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熙看着边哭诉边跪拜的诸葛瞻,一时有些悲怆。
原来,诸葛亮在这次“巫蛊之乱”刚爆发的时候,就已经不行了,只不过他深知袁熙和袁谦在这次动乱中都各有想法,于是让儿子诸葛瞻,在“巫蛊之乱”结束之后才报丧。
而诸葛瞻不仅是来报丧的,还是来呈献诸葛亮最后遗言的。
不过,这个遗言,不是给袁熙的,全是在劝说袁谦的。
袁熙看着诸葛亮遗言中,那些教导袁谦以后如何治理国家,如何待人接物,如何对外政策等等为了下一代帝王,准备的各种谏言,袁熙终于知道,为什么诸葛亮在见自己最后一面时,要让袁熙慎重处理袁谦这个太子的事了。
“袁谦,这是你老师给你的,你先看看吧!”袁熙有些失望,因为诸葛亮对于这场“巫蛊之乱”的判断似乎有些错误。
又或者说,诸葛亮在用这种方法向袁熙最后提出意见,就是不希望袁熙处置袁谦这个太子。
可是,此次“巫蛊之乱”,太子袁谦教唆城卫军叛乱,让张雄在并州起兵,无论是邺都这个中央,还是并州这个重要的地方军事重镇,都遭到了重创。
袁熙不可能完全不处理袁谦。
否则无法跟因这次动乱而遭受苦难的受害者交代,朝臣们也会因此对袁家治理国家的态度有所质疑。
尊重自己建立的帝国制度,这是袁熙一直以来的底线,即便袁熙自己多次用各种方式钻由诸葛亮和司马懿建立的各类规章制度,但是他的出发点是为了大燕帝国的未来,自然不会引起帝国重臣们的反对。
但是,如果在这种大事上过于自私,袁熙作为皇帝的统治力度就会下降,这不是一个刚建立的王朝该有的情况。
但,袁熙不想杀自己的儿子,就像之前放过罪魁祸首袁训和袁谈一样,袁熙希望袁谦也能像他俩那样求饶,甚至可怜一些。
可是,袁谦自打进了这大殿之后,仿佛一个完全没有做错的孩子一般倔强,不但没有认错,还一直用质疑的眼神看着袁熙。
这让袁熙非常无力。
而袁谦则是在看完诸葛亮的谏言之后,立刻痛哭起来,然后他对着袁熙嘶吼道:“父皇!您到底要干什么?”
“这应该是我来问你的吧!袁谦!”袁熙愣住了,怎么好像还是他做错了似的。
“我要干什么?我在求生啊!难道不是吗?”袁谦继续反问!
“求生?谁要杀你?朕吗!”袁熙有点无语了,他一直在极力避免出现父子相残的情况,虽然他袁家“兄弟阋墙”的情况已经避免不了了。
说到这,袁熙其实也觉得自己有些过了,特别是当着一堆外人的面。
于是,袁熙扫了一圈周围的人,决定下令让他们先下去,自己要单独和袁谦谈谈,看看能不能让袁谦老老实实认错。
“魏瑾,先把张合、麴付押下去。大哥、二哥,还有老二,你们先去后殿休息一下吧!小朋友,你可以先回去了!”袁熙如实吩咐。
“回禀陛下,小子全家被杀,无处可去。请陛下允许小子入伍参军!”在所有人都准备静静接受命运的时候,文鸯这个不到十岁的孩子再次丢出了一个“大雷”。
“孩子,你过来!”袁熙有点悲伤地让文鸯来到他的面前。
然后,袁熙静静地握着文鸯的小手说道:“你不用参军,就在朕的皇宫里当护卫吧!”
“谢陛下!”文鸯也很聪明,立刻谢恩。
“魏瑾,好生安排他!”袁熙继续吩咐道。
魏瑾立刻回应道:“喏!”
