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大空头》预告片导致舆论发酵的时候。
方元已经来到《黑寡妇》剧组。
导演凯特·绍特兰1998年出道,自编自导了一部短片。
后面又连续执导了两部院线电影,擅长擅长拍摄女性青春片,对于特写镜头和音乐的运用堪称精妙。
同时,她也是前世《黑寡妇》的导演。
不过方元主导的这版《黑寡妇》,则和原版稍微有点不同。
剧情方面进行了修改,将重点放在斯嘉丽身上。
并且强化了近身格斗风格,为此方元还将《疾速追杀》的动作指导给拉了过来。
另外,原版和模仿大师的决战,显得过于潦草,反派压迫感不足。
方元也对此进行了强化。
简单来说,就是避免原版的不足之处,同时强化优点。
“原版黑寡妇的个人电影推出太迟,观众都早已知晓黑寡妇的死亡结局。”
“这次提前将其推出,能让MCU的世界观和角色塑造更加完善。”
“票房方面小爆应该不成问题。”
方元心中念头闪过。
原版虽然商业成功,但口碑两极分化。
而且剧本上并未给斯嘉丽赋予太多的施展空间。
不过他这一版,斯嘉丽饰演的“黑寡妇”娜塔莎是唯一的主角。
顺便,还可以为后续的《美国队长》奠定动作风格基础。
一举多得。
“方导,你看我这身怎么样?”此时,斯嘉丽已经换上剧服,黑色高弹性材质紧贴每一道曲线,从锁骨蜿蜒至腰际,勾勒出沙漏型的致命轮廓。
V领设计将胸线若隐若现地托起,金属腰带勒出纤细腰肢,看得方元眼前一亮。
“不错,就是这个感觉,你拿捏到了人物的精髓。”
“但我总觉得还有些地方还不太懂,方导,你教教我该怎么演好这个角色吧。”
“那我可是要额外收费的。”
“没问题,今晚……”
斯嘉丽指尖轻轻拂过自已的红唇,脸上带着若隐若现的微笑。
而在当天剧本围读会结束之后。
方元正在酒店房间打磨下一部影片的剧本。
突然,房门被敲响。
方元很不开心,开门想看看究竟是谁这么晚还来打扰他。
然后,一团温热且柔软起伏的身躯拥入他的怀中。
方元低头一看,意外道:“你,怎么还没换衣服?”
“不喜欢吗?”斯嘉丽浅笑着拉开胸口的锁链,“要不我现在回去换套新的?”
“那倒不用,我要的就是黑寡妇。”
方元当晚狠狠调教了一下斯嘉丽的演技。
而大名鼎鼎的黑寡妇也很懂得回报,鲜艳的红唇很快沾染上了其他颜色。
但很可惜,黑寡妇终究不是漫威电影宇宙之父的对手。
翻身轻松镇压,不一会儿便惊呼连连。
……
第二天,方元刚起床。
来自公司主管的电话响个不停。
接通电话,主管慌张道:“老板,不好了,我们的电影正在被很多人攻击。”
“不急,等我回来再说。”
方元挂断电话,看了一眼床下被撕开的黑寡妇战服,有点头疼。
这时,斯嘉丽也醒了,坐起来像猫一样伸展身体,散乱的红发缓缓垂落在光洁的后背上。
“方导,你比我想象中更会教导演员。”斯嘉丽慵懒地眯起眼睛,“我昨晚可是学到了很多新动作。”
“先别聊新动作了。”方元指了指地面。
斯嘉丽低头一看,笑着用脚尖勾起地上的战衣碎片:“那又怎么了?又不是不能穿。”
闻言,方元脑海中不禁闪过“黑寡妇战损装”的样子。
不过可惜现在没这个机会。
他要赶回公司处理一些事情。
“我让人给你送套新衣服过来。”方元说道。
“那你什么时候回再来?”
