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新作物-《被前夫处处嫌弃,和离之后他急了》

  常欢摇头,“娘对我已经够好的了,娘为了我们离开宋家,还让我们过上了做梦都想不到的好生活,我没有什么不满足的。”

  “去了绣庄也别苦了自己,能拿银子打点的就别心疼银子,有什么事一定要及时和娘说,知道吗?”

  常欢重重点头,“娘你放心,学手艺哪有不吃苦的,只要他们肯收我,我一定好好学,我啥时候可以去?”

  看着常欢急切的模样,沈安安忍不住笑了,“这么着急?总得给你好好准备准备,三日后吧,到时候娘亲自送你过去。”

  常欢欢呼一声,“娘,我去跟常喜说一声。”

  常喜正在整理账目,就被姐姐一把从后面抱住了。

  “姐,你干啥,吓我一跳。”

  常欢笑着在常喜的耳边低语了几句。

  “这是真的?姐姐要去绣庄?”

  “当然,姐怎么可能骗你。”

  本来以为妹妹会为她高兴,哪知道,常喜竟然抱着自己呜呜哭了起来。

  “小弟离开家念书去了,现在连姐姐也要走……我好舍不得姐姐……”

  常欢始料未及,连忙掏出帕子来擦妹妹的眼泪,“妹妹别哭,我就是去镇上,又不是回不来了。等姐姐学成了,给你做好看的帕子,还有好看的衣裳。好不好?”

  常喜这才停止了哭泣,“姐姐好好经常回来看我。”

  “好,你说什么姐姐都答应你。”

  “喜儿,你想学什么也可以跟娘说,咱们家里现在不缺银子,你们想学什么娘都能供得起。”

  常喜抽了抽鼻子,“娘,我喜欢管账,也喜欢跟着娘做生意。大姐和小弟都不在家,我留在家还可以照顾娘。”

  沈安安听了,心里涌起一股暖流。

  上天对她不薄,给了她三个这么聪明懂事的孩子。

  三日过后,沈安安带着常欢常喜两姐妹来了绣庄。

  绣庄很大,大门上方牌匾上写着“云裳绣庄”四个大字。

  大门两侧各摆着一盆修剪得宜的罗汉松,平添几分雅致。

  一个四十多岁的妇人闻声迎了出来,笑容温和,“是来学艺的?”

  沈安安上前行礼,“几日前我来问过了,这是小女常欢,特来拜师。”

  苏师傅微微颔首,走到常欢面前,上下打量了一番,“伸手我看看。”

  常欢怯生生伸出双手。

  苏师傅上手捏了捏指尖,又看了看指甲。

  “手指灵活,是个好苗子。”

  她抬头看着沈安安,“我们这里一个月一两银子,逢年过节可以回家。“

  沈安安从怀里取出红封,“这是一个月的学费,还请师傅多关照。”

  说着,又悄悄塞过去另一个稍厚的红封。

  苏师傅一下子就明白,这是给她的好处,脸上都快笑出一朵花儿来了。

  “好说好说,令爱既然来了我这里,断不会让她受了委屈。”

  沈安安又叮嘱了常欢几句,才带着常喜一步三回头地离开。

  作为一个母亲,这就相当于独自放儿女出门住校一样,心里有一百个不放心。

  她给常欢身上塞了五十两银子的碎银,这样也不至于苦了孩子。

  地里的西瓜都卖出去了,地就空了出来。

  沈大山作为种了四十几年地的老把式,可见不得家里的地荒着,就来找沈安安。

  沈安安想了想说道,“咱们这次种土豆吧。”

  沈大山有些纳闷,“土豆是啥?”

  “一种新作物,抗旱,种植也容易,关键这东西产量高。”

  “真有这么好的作物?那咱们村要是都能种上,就不怕饿肚子了。

  不过闺女,你从哪弄来的新作物,真有这么好?”

  “爹你不是吃过了吗,就是你说的那个土疙瘩,咱们家上次吃的那个。”

  “就是它啊,那真是个好东西,没想到你连这东西都弄来了,闺女你真是厉害。”

  “爹,我的意思是这东西咱们先自己种,等种成了,咱们再告诉村长,到时候咱们村一起种。”

  沈大山越听越兴奋,要是这东西真能种成功,再也不会有人被活活饿死了。

  “那咱们可不能耽误,我先去整地。”

  “爹你别急,我得先去县城碰碰运气,看看还能不能找到卖土豆的远来客商……”

  沈安安看着越走越远的沈大山,忍不住摇了摇头。

  她回到自己屋里,关上门,进入空间,在商城买了土豆种薯。

  又仔仔细细研读了种植说明。

  直到张氏喊她出来吃饭,她才从屋里出来。

  第二天,她就打着去县城碰运气的幌子走了。

  回来的时候,驴车上果然多了好几个麻袋子。

  沈大山看着这好几袋子的土豆,心里很是满足。

  “人家就这么点货,被我包圆了。”

  “闺女,这东西咋种啊?”

  “我会种,咱们回家说。”

  回到家后,沈安安拿出一个土豆,刀尖对准芽眼的位置,“得这样竖着切,每块至少带一个芽。”

  沈大山在一旁看了直蹙眉,“这玩意切开不就坏了,可别糟蹋了好东西。”

  “爹你放心吧,我保证能活。切口上再蘸点草木灰,晾晾咱们再种。”

  “你就听闺女的,闺女难道懂得还不如你多?”

  沈大山:…………

  好吧,他也不和老婆子顶嘴,闺女说啥就是啥,他也拿来一把刀,学着闺女的样子,都切成小块。

  在沈大山的期盼中,这些土豆终于长出了芽。

  沈安安目测,这些芽得有1厘米左右。

  土豆已经可以种植了。

  播种这天,除了去镇上卖凉皮的沈家二房,沈家其他人齐上阵。

  “埋深三寸,不能太浅,容易晒干,也不能太深,这样出苗太慢。”沈安安在前面示范,大家在后面跟着学。

  村里路过的几个妇人看到这阵仗,好奇地围了过来。

  “你们家这是又种了啥稀罕物,咋这么种?”

  沈大山直起腰来,摸了把额头上的汗,“种的土豆,一种新作物,既能当粮食吃,也能当菜吃。”

  这一次沈大山没有瞒着,闺女说了,要是土豆种成功了,全村人都能跟着种。

  “土豆?没听说过啊,长啥样啊,好吃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