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危机将至-《明末:我为大明延寿七百年》

  与王夫之四人聊了一个下午后,第二天。

  张书缘一早便就去了范家的矿场巡视。

  这矿产名为“明辉”原本是属于范永斗和王登库的合资产业。

  但随着他们几人的倒台,这产业便就被冲了公。

  虽然是被查封了,但张书缘并不想让它停止运转,在与小英国公商量了一番后,他二人便一致决定让这煤矿继续运转了。

  “明志去帮我喊这里的管事过来,我有话要问他。”

  “是,小的这就去。”

  明志一抱拳颠儿颠儿的就跑了出去。

  看了眼跑出去的明志,张书缘就不禁一笑,心想这小子变化还挺大的……

  没过多久,明志就带着一位花白头发的老头走到了面前。

  “小老儿李二奎拜见钦差大老爷。”

  “嗯,起来了吧,本官喊你来是想听听这煤矿的情况。”

  “哦哦,回大老爷的话,这矿藏十分丰富,已经是有两百年的历史了,先后多次转手于……”

  李二奎慌乱的从地上爬起来,吞了吞口水说道。

  “那这是老矿了啊,李老爷子,这煤矿每年能产多少煤炭啊。”

  和煦的笑了笑,张书缘就给了他个安心的眼神道。

  “回大老爷的话,这矿每年大约能产十万斤。”

  “十万斤…”

  听着李二奎的话,张书缘就点了点头,但心中却是不免的叹了口气。

  因为这个数字对于山西来讲实在是太少了……

  “嗯,李二奎本官问你,你想不想洗脱罪民的身份啊?”

  “回大老爷,想!小老儿做梦都想啊!”

  一听这话,李二奎顿时就跪地磕起了头来。

  “好,既然想,那本官就交代你一件事,只要你做好此事,本官保你洗刷罪民的身份,而且还能送你一场造化。”

  “啊?!”

  李二奎没反应过来,下意识就愣住了。

  “怎么?不愿?”

  “不不不,小老儿愿为大老爷肝脑涂地。”

  “不是为我肝脑涂地,而是为我大明,你先起来回话!”

  “诶…诶……”

  “你从现在起,将产出的煤全部打碎。”

  “啊?大老爷…这…这打碎了还怎么卖啊?”

  “你听我说完,将煤打碎成粉末之后,用水搅拌到一起,弄成糊墙的那种就行,然后你让人去铁厂做出这个器具,然后将煤泥用这器具给蹲一下,做成这种形状即可。”

  张书缘说着,就将事先画好的“煤球模子”图纸交给了他。

  “大老爷这是什么东西?”

  “这个器具,本官称它为煤球模子,用它做出的煤球极其易烧,而且还很持久。等你做成之后,本官将会在秋末派人来拉!”

  “大老爷,那这煤…煤球要做多少个啊?”

  “没有数量上限,只要这煤矿还在,这煤球就不能停!”

  “好,小老儿记下了。”

  “嗯,李老爷子本官可看好你啊,希望你多努努力,早日洗刷身上的罪孽。”

  “是,老儿晓得了。”

  “明志我们走。”

  交代完事情之后,张书缘便转身就走了,而那李二奎旋即就跪地恭送。

  走在回衙的路上,明志就不由的好奇问道。

  “大人,这让那老头做煤球干什么?”

  “卖啊,还能干什么?”

  张书缘笑呵呵的看着他。

  “卖?那产出的煤直接卖了不就行了?干嘛要多此一举?”

  “啧,我告诉你,这煤炭产出来是很大的,而且卖起来价格也极贵,又有多少人能够用的起?”

  听到这里,明志瞬间就想起了每年过冬时的家中亲人。

  没错,这大明是有煤炭的,但能用的起地实在是少数,而每年冬天都会有人冻死在家中。

  “我让那李二愧去做此事,一是要让这煤炭人人都用得起,二是我要用这煤炭来给陛下赚钱。”

  没有丝毫掩饰,张书缘就直接道出了原因。

  “大人真不愧是陛下的近臣,实乃我大明大士也!请大人受小志一礼。”

  走在路上,顾不得旁人眼光,明志就走了前方直接就趴在地上来个五体投地。

  “诶,你这干啥,快起来,你不嫌丢人,我还丢人呢。”

  虽然心里有些飘然,但张书缘知道这其实并不算什么。

  好一阵的劝说之后,他才将明志给拉起来……

  又在山西待了两天,跟整个山西的有才之人都会了几面,又安排了一些出身良好的人顶替那些贪官污吏后,他就打算要回京了。

  与王夫之几人辞别后,张书缘一行人就骑着马奔向了京城……

  等他回到京城之后,时间已经是来到了四月初一。

  刚回到郡王府,屁股还没坐热,王承恩就找上了门。

  “呵呵,恭喜小哥又立新功啊。”

  “诶,王公公,您这咋跑我这了?”

