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蔓一向沉稳,遇事不慌,此刻却也难掩心头的轻快。
她轻轻将手中记账的本子合上,指尖在封面上点了点,像是在确认接下来的安排。
她知道,热销是好事,但也意味着供应链必须跟得上节奏。
万一哪天断了货,周客兴冲冲来买却扑了个空,那可就前功尽弃了。
所以,及时补货是当务之急。
她心里已经盘算好了——先去作坊看看现有库存,再让工人们加快进度,务必保证明天就能把第一批货发到分店。
这样一来,不仅能满足周客需求,还能趁热打铁,把势头进一步推高。
张三嫂悄悄趴在蔓香店铺的橱窗边,耳朵竖得老高,一句话不落地听着屋里几个人的谈话。
她整个人几乎贴在了玻璃上,身子弯得像只偷油的老鼠,半边脸紧贴冰凉的窗框,连呼吸都压得极轻。
她的眼睛微微眯起,目光透过玻璃的缝隙往里瞟,耳朵则像两只灵敏的扇子,一动不动地对着门缝。
屋内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停顿,她都听得清清楚楚,生怕漏掉一个字。
她知道,这些看似随意的对话里,往往藏着别人看不见的商机,甚至是能让她翻身的机会。
她的手指无意识地抠着窗台边缘,指甲缝里积着灰也不在乎,全部心神都集中在那几道声音上。
林蔓和赵燕儿的对话像是一把钥匙,正悄悄打开她脑海中某扇紧闭的门。
“哎,送货到分店……?”
这句低语几乎是贴着喉咙挤出来的,轻得像一阵风,连她自己都差点没听见。
可就是这么一句话,却让她心头猛地一震。
她的眼睛倏地睁大,瞳孔在昏暗的光线下收缩了一下,仿佛突然看见了什么不得了的东西。
送货?
分店?
那就意味着林蔓的生意已经稳定到可以跨区域调配货品了。
这可不是小打小闹,而是真正意义上的扩张。
她脑子里飞快地转着,像一台老旧却仍能运转的算盘,噼啪作响,一粒粒珠子撞出新的可能。
张三嫂小声嘀咕了一句。
她的嘴唇动了动,没再发出声音,但那句“分店”却在她心里反复回荡。
她甚至不自觉地舔了舔干裂的嘴唇,眼神渐渐变得锐利起来。
她想起了自己那间生意冷清的杂货铺,日复一日地守着几件没人买的陈年旧货,靠天吃饭,靠人施舍般地等几个路过的客人。
而林蔓呢?
短短几个月,从一家小铺子发展到拥有分店、能调度库存的规模,简直像做梦一样。
张三嫂心里一阵酸涩,可那酸涩里,又掺杂着一丝贪婪的火苗。
她不怕别人成功,但她怕自己被甩得太远,连追赶的影子都看不见。
突然,她脑中闪过一个念头,心里立马冒出了个不太地道的点子。
那念头来得猝不及防,像一道暗光劈开她原本混沌的思绪。
她猛地想到——既然林蔓要从作坊调货,那这条路线上,是不是有机会动手脚?
比如,拖延送货时间,散播谣言说分店缺货,或者干脆让人在路上“不小心”弄丢一批货……
只要打乱她的节奏,销量一跌,口碑一坏,那林蔓的好日子也就到头了。
这主意阴损,可张三嫂非但没觉得羞愧,反而越想越兴奋。
她的心跳加快,指尖微微发颤,仿佛已经看到了林蔓愁眉苦脸的样子。
她知道这不厚道,可在这条街上,谁又真的讲厚道呢?