“等剧组开机吧。”
“嗯,我等你,到时记得再多教我一些新动作。”
斯嘉丽露出受益匪浅的俏皮笑容,眼波流转间带着几分挑逗。
对此,方元自然没有拒绝。
好莱坞演员虽然业务能力出众,不过作为一个好心的导演,他觉得自已有必要再帮她们好好精进一下。
但现在的话,还是事业更重要。
方元很快乘车返回公司。
而公关部门已经提前将报告准备好。
“Boos,现在有很多人在质疑我们,还说要抵制我们这部电影。”
“具体都有谁,名单给我。”
“就在这里。”
主管很快递上报告。
方元低头一看,差点笑出声。
【华尔街投行高管丹尼尔:不得不说,聚光灯影业的《大空头》拍得挺像惊悚片,但恕我直言,用“次贷崩溃”当噱头,是不是太早了点?现在可是2007年,全国房价还在暴涨,而且这位方元导演是觉得,大机构会坐视系统性大崩盘?】
“不愧是华尔街的高管,睁眼说瞎话的本事确实有点厉害。”方元脸上的笑容越来越明显。
他可不相信,现在华尔街还对于这场危机还没有察觉。
而且再过几天,某银行就会公开宣布冻结旗下三只相关业务投资基金。
从而导致次级房屋信贷行业违约率剧增,信用紧缩问题以极快的速度扩散至国际金融市场。
自此,泡沫开始被戳破。
“不用去管这些人,还是按照正常节奏做好宣发工作,剩下的交给命运。”方元神色轻松,完全没将这件事放在心上。
主管对此十分不解。
就连华尔街的金融专家都开始质疑《大空头》这部影片。
难道我们都不出面解释一下吗?
比如,表明这部影片是架空题材,里面的一切内容都是纯属虚构。
可很明显,方元并没有这方面的想法。
主管也只能接受,无奈地离开办公室。
接下来,《大空头》开始进入密集宣发期。
依旧线上线下两步走。
同时,关于该影片的舆论也开始愈演愈烈。
“他是疯了吗?”艾米·帕斯卡尔无法理解聚光灯影业的动作。
这种舆论态势下,竟然还在坚持宣传,一点解释也没有。
要知道,华尔街的众多银行家和分析师,都在纷纷驳斥《大空头》里的胡编乱造。
甚至还有大投行的经济学家,称电影预告片里的情节是“毫无根据”、“危言耸听”。
他们强调即便会出现波动,那也只是房地产市场的系统性调整。
甚至还有一些人质疑聚光灯影业的动机,认为他们是在散布恐慌情绪,试图从中获利,指责电影“误导公众”、“破坏市场信心”。
并不断提醒大家,一定要相信市场的自我修复能力。
艾米·帕斯卡尔不懂金融,但她觉得,有这么多华尔街专业人士都在抨击《大空头》这部电影,足以证明该片的情节有多么荒谬,一点都不现实。
毕竟,专家总不会骗人吧?
“看来,这次确实是我的机会,或许可以找找外援了。”艾米·帕斯卡尔眼中闪烁着的激动的神色。
聚光灯影业在暑期档对他们好莱坞六大的狙击,或许可以在9月份还回去。
同时让大家知道,好莱坞六大依旧是六大。
一家成立不到几年的新公司,就别来妄想沾边了。
华尔街投行高管丹尼尔的想法和艾米·帕斯卡尔很像,他也觉得区区一个电影公司的老板,最好别来金融界沾边。
“真是搞笑,看来最近在市面上流传的一些小道消息,连外界人都有听说了。”
“但你真的相信,那就有点太过天真了。”
丹尼尔不禁笑着摇了摇头。
其实在年初的时候,确实有一些关于危机的信息。
但大家对此并没在意。
道理很简单,米国的金融市场是世界上最稳定、最强大的。
怎么可能崩溃呢?
