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鹾使带话的目的,并非是真的告诉众人他已认输,真的束手无策,而是这个狡猾的不粘锅,在借用这句话在暗示他们 ,他将不好再管这破事,至于该怎么办,你们这群人想办法看着办。
到时候真有什么不虞之事,这个不粘锅他能将事情撇得一干二净,谁也抓不到他得把柄。
大明官员多数都是这种货色,他们只不过是推在最前面的棋子而已,脏活累活都由他们来干,还要随时准备着被他们弃卒保车。
钱家主虽然愤懑,但又全无办法,混迹商场这么多年,早已学会了逆来顺受。
送走了来人之后,他轻咳了两声之后,看向众人 ,道:“陈鹾使的意思已经很明确了,他那里也没有什么好办法,帮不了我们多少了,剩下的就要就要看我们的了。”
他再次睁开阴鸷眼睛,看向众人道:“大伙之中有没有人看得上他那三瓜两枣的,如果有,现在大可认输,现在去找他低头认错。”
底下哑然无声,谁也清楚他说的是反话,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这对于他们来说,并非是赚多赚少的事情,而是关乎着自己的身家性命,因为他们的身后还有很多要钱的人。
“钱兄,有什么话你尽管说,今天在座的各位,全部听你的!”沉默许久周家主代表大伙发音了。
钱家主信心满满的一笑。
……
几个盐商在商议阴谋的时候。
扬州知府平盛再次上门了。
他依旧一副不冷不热的样子走了进来。
见了李俊业行礼道:“李总兵卑职见了你今日在城内张贴的告示,深以为不妥,故而深夜登门叨扰。”
李俊业瞥了他一眼,看样子这是来找茬的,便悻悻而道:“你扬州知府只管扬州民政,盐政又不归你管,本总兵想干什么,难道还要和你提前商议一番不成。”
平盛不亢不卑道:“盐政虽然不属于本知府管,可李总兵此举必然会引发私盐泛滥,私盐泛滥必然宵小四起,影响本府治安,本府就不能不管了。”
平盛的语气开始强硬了起来,要知道黄巢和张士诚都是贩卖私盐出身。
李俊业白了他一眼,“这些事情不需要你担心,你只需给本总兵一个月的时间,一个月的时间,这些贩卖私盐的宵小,总不可能会拉帮结派,成了黄巢张士诚吧!”
谁搁在平盛这位子都难做,这完全是神仙打架,凡人遭殃,可是做为扬州父母官,扬州出现什么不好情况的屎盆子都有可能。
但也不能不将县官当成县官,毕竟这不是自己的地盘,李俊业从刘昕那里了解过,这平盛也算是一个清流,跟两淮官场并不是一个圈子,属于独立独行的那行人。
国亡有排队投降的,自然也有殉国的,官场依然,华夏始终有一部分人,踽踽独行的保存着最傲人的节气。
平盛吁了一口气,道:“如此是最好不过了,今日之话,请李总兵放心,只有你知我知,但也希望李总兵信守诺言。”
李俊业点了点头。
李俊业的告示果然有用,南直隶盐价腾腾,自然有人虎视眈眈,很快各处的盐便开始在南直隶与各省接壤的地方出现,但和那些盐商预计的一样,纲盐法下度出为入,就算别的行省,也没有多少食盐能卖到南直隶来。
短期来看也是杯水车薪,这些食盐,以进入南直隶之境,便被人一扫而空,绝大部分地方目前也没有见到一粒,其他地方流入的食盐。
但好在告示贴出之后,果然有盐进来,预期暂时下跌,将扬州原本的盐价稍微打下了一些。
但扬州食盐依旧有价无市,每日只有哪些盐商故意投入的几引盐,控制着市场的售价与节奏。
……
此时已四月,虽然初夏,江淮夏意已浓。
运河两岸杨柳依依,细长的柳枝如同绿绦,垂落于水面,随风飘扬。
河上行船如织,来往行船络绎不绝,突然出现的一支由七条船组成的船队由北自南而来,瞬间吸引了岸上所有人的目光。
与运河上来来往往不同的船队相比,这支船队非常普通,但吸引人目光的是,这艘船上运的盐,很快,船队果然在码头靠岸,带来的真的是盐。
六艘标准的运河漕船,每船运盐能装盐一百六十引,七艘意味着有一千一百多引盐,三十三万多斤,对于久久缺盐的扬州来说无疑是久旱逢甘霖 。
船靠岸之后,船上的盐并非立即上岸,而是由一群带山东口音的汉子,在码头附近支起了一个摊位就地贩卖。
原来是一个外地的雏儿,连销售渠道也没有,到了扬州两眼一抹黑,只能临时在码头支摊贩卖。
钱家管家看着河里的盐船,又看了看岸上临时支起的摊位,摇了摇头。
他不动声色的,往摊位走去,而摊位上已经排起来长长的队伍,钱家管家带着几个家丁根本挤不进去,却听到售卖的吆喝声:“上等海盐,每斤八十文!”