就这样,不一会儿,本来都是人的大殿之上,只剩下了袁熙和袁谦父子二人,当然禁卫们就在门外,而小黄门也都在附近看着,只不过离得有点远罢了
“你看看你干的好事!一个不到十岁的孩子因为你家破人亡!”袁熙直接把张雄造成的灾祸,算在了袁谦的头上。
袁谦也是无力反驳,不过他想说的不是这些,而是对于袁熙在这次动乱的各种“不作为”,进行控诉。
“父亲到了这个时候,还要伪装成什么都不知道吗?‘阴曲’的人都能察觉到的情况,我不信‘阳曲’的人不知道,父亲不知道!难道父亲不是在利用这次机会,想试试儿子有什么本事去继承你的皇位吗?这不是正是袁家一直以来家主继承的方式,让儿子们自相残杀,淘汰出一个人来继承家主之位吗!”袁谦看着所有离开后,也不再收着,直接开始了他的控诉。
“闭嘴!你这个不孝子,你怎么能这样揣测你父皇我的想法!我怎么可能会想要自己的孩子们自相残杀!”袁熙其实有点懵了的,他确实有利用这次“巫蛊之乱”的想法,但是,袁熙的目的是想看看天下还有没有势力会利用这次动乱给大燕帝国造成更大的混乱。
事实上,并没有,甚至导致了周围的重臣和皇子们都以为袁熙就是想要这次的混乱程度扩大化,也就是说,给大燕帝国造成更大混乱的反而是袁熙自己。
“那您为什么要让老四搬进兴元宫,还把那里改成‘魏王府’?啊!还让老四进入祭礼司,让他与外来国宾接触?还要让华妃(甄荣)当皇后,不就想让甄家继续把持后宫吗?”袁谦的控诉直指当初袁熙的一些奇怪做法。
袁熙自然没有注意到这些问题,他只是随性而为,而且袁熙确实更偏爱老四袁谅一些。
“你在胡说什么?”袁熙有些不理解袁谦的想法。
“我胡说!‘乾元盐铁案’中,我从头到尾都是反对的,您不是不知道,这事儿二伯(麴耀)也跟您说过,可你为了保住甄家,居然把我的职位全部撤掉,给了弟弟们,这是为什么?”袁谦的第二个控诉更为直接。
这是因为,‘乾元盐铁案’中虽然牵扯到太子袁谦,但是实际上这是针对当时重臣们家族人员在朝中贪污腐败的一次重拳,袁熙为了表现的很无私,就把只在其中有些关联的袁谦也给处理了。
“曹不兴给你送过钱,不是吗!”袁熙这么说就有点敷衍了。
“那是过节的钱啊!他是我妹夫,我还能拒绝吗?您不也收了吗!”袁谦自然不会让袁熙混过去。
不过,袁熙也不打算在这件事上让袁谦多做纠缠,他继续追问袁谦叛乱的原因:“袁谦,你不要无理取闹,我问的是你为什么造反!”
“父亲,您还没看出来吗?或者说,您在内心已经默认了这种情况。”袁谦似乎有些绝望,他颓然地说道。
“什么!”袁熙有点不理解,但是他仍然希望袁谦说清楚。
“我已经不是太子了,或者说我早就在您的心理上不是了,对吧!让诸葛孔明来当我的老师,就是为了这个,所谓的太子太傅,就是这个含义。”袁谦继续他的控诉。
不过,这一次袁谦是想错了,袁熙虽然有过换太子的想法,但是没有真的要执行的想法,而且让诸葛亮给袁谦当老师,更是为了让袁谦与诸葛亮搞好关系,为的就是以后让诸葛亮辅佐袁谦治理大燕帝国。
“孔明当你的老师,你还觉得有问题,他死后都在谏言,这样的老师到哪找!”袁熙彻底怒了,这与之前情况不同。
“诸葛老师是我大燕帝国的道德模范,你是在告诉天下,我袁谦这个太子‘德不配位’,不是吗?”袁谦说出了自己的理由。
袁熙突然就懵了,他从没想过这一点。
以前的袁熙做什么事,都很自信,因为每件事都有田丰、沮授、诸葛亮或者司马懿给他提出最终建议,袁熙根本不用担心走错。
如今,除了被他疏远的司马懿,其他三人都已经去世,袁熙在袁谦说出这些话的时候,有些无助。
袁熙很清楚,自己虽然一直在努力学习怎么成为一个有作为的君主,但是实际上,袁熙一直以来最大的作为,就是听从那些在他历史印象上已大有作为的名臣名将们的建议,其他的袁熙的进步很少。
而,从这一刻开始,袁熙突然觉得,如果他再继续统治这个偌大的帝国,一定会导致帝国的内乱,甚至走向灭亡!