所以,《大空头》讲述的故事,在丹尼尔看来纯粹只是一个笑话。
“不过这个社交平台倒是挺不错的。”丹尼尔看向电脑,他在推特注册的账号,现在已经有超过50万粉丝。
评论区里也全部都是支持的声音,呼吁大家联合起来,打倒喜欢骗人的电影公司。
没错,说的就是聚光灯影业。
许多网友都认为电影预告片里的情节过于夸张。
他们无法相信大阿美莉卡的金融体系会像电影中描述的那样崩溃。
因此在社交媒体上,现在充斥着嘲讽的言论。
比如“好莱坞又开始编故事了”、“这编剧是不是疯了?”之类的。
即便是聚光灯影业的粉丝,也开始怀疑这是为了吸引眼球而故意制造的噱头。
压根不可能出现电影中那样的危机。
当然,也有少数人感到不安,但他们只是沉默的大多数,没什么声量,也不喜欢评论什么。
所以表面上,好像大多数人都很乐观。
“很好,以后说不定还可以用这个账号引导一下散户,看来我必须要加大力度,吸引更多粉丝。”
丹尼尔现在对社交媒体的兴趣非常浓厚,熟练地继续抨击《大空头》这部影片,以及其制作方聚光灯影业。
这种行为,很快引来了许多网友的争相追捧。
认为不愧是华尔街知名高管,这眼界和格局就是不一样。
所以,丹尼尔先生,要不您给我们推荐几支股份?
丹尼尔从善如流,简简单单挑选出几个房地产股,并且表示自已已经全盘梭哈,呼吁粉丝现在赶快跟上,保证你们未来成为人生赢家,财富自由不是梦。
……
接下来的几天,各家媒体记者都纷纷堵在聚光灯影业门口,想要对方元进行采访。
其中不仅仅是娱乐媒体,还有真正的主流媒体。
比如《华尔街日报》、《金融时报》等知名财经报刊。
但对于这些人,方元全部拒绝。
倒不是不想要热度。
主要在方元看来,《大空头》的热度如今才刚刚起步。
距离顶点,还有很长一段距离。
“写得真有意思,看起来这位投行高管丹尼尔先生,是真的一点消息都不知道啊。”此时,方元坐在电脑前,正浏览着推特上丹尼尔的账号。
这几天,丹尼尔一连发了好几条股票推荐,而且全是跟房地产相关。
很明显,他这是准备和《大空头》对着干。
毕竟《大空头》最近几支预告片里已经说的很清楚。
房地产泡沫即将在今年破灭,并且还会影响到其他市场。
“哎,现在说实话都没人信。”方元有些无奈地摇摇头。
他之所以趁着危机爆发前推出《大空头》这部影片,除了想蹭热度之外,还有着一片好心。
但很可惜,自已的好心没人在意。
无论是线上媒体,还是线下的记者,对他都只有数不尽的嘲讽。
像是主流媒体的质疑,大发评论文章,批评电影“缺乏事实依据”,认为《大空头》将金融衍生品和房地产市场的问题严重夸大。
娱乐媒体倒是还比较给面子,主要是调侃居多,表示《大空头》只是一种虚构的娱乐产品,而非严肃的预言。
甚至可以说是“一部引人入胜的金融惊悚片”。
方元也不知道他们怎么从几支预告片里看出这么多东西。
估计大家现在都在看他的乐子。
公司内部也是出现部分骚动,几位主管还想提议,是不是暂缓《大空头》的上映。
票房扑街倒没什么关系,反正制作成本也不高。
他们主要是害怕自家公司的口碑遭受到毁灭性打击。
“方元!现在很多人都在说这次公司新片必然失败,是不是真的?”忽然,爱丽丝风风火火地跑了进来。
她看上去很紧张,但眼中并未有什么对亏钱的担忧。
因为她关心的是自已投资天才的名头。
“谁告诉你的?”方元笑着反问道。
“我妈妈说的。”爱丽丝靠近过来,认真道,“方元,究竟是不是真的?《大空头》票房真的会亏损吗?”
