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古人看五常内部各国驱逐舰实力盘点,中美实力迎来逆转?-《视频通古代,盘点现代封神人物》

  “朕有的是工匠,有的是时间。”

  秦始皇大笑。

  “徐福寻仙问药,不如让他先找找这些剑的踪迹。”

  李斯谨慎地说。

  “陛下,不如先让人寻访江湖上的铸剑师……”

  “不必那么麻烦。”

  秦始皇目光炯炯

  “让方士们也一起找,无论用什么方法,一定要找到这些剑。”

  “龙渊剑既然有龙气,朕的剑,难道就不能有真龙之威?”

  大唐位面。

  “太阿剑,威道之剑。”

  李二端详着天幕。

  “我大唐的工匠们,想必也能打造出这样的神兵。”

  魏征沉思片刻。

  “陛下,臣听闻江南有位老工匠,曾经研究过古代铸剑之法。”

  “这七星龙渊也不错。”

  李二目光灼灼。

  “北斗七星之水,这倒提醒了我。”

  “大唐地广物博,各地奇水异泉不计其数,为何不能用来铸剑?”

  李淳风回答。

  “回陛下,要铸此等神剑,除了需要天材地宝,更要参考天象变化。”

  “天象?”

  李二转向李淳风。

  “你精通星象,可要参与此事。让工部尚书也一同商议,挑选最好的工匠。”魏征缓缓说道。

  “陛下,干将莫邪剑讲究的是匠人心意,不知现在可还有这样专注的工匠。”

  “心意自然重要。”

  李二笑道。

  “我大唐的工匠们,难道就没有这份心意?”

  “传令各州,召集铸剑名匠入京。李淳风,你要推算好时辰。”李淳风拱手。

  “臣遵旨。只是此事需从长计议,选材用料都要十分讲究。”

  “不错,既然是打造神剑,就要样样精益求精。”

  李二点头。

  “太阿有威道,龙渊显神异,我大唐的剑,当有开创之象!”

  魏征说道。

  “陛下,依臣之见,不如先让工匠们研究古法……”

  “研究是必要的,不过也要有新意。”

  李二正色道。

  “这些古剑虽好,但我大唐的剑,更应该有我大唐的气像。”

  大宋位面。

  “这干将莫邪,线条如此流畅。”

  宋徽宗饶有兴致地注视着天幕。

  “你们看这剑身的弧度,简直就是一幅绝妙的行书。”

  蔡京连忙附和。

  “陛下慧眼,这把剑确实有一股灵气,不过比起陛下的书法还是差远了。”

  “太阿剑倒是庄重,但少了几分韵味。”

  宋徽宗摇头。

  “七星龙渊倒有意思,北斗七星之水……这让我想到了《宣和博古图》。”

  童贯说道。

  “陛下,不如让工部找些能工巧匠,也打造几把别致的宝剑?”宋徽宗眼睛一亮

  “不,这些剑都太过刚硬,我要的是能和文房四宝相配的剑。”

  “剑要有灵气,要能和我的书画相得益彰。”

  蔡京提议。

  “陛下,可以让造办处的匠人们先画几幅设计图。”

  “对,设计图很重要。”

  宋徽宗兴奋地说。

  “剑身要能写字,剑格要能刻画,整体要浑然天成。”

  “童贯,你去把造办处最擅长錾刻的匠人都找来。”

  童贯领命。

  “陛下,要不要也请些铸剑的老师傅?”

  “当然要请,不过主事的必须是会绘画的工匠。”

  宋徽宗挥手。

  “这剑不仅要能用,更要能和我的御题相映成趣。”

  蔡京斟酌着说。

  “陛下,铸剑是件耗时的工程……”

  宋徽宗笑道。

  “无妨,反正要打造的是艺术品,又不是要上战场。”

  “我要让这把剑,成为我的最佳墨宝!”