原来,诸葛亮在这次“巫蛊之乱”刚爆发的时候,就已经不行了,只不过他深知袁熙和袁谦在这次动乱中都各有想法,于是让儿子诸葛瞻,在“巫蛊之乱”结束之后才报丧。
而诸葛瞻不仅是来报丧的,还是来呈献诸葛亮最后遗言的。
不过,这个遗言,不是给袁熙的,全是在劝说袁谦的。
袁熙看着诸葛亮遗言中,那些教导袁谦以后如何治理国家,如何待人接物,如何对外政策等等为了下一代帝王,准备的各种谏言,袁熙终于知道,为什么诸葛亮在见自己最后一面时,要让袁熙慎重处理袁谦这个太子的事了。
“袁谦,这是你老师给你的,你先看看吧!”袁熙有些失望,因为诸葛亮对于这场“巫蛊之乱”的判断似乎有些错误。
又或者说,诸葛亮在用这种方法向袁熙最后提出意见,就是不希望袁熙处置袁谦这个太子。
可是,此次“巫蛊之乱”,太子袁谦教唆城卫军叛乱,让张雄在并州起兵,无论是邺都这个中央,还是并州这个重要的地方军事重镇,都遭到了重创。
袁熙不可能完全不处理袁谦。
否则无法跟因这次动乱而遭受苦难的受害者交代,朝臣们也会因此对袁家治理国家的态度有所质疑。
尊重自己建立的帝国制度,这是袁熙一直以来的底线,即便袁熙自己多次用各种方式钻由诸葛亮和司马懿建立的各类规章制度,但是他的出发点是为了大燕帝国的未来,自然不会引起帝国重臣们的反对。
但是,如果在这种大事上过于自私,袁熙作为皇帝的统治力度就会下降,这不是一个刚建立的王朝该有的情况。
但,袁熙不想杀自己的儿子,就像之前放过罪魁祸首袁训和袁谈一样,袁熙希望袁谦也能像他俩那样求饶,甚至可怜一些。
可是,袁谦自打进了这大殿之后,仿佛一个完全没有做错的孩子一般倔强,不但没有认错,还一直用质疑的眼神看着袁熙。
这让袁熙非常无力。
而袁谦则是在看完诸葛亮的谏言之后,立刻痛哭起来,然后他对着袁熙嘶吼道:“父皇!您到底要干什么?”
“这应该是我来问你的吧!袁谦!”袁熙愣住了,怎么好像还是他做错了似的。
“我要干什么?我在求生啊!难道不是吗?”袁谦继续反问!
“求生?谁要杀你?朕吗!”袁熙有点无语了,他一直在极力避免出现父子相残的情况,虽然他袁家“兄弟阋墙”的情况已经避免不了了。
说到这,袁熙其实也觉得自己有些过了,特别是当着一堆外人的面。
于是,袁熙扫了一圈周围的人,决定下令让他们先下去,自己要单独和袁谦谈谈,看看能不能让袁谦老老实实认错。
“魏瑾,先把张合、麴付押下去。大哥、二哥,还有老二,你们先去后殿休息一下吧!小朋友,你可以先回去了!”袁熙如实吩咐。
“回禀陛下,小子全家被杀,无处可去。请陛下允许小子入伍参军!”在所有人都准备静静接受命运的时候,文鸯这个不到十岁的孩子再次丢出了一个“大雷”。
“孩子,你过来!”袁熙有点悲伤地让文鸯来到他的面前。
然后,袁熙静静地握着文鸯的小手说道:“你不用参军,就在朕的皇宫里当护卫吧!”
“谢陛下!”文鸯也很聪明,立刻谢恩。
“魏瑾,好生安排他!”袁熙继续吩咐道。
魏瑾立刻回应道:“喏!”