方元生出恶趣味,故意严肃点头道:“是的,他们没有骗你,这次我们的新片真的危险了。”
闻言,爱丽丝顿时呆住了。
欸?真的假的?我不是天才吗?
为什么这次会出现亏损?
她完全没有怀疑方元的话。
可这次《大空头》要真的扑街,她也确实很难受。
毕竟从成立聚光灯影业以来,她跟着方元的投资,就没有亏过一次。
怎么能不算是投资天才呢?
毕竟妈妈从小就告诉她,投资就是投人。
所以,这次她的投资要失败了?
“怎么会这样……”爱丽丝整个人像泄了气的皮球,金发垂落遮住了半边脸,看起来很是颓废。
方元见状摇摇头,话锋一转道:“好了,不逗你了,刚刚我是在跟你开玩笑呢。”
“开玩笑?”爱丽丝重新抬起头,注视着他的眼睛,沉默许久后,抱起沙发上的靠垫砸向方元,“差点就被你骗了!坏蛋!”
“怪我怪我,我也没想到你这么简单就相信了。”方元笑了起来,“而且,你就算不相信公司,难道还不相信我吗?我做主立项的电影,有哪部最后亏了?”
“那……外面传播的那些言论,都是假的?”爱丽丝歪着脑袋,有些想不明白。
“也不能说是假的,只不过是因为人性的贪婪。”方元稍微有些感慨。
其实在今年年初的时候,各大机构还有机会及时止损。
但他们并未选择这样做,反而开始加大力度。
没别的,就是因为一句话。
资本永不眠。
毕竟市场行情这么好,只需要继续保持以前的操作,形成一个动态平衡,危机便永远不会到来。
然而,只有极少数人才能看到,如今有一只无形的大手,正在搅动风云。
第二天,法国巴黎银行突然宣布冻结旗下三只投资基金。
此行为瞬间引发市场恐慌。
时刻关注这方面情况的方元看到这则消息,心里非常明白,次贷危机正式降临了。
方元已经来到《黑寡妇》剧组。
导演凯特·绍特兰1998年出道,自编自导了一部短片。
后面又连续执导了两部院线电影,擅长擅长拍摄女性青春片,对于特写镜头和音乐的运用堪称精妙。
同时,她也是前世《黑寡妇》的导演。
不过方元主导的这版《黑寡妇》,则和原版稍微有点不同。
剧情方面进行了修改,将重点放在斯嘉丽身上。
并且强化了近身格斗风格,为此方元还将《疾速追杀》的动作指导给拉了过来。
另外,原版和模仿大师的决战,显得过于潦草,反派压迫感不足。
方元也对此进行了强化。
简单来说,就是避免原版的不足之处,同时强化优点。
“原版黑寡妇的个人电影推出太迟,观众都早已知晓黑寡妇的死亡结局。”
“这次提前将其推出,能让MCU的世界观和角色塑造更加完善。”
“票房方面小爆应该不成问题。”
方元心中念头闪过。
原版虽然商业成功,但口碑两极分化。
而且剧本上并未给斯嘉丽赋予太多的施展空间。
不过他这一版,斯嘉丽饰演的“黑寡妇”娜塔莎是唯一的主角。
顺便,还可以为后续的《美国队长》奠定动作风格基础。
一举多得。
“方导,你看我这身怎么样?”此时,斯嘉丽已经换上剧服,黑色高弹性材质紧贴每一道曲线,从锁骨蜿蜒至腰际,勾勒出沙漏型的致命轮廓。
V领设计将胸线若隐若现地托起,金属腰带勒出纤细腰肢,看得方元眼前一亮。
“不错,就是这个感觉,你拿捏到了人物的精髓。”
“但我总觉得还有些地方还不太懂,方导,你教教我该怎么演好这个角色吧。”
“那我可是要额外收费的。”
“没问题,今晚……”
斯嘉丽指尖轻轻拂过自已的红唇,脸上带着若隐若现的微笑。
而在当天剧本围读会结束之后。
方元正在酒店房间打磨下一部影片的剧本。
突然,房门被敲响。
方元很不开心,开门想看看究竟是谁这么晚还来打扰他。
然后,一团温热且柔软起伏的身躯拥入他的怀中。
方元低头一看,意外道:“你,怎么还没换衣服?”