  【无双之剑——纯钧。】

  【一柄尊贵无双的宝剑,著名铸剑师欧冶子所铸,属越王勾践所有。】

  【优雅之剑——承影。

  【承影剑位列周朝殷天子三剑之一,一曰含光,二曰承影,三曰霄练。】

  【勇绝之剑——鱼肠。】

  【铸剑大师欧冶子倾心打造,选取了赤堇山的优质锡矿和若耶溪的铜矿石。】

  【经过风雨洗礼、雷电淬炼,成就了一把勇决无比的短剑。】

  “欧冶子真是铸剑界的顶流啊”

  “殷商时期就有三件套了”

  “这仨剑听着像是套装”

  “这些剑的名字都这么有诗意”“古代铸剑还要看天气的吗”

  “欧冶子铸剑连原材料都这么讲究”“这就是古代的工匠精神吧”

  “纯钧:越王专属定制款”

  大汉位面。

  “能工巧匠就该如此,看看这欧冶子,选料要赤堇山的锡,要若耶溪的铜。”

  刘彻的目光在天幕上游移。

  “江南的好铜好锡,朕也要派人去寻访。”

  张骞回禀。

  “陛下,臣出使西域时见过不少异域铜矿,可要一并取来试试?”

  “西域的铜?不必了。”

  刘彻摆摆手。

  “欧冶子的后人现在何处?这等技艺,应该有传人才是。”

  东方朔插话。

  “陛下,铸剑之术讲究天时地利,欧冶子选材时还要看风候雷雨。”

  “这倒提醒了朕,太史令在何处?让他即刻推算最适合铸剑的时辰。”

  刘彻站起身来。

  “张骞,你去给朕找寻欧冶子的后人。”

  张骞为难地说。

  “陛下,欧冶子是春秋时的铸剑师,恐怕一一”

  “无妨。”

  刘彻打断他。

  “就算找不到后人,也要找到懂他心法的工匠。”

  “你看这纯钧剑,连越王都能拥有,朕难道就不能有一把更好的?”

  “陛下,这些剑都各有特色,纯钧尊贵,承影优雅,鱼肠勇决......”

  “正是如此。”

  刘彻兴致更浓。

  “朕要一把集三剑之长的神兵,让它既显皇家之威,又蕴藏天地之力。”

  张骞提出建议。

  “不如先从江南开始找寻……”

  “对,就从江南开始。”

  刘彻目光炯炯。

  “欧冶子的家乡,必定还留着些铸剑的秘法。

  “朕要亲自去看看那赤堇山,看看那若耶溪。”

  春秋位面。

  “原来后世之人这般记住了我。”

  欧冶子摸着胡须

  望着天幕上闪烁的文字。

  “纯钧剑是我早年的作品,那时还不算太成熟。”

  干将惊讶地说。

  “师父,您给越王打造的剑,竟然说是还不够成熟?”

  “这世上哪有完美无缺的东西。”

  欧冶子笑着摇头。

  “你看这鱼肠剑,我用了赤堇山的锡矿,其实若是换成西山的锡,韧性会更好些。”

  莫邪忍不住说。

  “可是天幕上说,鱼肠剑经过风雨洗礼,雷电淬炼……”

  “那倒是真的。”

  欧冶子回忆道。

  “那次打造时正值夏末,雷雨连绵。”

  “我便顺势用天地之力来淬火,没想到后人把这都记下来了。”

  干将思索着说。

  “师父,您说这承影剑为何能位列殷天子三剑?”

  “那是很久以前的事了。”

  欧冶子轻抚长须。

  “说来惭愧,当年打造承影时,我还是借鉴了先人的手艺。后世居然把它夸得这般玄妙。

  莫邪轻声道。

  “每个时代的人,都有自己理解剑的方式吧。”

  “正是如此。欧冶子点头。

  “不过后人把这些剑传得神乎其神,倒让我这个铸剑之人有些汗颜。”

  “铸剑不过是取材自然,合天地之力罢了。”“师父过谦了,您的技艺确实独步天下……”

  干将说道。

  “哈哈,你们也学会说这些虚话了。”

  欧冶子爽朗一笑。

  “不过要说起来,倒是你们夫妻俩的那把剑,才真正算得上是绝世佳作啊。”

  古时能工巧匠的技艺实在令人叹为观止。

  单是寻找合适的材料就如此考究。

  更别说还要选择天时地利。

  这些宝剑不仅是兵器。

  更像是一件件艺术品。

  能让越王这样的帝王都如此珍视的剑。

  到底有何等神奇之处?

  “古人铸剑可真是不容易,连打雷下雨都要算计进去。”

  “你们说这些剑现在会在何处?”

  看着天幕上闪烁的文字。

  不少人暗暗感叹。

  若是能亲眼见识一番这些名剑该多好。

  不过转念一想。

  这等宝物怕是早已随着岁月流逝。

  不知去向。

  倒是欧冶子的这份匠心。

  千年之后依然让人敬佩。

  “话说回来,现在的工匠还能打造出这样的剑吗?”