生意场上,成朱败寇,她不过是在为自己争一条活路罢了。
她悄悄把这主意记在心里,回过神来时才发现自己刚才东张西望的样子引来了不少人的注意。
她的目光原本是警惕地扫视四周,生怕被人发现偷听,可那副鬼鬼祟祟的模样,反而更容易引起怀疑。
几个路过的摊主停下脚步,有人还故意咳嗽了一声,目光意味深长地朝她这边瞥来。
张三嫂顿时一僵,后知后觉地意识到自己站姿有多可疑——弯腰驼背,脸贴玻璃,眼神飘忽,活像个要行窃的小偷。
她心里“咯噔”一下,脸上血色瞬间褪去,又猛地涌上一股燥热。
她慌忙直起身子,可动作太急,膝盖“咚”地撞在窗台上,疼得她差点叫出声。
脸一下子臊得通红,赶紧抬手遮住脸,弓着腰飞快地溜回了自己的铺子。
她用右手捂住发烫的脸颊,左手胡乱抓了抓额前的碎发,试图遮住自己的窘态。
脚步急促,几乎是小跑着往回赶,身子还下意识地往墙边靠,生怕被人认出来。
她穿过集市的小道,一路低着头,耳边仿佛还回响着刚才那些人的目光和轻笑。
直到冲进自家铺子,一把拉开帘子,重重坐在小凳上,她才喘出一口长气。
胸口剧烈起伏,心跳仍未平复。
可就在她低头拍打裙角灰尘的瞬间,嘴角却悄然扬起一丝隐秘的笑。
那点子,她已经记下了,只等时机成熟,便要付诸行动。
……
这一幕,已经不知道第几次在钱老板的包间里发生了。
包间的门紧闭着,厚重的木板隔绝了外头的喧嚣,却关不住里头的吵闹。
桌上的茶具七零八落,一只茶杯翻倒,茶水顺着桌沿滴落,在地毯上洇出深色的圆斑。
墙上挂着的字画微微颤动,仿佛也被那暴躁的气息震得不安。
钱老板坐在主位上,脸色铁青,额角青筋突突直跳。
他已经记不清这是第几次失控了——每次听到林蔓的名字,听到她生意蒸蒸日上,他的理智就像被点燃的火药,瞬间炸开,再也无法压制。
钱老板心里清楚,再气也不能摔那些玻璃瓷器,不然早晚得摔到破产!
他不是不知道这些瓷器金贵,每一只都是从南边精挑细选运来的上等货,成本不菲,若真全砸了,光赔款就能让他肉疼好几个月。
更别说这些还是待售的商品,砸一只就少一笔收入。
他虽脾气暴躁,但生意人精打细算的本能还在。
所以他极力克制,牙关紧咬,手紧紧攥着座椅扶手,指节发白,指甲几乎要嵌进木头里。
可那股无处发泄的怒火却在胸腔里横冲直撞,像一头被困的野兽,吼叫着要冲破牢笼。
可要是什么都不砸,他简直喘不上气,胸口像压了块大石头似的难受。
她轻轻将手中记账的本子合上,指尖在封面上点了点,像是在确认接下来的安排。
她知道,热销是好事,但也意味着供应链必须跟得上节奏。
万一哪天断了货,周客兴冲冲来买却扑了个空,那可就前功尽弃了。
所以,及时补货是当务之急。
她心里已经盘算好了——先去作坊看看现有库存,再让工人们加快进度,务必保证明天就能把第一批货发到分店。
这样一来,不仅能满足周客需求,还能趁热打铁,把势头进一步推高。
张三嫂悄悄趴在蔓香店铺的橱窗边,耳朵竖得老高,一句话不落地听着屋里几个人的谈话。
她整个人几乎贴在了玻璃上,身子弯得像只偷油的老鼠,半边脸紧贴冰凉的窗框,连呼吸都压得极轻。
她的眼睛微微眯起,目光透过玻璃的缝隙往里瞟,耳朵则像两只灵敏的扇子,一动不动地对着门缝。
屋内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停顿,她都听得清清楚楚,生怕漏掉一个字。
她知道,这些看似随意的对话里,往往藏着别人看不见的商机,甚至是能让她翻身的机会。
她的手指无意识地抠着窗台边缘,指甲缝里积着灰也不在乎,全部心神都集中在那几道声音上。
林蔓和赵燕儿的对话像是一把钥匙,正悄悄打开她脑海中某扇紧闭的门。
“哎,送货到分店……?”
这句低语几乎是贴着喉咙挤出来的,轻得像一阵风,连她自己都差点没听见。
可就是这么一句话,却让她心头猛地一震。
她的眼睛倏地睁大,瞳孔在昏暗的光线下收缩了一下,仿佛突然看见了什么不得了的东西。
送货?
分店?
那就意味着林蔓的生意已经稳定到可以跨区域调配货品了。
这可不是小打小闹,而是真正意义上的扩张。
她脑子里飞快地转着,像一台老旧却仍能运转的算盘,噼啪作响,一粒粒珠子撞出新的可能。
张三嫂小声嘀咕了一句。
她的嘴唇动了动,没再发出声音,但那句“分店”却在她心里反复回荡。
她甚至不自觉地舔了舔干裂的嘴唇,眼神渐渐变得锐利起来。
她想起了自己那间生意冷清的杂货铺,日复一日地守着几件没人买的陈年旧货,靠天吃饭,靠人施舍般地等几个路过的客人。
而林蔓呢?
