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5章 邺都之战的尾声-《袁燕》

  不知道是不是作为都城,邺都也有自己的骄傲,在马振的秦州兵攻上城池的第一天后,秦州兵就再也无法登上城墙了。

  因为下雨了。

  而且是那种难得一遇的冻雨,持续了好几天。

  由于是刚过完年还没出正月,这场雨基本上夹杂着不少雪粒和冰雹。

  虽说过冬的物资双方都准备的很充足,可是城内有些足够的柴火生火取暖,城外可没有。

  邺都周边是平原地带,平时本就是坚壁清野的状态,能找到的木材大多被用来制作攻城器械了,根本没有多余的柴火。

  至于煤炭,那种东西本来就是紧俏货,城内的煤炭量也不多,而且多数在皇宫里供应。

  因此,马振只能下令拆除一些攻城器械,用来取火供暖。

  当袁熙看着燃烧的煤炭冒出点点绿光时,就知道这次进贡的煤炭质量不太行,含硫量太高了。

  于是,袁熙让人把煤炭炉子抬到外面去,还让人把窗户打开,暂时通通风,再继续下去,一屋子取暖的人都要被毒烟给闷死了。

  “宫里还有木炭吗?”袁熙对着身边的小黄门问道。

  “回禀陛下,有的!”其中一个小黄门回答道。

  “那就换个木炭炉子过来,在屋里烧点木炭!”袁熙看着瑟瑟发抖的小黄门说道。

  袁熙自己在风中吹了一会儿,感觉毒气散的差不多了,也就让人换了木炭炉子来取暖。

  “喏!”那个小黄门如释重负,赶紧去准备木炭炉子。

  至于那个本来就有些呛人的煤炭炉子,自然被人丢弃在院子里了。

  “通知八皇子袁谢来一趟!”袁熙对着离开的小黄门继续吩咐道。

  “喏!”那个小黄门走到一半,又折返回来,跪下后,再次起身离开。

  这小黄门效率还行,就去了一会儿,木炭炉子就点上了,八皇子、少府监、秦王袁谢也跟着他一起过来了。

  “想明白你的问题在哪了吗?”袁熙见到袁谢的第一句话,就是之前留给袁谢的问题。

  “儿臣回去就杀了那贱人和那个妖道!”袁谢也不废话,直接表达出自己的理解。

  在袁谢看来,他完全想明白了杜契和孙寒华这是在给自己下套,甚至在整个大燕帝国布局。

  试想一下,如果袁熙不是提前让干支营的人探查到这些,八皇子袁谢在这场“巫蛊之乱”中,成为“新太子”的可能性就很大。

  而就算太子袁谦赢了,甚至继位,提前交好太子袁谦的袁谢,也有机会南下,到时候在南方举起反抗太子袁谦的大旗,必然有人从龙。

  这些都是提前布置好的,这也是袁谢愿意冒险见完袁谦又进皇宫的原因。

  这邺都一帮子聪明人,大部分都是选择两不相帮的,因为这才是正确的态度。所谓法不责众,大家都没反应,就你积极,也有可能就你倒霉。

  “家中小妾犯错,自当用家法处置,可人家师傅是正经的道士,没有实际证据就杀人,不太像你的风格,还是交给刑罚司处理吧!”袁熙并没有认可袁谢的想法,直接说出了他的要求。

  “儿臣遵旨!”袁谢知道自己算是勉强过关了,大概率下面才是袁熙的要求。

  袁谢进入皇宫后,不像全琮,人家第二天就带着任务出宫了,他袁谢被当做小孩子送到了母亲淑妃郭女王那,先是结结实实地挨了一顿亲妈的板子,在亲妈殿内休养了几天,才被袁熙这个亲爹给招呼到。

  郭女王的态度很简单,就是让袁谢不要有多余的想法,别被什么道士说了几句吹嘘的话,就认为自己真有“皇帝命”。

  袁谢也是被亲妈压制了,一句话不敢说,全程“好好好!!!”