  “依我看,怕是很难。古人的手艺,现在已经失传得差不多了。”

  众人正感慨间。

  天幕上的画面忽然一转。

  引得人群一阵骚动。

  只见“联合国五常:各国驱逐舰实力盘点”几个大字缓缓显现。

  “中美实力迎来逆转”的字样更是引起一片惊呼。

  从古代的神兵利器。

  到如今各国的铁甲战舰。

  这番跨越千年的对比。

  不禁让人心生感慨。

  “快看,这是什么船?比当年郑和下西洋的还要大吧?”

  “这就是后世打仗用的船?”

  众人的注意力迅速被新的画面吸引。

  纷纷议论起这些前所未见的“铁甲巨舰”。

  从冷兵器到现代战舰。

  从青铜铁器到钢铁航母。

  时代的变迁尽显无遗。

  视频标题:【联合国五常:各国驱逐舰实力盘点,中美实力迎来逆转?】

  【经常到联合国开会的朋友都知道,五常的军事实力在全球已经是断档式的存在了。】

  【而五常内部也因为实力有上三常和下两常的区分,特别是在海军方面,五常之间的差距非常大,从驱逐舰规模上就可见一斑。】

  【那么天天下饺子的龙国和漂亮国之间的差距还有多大,老牌强国的英法俄又究竟沦落到了什么地步?】

  【今天就来详细盘点下,联合国五常各国海军的驱逐舰实力。】

  【法兰西海军目前拥有两艘地平线级驱逐舰,全长152.87米,宽20.3米,满载排水量为7050吨,采用柴燃交替动力。】

  【最高航速可达29节,最高续航6100海里,装备了48个垂发,不过舰体有预留16个发射单元的空间,改装后最多可达64个。】

  【舰桥前方配置了两门76毫米舰炮,射速在120发每分钟,舰体中段以半埋方式安装了八枚法制飞鱼反舰导弹,此外还配备了两座人力操作的机炮,射速在750发每分钟。】

  【地平线级是发国和意dai利一起研制的,鹰国也曾参加此项目,不过在项目初就因为各种分歧最终退出,自行搞出了45型驱逐舰。】

  “下饺子是什么梗啊,笑死”

  “29节是多快啊,能追上高铁吗”

  “48个垂发是不是少了点”

  “我就知道肯定要提英法老牌海军”

  “鹰国:我先solo了”

  “半埋式是为了降低雷达反射吗”

  “这配置表看得我头晕”

  “等等看看其他国家的数据”

  大明位面。

  朱棣不禁摇了摇头。

  “七千吨?当年我(好好好)命郑和打造的宝船,排水量就有万余吨。”

  郑和站在一旁。

  目光专注地盯着天幕上的数据。

  “陛下,这法兰西的船虽小,但那个什么垂发系统,一次能发射四十八枚箭矢。”

  “四十八枚算得了什么?”

  朱棣挥手。

  “我大明水师一艘宝船上光火炮就有二十四门,再配上神机营的火铳手,这点数量又算得了什么?”

  姚广孝适时提醒。

  “陛下,这后世的战船怕是比我们的火力更强。您看这射速,一分钟就能发射一百二十次。”

  “一百二十次?”

  朱棣略显惊讶。

  但很快又恢复了常态。

  “不过是些小玩意罢了。郑和,你觉得这船如何?”

  “回陛下,这船虽然精巧,但比起我们的宝船,体量确实小了许多。”

  “只是这些新式武器,倒是很是厉害。”

  “他们不过是在这么小的船上装了些稀奇古怪的东西罢了。”

  朱棣显得有些不以为然。

  “你们看这个法兰西,才造了两艘。当年我命你下西洋,光是宝船就有数十艘之多。”

  姚广孝看着天幕继续播放。

  “陛下,后面还要介绍其他国家的战船……”

  “也罢,且看看这些后世之人还能造出什么新鲜物件。”

  朱棣靠在龙椅上。

  “不过以我看来,这些小船再是精巧,也比不上我大明的气派。”

  郑和正要说话。

  天幕上开始显示其他国家的数据。

  三人的注意力又被新的画面吸引了过去。

  大唐位面。

  “一艘船能发射四十八枚箭矢,这倒是比我大唐的连弩还要厉害。”

  李二目不转睛地盯着天幕。

  “房玄龄,你可知道这垂发是什么物事?”

  “臣这倒也是第一次听说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