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霓裳坊-《被前夫处处嫌弃,和离之后他急了》

  “一两银子,还管吃管住?这么好的活? 我的老天爷,这么好的活……,这是天上掉馅饼了吧?”

  “谁说不是呢,听说是先给这么多,以后还会涨。这吴寡妇这是走了什么狗屎运!沈安安遇险那天,怎么偏偏让她给撞上了?”

  “唉!早知道那天,我也在林子边转悠就好了!这么好的事,怎么就没落到我头上?”

  “就是啊,要是那天是咱们救了沈安安,哪里还有吴寡妇什么事!”

  羡慕、嫉妒、懊悔、难以置信……种种情绪在村里弥漫。

  很多人捶胸顿足,恨自己错过了这么好的机遇。

  其中最郁闷、最窝火、像吞了苍蝇般难受的,莫过于朱家人了。

  赵婆子捂着脸,压抑的哭声从指缝中溢出来,声音里满是委屈,“呜呜呜,朱铁柱,你个天杀的!你凭啥打我!我招你惹你了?”

  朱铁柱懒得跟她废话,上去“啪啪”又给了赵婆子两巴掌。

  “呜呜呜,朱铁柱,你是不是想打死我!你说说,我为了这个家劳心劳力,你倒好,竟然这么对我!我这么活着还有什么意义!我不想活了!”

  “你不想活了赶紧去死啊!没人拦着你!死了倒也干净,省的一天天净干些蠢事!“

  朱铁柱说着不解恨,又狠狠给了赵婆子两下。

  赵婆子一听朱铁柱竟然连让她死这样的话都说出口了,不敢置信地瞪大了眼睛,“朱铁柱,你到底还是不是人!我可是你媳妇,你孩子的娘!你竟然真的想让我死!”

  “是你自己说要死的!我也巴不得呢!你自己说说,沈安安被王二狗威胁的时候,你是不是第一个发现的?”

  “是又怎么样,我本想着让她身败名裂!可恨那贱人伶牙俐齿,黑的都能说成白的!村里那群蠢货全信了她的鬼话,没一个人信我!”

  “你怎么有脸叫别人蠢货?你才是那个蠢货!你看见了,不是应该上去将人救下来?哪怕你上去吆喝两嗓子,把王二狗给吓跑了也好啊,你为啥不去?”

  “ 我救她?“赵婆子尖叫一声,眼中是淬了毒般的浓烈恨意。

  “我呸!那小贱人将春桃害成这啥样了?要不是因为她,我们春桃能到现在还没嫁出去?她都将咱们踩进泥里了,我巴不得王二狗把她给糟蹋了!弄死她才好!那才叫老天开眼!才能出了老娘心头那口恶气!只望我救她?门都没有!”

  “蠢!简直是蠢到家了!蠢得无可救药!你还敢这么说!你他娘的脑子里装的是大粪不成?!你要是当时冲上去帮忙,哪怕只是装装样子!沈家也能感念你这份大恩,那时候,被全村人羡慕的就不是吴寡妇,而是咱们朱家了!咱们攀上了沈家这棵大树,以后吃香的喝辣的还用愁吗?!春桃还愁嫁不进沈家?现在倒好……这一切全被你个蠢妇给毁了!”

  “就算我冲上去了,那贱人也不会领情!她早就恨毒了咱们,是不会和咱们缓和关系的!我劝你还是别白日做梦了!”

  “你都没去做,怎么就知道不会?就你这张破嘴!你不帮忙也就算了,你还扯着嗓子喊!喊的所有人都知道了!让所有人都去看沈安安笑话!这下好了,沈安安的笑话没看上,反而是咱们老朱家,成了全村里头一号的笑话!”朱铁柱越说越气,想到错失的机会,想到村里可能投来的鄙夷目光,忍不住上前又狠狠踹了赵婆子两脚。

  赵婆子被打得披头散发,涕泪横流,她绝望地哭嚎,“你打死我吧……打死我算了……这日子是没法过了!”