  “诶,叫咱家公公?看来这去了山西一遭回来就生分了啊。”

  “没没,跟谁生分也不能跟您生分啊,来来王大哥坐。”

  见王承恩是一副笑呵呵的样子,张书缘就知道这老小子是故意调理自己了。

  “呵呵,好了,咱家也不跟你开玩笑了,我这过来是陛下知道你回来了召你入宫。”

  “啊~”

  一听这话,张书缘顿时就累觉不爱了,这还不能让人好好歇歇了。

  但无奈,谁让他朱由检是皇帝,谁让他又想扶明呢……

  跟着王承恩,很快二人就进入了到了坤宁宫暖阁。

  这本想着学那些大臣一样给他施礼,可腰还没弯下就被朱由检给来个熊抱。

  “哈哈哈,小哥可算是回来了,此去真是想死朕啦。”

  “陛下…松…松手,我喘不上气了……”

  朱由检是真的很高兴,这一抱居然就无意识的使出了大力,差点没把他给憋死。

  要知道,朱由检可是会骑射的……

  听到这话,朱由检是赶忙松手,上下的打量着这位后世小辈,看看他有没有被自己给弄伤了。

  “没事儿吧?朕…朕没挤坏你吧。”

  “没事儿,就是差点没了。”

  虽然知道张书缘是在开玩笑,可朱由检却是极为认真,这又是让王承恩弄来茶水,又是让一旁的宫女给他拍背舒心,搞的张书缘都有些不好意思了。

  玩闹了一阵过后,朱由检就乐呵呵的讲起了他此番的功绩了。

  “陛下,这都是我应该做的,不管怎么说现在咱们有了钱可以省去很多事了。”

  “是啊,这有了钱感觉还真不一样。”

  朱由检此时是意气风发,脑袋中有很多想做的事情,当然,实际上有些事情他已经是在做了。

  “陛下,这钱全部都到京了吧?”

  “嗯,都到了,朕也在前日的朝会上动了这笔钱了。”

  “啊?!您动了?这……”

  张书缘傻了,他还想用这笔钱去投资产业和布局呢。

  “怎么?这笔钱不能动?”

  “能动…陛下,您用了多少?”

  “用的不多,也就八百万两。朕把拖欠的军饷和百官的俸禄都发了,又拨了点钱给各地修补城镇以及筑河。”

  “八百万,还好还好……”

  听到这里,张书缘终于是长舒了口气,他刚才还以为朱由检是把钱全部都给支出去了。

  要知道,此时的大明是处处需要钱的,而那两千万两说起来很多,但真要用起来恐怕再来一倍也打不住。

  因为,大明有太多的地方需要缝补了。

  “陛下,这剩下的钱,我希望您不要随意支取了。”

  “哦?为何?”

  “陛下,据后世记载,自今年后半年起,我大明便正式进入了“小冰河时期”中原各地是天灾不断,百姓流离失所,由此便掀起了农民起义,我大明也正式进入了倒计时。”

  “哦对对对,这高兴的差点都忘了这事了。”

  朱由检一拍脑门瞬间就想起了那本杂书的内容。

  这本以为有了这笔钱,他就可以一展宏图扶大厦于将倾了,但兴奋了半天却是忘了还有天灾这档子事情了……

  其实,自他爷爷父亲那辈开始,这天象就已经是出现了异常了。

  虽然他们是察觉到了气候异变,但却也没什么办法,只能是按照老办法去祭神或皇帝去发罪己诏,来祈求老天开恩。

  “小哥,你说的那个什么冰河时期,可有办法解决?”

  不过一瞬,朱由检仿佛是想起了什么,一把拉住张书缘的手就问了起来。

  “唉,没办法,这冰河时期是与地球自身的运动有关,就算是我那个时代也解决不了。不过,陛下不用去想这个,只要我们将境内的利益重新分配一下,就可以成功避免百姓起义!”

