。

  心中充满期待。

  想当年自己白手起家。带着关羽张飞招募义士。何其艰难。

  若是能看看后世的征兵之道。

  或许能为眼下的军力困境找到解决之法。三人继续观看。

  天幕上的画面开始缓缓转换··

  视频标题:【假如龙国强制征兵,必须服兵役会怎样?网友:你见过谁家军队过亿】

  【假如我国强制性征兵,让所有适龄男性必须服兵役会造成什么样的局面?评论里有许多搞笑的回答。】

  【比如说如果我国的适龄男青年都去当兵,数量绝对是以亿为单位的,这还不把西方那些大佬们给吓得尿裤子?】

  【再者说了,你见过哪个国家有几亿士兵。到时候前线仗都打完了,后面名还没点完呢。

  【更神的回复还在后面,有网友说都到晚上十点多了,大厨的铲子都抡冒烟了,还有好多人连早饭都没吃上呢。】

  【评论里的大神一个比一个牛。一个连三十万人去山里埋伏,结果山上都没地方趴了。教练点名的时候看到比新华字典还厚的点名册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教练点名张伟,回答到的声音震耳欲聋。这时画面一转,张伟方针正在向我们走来。乖乖嘲,一个张伟方阵40余万人。】

  ——“笑死,点完名太阳都下山了,我先去食堂吃饭了”

  ——“张伟战神集结!拯救世界就靠我们了!”

  ——“集合的时候站错队伍,误入李磊方阵整整三天没找到出口”

  ——“教官:今天训练五公里,部队末尾已经到了下个市”

  ——“集合的时候站最后,等到我终于看到教官已经是第二天早上了”

  ——“外国记者:请问你们军队编号是怎么编的?回答:用手机号”

  一—“建议把军营建在喜马拉雅山,这样还能省点地方呢(滑稽)”

  大宋位面。

  宋太祖赵匡胤正与赵普、曹彬在汴京宫中议论扩军之事。天幕上的画面让三人看得忍俊不禁。

  “这后世的百姓倒是有趣,竟然将征兵之事开起了玩笑。”

  赵匡胤看着天幕上滚动的弹幕。

  想起自己当年带兵时的严肃气氛。不由莞尔。

  “陛下,这些不过是百姓们的戏言罢了。”赵普笑着解释。

  “不过从这些玩笑话中也能看出,后世的百姓对军事竟如此了解,还能随意谈论。”“确实,光是这些网友的想象力就令人惊叹。”

  曹彬附和道。

  “但后世一个叫张伟的名字竟能凑出四十万人马,比我们全国的禁军还多。这要是让契丹人听了,怕是要吓尿裤子。”

  赵匡胤看着天幕上那些诙谐的评论。不禁感慨万分。

  当年他立下军令状要重文轻武。就是怕武将做大。

  可这后世的龙国。

  百姓们竟能以如此轻松的心态谈论军事。丝毫不觉得这是什么禁忌。

  天幕中那些夸张的场景令他捧腹什么三十万人挤满山头。

  点名册比新华字典还厚。这些想象力丰富的说法。

  让他想起自己当年在陈桥时的紧张氛围。形成了鲜明对比。

  不过更令他惊讶的是百姓们的这种自信态度。即便是在开玩笑。

  也能看出他们对国力的骄傲。这种既不失幽默。又充满底气的民心。

  比他当年费尽心思笼络文人要来得自然得多。若是当年的百姓也能这般无所顾忌地谈论军事。或许他治下的风气会更加开明。

  不过话说回来。

  这么多人马的玩笑话。

  恐怕连契丹使者听了都要笑出声来。正当赵匡胤被这些有趣的评论逗乐时。天幕又闪现出新的画面···

  大明位面。

  朱棣与姚广孝、解缙正在商议削藩之策。天幕上突如其来的画面引起了三人的注意。

  “这便是后世百姓谈论军事的样子?”朱棣看着天幕上的弹幕。

  眼中闪过一丝趣意。当年靖难之役时。

  他也曾带过数十万大军。但与这般夸张的想象相比。简直不值一提。

  “陛下,这些百姓倒是有几分意思。”姚广孝捋着长须。

  “他们竟敢如此随意地编排军队人数,可见后世的民风当真开放。”解缙也露出了罕见的笑容。

  “臣还记得当年陛下筹建京营时的严肃。”