就这样,不一会儿,本来都是人的大殿之上,只剩下了袁熙和袁谦父子二人,当然禁卫们就在门外,而小黄门也都在附近看着,只不过离得有点远罢了
“你看看你干的好事!一个不到十岁的孩子因为你家破人亡!”袁熙直接把张雄造成的灾祸,算在了袁谦的头上。
袁谦也是无力反驳,不过他想说的不是这些,而是对于袁熙在这次动乱的各种“不作为”,进行控诉。
“父亲到了这个时候,还要伪装成什么都不知道吗?‘阴曲’的人都能察觉到的情况,我不信‘阳曲’的人不知道,父亲不知道!难道父亲不是在利用这次机会,想试试儿子有什么本事去继承你的皇位吗?这不是正是袁家一直以来家主继承的方式,让儿子们自相残杀,淘汰出一个人来继承家主之位吗!”袁谦看着所有离开后,也不再收着,直接开始了他的控诉。
“闭嘴!你这个不孝子,你怎么能这样揣测你父皇我的想法!我怎么可能会想要自己的孩子们自相残杀!”袁熙其实有点懵了的,他确实有利用这次“巫蛊之乱”的想法,但是,袁熙的目的是想看看天下还有没有势力会利用这次动乱给大燕帝国造成更大的混乱。
事实上,并没有,甚至导致了周围的重臣和皇子们都以为袁熙就是想要这次的混乱程度扩大化,也就是说,给大燕帝国造成更大混乱的反而是袁熙自己。
“那您为什么要让老四搬进兴元宫,还把那里改成‘魏王府’?啊!还让老四进入祭礼司,让他与外来国宾接触?还要让华妃(甄荣)当皇后,不就想让甄家继续把持后宫吗?”袁谦的控诉直指当初袁熙的一些奇怪做法。
袁熙自然没有注意到这些问题,他只是随性而为,而且袁熙确实更偏爱老四袁谅一些。
“你在胡说什么?”袁熙有些不理解袁谦的想法。
“我胡说!‘乾元盐铁案’中,我从头到尾都是反对的,您不是不知道,这事儿二伯(麴耀)也跟您说过,可你为了保住甄家,居然把我的职位全部撤掉,给了弟弟们,这是为什么?”袁谦的第二个控诉更为直接。
这是因为,‘乾元盐铁案’中虽然牵扯到太子袁谦,但是实际上这是针对当时重臣们家族人员在朝中贪污腐败的一次重拳,袁熙为了表现的很无私,就把只在其中有些关联的袁谦也给处理了。
“曹不兴给你送过钱,不是吗!”袁熙这么说就有点敷衍了。
“那是过节的钱啊!他是我妹夫,我还能拒绝吗?您不也收了吗!”袁谦自然不会让袁熙混过去。
不过,袁熙也不打算在这件事上让袁谦多做纠缠,他继续追问袁谦叛乱的原因:“袁谦,你不要无理取闹,我问的是你为什么造反!”
“父亲,您还没看出来吗?或者说,您在内心已经默认了这种情况。”袁谦似乎有些绝望,他颓然地说道。
“什么!”袁熙有点不理解,但是他仍然希望袁谦说清楚。
“我已经不是太子了,或者说我早就在您的心理上不是了,对吧!让诸葛孔明来当我的老师,就是为了这个,所谓的太子太傅,就是这个含义。”袁谦继续他的控诉。
不过,这一次袁谦是想错了,袁熙虽然有过换太子的想法,但是没有真的要执行的想法,而且让诸葛亮给袁谦当老师,更是为了让袁谦与诸葛亮搞好关系,为的就是以后让诸葛亮辅佐袁谦治理大燕帝国。
“孔明当你的老师,你还觉得有问题,他死后都在谏言,这样的老师到哪找!”袁熙彻底怒了,这与之前情况不同。
“诸葛老师是我大燕帝国的道德模范,你是在告诉天下,我袁谦这个太子‘德不配位’,不是吗?”袁谦说出了自己的理由。
袁熙突然就懵了,他从没想过这一点。
以前的袁熙做什么事,都很自信,因为每件事都有田丰、沮授、诸葛亮或者司马懿给他提出最终建议,袁熙根本不用担心走错。
如今,除了被他疏远的司马懿,其他三人都已经去世,袁熙在袁谦说出这些话的时候,有些无助。
袁熙很清楚,自己虽然一直在努力学习怎么成为一个有作为的君主,但是实际上,袁熙一直以来最大的作为,就是听从那些在他历史印象上已大有作为的名臣名将们的建议,其他的袁熙的进步很少。
而,从这一刻开始,袁熙突然觉得,如果他再继续统治这个偌大的帝国,一定会导致帝国的内乱,甚至走向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