“什么八十文?”钱家管家只觉得脑袋嗡嗡地响,今日市价明明卖一百零五文,但这些蠢材,远道迢迢的跑了过来,却只卖八十文。
钱家管家第一反应就是派家丁上前砸了这厮的摊子,却又看见,码头前还有几个登莱镇的亲兵正在摊位四周晃悠。
钱家管家第一反应,他们是一伙的,但仔细想想又觉得不对,是一伙的话,他们的食盐肯定第一时间进四海商号售卖了,何至于在码头摆一个临时摊位,若不是那亲兵在附近晃悠,不然的话,谁都可以来踹上几脚。
“他们不是一伙的,那几个亲兵肯定是李俊业单纯的放在码头,保护外地盐商售盐秩序的。”管家心中嘀咕。
要知道这群亲兵狗仗人势,在扬州城内早已蛮横的不像话,看来有他们在,自己是不方便动手了。
刚好一个买到盐的老汉带着他小孙儿,从他身边经过,钱家管家赶紧将他叫住,打开他手中的布袋,用手掏出了一把盐,白色胜雪,一尘不染。
连管家心中也暗道:好盐。
到时候真有什么不虞之事,这个不粘锅他能将事情撇得一干二净,谁也抓不到他得把柄。
大明官员多数都是这种货色,他们只不过是推在最前面的棋子而已,脏活累活都由他们来干,还要随时准备着被他们弃卒保车。
钱家主虽然愤懑,但又全无办法,混迹商场这么多年,早已学会了逆来顺受。
送走了来人之后,他轻咳了两声之后,看向众人 ,道:“陈鹾使的意思已经很明确了,他那里也没有什么好办法,帮不了我们多少了,剩下的就要就要看我们的了。”
他再次睁开阴鸷眼睛,看向众人道:“大伙之中有没有人看得上他那三瓜两枣的,如果有,现在大可认输,现在去找他低头认错。”
底下哑然无声,谁也清楚他说的是反话,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这对于他们来说,并非是赚多赚少的事情,而是关乎着自己的身家性命,因为他们的身后还有很多要钱的人。
“钱兄,有什么话你尽管说,今天在座的各位,全部听你的!”沉默许久周家主代表大伙发音了。
钱家主信心满满的一笑。
……
几个盐商在商议阴谋的时候。
扬州知府平盛再次上门了。
他依旧一副不冷不热的样子走了进来。
见了李俊业行礼道:“李总兵卑职见了你今日在城内张贴的告示,深以为不妥,故而深夜登门叨扰。”
李俊业瞥了他一眼,看样子这是来找茬的,便悻悻而道:“你扬州知府只管扬州民政,盐政又不归你管,本总兵想干什么,难道还要和你提前商议一番不成。”
平盛不亢不卑道:“盐政虽然不属于本知府管,可李总兵此举必然会引发私盐泛滥,私盐泛滥必然宵小四起,影响本府治安,本府就不能不管了。”
平盛的语气开始强硬了起来,要知道黄巢和张士诚都是贩卖私盐出身。
李俊业白了他一眼,“这些事情不需要你担心,你只需给本总兵一个月的时间,一个月的时间,这些贩卖私盐的宵小,总不可能会拉帮结派,成了黄巢张士诚吧!”