“不喜欢吗?”斯嘉丽浅笑着拉开胸口的锁链,“要不我现在回去换套新的?”
“那倒不用,我要的就是黑寡妇。”
方元当晚狠狠调教了一下斯嘉丽的演技。
而大名鼎鼎的黑寡妇也很懂得回报,鲜艳的红唇很快沾染上了其他颜色。
但很可惜,黑寡妇终究不是漫威电影宇宙之父的对手。
翻身轻松镇压,不一会儿便惊呼连连。
……
第二天,方元刚起床。
来自公司主管的电话响个不停。
接通电话,主管慌张道:“老板,不好了,我们的电影正在被很多人攻击。”
“不急,等我回来再说。”
方元挂断电话,看了一眼床下被撕开的黑寡妇战服,有点头疼。
这时,斯嘉丽也醒了,坐起来像猫一样伸展身体,散乱的红发缓缓垂落在光洁的后背上。
“方导,你比我想象中更会教导演员。”斯嘉丽慵懒地眯起眼睛,“我昨晚可是学到了很多新动作。”
“先别聊新动作了。”方元指了指地面。
斯嘉丽低头一看,笑着用脚尖勾起地上的战衣碎片:“那又怎么了?又不是不能穿。”
闻言,方元脑海中不禁闪过“黑寡妇战损装”的样子。
不过可惜现在没这个机会。
他要赶回公司处理一些事情。
“我让人给你送套新衣服过来。”方元说道。
“那你什么时候回再来?”
“等剧组开机吧。”
“嗯,我等你,到时记得再多教我一些新动作。”
斯嘉丽露出受益匪浅的俏皮笑容,眼波流转间带着几分挑逗。
对此,方元自然没有拒绝。
好莱坞演员虽然业务能力出众,不过作为一个好心的导演,他觉得自已有必要再帮她们好好精进一下。
但现在的话,还是事业更重要。
方元很快乘车返回公司。
而公关部门已经提前将报告准备好。
“Boos,现在有很多人在质疑我们,还说要抵制我们这部电影。”
“具体都有谁,名单给我。”
“就在这里。”
主管很快递上报告。
方元低头一看,差点笑出声。
【华尔街投行高管丹尼尔:不得不说,聚光灯影业的《大空头》拍得挺像惊悚片,但恕我直言,用“次贷崩溃”当噱头,是不是太早了点?现在可是2007年,全国房价还在暴涨,而且这位方元导演是觉得,大机构会坐视系统性大崩盘?】
“不愧是华尔街的高管,睁眼说瞎话的本事确实有点厉害。”方元脸上的笑容越来越明显。
他可不相信,现在华尔街还对于这场危机还没有察觉。
而且再过几天,某银行就会公开宣布冻结旗下三只相关业务投资基金。
从而导致次级房屋信贷行业违约率剧增,信用紧缩问题以极快的速度扩散至国际金融市场。
自此,泡沫开始被戳破。
“不用去管这些人,还是按照正常节奏做好宣发工作,剩下的交给命运。”方元神色轻松,完全没将这件事放在心上。
主管对此十分不解。
就连华尔街的金融专家都开始质疑《大空头》这部影片。
难道我们都不出面解释一下吗?