  “哦,对对对,只要人能有吃的就不会造反。”

  “对,所以接下来这笔钱,我要用来去丈量土地,理清人口,发展外物,编造新军。同时还要安排人去海外购买粮食,另外还要寻找两种农作物,一个名叫土豆,另一个是叫红薯,当然也许这两种植物现在不叫这个名字,但其形状味道应该和后世差距不大。”

  张书缘是尽可能的用白话,让朱由检理解的自己的意思。

  “小哥,你说的什么土豆和红薯是在产在哪里?可能满足百姓需求?”

  “能,至于我说的两种作物恐怕得需要陛下出手了。”

  “哦?为何,难道你不知道那作物在何方?”

  “陛下,不是不知道,而是这两种作物的原产地距离我们太远,而我境内…应该是已经传入了,但具体在哪儿我就不好说了,因为后世记载也是众说纷纭,又说是在福建,又有说是在两广,总之应该是有了。”

  “好,那你将这土豆和红薯的样貌味道写出来,朕这就交代曹化淳去办。”

  “等等陛下,除了要找这两种作物以外,您还得再找一个人!”

  “谁?”

  “宋应星!”

  “宋应星……”

  “对,他是我大明为数不多的牛人之一,按我们后世的说法,他就是科学家,可以制造出您看到的手机。”

  “此言当真?!他…他现在在何处?”

  “应该是在江西,至于是在哪个府…我就想不起来了……”

  张书缘有些不好意思,没办法,毕竟谁也想不到会有朝一日穿越啊。

  “好,你把东西给写出来,朕这就去安排曹伴伴,对了,等下小哥勿要走你我喝一杯。”

  “嗯!”

  点了点头,张书缘很快就在纸上写出了土豆与红薯的特征以及图案。

  将写好的东西交给朱由检后,他旋即就去往了乾清宫接见曹化淳了。

  半个时辰后,朱由检去而复返了。

  “参见陛下。”

  听到朱由检回来的声音,张书缘便就睁开了睡眼。

  这几天的一路奔波,他也休息的不好,所以自从朱由检走后他就坐在凳子上睡着了。

  见小哥要起身施礼,朱由检赶忙让他坐下。

  “小哥,怎么了这是?”

  “没事,是有些困……”

  “没事就好啊,大伴代朕去请皇嫂皇后。”

  “是皇爷。”

  王承恩旋即领谕就去请人了。

  殿内沉香缭绕,只剩他与朱由检坐在一块。

  “对了陛下,刚才光顾着说布局了,西南石柱秦良玉将军到了没?”

  趁着人还没来,张书缘就想问问近来的情况了。

  “没呢,前日收到的奏报,说是才走到陕西地界,怎么小哥想动一动军队了?”

  “嗯,有这个想法,说实话陛下,起初我还认为史书上记载的军事情况。是金人恶意杜撰的,可这去了趟山西我才发现,那金人在史书上还是说轻了。”

  点了点头,张书缘便就沉吟道。

  “哦?说轻了?”

  “对。据我观察,我大明军旅有几个情况,一是京营混杂战力堪忧,二是地方卫所糜烂有军户逃亡现象,三是地方卫所兵备有人在搞贪墨。据这三条,就不难猜出我大明主力为什么会连战连败了。”

  “什么?!”

  砰的一下,朱由检一巴掌就拍在了桌上了,整个人的眼睛顿时就红了。

  “陛下别急,急也改变不了什么。”

  “小哥,你说的事情是真的?里面参与都有谁?你可让明志去查了?”

  “没有查。”

  “为何?你不是想……”

  “陛下,我不是不想查,而是没办法查,一个不好那是要掀起大乱的,所以我才问秦良玉将军到了没。”

  说到这里,朱由检不自觉的便就捏起了拳头,整个人的后背是起了一层鸡皮疙瘩。

  这要知道,京营可是他老朱家的安命本钱啊,这要是日后战况不好,这如何依靠京营去打仗,那岂不是去给敌人送菜?

  “所以陛下急不得,我们只能是得等卢象升或秦良玉到了才行。”

  “倘若陛下由此觉的安全出了问题,可以让许显纯搞一搞腾骧四卫,搞这个问题不大。”

  的确,腾骧四卫属于宫内的二十四监之一的御马监管辖,其不单拥有养马之能,还有一支独立于朝堂的禁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