短短几个月,从一家小铺子发展到拥有分店、能调度库存的规模,简直像做梦一样。
张三嫂心里一阵酸涩,可那酸涩里,又掺杂着一丝贪婪的火苗。
她不怕别人成功,但她怕自己被甩得太远,连追赶的影子都看不见。
突然,她脑中闪过一个念头,心里立马冒出了个不太地道的点子。
那念头来得猝不及防,像一道暗光劈开她原本混沌的思绪。
她猛地想到——既然林蔓要从作坊调货,那这条路线上,是不是有机会动手脚?
比如,拖延送货时间,散播谣言说分店缺货,或者干脆让人在路上“不小心”弄丢一批货……
只要打乱她的节奏,销量一跌,口碑一坏,那林蔓的好日子也就到头了。
这主意阴损,可张三嫂非但没觉得羞愧,反而越想越兴奋。
她的心跳加快,指尖微微发颤,仿佛已经看到了林蔓愁眉苦脸的样子。
她知道这不厚道,可在这条街上,谁又真的讲厚道呢?
生意场上,成朱败寇,她不过是在为自己争一条活路罢了。
她悄悄把这主意记在心里,回过神来时才发现自己刚才东张西望的样子引来了不少人的注意。
她的目光原本是警惕地扫视四周,生怕被人发现偷听,可那副鬼鬼祟祟的模样,反而更容易引起怀疑。
几个路过的摊主停下脚步,有人还故意咳嗽了一声,目光意味深长地朝她这边瞥来。
张三嫂顿时一僵,后知后觉地意识到自己站姿有多可疑——弯腰驼背,脸贴玻璃,眼神飘忽,活像个要行窃的小偷。
她心里“咯噔”一下,脸上血色瞬间褪去,又猛地涌上一股燥热。
她慌忙直起身子,可动作太急,膝盖“咚”地撞在窗台上,疼得她差点叫出声。
脸一下子臊得通红,赶紧抬手遮住脸,弓着腰飞快地溜回了自己的铺子。
她用右手捂住发烫的脸颊,左手胡乱抓了抓额前的碎发,试图遮住自己的窘态。
脚步急促,几乎是小跑着往回赶,身子还下意识地往墙边靠,生怕被人认出来。
她穿过集市的小道,一路低着头,耳边仿佛还回响着刚才那些人的目光和轻笑。
直到冲进自家铺子,一把拉开帘子,重重坐在小凳上,她才喘出一口长气。
胸口剧烈起伏,心跳仍未平复。
可就在她低头拍打裙角灰尘的瞬间,嘴角却悄然扬起一丝隐秘的笑。
那点子,她已经记下了,只等时机成熟,便要付诸行动。
……
这一幕,已经不知道第几次在钱老板的包间里发生了。
包间的门紧闭着,厚重的木板隔绝了外头的喧嚣,却关不住里头的吵闹。
桌上的茶具七零八落,一只茶杯翻倒,茶水顺着桌沿滴落,在地毯上洇出深色的圆斑。
墙上挂着的字画微微颤动,仿佛也被那暴躁的气息震得不安。
钱老板坐在主位上,脸色铁青,额角青筋突突直跳。
他已经记不清这是第几次失控了——每次听到林蔓的名字,听到她生意蒸蒸日上,他的理智就像被点燃的火药,瞬间炸开,再也无法压制。
钱老板心里清楚,再气也不能摔那些玻璃瓷器,不然早晚得摔到破产!
他不是不知道这些瓷器金贵,每一只都是从南边精挑细选运来的上等货,成本不菲,若真全砸了,光赔款就能让他肉疼好几个月。
更别说这些还是待售的商品,砸一只就少一笔收入。
他虽脾气暴躁,但生意人精打细算的本能还在。
所以他极力克制,牙关紧咬,手紧紧攥着座椅扶手,指节发白,指甲几乎要嵌进木头里。
可那股无处发泄的怒火却在胸腔里横冲直撞,像一头被困的野兽,吼叫着要冲破牢笼。
可要是什么都不砸,他简直喘不上气,胸口像压了块大石头似的难受。