比如,表明这部影片是架空题材,里面的一切内容都是纯属虚构。
可很明显,方元并没有这方面的想法。
主管也只能接受,无奈地离开办公室。
接下来,《大空头》开始进入密集宣发期。
依旧线上线下两步走。
同时,关于该影片的舆论也开始愈演愈烈。
“他是疯了吗?”艾米·帕斯卡尔无法理解聚光灯影业的动作。
这种舆论态势下,竟然还在坚持宣传,一点解释也没有。
要知道,华尔街的众多银行家和分析师,都在纷纷驳斥《大空头》里的胡编乱造。
甚至还有大投行的经济学家,称电影预告片里的情节是“毫无根据”、“危言耸听”。
他们强调即便会出现波动,那也只是房地产市场的系统性调整。
甚至还有一些人质疑聚光灯影业的动机,认为他们是在散布恐慌情绪,试图从中获利,指责电影“误导公众”、“破坏市场信心”。
并不断提醒大家,一定要相信市场的自我修复能力。
艾米·帕斯卡尔不懂金融,但她觉得,有这么多华尔街专业人士都在抨击《大空头》这部电影,足以证明该片的情节有多么荒谬,一点都不现实。
毕竟,专家总不会骗人吧?
“看来,这次确实是我的机会,或许可以找找外援了。”艾米·帕斯卡尔眼中闪烁着的激动的神色。
聚光灯影业在暑期档对他们好莱坞六大的狙击,或许可以在9月份还回去。
同时让大家知道,好莱坞六大依旧是六大。
一家成立不到几年的新公司,就别来妄想沾边了。
华尔街投行高管丹尼尔的想法和艾米·帕斯卡尔很像,他也觉得区区一个电影公司的老板,最好别来金融界沾边。
“真是搞笑,看来最近在市面上流传的一些小道消息,连外界人都有听说了。”
“但你真的相信,那就有点太过天真了。”
丹尼尔不禁笑着摇了摇头。
其实在年初的时候,确实有一些关于危机的信息。
但大家对此并没在意。
道理很简单,米国的金融市场是世界上最稳定、最强大的。
怎么可能崩溃呢?
所以,《大空头》讲述的故事,在丹尼尔看来纯粹只是一个笑话。
“不过这个社交平台倒是挺不错的。”丹尼尔看向电脑,他在推特注册的账号,现在已经有超过50万粉丝。
评论区里也全部都是支持的声音,呼吁大家联合起来,打倒喜欢骗人的电影公司。
没错,说的就是聚光灯影业。
许多网友都认为电影预告片里的情节过于夸张。
他们无法相信大阿美莉卡的金融体系会像电影中描述的那样崩溃。
因此在社交媒体上,现在充斥着嘲讽的言论。
比如“好莱坞又开始编故事了”、“这编剧是不是疯了?”之类的。
即便是聚光灯影业的粉丝,也开始怀疑这是为了吸引眼球而故意制造的噱头。
压根不可能出现电影中那样的危机。
当然,也有少数人感到不安,但他们只是沉默的大多数,没什么声量,也不喜欢评论什么。
所以表面上,好像大多数人都很乐观。
“很好,以后说不定还可以用这个账号引导一下散户,看来我必须要加大力度,吸引更多粉丝。”
丹尼尔现在对社交媒体的兴趣非常浓厚,熟练地继续抨击《大空头》这部影片,以及其制作方聚光灯影业。
这种行为,很快引来了许多网友的争相追捧。
认为不愧是华尔街知名高管,这眼界和格局就是不一样。
所以,丹尼尔先生,要不您给我们推荐几支股份?