  “如今看来,后世的百姓竟能把军事之事当作笑谈,倒也是一番奇景。”朱棣想起自己起兵时的艰难。

  为了夺取天下。

  他不得不四处笼络人心。甚至不惜以藩王身份造反。可这后世的百姓。

  竟能在网上肆无忌惮地讨论军事。还编出这么多令人发笑的段子。特别是那个张伟方阵的玩笑。让他想起自己的北征。

  当年他带兵打到漠北。号称四十万大军。

  可实际上也不过十余万人。这后世的网民倒好。

  光是重名的张伟就能凑出四十万。这种轻松谈论军事的氛围。

  倒是让他有些羡慕。

  当年为了防止藩王做大。

  他不得不严格控制各地军权。可这后世的龙国。

  百姓们谈论军队时既不失分寸。又充满了自信与幽默。

  这种既能保持军威。

  又能让百姓畅所欲言的治国之道。

  确实比他当年的铁血手段要高明许多。若是大明也能达到这般境界。

  或许就不用担心藩王作乱了。在一片喷啧称奇声中。

  古人们望着天幕上的内容。不禁陷入了深恩。

  后世竟然会拿征兵这等军国大事来打趣。这在古时几乎难以想象。

  在他们的时代。但凡谈及军事。大多都是一脸凝重。

  就连开个玩笑都要左右顾盼。生怕被人参上一本。

  这等轻松调侃的氛围着实令人羡慕。

  古人们不由回想起自己当年服徭役的艰辛。那时但凡听闻征兵。

  不是东躲西藏。就是设法托关系。谁能想到。到了后世。

  征兵竟成了百姓茶余饭后的谈资。更令人惊叹的是这种数量的想象。在古时。

  一个县城也就千把人。

  大户人家能出个十几个壮丁就算得上阔绰。

  可这后世的百姓。

  张口就是几十万、上亿。甚至连山都站不下。

  仿佛天下兵马都成了大白菜。

  不过转念一想。

  这般轻松自如的议论。

  恐怕也只有在国力强盛时才能出现。若是在战乱年代。

  怕是连开个玩笑都要掂量掂量。这后世的百姓能如此肆意发挥。想必是生活在了太平盛世。

  古人们纷纷感慨。

  若是自己生在那个年代。或许也能像这些网友一样。不用担心征兵。不用害怕服役。

  可以大胆地评论时事。随意地开着玩笑。

  这种无忧无虑的生活。

  对他们来说简直就像神仙境界。不过话说回来。

  若真要点齐这么多人马。光是整队列就够呛。

  想当年他们村里办个流水席都要忙活小半月。这要是真来了几十万大军。

  怕是光想想就要头大。看来这后世的百姓。果真是闲得慌了。

  连这等事都能想得出来。

  【这些评论也从侧面反映出我国在人口数量上的优势,但我国并没有以此来扩充士兵。】

  【不仅仅是因为士兵在精不在多,更重要的是我们龙国军人的使命是保护我们的国家和平,而不是挑起不必要的战争。】

  【军人是一个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主心骨。世界上的每一个国家几乎都有自己的军队,因为他们是国家实力的象征,是不可缺少的存在。】

  【因此大家可以看到,有些国家兵力比较多的话,就会炫耀自己有多少兵力,这些兵力有多强悍等。但他们都不敢来我国面前炫耀,这还得从很久以前流传的一个笑话说起。】

  【漂亮国的卫星在每年的九月份左右都会发现龙国有一支神秘且强大的部队出现在全国各地。更可疑的是这支百万部队总在半个月后消失,这让他们异常惶恐。】

  【在他们眼里这是龙国部队在搞特殊演练,就连他们的卫星都躲过去了,殊不知只是我们学生在军训。】

  一—“军训笑话属实是经典节目效果[doge]”

  ——“我愿称之为最强百万特种部队,代号:开学季”

  ——“震惊!某国卫星发现神秘部队竟是做这事!?”