谁搁在平盛这位子都难做,这完全是神仙打架,凡人遭殃,可是做为扬州父母官,扬州出现什么不好情况的屎盆子都有可能。
但也不能不将县官当成县官,毕竟这不是自己的地盘,李俊业从刘昕那里了解过,这平盛也算是一个清流,跟两淮官场并不是一个圈子,属于独立独行的那行人。
国亡有排队投降的,自然也有殉国的,官场依然,华夏始终有一部分人,踽踽独行的保存着最傲人的节气。
平盛吁了一口气,道:“如此是最好不过了,今日之话,请李总兵放心,只有你知我知,但也希望李总兵信守诺言。”
李俊业点了点头。
李俊业的告示果然有用,南直隶盐价腾腾,自然有人虎视眈眈,很快各处的盐便开始在南直隶与各省接壤的地方出现,但和那些盐商预计的一样,纲盐法下度出为入,就算别的行省,也没有多少食盐能卖到南直隶来。
短期来看也是杯水车薪,这些食盐,以进入南直隶之境,便被人一扫而空,绝大部分地方目前也没有见到一粒,其他地方流入的食盐。
但好在告示贴出之后,果然有盐进来,预期暂时下跌,将扬州原本的盐价稍微打下了一些。
但扬州食盐依旧有价无市,每日只有哪些盐商故意投入的几引盐,控制着市场的售价与节奏。
……
此时已四月,虽然初夏,江淮夏意已浓。
运河两岸杨柳依依,细长的柳枝如同绿绦,垂落于水面,随风飘扬。
河上行船如织,来往行船络绎不绝,突然出现的一支由七条船组成的船队由北自南而来,瞬间吸引了岸上所有人的目光。
与运河上来来往往不同的船队相比,这支船队非常普通,但吸引人目光的是,这艘船上运的盐,很快,船队果然在码头靠岸,带来的真的是盐。
六艘标准的运河漕船,每船运盐能装盐一百六十引,七艘意味着有一千一百多引盐,三十三万多斤,对于久久缺盐的扬州来说无疑是久旱逢甘霖 。
船靠岸之后,船上的盐并非立即上岸,而是由一群带山东口音的汉子,在码头附近支起了一个摊位就地贩卖。
原来是一个外地的雏儿,连销售渠道也没有,到了扬州两眼一抹黑,只能临时在码头支摊贩卖。
钱家管家看着河里的盐船,又看了看岸上临时支起的摊位,摇了摇头。
他不动声色的,往摊位走去,而摊位上已经排起来长长的队伍,钱家管家带着几个家丁根本挤不进去,却听到售卖的吆喝声:“上等海盐,每斤八十文!”
“什么八十文?”钱家管家只觉得脑袋嗡嗡地响,今日市价明明卖一百零五文,但这些蠢材,远道迢迢的跑了过来,却只卖八十文。
钱家管家第一反应就是派家丁上前砸了这厮的摊子,却又看见,码头前还有几个登莱镇的亲兵正在摊位四周晃悠。
钱家管家第一反应,他们是一伙的,但仔细想想又觉得不对,是一伙的话,他们的食盐肯定第一时间进四海商号售卖了,何至于在码头摆一个临时摊位,若不是那亲兵在附近晃悠,不然的话,谁都可以来踹上几脚。
“他们不是一伙的,那几个亲兵肯定是李俊业单纯的放在码头,保护外地盐商售盐秩序的。”管家心中嘀咕。
要知道这群亲兵狗仗人势,在扬州城内早已蛮横的不像话,看来有他们在,自己是不方便动手了。
刚好一个买到盐的老汉带着他小孙儿,从他身边经过,钱家管家赶紧将他叫住,打开他手中的布袋,用手掏出了一把盐,白色胜雪,一尘不染。
连管家心中也暗道:好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