丹尼尔从善如流,简简单单挑选出几个房地产股,并且表示自已已经全盘梭哈,呼吁粉丝现在赶快跟上,保证你们未来成为人生赢家,财富自由不是梦。
……
接下来的几天,各家媒体记者都纷纷堵在聚光灯影业门口,想要对方元进行采访。
其中不仅仅是娱乐媒体,还有真正的主流媒体。
比如《华尔街日报》、《金融时报》等知名财经报刊。
但对于这些人,方元全部拒绝。
倒不是不想要热度。
主要在方元看来,《大空头》的热度如今才刚刚起步。
距离顶点,还有很长一段距离。
“写得真有意思,看起来这位投行高管丹尼尔先生,是真的一点消息都不知道啊。”此时,方元坐在电脑前,正浏览着推特上丹尼尔的账号。
这几天,丹尼尔一连发了好几条股票推荐,而且全是跟房地产相关。
很明显,他这是准备和《大空头》对着干。
毕竟《大空头》最近几支预告片里已经说的很清楚。
房地产泡沫即将在今年破灭,并且还会影响到其他市场。
“哎,现在说实话都没人信。”方元有些无奈地摇摇头。
他之所以趁着危机爆发前推出《大空头》这部影片,除了想蹭热度之外,还有着一片好心。
但很可惜,自已的好心没人在意。
无论是线上媒体,还是线下的记者,对他都只有数不尽的嘲讽。
像是主流媒体的质疑,大发评论文章,批评电影“缺乏事实依据”,认为《大空头》将金融衍生品和房地产市场的问题严重夸大。
娱乐媒体倒是还比较给面子,主要是调侃居多,表示《大空头》只是一种虚构的娱乐产品,而非严肃的预言。
甚至可以说是“一部引人入胜的金融惊悚片”。
方元也不知道他们怎么从几支预告片里看出这么多东西。
估计大家现在都在看他的乐子。
公司内部也是出现部分骚动,几位主管还想提议,是不是暂缓《大空头》的上映。
票房扑街倒没什么关系,反正制作成本也不高。
他们主要是害怕自家公司的口碑遭受到毁灭性打击。
“方元!现在很多人都在说这次公司新片必然失败,是不是真的?”忽然,爱丽丝风风火火地跑了进来。
她看上去很紧张,但眼中并未有什么对亏钱的担忧。
因为她关心的是自已投资天才的名头。
“谁告诉你的?”方元笑着反问道。
“我妈妈说的。”爱丽丝靠近过来,认真道,“方元,究竟是不是真的?《大空头》票房真的会亏损吗?”
方元生出恶趣味,故意严肃点头道:“是的,他们没有骗你,这次我们的新片真的危险了。”
闻言,爱丽丝顿时呆住了。
欸?真的假的?我不是天才吗?
为什么这次会出现亏损?
她完全没有怀疑方元的话。
可这次《大空头》要真的扑街,她也确实很难受。
毕竟从成立聚光灯影业以来,她跟着方元的投资,就没有亏过一次。
怎么能不算是投资天才呢?
毕竟妈妈从小就告诉她,投资就是投人。
所以,这次她的投资要失败了?
“怎么会这样……”爱丽丝整个人像泄了气的皮球,金发垂落遮住了半边脸,看起来很是颓废。
方元见状摇摇头,话锋一转道:“好了,不逗你了,刚刚我是在跟你开玩笑呢。”
“开玩笑?”爱丽丝重新抬起头,注视着他的眼睛,沉默许久后,抱起沙发上的靠垫砸向方元,“差点就被你骗了!坏蛋!”
“怪我怪我,我也没想到你这么简单就相信了。”方元笑了起来,“而且,你就算不相信公司,难道还不相信我吗?我做主立项的电影,有哪部最后亏了?”
“那……外面传播的那些言论,都是假的?”爱丽丝歪着脑袋,有些想不明白。
“也不能说是假的,只不过是因为人性的贪婪。”方元稍微有些感慨。
其实在今年年初的时候,各大机构还有机会及时止损。
但他们并未选择这样做,反而开始加大力度。
没别的,就是因为一句话。
资本永不眠。
毕竟市场行情这么好,只需要继续保持以前的操作,形成一个动态平衡,危机便永远不会到来。
然而,只有极少数人才能看到,如今有一只无形的大手,正在搅动风云。
第二天,法国巴黎银行突然宣布冻结旗下三只投资基金。
此行为瞬间引发市场恐慌。
时刻关注这方面情况的方元看到这则消息,心里非常明白,次贷危机正式降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