  一—“龙国选择和平路线,但这不代表没有实力(狗头)”

  一—“每年九月:新生代特种部队集结完毕,准备出击!”

  ——“懂得克制的强者,低调且有实力,就是这么帅!”

  一—“新兵蛋子们集结!欧尼酱们冲鸭!”

  ——“前方高能!集体练习八段锦预警!”

  大清位面。

  康熙在御花园中观完天幕。

  转头看向身边的索额图和徐乾学。索额图正准备开口说些什么。

  却听康熙先行说道。

  “这就是后世的兵法了?倒真是让朕大开眼界。”康熙起身在御花园内踱步。

  “我大清如今八旗子弟渐趋安逸,战力不及从前。而这后世之人,竟要让所有读书人都习武,倒是个新奇的法子。”

  “皇上,此法确实新颖。臣观后世百姓,人人可练,却无半分兵祸之忧。人多却不扰民,想来是圣人之道。”

  徐乾学拱手道。

  康熙望着远处的紫禁城。眼中闪过一丝光芒。

  “以往朕总觉得我朝兵力已是天下无双,今日观这影像,方知后世更胜从前。”

  “朕倒想知晓,他们究竟用了什么法子,既让天下人皆可习武,又能保持军心如一?“

  索额图思索片刻。

  “皇上,臣以为此中关窍,在于他们另有一套驭民之术。那些外邦人的神奇器具,居然也只能远远观望,不敢轻举妄动。”

  康熙点点头。

  眼中透着少有的兴奋。

  “有意思,朕竟不知我泱泱大国,到了后世还有这等奇事。这般说来,倒要多看几段,瞧瞧他们还有什么新鲜法子。”

  徐乾学附和。

  “那些外邦器具虽然神异,可在我国面前却如同儿戏。”

  “皇上,依臣看来,这后世子民倒也聪慧,懂得藏锋敛锐之道。”康熙轻拂龙袍。

  嘴角微扬。

  “这后世之人,倒真叫朕刮目相看了。”大唐位面。

  唐太宗李二在两仪殿中观完天幕。看向魏征和房玄龄。

  殿内一时寂静。

  只听得殿外晚风吹动铜铃。

  “后世竟有此等奇事,外邦探子被一群习武的书生吓退。”李二负手而立。

  目光深远。

  “联记得贞观初年,不少大臣都反对开科取士,如今看来,文武之道皆可兼修。”

  “陛下,这后世之人有大智慧。既不靠兵力震慑四方,又能让天下学子皆习军事。”魏征捋须道。

  “他们既能读书明理,又能习武强身,恐怕正是陛下常说的治世之道。”“有趣。”

  李二在龙椅上正了正衣冠。

  “联年轻时南征北战,统帅三军,却不曾想到这般教化之法。”“让寻常学子也知晓军事之要,确是妙计。”

  房玄龄进言。

  “陛下,依臣之见,后世这般做法,倒与陛下创建的贞观之治有异曲同工之妙。既重文德,又不废武备。”

  “后世当真令人叹服。”李二起身望向殿外。

  “他们既能让百姓安居乐业,又能震慑四方宵小。这些年轻人,倒真有几分大唐儿郎的风骨。”

  “只是不知这后世还有何等气象,那些异邦的奇特器具,在我泱泱大国面前竟也只能望而生畏。”

  魏征沉吟道。

  “天幕之中,后世子民尽显龙国风骨。”

  李二眼中闪过异彩。

  “这般盛世,当真令人神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