  “那行吧!你现在出宫,去张府,跟你大哥说,我可以绕过城卫军,但是这次叛乱得有个扛事的,不能就这么翻篇!”袁熙对着还有些恍惚的袁谢说道。

  袁谢没想到自己这么快可以出宫了,赶紧跪下称:“是!”

  不过,袁熙这话里就有很多种解释了。

  袁谢很清楚,这是他父皇在给袁谦这个太子袁谦台阶下,就是让袁谦交出张合作为罪魁祸首,来换取这场叛乱的平息。

  可问题是,他袁谢要去的地方就是张合的府上,这简直就是在让袁谢去送死。

  不过,袁谢也没得选,即便“巫蛊之乱”不是他授意的,但是作为间接参与者,他已经被父皇袁熙拿捏,必然得完成任务。

  再加上袁谢看着皇宫中放松的氛围,知道太子袁谦的叛乱根本没有赢得可能性。

  因此,当袁谢说出袁熙这个皇帝的要求时,张合的脸上已经没了血色。

  “行了,老夫明白了。谦儿,别犹豫!既然你父皇给你机会,那就抓住它。来,拿老夫的人头跟你父皇去交代!”张合虽然有些落寞,可是说话倒是豪情万丈。

  袁谦当然知道张合在说什么,这几天不是这场冻雨,邺都大概率已经被马振的秦州兵给攻破了,而他也已经是阶下囚了。

  现在,皇帝发话了,大概率就是最后的通牒。

  看着外面的雨势减缓,张合早就下了判断,雨一停,马振就会发起攻击,他们最多再坚守三日,三日后,邺都必破。

  “张老将军,您怎么能这么说话呢!城内的兄弟还能扛,他马树戈进不来!”麴付还像个愣子一样,认为他们守得住。

  可是麴义的沉默,让麴付明白张合说的都是对的。

  “岳父,你不用说了,一人做事一人当,这是我挑起来的,当然是我扛!张家和麴家都是被我逼得,这事儿谁问起来都这么说就行了!”袁谦没有想象中的颓废,反而是一脸的豪迈,说道。

  “哈哈哈哈!!!!好!好!好!总算我麴义终于没看错人,你这小子确实比你爷爷强,也比你爹有人情味!啥也别说了,今天我们这帮叛乱分子好好乐呵一晚,明天去皇宫给皇帝陛下赔罪,到时候他说让谁死,谁就去死,这才是道理!”麴义看着张合与袁谦争着当罪魁祸首,突然大声笑道。

  张合看着年近八十岁的麴义,也是一阵豪迈,自己已经六十多岁了,当朝大将军,居然还有些怕,简直了!

  于是,张合也大笑起来,说道:“哈啊哈!!!是啊!还是麴老哥看的通透!谦儿,今晚咱们爷俩也好好大醉一场,明天去见你爹,反正也是他说了算,真要砍头,你也拦不住!”

  袁谦看着两个长辈都下了决心,觉得自己急着送死也只不过是逃避,完全没必要,于是干脆微微一笑,拉着袁谢这个弟弟说道:“老八,你也留下吧!咱们兄弟也不醉不归!”

  “啊~!”袁谢没想到自己送个消息,把自己送进来了。

  于是,在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情况下,张府在当晚来了一场狂欢,所有人都是酩酊大醉。

  也可能是这近二十天的日子太压抑了,所有人都放开了。

  不过,当晚,也不是所有人都真的醉了。

  麴义、麴付这对爷俩就没完全醉。

  “小付,记住,这事儿是老头子我一手操办的,我有前科,陛下肯定愿意抓住这个做文章的。你不用说太多,就说我畏罪自杀!还有。。。算了,你嘴笨,可能说不好,就说这些吧!记住,千万别牵连到你耀哥和林儿,他俩决不能有失!”麴义最后交代完麴付,就当着麴付的面自刎了!

  而麴付一个年近五十的汉子,此刻哭的像个孩子。

  而最为残酷的是,他还要亲手割下自己最尊敬的长辈的头颅交给他曾经最为珍视的主公。

  始兴四年(公元234年)元月二十三日清晨,邺都之战迎来了它的尾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