  朱春桃此时正躲在自己屋里,听到母亲的叫喊,她没敢开门出去给母亲求情,朱铁柱暴怒的样子让她害怕,她怕朱铁柱连她一块打。

  听到两人的争吵声,她也怨她娘办错了事。

  以前就是她娘害得自己嫁不成长平哥哥,害得她高不成低不就,拖成了村里的老姑娘!

  这一次明明是天赐良机,又是因为她娘那狭隘的心思和愚蠢至极的行为,生生错过了和沈家缓和关系的机会!

  是她娘将她给毁了,毁得彻彻底底!

  那份不甘和怨毒,几乎要将她吞噬!

  ……………………………

  沈安安的脚已经慢慢消肿,可大夫让她静养,不让随便走动。

  眼看镇上的铺子快装修完了,开张在即,她只得将盯梢的重任交给了沈大福。

  如今的沈大福,早已不是当初的那个老实的庄稼汉子。

  他将作坊打理得井井有条,深得沈安安信任,月钱也一路涨到了四两银子。

  沈安安的嘱托,他一口就答应了,拍着胸脯保证会替沈安安看好铺子。

  一晃一个月过去了,沈安安的成衣铺子已经装修好了,里面被打扫得干干干净净,空气中还飘着淡淡的木料清香。

  最让人瞠目结舌的,就是那些立在店铺各处、大小与真人无异的人形木偶。

  她他们或站或坐,姿态优雅,身上穿着各式各样的成衣。

  衣裳不再是堆在柜台上的死物,而是被赋予了鲜活的生命力,直观地展示着布料的垂坠感和上身的整体效果,一瞬间就能抓住顾客的眼球。

  整个店铺分为上下两层。

  一楼宽敞明亮,是普通客人挑选衣物的地方,细棉布制成的日常衣衫、襦裙、长衫分门别类,整齐挂在墙上或者是穿在木偶身上,价格公道。

  二楼则是布置雅致的厢房。

  锦缎屏风、檀木小几,处处都透露着雅致与私密。

  二楼是专门为那些夫人小姐准备的,她们可以在此安静挑选衣裳,不必受楼下喧嚣的影响。

  沈安安对成衣铺子投入非常大,投入了整整五百两银子备货。

  有经济实用的棉布衣料,也有高端大气的绫罗绸缎,从日常穿着的素雅款式到赴宴所需的繁复华服,一应俱全。

  她还给铺子起了个好听的名字:霓裳坊。

  铺子里更是请了三位巧手绣娘坐镇,铺子里摆在最显眼位置的锦衣华服,都是出自这三人之手,件件都是精品。

  常欢每天都跟在绣娘身后打下手,不知疲倦地学习这那些精妙的针法,只觉得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霓裳坊开张这一日,鞭炮齐鸣,顾客络绎不绝。

  铺子里人头攒动,生意很是火爆。

  为了展示服装效果,沈安安、张氏、常欢、常喜、吴春丫、甚至三位绣娘,今日都穿上了不同款式的招牌新衣。

  她们一个个灵动鲜活,往那里一站,就成了流动的活招牌。

  尤其是吴春丫,她这辈子都没想过自己能穿上这么鲜亮的衣裳。

  在沈安安的不断鼓励下,吴春丫挺直了腰杆,耐心地和进店的顾客讲解着一套套衣裳。

  这些沈安安已经提前给她讲过了,她早就烂熟于心,虽然开始有些磕磕绊绊,一天下来,她开始慢慢适应了这种节奏。

  她们身上的这几款衣裳,今天卖得最是火爆。

  沈安安眼光独到,时不时就会给犹豫不决的顾客提出些搭配建议,从颜色到配饰,往往三言两语就能打消顾客的疑虑,欢欢喜喜带着衣裳离开。

  柜台后,常喜拨动着算盘珠子,手指翻飞。

  常欢的一旁看着,心中感慨万千。

  直到此刻,她才真正明白娘亲当初为何非要让他们认字。

  要不是她们提前学过,此刻面对这账本,她恐怕连基本的账目都看不明白,更何况是管账记账了。

  她认真在一旁看着,只恨自己当时不够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